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被咬的是一位女大学生,大四了,马上要毕业,基本没什么功课了,跟着男朋友出来踏青的。

    学生嘛,基本是穷游,连旅游团都没报,属于自助的驴友性质,一行有6个人,三对青年学生,都是一个学校的。

    这几个学生不满足于只在山脚下的外围看看桃花,就绕过小路上山,想悄悄地溜进去。

    山下附近护林员看得紧,想去别处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偷溜进去,这桃园实在是太诱人了。

    绕路上山,就没什么正经的好路可走,勉强算一条毛毛道吧,大概从前村民上山砍柴留下的,现在已经荒废了。

    几个人一路爬上来,也是一路拿木棍扫路的,所谓打草惊蛇嘛,倒是安全抵达桃园边缘。刚爬到桃园边上,想偷溜进去,就看见园子里的护林员正瞪着眼睛看着他们。

    几个学生累的气喘吁吁的,一看这情景,尼玛白跑了,人家看得紧着呢。

    既然上来了,就留个纪念吧,几个人就在桃园边上,摆各种姿势,一通狂拍。

    其中一个女孩,摆姿势的时候,没站稳,崴了一下脚,滑倒在草丛里。大概是不小心侵占了五步蛇的领地,被狠狠地咬了一口。

    被咬在了小腿上,丝袜也被咬破了。这已经很幸运了,如果咬在脖子上,恐怕当场小命就交代了。

    几个学生手忙脚乱地查看伤势,发现被咬的小腿很快就肿的老高。

    学生们手忙脚乱的时候,桃园的护林员跑了出来,一看这情形,马上扯出一条绑带,扎住了伤口,防止毒液上窜,然后用柴刀割开放血,还好毒牙没有断在肉里面。

    放了一阵血,然后又用火机灼烧了一遍伤口,又喊过来两个护林员,把受伤的女孩抬下山,赶紧送医院。

    女孩的神志还算清醒,只是疼得厉害。

    一起来的那几个学生都吓坏了,尤其是女孩的男朋友,差点吓傻了。

    女孩能够得救,多亏了桃园的护林员,他们都是从当地的村民里招聘的,平日里毒蛇见得多了,处置经验相当丰富。

    这事到此本来就告一段落了,但是,没几天,女学生的家长把神鸟县旅游局给告了,要求赔偿各种经济损失,甚至还有什么精神损失费。

    旅游局也是心塞,尼玛这根本是无妄之灾,你们几个学生,根本是自找被蛇咬好嘛,一没有报旅游团,二没有联系旅行社,完全是野游啊。

    说什么旅游景区安全措施不到位,毒蛇遍地走,是对游客的生命不负责任,旅游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不是无理取闹吗你们被蛇咬的地方,根本不是旅游景区好吗

    怎么就不是了呢听说收50块的门票呢。

    如果不是因为你们景区不让进,我们能被蛇咬吗

    蛇就是从你们景区里面跑出来的,你们必须负责任!

    这个幺蛾子还没处理呢,李东文又被另一只幺蛾子恶心到了。

    港岛宋家二少爷,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对李家动手了。

    宋家也不解释什么,只是对李家的船运费,涨价了,涨多少呢,涨了一倍。

    李家的主要生意,是出口内地的纺织品,进口欧洲的红酒。

    内地的纺织品,出口到欧美,不一定统一从港岛装船,魔都和鹏城都有港口,但船运生意被宋家垄断了不少。

    &nb




第65章:花开不败(求推荐)
    这些日子,李东文沉浸在温柔乡里,很是惬意,本不想这么早回来的。

    但是春茶不等人啊,这个星球最讲究的明前茶,就要开始采摘了。他必须回来盯着,不能让人把他的灵茶大业给搞砸了。

    李东文一回来,马上召集茶业公司的高管,到茶园开现场会。他亲自示范茶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五叶,用剪刀剪就可以。

