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将门娇女之冷王悍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二月清风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是个人都看得出谢琳与姜泽对此乐见其成。但谢琳母子不开口,便是有些个老臣觉得,尹娜冲着蔚池大呼小叫,实在是有损启泰颜面,可他们却没有姜衍那样的胆量,敢当众跟谢琳母子叫板。

    早在姜泽登基之初,他们就被收拾得怕了,前车之鉴还尽在眼前。又更何况,当着三国使臣的面,比他们身份高的大有人在,大家都有眼睛耳朵,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又何需他们去当这个出头鸟

    再则说,姜衍与蔚蓝的婚约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心中也同样好奇,是以,众人免不了一起装聋作哑静观其变。

    曹芳华与德妃淑妃倒是身份够高,也能说得上话,但三人早在谢琳携了谢诗意坐上高台时,就憋了一肚子的火,此时只一门心思想看谢琳的笑话,是以并不开口。

    而蔚池不欲与尹娜做无谓争辩,听罢同样一言不发。

    至于蔚蓝与姜衍,二人携手站在大殿中,因着好奇还有哪些人会耐不住性子跳出来,自然也不会急着开口。

    眼见气氛僵住,尹尚沉着脸起身,先是瞪眼呵斥尹娜道:“四妹妹休得无礼,此乃蔚将军家事,有太后娘娘与启泰皇上陛下在,又岂容你擅自开口还不赶紧跟蔚将军赔礼道歉!”

    话落,他面露歉意,又朝蔚池拱了拱手道:“舍妹年幼冒失,言语不当还请蔚将军见谅!待本殿回到大夏后,定然会如实禀明父皇母后,对舍妹严加管教!”

    尹尚这话说得足够漂亮,可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心中的复杂。

    此番亲赴上京,他对蔚蓝的关注,可说比蔚池更多。也因此,他才会甫一落脚,就带着玉树夜探镇国将军府,可没曾想蔚池对蔚蓝的保护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今日自踏入椿萱殿起,他就一直默默关注着蔚蓝的动静。他原还好奇蔚蓝到底何德何能,才能在谢琳母子与自己的双重视线之下,来了个金蝉脱壳逃出生天。

    却原来,蔚蓝也不过是个黄毛丫头,看她站在姜衍身边的样子,除了胆子比寻常闺秀更大一些,从头到尾都在吃——食量也比一般闺秀更大些,他委实没看出什么别的来。

    从得知蔚蓝还活着的消息,他就知道大夏与启泰的联姻,很可能要黄了,就算不黄,最终的人选也不大可能落在姜衍身上。

    也因此,在姜衍拒绝尹娜时,尹尚虽然心下失望,却还没到不能接受的地步。反而,能看到过河拆桥算计了他的谢琳母子吃瘪,他心中只觉得一阵痛快。

    可无论如何,于情于理,他都应该站在尹娜一边——谢琳母子自然可恨,但蔚池与蔚蓝同样是他的敌人。

    是以,尹尚话锋一转,又斟酌道:“不过,此事虽是蔚将军的家事,却攸关两国联姻,因此,还请蔚将军能不吝赐教,也好叫大家安心。”

    他说着看向四周,将众人面上的好奇收入眼中,又面色清淡的笑了笑,那笑容干净又纯粹,好像真的只是为了知道个真相。

    坐在上首的谢琳与姜泽同时点头,谢琳的视线在姜衍与蔚蓝交握的手上定了定,片刻后满脸为难的看向蔚池道:“正是如此,依哀家看,蔚大小姐与老三也是情投意合,此事应该尽快有个定论。蔚将军一片慈父之心,想必定然不会忍心让蔚大小姐受委屈。”

    蔚池却是没有理会谢琳,而是朝尹尚淡淡颔首,“二皇子严重了,四公主天真烂漫,又远来是客,本将军自是不怪的。”蔚池说得一本正经,但殿中不少人却听得想笑。

    开玩笑,尹娜作为一国公主,从小在皇宫长大,又怎么可能天真烂漫得了且她身上担负着联姻重任,若真是个天真烂漫的,洪武帝是脑子有病了,这才会派她前来还是说,大夏皇室的公主,已经挑不出个心思通透沉稳大方的

    是以,蔚池这话与其说是在为尹娜开脱,还不如说是明褒暗讽。

    但蔚池话说的好听,尹尚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他神色自若的冲蔚池笑了笑,也不多言,撩袍在席位上坐下,只转身的瞬间,目光微冷的瞥了尹娜一眼。

