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这是怎么回事!”伏罗希洛夫注意到这一细节:“斯大林同志,别列科夫同志难道有眼疾”

    “他有些近视而已。是沼泽地生活条件太艰苦,他的眼睛生了病。”

    “啊难道戴着眼睛他还有胆子持枪!”此刻,伏罗希洛夫如何不担忧,在他看来,一名机枪手却戴着近视镜,这是不可思议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军队里的机枪手也没有眼镜男。

    “他却是大胆的人。”斯大林伸出右臂,猜测说,“我已经老了,凭借我的眼睛,我无法看清那个靶标。”

    顺着斯大林手指的方向,伏罗希洛夫看到的靶标也是一个有些模糊的影,何况,他还带着度数不低的眼镜呢!

    因为现在的工作重心偏向文职,伏罗希洛夫当然非常的不悦,从一个司令部跑到另一个司令部,长期的夜间工作加之年纪越来越大,他的眼睛情况也愈发糟糕。他有着老年人普遍的老花眼毛病,偏偏也罹患了近视。

    年轻时的优秀猎手,被流放森林的猎熊人,伏罗希洛夫不得不服老。

    “唉!年轻就是好的,也许别列科夫戴上眼镜,他就能看清标靶了。虽说如此,我推测他的新枪打出的子弹,大部分也不能中靶。”

    “哦您就这么确定!”斯大林一直觉得伏罗希洛夫有意刁难别列科夫,干脆提出一场赌局。

    “伏罗希洛夫同志,我们可以打一个赌。”

    “打赌算了吧,列宁同志教育我们,要严厉打击赌博。”

    “呵呵,这不是危险的赌局。您觉得,150发子弹有多少能中靶”

    伏罗希洛夫马上明白过来,他是在流放期间加入苏俄红军的,内战后又充分参与军队的建设,故而对于轻武器的了解比斯大林更多。

    伏罗希洛夫没有立刻回答斯大林的问题,而是支持一个有意思的一点:“别列科夫一直声称他的新枪有效射程就是四百米。按照我国设定的标准,以某个距离射击人形标靶,命中率一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当命中率仅有50%的时候,就是该枪械的有效射程。”

    “哦!原来是这样!”斯大林觉得挺新鲜。

    “对的。但是我不看好别列科夫。”说着,伏罗希洛夫还是摇晃着脑袋,“我们一直在用普通步枪弹,莫辛纳甘是六百米,沙只有一百米。我看,别列科夫的新枪,它能够击中四百米的靶子,最多只有25%的命中率。”

    “您难道这么不看好他吗”斯大林问。

    “同志,请相信我的判断。”伏罗希洛夫绷着嘴,非常认定自己的判断。

    斯大林实在不懂枪械的命中率还有一堆门道,他一直不关心这些,但非常乐见于一款枪械能以更远的距离击穿敌人的脑袋。这是年轻时身为猎手用生命做赌注换来的经验,所谓只要和熊的距离足够远,你就有更多的射击机会,一遍第一发子弹打偏后有时间补射。

    “那好!我们就打个赌,我赌别列科夫50%的命中率。实验后,靶子上当有75发弹孔。或者数量更多。”

    “可以,我就赌靶子上的弹孔低于75个。”

    “您的赌注是什么”斯大林继续问。

    “这……我还没想好。或许,我珍藏的一盒雪茄”

    “不……”斯大林笑着摇摇脑袋,“您有意想要担任游击运动总指挥一职务,不过波诺马连科同志做的一直很好。这样吧,如果弹孔少于75个,就由您担任游击运动总指挥一职,波诺马连科做您的助手。如果弹孔多于75个,您就不要再给我提及这件事了。”

    伏罗希洛夫心里咯噔一下子,他没得选择只能答谢:“好吧……好吧。”

    战争给予这些苏联的高层人员的满是立下赫赫大功的机会,就连赫鲁晓夫这样善于骑马的莽夫,都跑到斯大林格勒督战去了。

    伏罗希洛夫当然觉得自己比那个家伙资历老很多,理应得到更多的荣誉,奈何自己总是和机会错过。或者说,曾经有三个机会摆在自己面前,结果这些机会已经在1941年变成了朱可夫的赫赫武功,到了现在,曾经的坦克团长朱可夫,实际地位已经远超自己了。

    现在苏联的游击运动进行的非常不错,伏罗希洛夫也不觉得是落魄的白俄罗斯第一书记、现任总指挥波诺马连科的功劳。

    他波诺马连科都干了什么不过是在莫斯科遥控指挥罢了,亲自指挥的一次“哥罗德尼亚进攻战役”,直接导致一支兵力达九千的大军灰飞烟灭。

    说实在的,要不是现在正趴着的别列科夫率领沼泽地的军队拼命,怕是斯大林已经把波诺马连科踢到一边了。

    这么想来,自己的未来职务的变迁,岂不是由这个趴着的年轻人做主了。

    伏罗希洛夫当然觉得自己会比那个更善于搞思想工作的波诺马连科,更能指挥好敌后游击战,而这也是目前自己可以捞到的最大军事指挥资本。

    伏罗希洛夫面色泰然,心中却在祈祷。以军人的职责,他当然希望新枪能取得优异成果,新枪如果能一千米距离百发百中,不是更好吗

    但是,新枪在十月一日,它的命中率决不能超越50%!

