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宋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吃货大联盟

    若是哪个皇帝杀了文臣,必然为千夫所指。甚至发生书生闹事,文官罢政都有可能。

    大宋朝文人为什么如此嚣张,一方面宋朝重文轻武有关。还有就是文人的待遇空前,皇帝对他们也是惧怕三分。

    为避免惹天下人口实,哪个皇帝也不想背上一个昏君的名声遗臭万年。要知道这帮子文人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的,许多本来可以流芳千古的历史名人都被他们黑的体无完肤结果遗臭万年。

    杀又不能杀,只能贬。贬到偏远地方任职,你以为他们就怕了么,他们巴不得被贬官。

    大宋朝的文官待遇超级优待,有高额的薪水待遇,甚至还有养老金。

    问题就出在这儿,按照太祖太宗留下来的规定。因言获罪的官员可贬黜可流放,但是薪资待遇不变。

    也就是说,只要是你因为谏言的原因你被撸了官,哪怕被削职为民。你的俸禄还是不变的,每个月朝廷还得按照你以前的待遇发给你工资。

    是以宋朝的文官个个嚣张,同样也造就了大批的历史名人。尤其以仁宗赵祯一朝,名臣辈出。

    如今包拯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也就是加入了大喷子的行列,一言不合就开喷,吐沫星子都喷到赵祯脸上的主儿。

    这也是为什么赵祯在皇宫盖房子不去动用国库,后宫嫔妃开支也不去动用国库的原因。

    他是皇帝,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国库用度自然是皇帝说了算,可他就是不想面对这些言官。

    国库的钱你随便花,你是皇帝,只要你愿意。可你花了我就弹劾你,罪名都莫须有。说你奢靡,说你耗费国库。

    换成别的皇帝他们不在乎,可赵祯在乎。因为他是仁宗,仁厚宽容是赵祯的个性使然。

    所以石小凡找赵祯合伙做生意,向来都是一拍即合。可惜赵祯有一样毛病,就是抠索。看败家子大赚特赚他就眼红,于是矛盾就出来了。

    可石小凡没有办法,明知道赵祯喜欢狮子大开口,可这棵大树还是得抱紧了。靠着皇帝做生意,才能一路顺风顺水。

    两个差役慌慌张张,一路小跑回来,二人一脸惊恐“包府尹,大事不好啦!”

    小公爷,大事不好啦!陛下,大事不好啦!吕相公,大事不好啦……

    没有人喜欢下人说这句话,当下人跟你说大事不好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有大事发生。

    包拯一惊“何事惊慌”

    “回府尹的话,是、是石府那个驸马爷,光天化日之下,在界身巷将一个捏面人师傅绑进了府中。”

    “什么!”包拯吃惊的看着“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小人过去阻拦,驸马、驸马爷亲口说他在绑票。”另一个差役说道。

    包拯倒吸一口凉气,他和石小凡算得上是朋友。实在不想看着他犯法,可自己是府尹,即便是朋友,他也绝不会包庇。

    大公无私包青天那不是白叫的,包拯怒了“来人,去石府!”

    旺财在宅门口,旁边两个两个狗腿子陪着看门。

    包拯浩浩荡荡带着一干衙役来了,旺财吓了一跳“包府尹。”

    “让开!”包拯冷冷的说道。

    旺财不傻,他并没有敢阻拦。乖乖的闪开身子,包拯带着衙役鱼贯而入,一回头“驸马爷何在”

    旺财往东院指了指“在、在东院。”

    包拯冷着脸,往内直闯。敢如此硬闯石府的,恐怕没有几个人。都知道这败家子难惹,包拯还与他是朋友,可朋友也不行。

    只要是犯了法,他包拯就敢抓。

    谁知道包拯带人到了东院,只见石小凡和毕昇还有薛昆都围在院子里的一张桌子旁。

    石小凡看到包拯来了,微微一笑对薛昆道“怎么样,我就说老包会带着衙役来抓我吧。”

    薛昆微微一笑“包府尹果然名不虚传。”

    包拯有些发愣,他身边的一个差役指着桌子上那个包着青头巾的人说道“就是他,被驸马爷抓来的。”

    这人正是张茂才,谁知道此时的张茂才正坐在桌子旁看着桌子上的图纸,一边还不时的议论着什么。

    石小凡微微一笑,对包拯一招手“老包,别杵着了,过来一起看看。”

    画风有些不一样,不是说绑票么,怎么着肉票和败家子又如此热乎起来了

    包拯迷迷瞪瞪的走了过去,只见桌子上用面人捏了两条巨龙。巨龙张牙舞爪,威风凛凛。

    张茂才笑着说道“包府尹恕罪,是、是驸马爷叫小人到府上来做事,并没有这个、并没有绑票。”

    包拯皱了皱眉头“驸马爷,你什么意思。”

    石小凡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包府尹日理万机,我若是派人去请你未必请得动你这尊大神。我这有点事想请教你,没办法了,我只能出此下策把你招来了。”

