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宋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吃货大联盟

    “不是,宋廷说给咱们二十万石粮食,而且,送的。”

    赵元昊吓了一跳:“什、什么,送的。”

    “是的大王,宋廷皇帝跟臣说了,朝廷免费送给咱二三十万石粮食。条件是,咱们派人给他们修建铁路。”

    “铁路,什么铁路”赵元昊一脸懵逼。

    听说过土路、大路还有羊肠小道猴子路,没听说过这世上居然还有铁路,难道说这路,是用铁扑出来的

    “大王,这宋廷那边着实奇怪。臣从东京城来的时候就发现,他们沿路从东京城用钢铁铺路,一直铺到了晋州。这着实令人费解,大王您说这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钢铁铺路呢。”

    还真是用钢铁铺就的铁路啊,赵元昊倒吸一口凉气。

    钢铁啊,从东京城一直铺到晋州,大宋这是多有钱。

    钢铁都是历来军器用品,边关榷场一度禁止走私铁器。契丹和西夏禁止马匹入宋境,大宋禁止铁器硝石给契丹和西夏。

    伴随着宋廷的崛起,铁器时代在军事战争中已经不显得那么重要的。契丹和西夏的牛马大量通过榷场贸易给了大宋,同时大宋也放开铁器贸易。

    这些契丹和西夏人终于不用为一只铁锅而发愁了,以前他们都是连一只铁锅都用不起。

    如今随着两国贸易的往来,一只山羊就能换一口铁锅。铁锅不再是稀有物品,他们也不必冒着风险去边境抢掠宋人了。

    因为宋朝军队有了更加强大的武器遂火枪,盾牌甲胄在遂火枪面前都是不堪一击,历年来,边关一直都是和平安定的局面。

    “你没打听到,他们用钢铁铺路,修建这种铁路是为何”赵元昊满脸不解的问道。

    这个尖脑袋里兀还真就给打听出来了,他一拱手道:“大王,听说他们是要做出来一种叫火车的东西。这种火车不用人推,不用马拉,只要将石炭扔进火炉里。这火炉就能让火车跑起来,而且速度惊人不知疲倦。只要石炭不断,火车就能奔跑不熄。”

    赵元昊是越听越惊,火车虽然是个什么东西他不知道。可是据东京城的细作来报,宋朝造出一种在海上吃石炭的巨船。

    据说那巨船比这兴庆府的大殿还要大十倍,那巨船就是吃石炭的。

    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怪物,它们吃了石炭便力大无穷。幸亏这宋人只是让火车拉东西,若是他们把火车拉到战场上去。这火车吃了石炭刀枪不入,有谁还是敌手。

    赵元昊不明白,他以为这火车是个钢铁怪物。和骡子牛马一样,吃了东西就是活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好事。宋朝皇帝居然白白送给自己二十万石粮食,有了粮食,可以大大解决国内政治危机。

    “里兀,你确信宋廷是免费赠送二十万石粮食,没有诓骗咱们么。”这个好事来的太突然,赵元昊还是不敢相信。

    二十万石粮食啊,就是让自己调拨民夫帮着修路这么简单宋廷居然会有这么好心么。

    征集民夫修路对于赵元昊来说小菜一碟,西夏是全民皆兵制。在国内征集民夫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对于他们来说,修路能换二十万石粮食,是极为划算的一件事。

    重要的是,修建铁路的民夫吃住用度由宋朝出钱,而且民夫还有饷银。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赵元昊心中激动起来。

    “千真万确,大王请看,这是宋朝皇帝给您的诏书。”说着尖脑袋里兀将诏书拿了出来。

    赵元昊接过来一看,果真是宋廷皇帝的官方诏书。这上面清晰的盖着皇帝玉玺,还有门下省、枢密院各部衙门的官印。

    诏书和尖脑袋里兀说的如出一辙,宋朝半年后免费赠送二十万石粮食。只要求西夏帮着修建兰州到延安府的铁路,这条铁路是宋夏之间的经济血脉,连接着两国友谊的桥梁。

    铁路的修建,可以使得两国贸易更加繁荣昌盛。大宋朝向往和平,只要西夏遵守盟约,两国愿修万世之好。

    这份诏书是布告天下的,赵元昊知道宋廷不会耍赖。因为宋朝皇帝重视自己的颜面,皇帝的面子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既然答应送二十万石粮食,那定然不会失信于天下而惹人笑柄的。

    有了粮食,而且还不用还钱,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于是,赵元昊开始征集民夫,专门为大宋朝修建铁路。




第七百六十章 试车
    这边,赵元昊开始征国内民夫。那边契丹耶律宗真一听不愿意了,凭啥,你让这种好事给西夏,我们契丹也要。

    辽帝也派使者来闹了,他们契丹对大宋这么好,从来没惹事。你们凭啥把修建铁路的好事给了西夏,我们也要修铁路。而且我们也不要钱,只要你们拿粮食来换。

    赵祯笑了,石小凡,真特么是个人才!