    尹娜自知言行有失,早在被尹尚喝住时就呐呐无言,如今再被尹尚充满冷意的目光一扫,当下便止住眼泪,有些不大甘愿的冲蔚池福了一礼,面红耳赤道:“是本公主失言了,还请蔚将军海涵。”

    大夏与蔚池的立场早就注定,虽然尹娜并不觉得开罪了蔚池会如何,但尹尚的话她却不敢违背。

    蔚池喝了口茶,并不与尹娜说话,只淡淡点头,这才转向谢琳与姜泽道:“太后娘娘与皇上担忧的在理,末将再此谢过二位。只小女的婚事毕竟是家事,要拿到三国朝贺这样的盛宴上来说,她小孩子家家的,也未免太过劳师动众。”

    他说着看了眼尹尚,复又笑道:“但大夏二皇子的话同样在理,本将军便托大,拿到这殿中来议一议,想来也并无不妥。”

    这便是权当没听见谢琳与尹娜之前的叫嚣,但又摆明了自己的立场。

    而他方才之所以没说,并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觉得臣子的家事并不适合拿到三国盛宴这样的场合来说。如今鉴于大夏二皇子开口,他这才卖尹尚个面子。

    蔚池三言两语,又在谢琳母子与尹尚中间狠狠插了一刀,可谢琳与姜泽早就等得不耐

    烦了,一颗心七上八下的,哪里还会关注蔚池话里的潜意思

    二人闻言强压住心头的急迫,绷着脸点点头。

    姜泽面色郑重道:“蔚将军但说无妨,说来咱们都是长辈,如今父皇与皇祖母并先皇后都不在了,三弟既叫朕一声皇兄,朕又居长,俗话说长兄如父,朕对他的婚事也一样挂心。”这话说得,就好似他以往一直是个好哥哥似的。

    姜衍听着,面上神色虽是不变,可握住蔚蓝的手却是紧了紧。蔚蓝感受着手上的力道,心知姜衍心中大约是恨得不行。

    可无法否认,姜泽此举,无疑是将他掉在地上的脸面捡回来了一些,长兄如父,这是在暗示众人,姜衍不敬重谢琳这个庶母便也罢了,方才的行为,可是连同他这个皇兄也不看在眼中的!

    众人会如何反应蔚蓝不知,但谢琳听罢却是满意的颔首,声音温和道:“正是,皇上说得在理。”

    蔚池笑了笑,先是转头看了殿中的姜衍一眼,这才徐徐道:“小女与睿王殿下的婚约,是先太后当年病重之时定下的,知情者




第72章 惊雷
    楼向阳与褚航的及时出现,不仅蔚蓝有片刻的失态,殿中其余人等也有些诧异,就连谢琳与姜泽,面上也颇有些挂不住。

    当然,这失态的原因各不相同。

    蔚蓝是因为褚航那张似曾相识的脸与如出一辙的气场而,而其余人等,是因为没料到楼氏与褚氏会派两个年轻后辈前来;至于谢琳与姜泽,则完全是因为二人的态度。

    起初谢琳会顺着蔚池的话询问楼氏与褚氏是否来人,一则是因为泰王与定国侯府、包括肃南王府,在蔚池提及他们知情时都不曾吭声,二则是因为楼氏与褚氏毕竟没落,而世家大族之间,对于事不关己的问题向来敬而远之,谢琳料想楼氏与褚氏就算碍着她与姜泽如今的地位,也不大可能当众出头。

    孰料这两个愣头青却像是有备而来,这让谢琳面色一阵难看,更加怀疑蔚池与姜衍此时是成胸在竹,也更加肯定了这桩婚约最后的结局——无论蔚池与姜衍是否能拿得出庚帖,有楼氏与褚氏的人作证,她都不好当着三国使臣的面,将姜衍与蔚蓝的婚事彻底抹掉。

    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楼氏是楼太后的娘家人。

    就算楼氏现在没落了,可谁也无法改变他们是楼太后娘家人的事实,而楼氏作为昭兴帝时荣极一时的外戚,自楼太后嫁入皇家起,就一直低调行事,族中子弟从不因楼太后之故骄纵跋扈,或结党营私、或自持身份为族中牟利,是以,楼氏在启泰的声誉极好。