    包拯恨恨的看了石小凡一眼,这败家子,又在搞什么鬼。

    石小凡指着图纸说道“我在给陛下皇宫盖楼,我想在门口放上两条巨龙。可我不确定这两条巨龙放在门口好,还是放在屋顶好看。老包你读书多,你来说说。”

    。




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喷子
    龙

    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神异生物,同样也作为皇权象征。龙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从数千年前无信史可考的文化时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战国先秦,关于龙形象的器皿、纹饰一向层出不穷,有翼、无翼,有角、无角,更有良渚文化的兽身龙、查海遗址的蛇形龙,其形象也多有不同,故而有学者认为,龙的起源、源头众多。

    西汉的龙形象身体细长,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鳍。头部似鳄鱼,整体较瘦长。分为有翼、无翼两种。有的角似牛角,细长,前端略带弧形。上下颚等长,上下唇分别向上下翻卷。分为有无两种,翼为鸟翅形。兽腿,短粗。足部分为兽、鹰足两种,三趾。

    而到了东汉,龙体粗壮,似虎形,身尾分明,个别有鳍。角似牛角。角下都出现突起的棱,顶端前卷,也有类似鹿角的。且都有翼。兽腿较长。以虎的形象为主,其他动物形象辅之。

    建安至魏晋的龙体较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头角略似鹿角。羽翼分有无两种,有翼的龙形状仍旧为鸟翅形。腿为兽类,长。

    南北朝至隋时,龙体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颈和背上出现焰环。龙翼依旧分有无两种,出现飘带形翼,鸟翅形尚存。四肢上飘,有长的兽毛。

    唐宋时期,体粗壮丰满,回复到蛇体,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鳞,宋代时尾上则有一圈鳍。吸取了狮子形象的特点,圆而丰满,脑后有鬣。唐代时出现分叉鹿角,前期略似鹿角尚存。上唇很长,顶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龙翼已经都为飘带形。

    宋时出现四爪的足,后肢和尾常交叉盘旋。这时候的神龙,已经趋于丰满了。

    龙被神化后,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商周时期,龙纹正式作为天子纹章与权力象征。这时候的商周天子悬挂九旒龙旗,并且穿着龙衮祭祀先王。、

    历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威信,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石小凡的想法就是,在他盖的这处长度达二百余丈的宫殿外,放上两条百米长的巨龙。但把龙放在屋顶还是门口,他一直在纠结。

    包拯对这些东西懂得比较多,而且风水学也有所涉猎,于是石小凡把他也请来过来。

    包拯看了草图,却是倒吸一口凉气,百米长的巨龙。这个怎么才能做出来,以现有的技术,材料都是个问题。

    突然包拯心中一惊“驸马爷,你、你不会是想用面人捏个百米巨龙吧”

    薛昆和毕昇哈哈大笑,石小凡也跟着笑着道“老包,这么多面粉就为捏个百米巨龙,就算把东京城的人都聚集起来也吃不完吧。再说,哪有这么大的锅蒸这么长的龙。我们不是为了吃,用水泥做的。”

    “水泥”

    旁边薛昆点点头“以钢筋为骨架,外裹上水泥,然后涂漆。两条百米巨龙位列大楼两侧,中间做一个大圆球,双龙戏珠。”

    包拯一时无法接受,实际上是他没有听懂。毕昇在一张草纸上画了个草图,他画的就是皇宫石小凡他们建造的那座七层高楼“是这样的包府尹,这座大楼建起以后,东西长二百余丈。我们是想在这楼外放上这两条巨龙呢,还是把巨龙放在屋顶的好,就是想听听你的意思。”

    这下包拯明白了“自然是放在楼顶,这样整个东京城的人都能看到。还有哪些各国使者,一来咱们东京就会被这双龙戏珠给吸引。天朝繁华,他们只有顶礼膜拜的份了。”

    石小凡皱了皱眉头“可朝中有许多言官持反对意见,他们说什么龙升与顶,视为不妥。”

    包拯一愣“这话是谁说的”

    “司天监少监陆平这王八蛋说的,陆少监说什么他掌观测天象,占候卜筮,巨龙放置楼顶会压住龙脉,是以坚决反对。”

    司天监,专职观察天文,并推算历法。又掌占候卜筮。古人迷信甚重,别看官职不大,可权利不小。因为古代帝王将相,无不对这些鬼怪乱神深信不疑,生怕触怒上天。

    是以司天监占卜的事,朝中上下往往都全部照办。例如有人说后宫某个嫔妃有祸国之相,有时候皇帝无奈就得把她废黜。有人说某个朝官后有反骨,就有可能被贬黜京城。

    包拯干过不少这种事,没错,就是包拯。不同的是包拯弹劾的是都是那些奸逆小人罢了,他也一样,以某地天灾为由,说就因为朝中出了谁谁谁是奸逆小人。而赵祯最终一般都听从了包拯的建议,包拯担任监察御史时,在他弹劾下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

    司天监少监陆平这个王八蛋,好像和杨太后有那么点亲戚关系。他跳出来说什么石小凡建的高楼不好,若是把巨龙放在楼顶则压住了龙脉视为不祥。

    这些司天监的家伙放个屁别人都得将信将疑,于是赵祯都有些犹豫。王宗道也敢跟着兴风作浪,朝中攻击这楼房的臣子不在少数。

    而石小凡学的聪明了,身为当事人的他现在尽量不与这帮小人正面冲突。而包拯又是个刚正不阿的人物,石小凡想让他帮忙。

    果然包拯一听登时大怒“无稽之谈!龙升与顶视为祥兆,陆少监仗着自己皇亲身份大放厥词,明日待我去朝中与他对峙!”