    既修了铁路,还不用让百姓服苦役。还让契丹和西夏感恩戴德,一举多得。

    大宋朝是真有钱,有钱到什么地步。西夏和契丹民夫来修铁路,管吃管住不说,还有钱拿。

    每个人一个月能拿300个铜钱,钱虽然不多,可着实让契丹和西夏百姓吓了一跳。

    要知道,百姓服徭役从来就没有给钱这一说。以前服苦役是百姓的义务,每年朝廷都有规定,一户人家必须服一个月的徭役。

    服徭役不但一文钱没有,有的还要你自带粮食。

    没错,自己带着干粮,每年去给朝廷服一个月的徭役,这就是古代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原因了。

    服徭役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兵役,服役两年,官府供给衣食杂用。另一种是无偿劳动,每年一个月,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无所不包,等于就是无偿帮官府干一个月的活。

    这些都是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古代,凡国家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它是国家强加于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负担。

    徭役起源很早,《礼记王制》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孟子》则有“力役之征”的记载。秦汉有更卒、正卒、戍卒等役,以后历代徭役名目繁多,办法严苛,残酷压榨贫民百姓。

    如今的大宋朝,是第一个取消免费徭役的朝代。新政规定,任何州县不得强征百姓服役(战时除外),若要服役,官府都是由百姓自愿的原则。且必须给百姓一定的报酬,薪酬不得低于当地泥瓦匠的工钱,且朝廷对于拖欠工钱的官员实行严苛的刑罚。

    新政修改的律法规定,恶意克扣贪污百姓服役工钱的官员,一经查实,轻则抄家流放,重则满门抄斩!

    这是在石小凡的力主之下,范仲淹他们草拟,报赵祯批阅。把克扣拖欠百姓服役工钱,和抄家灭族大罪联系在一起,不可谓不严苛。

    早在先帝真宗朝时期,就已经设置了提刑司的衙门。提刑司多设在占据交通要道的州府,“提刑官”则每年定期到所辖的州县巡查。“提刑官”的职能,除了监察地方官吏之外,主要是督察、审核所辖州县官府审理、上报的案件,并负责审问州县官府的囚犯,对于地方官判案拖延时日、不能如期捕获盗犯的渎职行为进行弹劾。

    而新政更是规定,只要一涉及到百姓服役工钱。若是地方州县官员肆意克扣,百姓可以去州府提刑司控告。

    这个时候,在徭役工钱方面,提刑司就有权即刻逮捕州县同一级,甚至比你大一级的官员。

    如果提刑司和州县官员蛇鼠一窝,百姓可以上京吿御状。沿途任何州县不得拦截,并且必须免费提供食宿路费。

    一旦上京吿御状直达天听,赵祯就会派人去地方彻查。这个时候若是查实证据确凿,州县官员只有一条刑罚等着他,发配南疆且不得轻判。

    南疆多毒瘴,发配那边等于判了死刑。即便侥幸活下来的,也是人不人鬼不鬼的生不如死了。

    把一个拖欠百姓徭役工钱上升到同谋反相提并论的大罪上面来了,地方州县官员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谁敢拖欠百姓工钱的。

    既然契丹皇帝也亲自派人来求了,赵祯就也答应了。从河间府,包括雄州一段铁路,一直到邢州路段,都由契丹负责修缮。

    同时,朝廷也是依样葫芦,免费送给契丹二十万石粮食作为回报。耶律宗真和赵元昊一样,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他们不过是征集十几万民夫去修路,还能为朝廷换回来二十万石粮食,可谓喜从天降。

    重要的是这些出去的民夫还有钱拿,虽然一个月300个铜板不多,但比起他们在家乡牧马放羊强得多了。

    东京城,石小凡带着狗腿子们去了南郊,这里有新建的铁器作坊。

    名字很低调,可是铁器作坊里面做的,正是大宋朝的蒸汽火车。

    “恩师,火车组装完毕了。刹车系统还有点问题,学生已经着人改进。三日后,便可以试车。”劣徒之一的沈中亭一脸兴奋的拍打着身旁的铁皮火车头。

    沈中亭和崔欧在蒸汽机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崔欧被发配出海熬美洲寻找番薯去了。沈中亭主持了火车的建造,这大宋朝第一列蒸汽火车已经做出来了。

    火车头,只有七节车厢。这是客运车厢,里面按照石小凡的吩咐,车厢里面和现代绿皮火车基本没什么区别。

    狗腿子们心痒难搔,他们是做过蒸汽轮船的,料想这坐火车的感觉肯定也很爽。

    旺财抓耳挠腮:“沈学士,你电话里不是说火车已经做好了么,怎么我们来了你又说还得改进。要我看,改什么改,咱们先坐上试试感觉再说。”

    “滚一边去!”石小凡骂了一句,然后对沈中亭道:“我已经知道了,我不是让你们在每节车厢都安装上制动闸么”

    “学生已经在做了,只是还有点小问题,这两天就能解决。恩师放心,三日后火车必能上路。”