    有这样的家族出面为蔚池作证,朝中官员就算归附于她与姜泽,却也会看在昭兴帝与楼太后以往的声威上,对此事笃信几分。

    再则,褚氏是肃南王妃的娘家,而肃南王府是朝中唯一的异性封王,自本朝初建,肃南王府就手握重兵一直驻守西南,再关乎到镇国将军府的三十万蔚家军,这分量不可谓不重。又更遑论,褚磬在四国文人中备受推崇,蔚池此举,可算是将文武双方的人都给算进去了。

    就在谢琳暗道失策,心中后悔不迭之时,楼向阳与褚航已经走到落后姜衍与蔚蓝两步的地方停下。

    此时蔚蓝已低下头去,没人注意到,褚航的目光曾在她与姜衍交握的双手上停留了一瞬,那目光复杂难言,但却快得几乎让人无法捕捉。

    姜衍面色含笑的冲二人点了点头,二人微微颔首。

    楼向阳这才抱拳朝高座上的谢琳与姜泽行了一礼,正色道:“太后娘娘金安,皇上万岁,说起来,先太后娘娘在病重之时定下蔚大小姐与睿王的婚事,黑河楼氏确实是知情者。

    因着当年先太后病重之时,楼氏族人不曾进京,先太后在故去前,曾休书与家祖父,在信中提及此事,并言及她最为放心不下的,便是睿王殿下,是以,她老人家才会在仙去之前,将睿王殿下与蔚大小姐的婚事定下,也算了了桩心愿,楼氏现如今还有先太后的手书为证,不知太后娘娘可要一观”

    他说着,又笑着看向四周,“若是有老臣在就更好了,当年先太后曾与昭兴帝一同征战北戎,想必还有不少老臣认得先太后的笔迹,是真是假,只要一看便能知晓。”

    谢琳正想说要看看笔迹,闻言差点呕出一口老血,她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一时间只觉得胸口发堵。

    但楼向阳已经开口,想必楼家也不敢无的放矢,她皱眉摆摆手,先是扫了眼姜衍与蔚池,这才看向褚航道:“褚家可是也有相同的书信”

    这话说得就大有深意了,尤其再配上她略显怀疑的目光,竟是要引导殿上的众人怀疑这是姜衍与蔚池一同做的局。大殿上的众人原就觉得此事太过巧合,闻言不乏有人朝谢琳引导的方向去想。

    但还是那句话,楼家与褚家家风清正,都是值得信赖的,更何况,蔚池的人品也向来可靠,是以,众人只是想想,一时间倒也没人吭声,也无人质问。

    姜衍听罢唇角微勾,蔚蓝也彻底醒过神来,她微微抬头看向站在距离她几步远外的褚航。

    只见褚航挑了挑眉,中规中矩的行礼后道:“正是如此,太后娘娘圣明!先太后薨逝前,确实给褚家写过一封信,这信是写给家祖母的,不巧的是,因为事情涉及到中宫嫡子与当朝武将之家的婚约,因事关重大,褚家一直将信保存得很好,太后娘娘若想一观也无不可。”

    一下子冒出来两封信,谢琳是看还是不看看,未免显得她太过小气,对楼氏与褚氏及镇国将军府不信任,可事实上也是,她确实对两府不信任。

    但话说回来,若这信是真的,她看了反倒是自取其辱,她想着看了眼姜泽,姜泽心中有数,皱眉道:“书信的事情暂且不急。泰王叔与定国侯怎么说”他说着视线看向泰王与罗荣,随即想到什么,又往雷雨雩的方向看了一眼,道:“达郡王也在,想必达郡王也是知情的了。”

    这不是废话么!姜泽自己说完都差点咬到舌头,他么的,一个谎话需要无数个谎话来圆,这谎话说着说着,就连他自己都相信自己对姜衍与蔚蓝的婚约一无所知了!