    另外,李东文还对采摘人员提出了一个奇葩要求:必须是十六到三十六岁之间的女子,要求茶业公司赶制一批采茶女的制服,要求又民族特色的,整漂亮点。

    厂长周应良有点发懵,这是闹哪一出呢难道港岛的老板有什么特殊癖好

    弄不明白不要紧,大老板的命令,这是必须要执行的。

    于是神鸟县大大小小的服装作坊就开始忙碌起来,布料要统一,款式要统一,大中小三个码,五天内交货,能生产多少要多少,加工费加倍。

    第一批采茶女很快培训完成,开始穿着统一的服装,背着背篓,开进了茶园。

    这一批有两千人,每人每天能采摘一亩地,采摘青茶五十斤左右,炒成干茶,能出大约有十二三斤。

    春茶采摘期能有两个月,每亩能采摘四次茶,这样算下来,一亩地能产春茶五十斤左右。

    之所以每人每天能采摘五十斤青茶,还是得益于茶叶的品种好,重,有份量,加上一芽五叶的要求,足够大颗,才能有这么高的效率,要是别的品种,一天未必能采摘到五十斤。

    十万亩茶园呢,春茶按照两个月采摘期,每亩采摘四次,需要的采茶女至少六七千人,搞不好要上万人。

    这么算下来,采茶的人手就有些紧张了,厂长周应良紧急召集附近几个乡镇的领导开会,把附近几个乡镇的适龄妇女都动员了起来,上山采茶。

    超龄的不能采茶,但是能帮着干别的活计不是,运茶要人,送饭做饭也要人。茶业公司中午管饭的,直接送到茶园里来。

    为了确保春茶采摘,茶业公司开出了一块钱一斤青茶的工资。这样基本上每人每天都能挣上五十块钱,干上两个月,就是三千块。

    在这个万元户都是罕见的富裕人家的年代里,这样的工资水平是相当诱人的。

    周应良动员了附近五个乡镇,每个乡镇限定两千人,上万人的采茶娘子军,开进了茶园。

    茶园里还有近百万只鸡苗呢,这时候的鸡,已经不能再称作鸡苗了,都已经长到一斤多重了,完全是小鸡了,已经能够分出公母了。

    十万亩茶园,百万只小鸡,上万名采茶女,上千名护林员,以及几千名园丁和后勤人员,组成了一幅朝气蓬勃的劳动画卷。

    采摘下来的青茶,要运到茶棚杀青,再运到茶厂炒制。

    茶厂里上千口陶瓷锅已经准备就绪,等候炒茶。

    茶园的事情安顿下来,李东文又赶紧回到桃园。

    桃园的桃花,开了有大半个月了,还没有凋谢的迹象,就这样一直盛开着,甚至整片桃园,没有一片花瓣落下来。

    这种怪现象让所有人震惊不已。

    李东文心说,这有啥好奇怪的,还有开花上千年的呢,只是你们没见过,哥们如果不过来干预一下,这桃花开个十年八年的都不是事,怕是你们更要奇怪。

    桃花源的游客,并没有受到“毒蛇咬游客”事件的影响,反而是越来越多了起来。

    到后来,每天一千人的限额都满了,还有人报名要看桃花。

    旅游公司开始高兴了,名额有限,想看加钱,今年花快谢了,再想看桃花,就得等明年啦。

    据说



第66章:花瓣妙用
    最后县农业局硬着头皮,很婉转地表达了港商不肯卖的意思。

    省农科院的人表示,不卖就不卖吧,那他们从哪里买回来的,你们总不会不知道吧我们自己去买。

    县农业又坐蜡了,这个树苗,我们还真就不知道港商从哪里买的。

    不知道不知道你们不会问吗一群笨蛋!

    神鸟县农业局局长王天时,找到林业局局长苏文龙,苏老弟啊,去年桃树种植的时候,你在场吧,你帮我打听一下,桃树是从哪里买的,省里的领导想了解一下情况。

    苏文龙局长表示,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啊,场面也混乱,我只顾着指挥大家干活了,没留意树苗哪里来的,这事你得问港商啊。

    等到王局长认真调查起这件事的时候,才发现里面的蹊跷,愣是没人清楚树苗是从哪里买的!

    不但是桃树苗不知道从哪里买的,就连茶树苗也是如此。

    据说这是李东文李老板亲自操办的,甚至都没有入账,也不知道究竟花了多少钱买的。

    王局长头开始大了,这一定是人家的商业机密啊,根本就不想让别人知道,这是奔着独门生意去的啊。

    王局长自己脑补了一下桃花仙公司保密的理由。

    然而省农科院的人,还等着回话呢,可是这话该怎么回呢

    王局长再次硬着头皮来见省农科院的人,说人家港商在神鸟县投资大几个亿呢,这是人家的商业机密啊,人家不肯说,我们也不好硬来不是。

    到现在为止,只见人家花钱了,还没见人家赚钱呢,我们也体谅体谅一下人家港商吧,这说不定是人家赚钱的秘密武器呢,还是再等等吧,看一看人家是怎么赚钱的吧。

    省农科院的人一边暗骂这帮人饭桶,一边威胁要向州里和省里反映情况。

    神鸟县农业局和省农科院扯皮的时候,李东文正在茫茫大海上搜寻宋氏从港岛起运的两艘货轮。

    虽然李东文对两艘船的船员都打上了超强的神识,但也很是费了功夫。

    这尼玛运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咋就没点值钱的货呢儿童玩具袜子内裤搞个什么毛线。