    火车发展史上最大的难题,不是速度,而是如何刹车。火车一开始行进的问题是在最初的时候可能会车轮打滑。所以呢,过去有一种火车头擦他的脚这样一种说法,在早期的一些火车头,尤其很容易出现这种车轮打滑的问题。

    当时的火车刹车装置十分原始,最初仅仅装在车头上,完全凭司机的体力扳动闸把来刹车,很难使沉重的列车迅速停下来。后来改进为每节车厢上都安一个单独的机械制动闸,配备一个专门的制动员,遇有情况,由司机发出信号,各个制动员再狠命接下闸把。

    好在这列蒸汽火车时速并不快,这种用制动员刹车的方式还是安全可靠的。



第七百六十一章 报纸
    火车,马上就要通火车了。石小凡也在期待,他期待着能从南窑坐上这列蒸汽火车回到东京城。

    火车进京,绝对能引起巨大的轰动。这些都不重要,石小凡想让这个时代的百姓民智能够开化,世界,其实是另外一个样子的。

    三日后才能试车,正好闲着无事,可以去看看南窑其他的工厂。钢铁厂、砖窑厂、火药作坊、印刷厂、烟花厂等等。

    驸马爷来南窑视察,几个老友一起陪同。薛昆,军器监使,现在整个南窑都由他负责,还有毕昇,如今更是升任为了副监使,协助薛昆管理南窑。

    “毕昇,咱们先到印刷厂看看,看你这活字印刷搞得怎么样了”

    很久没来南窑了,石小凡有些好奇。

    毕昇笑了笑:“驸马爷,现在我们已经鸟枪换炮了,印刷的活字不再是泥培,换成了铅字印刷。速度快,效率高的很。这些还都得感谢国子监的学士们,是驸马爷您教授的好。”

    铅活字印刷机是利用铅、锑、锡三种金属按比例配比熔合而成的铅活字排成完整版面进行印刷工作的旧式印刷机,由约翰内斯谷登堡发明。在中国印刷术弘扬几百年之后,铅活字印刷机的发明,使世界范围内印刷术的发展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石小凡吃了一惊,吃惊的不是毕昇他们研制出来的铅字印刷。这些理论他教授过自己的学生,石小凡奇怪的是毕昇居然用了鸟枪换炮这个词。

    鸟枪换炮,词语: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那个气好比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了。”,一个清朝才发明的名词,毕昇怎么会说的。

    “鸟枪换炮”石小凡愣了一下。

    旁边薛昆笑了笑:“哦,这话是毕昇常说的。他说自己的铅字印刷好比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了。”

    这石小凡震惊的看着毕昇,这厮不会是从大清朝穿越过来的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毕昇这话居然一模一样。

    到了印刷厂,更让石小凡吃惊的还在后面。铅字印刷效率极快,而且字体排版也更简洁好看。

    让他吃惊的是在印刷厂居然还有台铸排机,世界上第一部「风箱式」自动行式铸排机。系使用键盘能像打字一样使检排作业进入完全的自动化,不再藉用手工。

    这种铸排机是在一个主控台上有90个字键,分别与90个不同的铜模箱相接,总共能装1,500-1,800个铜模,当打入文句时,适当的铜模便正确依序顺着轨道掉在架上并排列整齐,再将整行一次铸成铅字条,之后铜模又会自动归到各模原来的箱内,这是工业用全自动一行一行铸字排版的实用机器,用这种自动铸排机,每小时能检排5,000-7,000个字母或符号,五倍于手工检排。

    中文铸排机1952年在上海试制过一台,陈列在这里的这台铸排机虽然和石小凡见过的迥异,但是原理相同。

    这种铸排机是一个大转盘式的,只需在这个大圆盘上敲打字体,通过机械原理,下面的铅字就会顺着轨道掉落在模板上并列竖排。只有着铸排机上没有的偏僻生字,才会需要人工挑选然后放入模板上。

    “这、这是谁做的”石小凡震惊的问道。

    毕昇有些讪讪:“这个嘛,是我做出来的排字机。效率比人工排版要快得多,只是还有待改进。”

    “厉害,毕昇,看不出你还有这一手。”石小凡由衷的赞叹起来,突然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有了这些铅字排字机,咱们就可以印制报纸了。这报纸咱们虽说是做不到一日一印,每周印一份总还是可以的。”

    毕昇和薛昆互相对望一眼,报纸这又是什么东西。每周又是几天。

    狗腿子们在后面也是听的一脸懵逼,于是有人问他们中间的智多星来福:“来福,你听小公爷说了没,什么叫报纸”

    “报纸嘛,就是可以抱着的纸。”来福自作主张的道。

    旺财啐了一口:“放你的蒸汽火车刹车系统有点问题屁!”

    来福:“旺财疯了。”

    “这个,何谓报纸”薛昆吃惊的问道。

    “报纸,就是咱们每日把东京城发生的一些喜闻乐见的事,或者朝廷的一些布告文献,每周、这个、就是每隔七日咱么一份份的给印出来。然后沿街叫卖,一个铜板一张,岂不发财了。”
1...350351352353354...5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