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尼古拉耶夫斯基觉得,将军夫人的发言完全是跑题,不过他也很乐意了解一个金星勋章获得者的心路历程,以缓和一下气氛。

    现在,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别列科娃同志,您说的的娜塔莎,她是谁”

    “是一名非常伟大的狙击手,也是我可爱的妹妹。”

    妹妹将军是入了苏联籍的外国人,此事《真理报》已经赋予将军“国际主义战士”的头衔了。

    他的妻子祖籍也是外国,难道,那个娜塔莎也是个外国人。

    “您的妹妹,她是俄国人吗”

    “是白俄罗斯人。”

    “啊她的全名,您知道么”

    “她是娜塔莎彼得罗夫娜斯佩洛斯金娜,据我所知,她是全联盟最优秀的狙击手!她击毙了403个敌人!”

    听到这个名字,谁能不为之一振呢!

    “您是说,您曾和斯佩洛斯金娜同志并肩作战”尼古拉耶夫斯基压制着激动谨慎的问。

    “当然!”杨桃有些不以为然,“很新奇吗何止是并肩作战,我们简直是姐妹,我们曾睡在一张床,甚至……”突然间,她想起丈夫曾

    经说过的一句话,这便大声说:“我们是亲密战友,她的后背由我守卫,我的后背由她守卫。直到,我……我怀有身孕,不能继续参与作战

    。”

    “唉……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听着津津有味的杨明志打断说。

    “嗯。”杨桃腼腆又自豪的笑了笑,“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斯佩洛斯金娜,她就是我在白俄罗斯的妹妹。”

    如今的苏联,女人和孩子成了主要的劳动力,尤其是苏联的女人们,联盟建立伊始妇女解放运动就开始了,相比之其他国家,苏联二十年

    时间,苏联的女性的受教育率已经冠绝全球。

    布尔什维克一开始认定妇女解放是组织存在所必须履行的义务,活在沙俄时期的女人们突然拥有了学习权、工作权。就算女人的身体素

    质普遍比男人弱一些,仅就劳动力,四个女人怎么着也能顶一个男人。

    战争时期,苏联女性承担了粮食生产、纺织加工、军火生产的几乎一切后勤生产。基于这种情况,苏联当局就更有必要继续给予全国的

    女性更大的权益,更大的自豪感。

    她们需要女性英雄,正好,战争之中,一批精英女战士已经崭露头角,其中不乏战功卓越的巾帼英雄。

    帕夫柳琴科是最先被广泛宣传的,她已经家喻户晓,成为一个个年轻女性的榜样。

    现在,苏联的宣传部门迅速完成了对斯佩洛斯金娜的审查,确定所有关于她的资料都是真实的。针对娜塔莎的大规模宣传在九月初全面

    开始,毕竟针对娜塔莎,可以宣传的资料实在太多了!

    一颗新的明星由此诞生。

    这一切都拜那些送抵莫斯科的“游击共和国战史资料”所赐,其中就有大量关于娜塔莎的战斗日志。

    只是斯佩洛斯金娜是后来被宣传的,同样是狙击手,还是帕夫柳琴科更有名。

    然而根据资料的整理,宣传部门赫然发现,这个仅有十七岁的姑娘数个月前曾声称“我必须超越帕夫柳琴科成为苏联第一女狙击手”。

    她成功了,仅就战绩而言,403三个确凿杀敌,还有二百余疑似杀敌的数据,使得有理由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所以《真理报》《红星报》等一票报纸,近三周时间都留出版面宣传这个姑娘。

    报社更是调整了宣传策略,不但根据获得的战地资料,介绍她曾参与的战斗,尤其还可以渲染她的悲惨身世,以及复仇的决心。

    没有什么,比胜利和复仇更令人兴奋的!

    一些人是出于喜闻乐见的态度去了解娜塔莎的过往,更多的人在娜塔莎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无数有家人死于战争的人都渴望复仇,尤其是死了丈夫、孩子的女人们,娜塔莎斯

    佩洛斯金娜就仿佛复仇女神般的存在。毕竟,官方宣

    传帕夫柳琴科是有着极高的思想觉悟响应祖国的号召,那么斯佩洛斯金娜拿起武器就是更加朴素的理由——为被杀害的父母报仇。

    凡是看到了近期的《真理报》,家人罹难的人们突然间从这个年轻的姑娘身上获得了复仇的痛快!