    第二日早朝,包拯拿着笏板就开炮了。当着赵祯的面,包拯把陆平骂的是个狗血淋头,包拯嘴利,陆平和他争辩了几句便败下阵来。

    “双龙戏珠,祥瑞普照,何来压住龙脉之说何谓龙脉,有龙之处就是龙脉。以我看,祥龙升顶,这高楼就是龙脉之地,陆平你在这妖言惑众,是非不分你黑白不明。在这口出狂言你胡言乱语。你朱紫难别,你混淆视听。你识龟成鳖,黄钟毁弃。你指鹿为马你张冠李戴!奸逆小人!奸逆小人!”

    这一通骂,直骂的陆平是哑口无言,目瞪狗呆。他想开口辩解,开没说完两个字,包拯就妙语连珠的一顿喷,喷的陆平生无可恋,衣袖遮面。

    然而包拯并没有放过他,直喷的赵祯都看不下去了,这才出生说了几句。

    谁知包拯越骂越上瘾,骂完陆平喷赵祯,说陛下您也不分青红,这等奸逆之言也去相信。

    。



第九百四十八章 双龙戏珠
    包拯这厮,嘴巴是越来越利索了。赵祯后悔适才开这个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子,这厮半点面子也不给啊这是。

    “陛下身为一个帝王,自当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陛下一句话,万千百姓则受益良多。同样,有时候一句话,也会让百姓火热水深。像是陆平之徒,此等宵小怎堪为朝官,臣着实羞与为伍!”

    “你!”陆平大怒,可又不敢与其争辩,包拯的嘴巴属加特林的,辩下去自己根本不是对手,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包拯生在了这个时代是非常幸运的,他遇见了自己一生的伯乐。此人就是宋仁宗赵桢。

    假如没有赵祯的鼎立支持,就不会成就如今的包拯。就像石小凡一样,假如遇到的不是赵祯这样的仁君,石小凡绝不敢如此作死。

    纵观包拯的一生,以他的秉性为人和脾气,是宋仁宗这样的仁君成就了“包青天”。而以石小凡这个败家子无恶不作、胆大包天的脾气秉性,也是赵祯这样的仁君成就了石小凡。

    包拯他7次弹劾酷吏王逵,最终把这个宠臣拉下马;他弹劾仁宗最亲信的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他4次弹劾皇亲郭承佑,让仁宗几乎下不了台;他弹劾宰相宋痒,其人道德高尚,实无过错,包拯却弹劾他身为重臣却毫无建树

    而石小凡绑票、打闷棍、拿着尚方宝剑耀武扬威。拐带公主去宰相府偷鸡、更别提私自斩杀亲王、绑架皇帝的种种弥天大罪的行径了,若非是赵祯,放眼历史上任何一个帝王,谁能容得下他。

    包拯这股子劲让大臣见了就怕,甚至赵祯都有点畏惧三分。作为监察御史,包拯有时还要和皇帝当面理论,在争执到达最时,义愤填膺滔滔不绝的包拯,将唾沫星子溅赵祯一脸,让赵祯尴尬至极又窝火。据史书记载“温成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

    可怜的赵祯,唾沫星子被包拯喷了一脸,愣是装作没事人一般。这是何等的肚量,要不说赵祯一朝名臣辈出么。

    而石小凡加倍胆大,带着狗腿子直接将赵祯给绑了票。虽说是红颜祸水,为了让他看清如烟的真实面目,可方法千百种,石小凡选择了最作死的一种。这一切,赵祯都没有治罪。

    赵祯有些难堪的正了正身子“包卿家所言极是,朕会考虑。不若,这双龙戏珠就放在楼顶吧。”

    “陛下能听去意见自是好事,可这陆平臣以为他不适合死太监少监之职,理应罢黜!”

    众人大惊,陆平可是杨太后的人。就连赵祯,也得给杨太后面子,毕竟赵祯是个孝子。

    陈琳见势不妙,慌忙高声道“无事退朝!”

    包拯还欲待再说,被旁边韩琦拉了一把,这才闭了嘴。

    散了朝,百官都远远的躲着包拯。太常博士王宗道溜得最快,若不是陈琳喊了声无事退朝。估计下一个活靶子就轮到自己了,是以还没等包拯出来,王宗道兔子一般出了宫门上了轿子,慌忙招呼下人“快走!”

    却说这陆平当朝挨了包拯这一顿臭骂,心中郁愤难平,他哭丧着脸去后宫找到杨太后诉苦。

    这陆平乃是杨太后的一个远方外甥,平日仗着杨太后的势力,在朝中没少耀武扬威。
1...430431432433434...5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