    泰王与雷雨雩几人闻言抽了抽嘴角,楼氏与褚氏的人会出面,他们之前并不知情,且事到如今,几人还不清楚,这楼向阳与褚航,到底是谁请来的,是蔚池还是姜衍

    三人对视一眼点点头,泰王道:“本王确实知情,母后与楼家并褚家通信的事情,还是本王去办的。”他说着拍拍肚腩,面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补充道:“本王就说,母后怎么病重之时还往黑河郡传信呢,却原来是为了这桩。母后生前最是疼爱阿衍,如此安排,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他这一脸得意的样子,只看得谢琳想挠花他的脸,就连一旁坐着的姜沐,面上神色都有些忍笑。

    接下来,罗荣与雷雨雩纷纷出言表示知情,谢琳与姜泽也再无二话,一时间倒也不好再说查看书信。

    却在此时,一直在宫宴上不曾出声的谢诗意低低出声道:“皇上,太后娘娘,臣女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殿上众人看向谢诗意,皆是不约而同的皱眉。

    谢琳正需要把梯子,闻言也不深究谢诗意此时出言是否妥当,道:“哦诗意有什么话要说”

    谢诗意面色微红,起身走下高台,朝泰王与蔚池几人微微福身,柔声道:“说起来,今日这事儿,全因两国联姻之事而起,既然事情是由尹娜公主择婿开始,臣女觉得,也应当由尹娜公主来结束。”

    &nbs



第73章 封地
    谢诗意原本还想呛褚航几句,待瞥见出声的到底是谁,自知此处已经没她说话的余地,不由满心屈辱的退回到席间做好。

    谢琳与姜泽见到其人,也是皱了皱眉,余下只又泰王与蔚池几人面色如常。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素有铁口直断之称的老御史岑刚。

    岑刚是三朝元老,人如其名,是真的刚直不阿,他与昭兴帝君臣三十几年,对楼太后行事手段,可谓是非常了解。

    昭兴帝驾崩后,他又在昭兴帝的败家儿子圣元帝手中苦熬了二十几年。若非昭兴帝大行前一再叮嘱他要好好辅佐圣元帝,以保社稷清明,只怕在圣元帝宠爱谢琳、纵容谢琳害死罗皇后时,他就已经告老还乡。

    可说破天去,胳膊也拧不过大腿,他不过是个臣子,纵然有满腔赤诚与热血,帝王非要拧着干,他除了尽量敲边鼓劝解,并不能过多左右帝王的思想与行为。

    而之后姜泽登基,岑刚担任的也不过是个帮姜泽补漏收拾烂摊子的角色。岑刚自知不讨喜,原本在曦和院走水时,他就已经提醒过姜泽一次,可孰料姜泽听信谢琳所言,针对镇国将军府与姜衍的手段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今日这出闹剧,他从头看到尾,心中倍感悲凉,一腔爱国热血被冻得拔凉拔凉的。但他毕竟是老臣,对启泰的忠诚是刻在骨自里的,他就算不看在圣元帝与罗皇后的面子上为姜衍说话,却不忍昭兴帝留下的大好河山,被谢琳与姜泽任意糟践。

    如今见谢琳与姜泽在三国使臣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狭隘心肠,将脸面都丢尽了,岑刚又哪里还忍得住

    “皇上,太后娘娘,今日乃三国盛宴,既然褚家后生说他手中有先太后懿旨,那咱们不妨先验上一验再说。这百年来,启泰虽不曾有皇子封王就藩的前例,但事无绝对,是真是假,只需比对比对,便能一清二楚。”岑刚声如洪钟,缓步走到姜衍几人跟前,他虽年迈,但精神却着实矍铄。

    作为为数不多了解楼太后的老臣,岑刚自然知道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倘若事实真如褚航所言,那楼太后的目的,便不言而喻。而圣元帝虽然宠谢琳宠得人神共愤,可姜衍也同样是他的亲儿子,若楼太后执意如此,又以孝道相压,圣元帝并不是没有答应的可能。

    谢琳在岑刚站出来的时候,就如同被人当头敲了一记响棍,再听岑刚提到三国使臣,顿时冷静下来,她抿唇深深看了眼岑刚,见他毫不退缩,只得沉声道:“岑爱卿言之有理。”

    言罢又对姜泽道:“皇上,还是着人查验笔迹吧。”不查验又如何,难不成还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楼向阳与褚航拖出去杀了灭口

    姜泽也知道没有退路,绷着脸点点头道:“宣泰王,定国侯、左右相、国子监祭酒、钦天监监正上前核对笔迹。”这几个人都是对楼太后相对了解的,也都是见过楼太后笔迹的,姜泽这安排倒是合理。

    姜泽话落,又对着殿下众人笑了笑,朗声道:“今日事出意外,实是启泰朝从不曾有过皇子封王就藩的前例,是以,朕与太后才会如此惊讶,让使臣们见笑了。”他说着顿了顿,又道:“不过,若皇祖母真的留了这道懿旨,而父皇也是同意的,朕自当遵循。”
1...9091929394...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