    她真是太讨喜了,现在,斯佩洛斯金娜的名声正越传越远。

    尼古拉耶夫斯基,他人到半百已经不是那么容易被感动了,他有着深厚的人生阅历,看得出面前的将军妻子对于斯佩洛斯金娜的赞誉完

    全是有感而发。

    那个姑娘也是苏联英雄,一样拥有金星勋章。

    但今日的会议不是大家坐在一起,去歌颂一个英雄狙击手的。

    尼古拉耶夫斯基面对杨桃,问出非常关键的问题:“同志!我认同您和斯佩洛斯金娜同志的勇气,还是说说我关心的事吧!请您告诉我,

    你们一般作战时,通常是用瞄准镜瞄准,还是纯粹的眼睛机械瞄准”

    “是眼睛!”杨桃简洁的说。

    “是嘛我看到您现在居然还戴着眼镜,难道……我冒昧的问一句,您该不会是天生的远视眼”

    &n




第1740章 子弹论
    杨明志吸引了大家的眼神,包括里固施科夫,大家都好奇将军如何把他自己挖的坑填上,究竟如何解决子弹问题。

    “我已经想明白了!我只是稍稍的疏漏,子弹的问题,我们……我们现在就可解决。至于解决的办法,就在枪机系统上。”

    “您是意思是……”雷巴科夫突然间也清醒过来,他突然找出那份画着枪膛部分的图纸后,不禁对着图纸笑出声。

    在场的厂长都是聪明人,一个简单的提醒,他们也都纷纷意识到解决办法。

    如何解决子弹问题

    一切就是通过枪膛进行逆推。

    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子弹的枪膛只能容纳固定尺寸的子弹,瞧瞧现在枪膛的零件的一切技术参数,最基本的子弹外表数据也都明朗了。

    但新的问题也来了。将军不可能闭门造车,他如果不知道子弹的详细参数,又如何设计枪膛呢毕竟弹壳和枪膛必须严丝合缝,气密性必须达到最佳状态。

    很显然,将军对子弹的各项参数心里有数。甚至,将军了解的还更多。

    “啊……看来,将军同志,您已经能够指导我们如何生产合适的子弹”雷巴科夫循循善诱的问。

    “是的!”杨明志毫不犹豫掐起腰,“很抱歉,这仅仅是我一时疏忽。子弹的问题从来不是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对枪膛参数逆推。我不得不再度抱歉,昨日真是桑拿房蒸昏了我的脑袋,居然忘记把子弹的详细构造图拿出来。”

    且说俄式的中间威力弹,杨明志所理解的都是那个位面的“1943年式中间威力弹”。

    在那个位面上,苏联的突击步枪的光辉历史,卡拉什尼科夫提供了最佳性价比的枪械,而西蒙诺夫的工厂根据军老费德洛夫的科研资料,制造出了一批发射用的子弹。

    二战结束后,华约国家纷纷得到了仿制卡式步枪的授权,新中国更是在仿制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辉煌道路。

    7.62x39mm的子弹被通用化,只是中国是出了名的铜矿匮乏,不得已,中国的这类子弹和苏联自己生产的,在材料上有着很大区别。

    钢制弹壳表面覆铜,子弹是大量消耗品,铜的浪费是国家难以忍受的,中国选择这种子弹,达到了相对于中国的最佳性价比。

    苏联本身的铜矿较多,只是该国也没有过分挥霍的资本。苏联已经在广泛应用铍铜钢制弹壳,在卫国战争时期,这种操作也是节约成本兼顾性能的最优选。

    杨明志对该型号的子弹非常熟悉,他是通过频繁的拆抢从而了解“五六冲”的一切构造,又是处于专业性的好奇,以及身为军人对了解自己武器的义务,他对子弹的构造一样清楚。

    “看来,我有必要立刻把子弹的图纸提供出来。”

    “什么”雷巴科夫甚是费解,“您不是还没有绘制图纸么”

    “很快,您就可以看到图纸了。我的要求很简单。”杨明志旋即打了个响指,“书记员同志们,拜托你们通知一下市长同志。”

    “将军!市长他……”

    “哦,市长同志公务繁忙,我可以理解。这样,你们两位帮我找一张白纸,一支铅笔或钢笔,再有一支直尺。没有尺子,用一根木条也可以。”

    能在这里做书记员,他们察言观色的本领必须练得如火纯情。

    将军至少是要画画,两个书记员匆匆出门,不一会儿,就从大楼里的印刷室,拿来一叠厚实的大白纸,以及专用的画画工具——铅笔、硬橡胶尺子,甚至还有一个圆规。

    “将军,这是您要的东西。”一位书记员气喘吁吁,将这些物件平摊在桌上。

    “哇!你们这里居然还有这些!”收束心中的惊喜,杨明志看看左右,“我不介意大家观摩。都凑过来吧,我可以当面作图。”

    画图,此乃杨明志的看家本领。

    或许他军人是身份和机械工程师让人觉得简直毫无关系,现在看着将军亲自作图,围观者再无质疑想法。

    仅仅十五分钟,7.62x39mm的子弹的详细构造图绘制完毕。

    他更是标注了大量注解,只为让子弹厂厂长雷巴科夫能够立刻看懂。

    果不其然,杨明志的细腻举动不但令雷巴科夫完全明白,甚至他在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幅图景——如何使用现有的工具,生产这种中间威力弹。