    杨明志完全不知道他的背后还有一场赌局,本着军工人的职业素养,他恨不得一个靶子最终有全部150个弹孔,虽然这是不可能的。

    他对于自己的枪械确实非常有自信,也懂得那个位面中队对于轻机枪的技术性能的需求标准,想必本时空的苏联也是差不多。

    他终于扣动了扳机。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他以标准的短点射射击目标,每次点射打出的子弹被严格控制在三发左右。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有经历多次作战的老兵才会这般操作武器,即便是在靶场之上。

    所谓本时空的苏军大规模快速训练的轻机枪手,他们操持dp28,往往瞄准目标后,扣着扳机就不松手!

    dp28是何等强劲的机枪它的震动和后坐力都是较大的,枪口只有消焰器而非高级的消焰制退器,过分的震动不断叠加起来,命中率就是惨不忍睹。何况苏军的训练也不是简单的对着靶子一通射击,一支步兵班,轻机枪手就是火力中坚!针对机枪手的训练相对高级,其中必然有模拟战场的训练。

    所谓模拟战场,不过就是在训练场制造一些爆炸,士兵冷不丁的鸣枪干扰罢了。即便如此,新人机枪手没有一个月的严苛训练,想在真正战场冷静的射击,是非常不现实的。

    杨明志表现了一名老兵的基本素养!

    斯大林看到,枪口窜出的火光不多,枪口和抛壳口的烟尘可是不少。别列科夫的胳膊肌肉确实非常结实,瞧瞧这漂亮的姿势,枪械一直在开火,而枪械本身几乎就没有震颤!

    斯大林又抬起望远镜,看着远方的靶子。

    只见,那足有四百米之远的人形钢板标靶,它应该在被频频洞穿。

    为何标靶的后面是一个大土堆,土堆下还有一个大坑。一名士兵正趴在坑里,等着射击结束把标靶扛起来,带到射击位供射手检查命中情况。

    那土堆溅起大量烟尘,所有的烟尘都从一片不大的区域冒出来。定睛一看,斯大林感觉必然有大量子弹是打穿了标靶,击中冒出的烟尘就是极好的证明。

    “呵呵!伏罗希洛夫同志,看来您要输了。”斯大林冷不丁的说。

    此刻,伏罗希洛夫也举着望远镜,明明已经比较冷了,他的额头愣是渗出了一些汗水。这根他今日戴的帽子较厚毫无关系,就是内心波涛澎




第1819章 斯大林的最终认可
    通过旗语和口哨,靶子后面土坑里的士兵知晓打靶已经结束了。

    短暂的打靶时间给予这位士兵是巨大的心理刺激,今日测试的不是一款新式步枪和轻机枪吗怎么火力相当于重机枪士兵一直蜷缩在坑里,在其正上方一片不大的区域正是子弹的密集落点。

    连日来气候相对干燥,子弹弄得尘土飞扬,当士兵站起身,他第一个动作先把身上厚厚的尘土拍打干净。

    他接着爬出土坑,赫然看到靶子上密密麻麻的弹孔。

    “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武器!”

    一介小兵的内心都被震撼了,然而他只是一介士兵。

    他不敢怠慢,猛地拔掉深深插在土中的标靶铁杆,接着拖拽着整个靶子就往靶场的发射点走去。

    没有经过多久,士兵将标靶拖到了射手,乃至斯大林本人的面前。

    靶子送抵了,围观的所有人屈从于好奇的本能纷纷聚集而来。

    费德洛夫和几位最具专业素养的枪械工程师们,他们无畏于斯大林的气场,直接凑到靶子边。当然,斯大林也需要这些专家为之讲解。

    靶子就平摆在地上,场面令围观者震惊,甚至于枪械射击者、射手本人也为之震撼。

    杨明志不禁扶扶自己的眼镜,只见这幅钢板人性标靶,它本身是一个奔跑人形的形象,钢板上密密麻麻布满弹孔。更疯狂的是,在弹孔的四周,钢板也都凹了下去。

    明眼人都看得明白,子弹飞行了四百米后依旧保有很强的动能,子弹打穿了三毫米的钢板不假,还对周边的钢板带来巨大压力。

    此情此景,斯大林陷入兴奋,也对乌斯季诺夫急切的命令:“快点,你快数数有多少个枪眼。”