    嗯还特么还真有毛线!李东文一边检查船上的货物,一边吐槽。

    李东文最后从这艘船上顺走了三十几个集装箱的服装,当然包括了李仙琼家里那十个集装箱。

    集装箱李东文没有动,还好好的在船上,只是箱子空了而已。

    李东文回过头来,又去追发往欧洲的货船。

    这艘船终于没有让李东文失望,李东文顺走了十几个集装箱的金属。

    李东文并不认识这是个什么玩意,一块一块的,挺重的,每块都有五十斤左右,灰白色,但不是银子,感觉好像很值钱的样子,李东文就给全包圆了,当然李家的十箱子服装也是要顺走的。

    搞定这两艘船,李东文也没去向李仙琼邀功,悄悄地又返回了神鸟县。

    桃花一直开到四月下旬,李东文觉得差不多了,再继续开的话,怕是要出事。

    李东文通知刘春溥,从明天开始,暂时关闭桃花源的观光项目,桃花要谢了。

    刘春溥接到命令,马上通知县旅游局和旅游公司,明天闭园,修剪桃树。

    修剪桃树的理由是刘春溥自己编的,这桃树既然开花了,就有可能挂果不是,挂果的话,就要适当修剪一下,哪些留下,那些剪掉,也是比较大的工程。

    接到通知以后,旅游公司倒是无所谓,反正桃园的名额已经被县里接管了,自己说了不算。

    县里就抓瞎了,我们这名额已经



第67章:罐子大了(求推荐)
    龚志和赵文玉两人,一起来请示李东文。

    李东文说,厂里不是还有几百吨高粱嘛,你们先按照这个方法,酿一批试试就知道了。

    你是老板你说了算,你让试咱就试呗。

    一斤花瓣,对比十吨粮食,想必是对酿酒的影响也有限,大概就是一个噱头。

    没过几天,刘春溥又接到了李东文的第二道指示,其余的花瓣都运到茶叶厂,每罐茶叶里,放一瓣干桃花。

    此时的茶叶厂,流水线还没到位,还是全手工生产和包装。

    第一批茶叶已经杀青完毕,正在进行手工炒制。

    炒制的师傅都是进行了岗前培训了的,茶厂几乎把全县会炒茶的师傅都聘请了过来,也才不到一百人。

    也是真没办法了,临时赶鸭子上架吧,每人快速培训十几个徒弟,然后就开始上岗了。

    炒茶也是一个技术活,火太大,容易炒糊了,火小了,又炒不出茶香。

    好在用的是陶瓷锅,不像铁锅导热那么快。

    才炒了几锅茶,炒茶师傅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了,这茶叶也太扛造了,怎么炒也炒不碎。炒出来的茶叶,韧性十足,力气小了都揪不烂,根本不像别的干茶,一揉就碎了。

    茶炒好了,当然要品尝一下了。

    茶厂总工张迁,抓了一把炒好的茶叶,丢在一个大玻璃杯里,然后开始加开水。

    这一杯大约加了有大半斤水,放了有二十几芽茶叶。

    只见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一片片展开,很快就覆盖了杯底,碧绿碧绿的,而且根根直立,就像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

    只是这茶汤,绿的有的吓人,都接近墨绿色了。

    这也太绿了吧难道是茶叶放多了

    不能啊,这才二十几芽呀张迁也是一头雾水。

    尝尝吧,张迁先闻了一下,这一闻不要紧,浓郁的茶香直冲鼻腔,进而浑身舒泰,仿佛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张迁忍不住喝了一口,这茶酽得过头了。

    张迁又换了一个杯子,重新沏了一杯。

    这次只放了10芽茶,茶汤还是很绿,品了一口,还是很浓,不过喜欢喝弄茶的,勉强可以忍受了。

    接着他又泡了一杯只有5芽的,嗯,这颜色就正了,这五芽茶叶充分展开,刚好覆盖整个杯底,也不显拥挤。

    张迁品了一口,清香回干,感觉浑身汗毛孔都张开了,通体舒畅。

    忍不住连喝了几口,半斤茶水被他一气喝光了。

    张迁赶紧重新加满了开水,稍稍晾了一下,又尝了一口,第二泡茶太淡了,几乎没什么味道了,茶汤泡了半天,也没什么颜色,跟清水没什么差别。

    张迁又召集一些技术人员,反复试验了几遍,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半斤的杯子,5芽茶,正合适,也就是一斤茶水,十芽茶叶。
1...1617181920...1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