    图纸标注的真是非常详细,它的各项尺寸是必须要特别注明,其余方面也有特别标注。

    弹壳必须是覆铜钢被甲,底火结构和当然的普通子弹一模一样。子弹的壳体缩短了15mm,末端直径也进行缩短。

    子弹所需的弹药并没有特别的,如果说哪里最为特别,莫过于它的弹头。

    它的铍铜钢芯弹!这种设计注定了该子弹就是一种“轻弹”。

    既然是轻弹,它有着自身的优势,也有着许多劣势。

    “将军,您……您这个子弹,它存在很多的问题。”雷巴科夫情不自禁疑问说。“您打算让我们生产一些特别的子弹,我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他就像是我们传统的全威力步枪弹,它的弹头缩短材料的主要成分是低碳钢,弹壳内装药量也降低。我知道您不需要动能太大的子弹,但是这样的子弹,它的弹头性能将远逊于常规全威力弹。”

    “是存能问题么”杨明志问道。

    “是的。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不得不怀疑,这样的轻弹,能否一枪击毙敌人。”

    “当然可以!只要打到合适的位置,隔着一百米,手枪弹也能一枪毙命呢。我也听出您的顾虑,它确实是轻弹,我也知道轻弹有许多问题。但它的优势也不能小觑!再说了,我不得不纠正您的一个错误认知,装药量降低,弹头和弹重被削弱,并不意味着子弹的杀伤力随之降低。

    我觉得,我们甚至应该再研发一种口径更小的子弹。我相信,六毫米的子弹所能形成的空腔效应,仅仅一发就能摧毁敌人的全部内脏,那种场面,敌人的军医完全束手无策。”

    听着将军的突然高论,雷巴科夫不敢苟同,因为一切的理论需要用实验去正式,而非理论提出者一番臆想就成了真理。至于其他人,里固施科夫自然无条件支持将军,其余两位厂长,因对子弹弹道问题一窍不通,很识相的表示全程观望。

    空腔效应,它使得小口径子弹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某种意义上,人类的热兵器战争就是火枪的弹丸越来越小的历史。殖民时代的燧发枪,子弹往往是个直径两厘米的铅球。到了十九世纪末,金属定装弹出现后,八毫米左右的弹头尺寸被主要列强认可。

    但小口径的枪械发射的小型子弹,它的确有着特别的优势。就是因为它个头小,从而拥有更高的初速,还有更快的转速。

    它携带的动能恰到好处,击中人体这样的软目标后,瞬间产生强烈的空腔效应。

    相比之下,杨明志意欲研发的突击步枪,他所使用的子弹,其空腔效应的效果其实并不太理想。

    无数次的武装冲突,上亿人的伤亡,造就了Аk47“最可怕杀伤力武器”的名号。它的子弹通常是具备较强的空腔效应的,例如三个敌人排



第1741章 尼古拉耶夫斯基的830厂
    要产生强烈的空腔效应,子弹就必须在击中目标后,弹头能量能迅速释放。如何做到这一点,要么用小重量的轻弹,要么使用平头、凹头弹。要兼顾弹道稳定、合适的杀伤射程,尖头有艇尾,且弹重轻、个头小的铍铜低碳钢的,六毫米级别的中间威力弹,效果会更好一些。

    固然各国的枪械专家都轻易得出一个定理:弹头给予人员伤害的能量,等于弹头出膛动能,减去着靶动能。

    苏军最常使用的标准型的54r全威力步枪弹,它的动能非常猛烈,可它的弹头太重了。以至于子弹的空腔效应不佳,倒是因为弹头很长,击中人体后的翻滚更具杀伤力。还是因弹头长而重,它的停止能力也不错。

    相比之,杨明志并不打算一蹴而就的跨入六毫米弹头的领域。

    步子迈的太大了容易扭到大胯,他完全信任苏联当前的科技水平,通过自己提供超时代的技术,在短短几个月就搞出小口径突击步枪,用空腔效应恐怖的小型“毒子弹”杀敌。

    太超前了!这群老毛子一定会对更小个头的子弹有着天然的不信任。

    他们是一支信奉个头大就是强悍的民族,尤其是战争时期,能够说服几人,使得他们相信中间威力弹有更好的作战效果,已经是很大的成果。

    历史上的苏联决定全面换装小口径突击步枪和545毫米口径的子弹,是因为美国全面使用小口径突击步枪的缘故。

    子弹变小变轻,空腔效应带来了比单纯弹头高出数倍的杀伤。

    二战时期,一名士兵往往就带120发全威力步枪弹,到了21世纪,个别疯狂的美国大兵甚至能携带1000发小口径中间威力弹。
1...531532533534535...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