    到了现在,伏罗希洛夫知道自己的赌局已经输了。事实就是如此,自己只能表示遗憾。

    不过,看到了这番惊人的场面,大清早的跑到内务部的偏僻靶场,此行确实不亏。

    杨明志蹲在靶子边,很快,乌斯季诺夫一脸惊讶的蹲在其旁边。

    “别列科夫同志,你已经取得很大成功。现在,我们得把弹孔数清楚。”

    “是!我现在很激动,让我们一起来统计。”

    这两人蹲下,很快,他们的周边聚集了更多的人。

    几位苏联的高级领导人,最具盛名的枪械设计专家,他们完全放下了身段,围着钢制标靶站成一圈。

    乌斯季诺夫奉命统计弹孔,然而当他数到第五十的时候突然犹豫不决。

    “糟了!”

    “您怎么回事,同志”杨明志问道。

    “您的命中率太高,我……我数混淆了。算了,再好好数一遍。”

    斯大林一直围观着,近距离看着钢板,他突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还不知道这是所谓“密集恐惧”的正常反应,当缓过精神后他也亲自目视数弹孔,很快又数晕了。

    废了一番力气,奉了命令的乌斯季诺夫才完成了最终的统计。

    数据出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

    乌斯季诺夫的额头渗着汗珠,他站起来,紧张的向斯大林汇报:“报告领袖同志,弹孔数量……”

    “数量有多少快说!”

    “有一百一十九个!”

    “什么您再说一下”

    “是一百一十九个。”

    “这么多!”斯大林一时间不敢相信这一疯狂的数字。

    伏罗希洛夫亦是不敢相信,因为这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这便多嘴说一句:“数字可靠吗您数了两遍中途还有数错的情况。一百五十发命中这么多,也许您应该再数一下。”

    本来,斯大林觉得这个数字已经非常优秀,或许里面还有纰漏

    斯大林希望更完美一点,便命令乌斯季诺夫和别列科夫一起,好好再统计一下。

    要说还是杨明志脑子好使,确实自己的枪械打出了在他人看来恐怖的成绩,对于自己而言,该成绩确实优秀,也算不得惊艳。

    毕竟在另一个时空,班用轻机枪在四百米的短点度是惊人的,只有连续扫射时子弹才越来越飘。唯一让杨明志兴奋的,就是自己完成了极为成功的复刻。

    杨明志想到一招,反正打完的弹壳散落一地。他将空弹壳插进弹孔里,只要看看还有多少弹壳未被插进,就能获悉精确的命中率。

    最终,还有三十个弹壳留在草地上,事实证明了更为疯狂的事,分明是乌斯季诺夫数少了。

    惊人的事实摆在大家面前,打出一百五十发子弹,四百米的命中率高达80%,而且飞行了四百米,钢芯的子弹还能打穿三毫米的钢板。

    班用轻机枪和它所用的弹药,不仅精度极高,杀伤威力并不比莫辛纳甘逊色!

    斯大林陷入兴奋中,其他人亦是如此。

    大家其实都在看斯大林的态度,只见得苏联的最高领袖,高高兴兴的走近传奇的别列科夫将军面前,一双有着巨大权力的双手,狠狠的拍在将军的肩膀上。

    杨明志结结实实的承担了这下落的力度,看看斯大林的脸,他已经完全明白自己已然成功。

    “别列科夫同志!谢谢您,为我们伟大的苏维埃祖国研发了惊人的枪械,您今日让我看到了奇迹。”

    “斯大林同志……您……也许我……”这一刻,杨明志受宠若惊。

    “哈哈,您不用紧张什么!我对您的两款新枪非常满意,想必其他同志也是满意的。”说着,斯大林看着乌斯季诺夫:“怎么样,您现在满意吗”

    “我非常满意,斯大林同志。”乌斯季诺夫故作谨慎的说明:“或许我们还需进一步实验。一百五十发子弹说明的问题是有限的,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将军从新西伯利亚带来了一批子弹用于实验,我们可以将这些子弹打完。”

    “哦还有这方面的必要吗我觉得新枪的实验到此为止,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n

    bsp; “这!”乌斯季诺夫不想惹斯大林的不快,可他是负责全联盟武器生产的关键人物之一,即便别列科夫的新兵器再好,它能否进行量产,确实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这一刻,乌斯季诺夫大起胆子:“斯大林同志。新枪能否实现量产,我们还需考虑成本问题。这件事我们还需研究一下。”

    “难道还要研究什么”斯大林瞬间皱起眉头,严肃的表情让人畏惧。接着又问到杨明志:“别列科夫同志,您告诉我,生产一支突击步枪的时间,比之莫辛纳甘如何”

    “这……比莫辛纳甘更快。”

    “比冲锋枪呢”

    此事的杨明志亦是当仁不让:“相比于**沙,速度可能不相上下。”
1...571572573574575...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