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她天真烂漫的姿态引得鲁斯兰一阵侧目,但鲁斯兰依旧关注着水道中的怪物。
援兵终于到了,哈尔科夫也觉得持续观察了几个小时,怪物就是一动不动,它应该是真的死了。
现在,围观怪物的人更多了。大部分女兵还有那些农妇,在看到这匪夷所思的一幕,本能的采取回避反应。
站在心怡的男人面前,尼娜指着水里的东西
第1633章 盐与鱼
鲁斯兰和他的同伴以竭尽所能的最快速度抵达米西渡口,他向村长卡维茨基汇报了大鱼的事,更是添油加醋的形容那是一条长达十米的史诗般的巨型鲶鱼。
在无形中,在不同流域捕鱼的两拨人都在暗中较劲。
杨明志在夜里给在米西渡口的卡维茨基发去电报,他表扬了普里佩特河那边捞到许多巨型鲶鱼,等同于对卡维茨基工作的不满。
这下可好,连个少年如同吉祥的喜鹊钻入了自己的临时指挥部,卡维茨基激动的瞬间起床,他双眼放光的质问:“什么十米长的大鱼!千真万确!”
鲁斯兰也不含糊:“我以荣誉保证,那是千真万确的!那条大鱼差一点还杀了我们一个战士。”
“哦真是个可怕的生物!我决定了,大鱼必须变成肉干!”
“具体的事,我们的指挥官又写了一封信,请您过目。”
卡维茨基迅速看了哈尔科夫简短又瞠目结舌的信件,意识到事态重大,赶紧把通讯兵叫了过来。
游击共和国战役后的战略大发展期已经到了,一个个军事据点和居民定居点的建设工作全面开始,而全民捕鱼又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后勤基础。
尤其是关于粮食储备问题,利好情报一份又一份的传到指挥部。
八月十九日,反正厨房门口依旧成了露天的腌鱼加工厂,杨明志索性待在指挥部内运筹帷幄,也省的自己弄得浑身鱼腥味。
“哥,你是不是亲自去捞鱼了我怎么觉得好像嫁给了渔夫。”想想昨夜杨桃说得话可真是露怯啊,好在她的忍耐性极强。
今天说什么也不能去凑热闹了,现在洗干净的军装就在户外晾着,等到中午再好生洗个澡,就终于和鱼腥味说再见。
通讯室不停的送来好消息,坐在指挥部内,杨明志沉浸于幻想。
虽然部队损失很大,现在大量新鲜血液的融入,大家正在以极大的热情建立游击共和国,搞不好到了明年春天,军队的实力恢复远大于预期。
就在他正高兴时,卡维茨基将发现史诗级大鱼的喜讯发了过去。
那个卡维茨基,他素以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著称,一条十米长的大鱼,虽然杨明志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话从那人嘴里说出,应该确有其事。
出了这种事,谁还能坐得住昨日鲶鱼村那边捕获了一条五米半长的鱼王,大鱼实实在在的变成了肉块。卡维茨基应该不会扯谎。
福明领着一众训练好的政委,下基层亲自给他们安排工作。
耶夫洛夫最关心军队建设,一如既往的在各个训练成视察部队训练。
指挥部了许多参谋员,他们一直充当着助手的工作,目前也是在整理资料。
一般情况下,指挥部里至少要有人镇守的。杨明志的心思全在那条大鱼上,自己必须去一探究竟。
“谢苗诺夫斯基!”
“到!”一名参谋麻利的跑来。
“我即将去米西渡口一趟,如果有人紧急找我,就说我在渡口。并告诉来者,我在天黑前一定会回来。”
杨明志这一去可不是只身一人去看大鱼,十米长的大鱼,它应该是个庞然大物吧!
他先是到了去了共青团办公室,突兀的站在耶莲京娜面前。
“啊,司令同志,您来我这里……”
“别尔斯基在吗”
“他在他的办公室,现在正在写新闻稿呢!”
“是嘛,别尔斯基必须带着相机跟我走。”
“您这么着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一个大新闻。”杨明志跺了跺脚,“他们捞到了十米长的大鱼,他必须给其拍照!”
杨明志亲自开着吉普,他带了老牌警卫员阿布拉姆,以及双眼放光的别尔斯基。
吉普绝尘而去,火速杀到了米西渡口。
一下了车,杨明志猴急的直奔卡维茨基的办公室:“鱼呢那条鱼呢!”
“啊是司令同志!”
还没等卡维茨基客套几句,着急的杨明志直接把脸贴了过去,继续质问大鱼的事。
“那条大鱼……他在南边的位置。就是少年营的捕鱼营地,如果……”
“好了,我知道了。”
杨明志转身就走,唯有卡维茨基整个人一脸懵逼。
就是因为太匆忙,杨明志没有做好面对淤泥的准备。他顾不上那么多,反正自己现在穿的靴子有防污功能,区区一点泥路又算什么三人沿着大量的脚印前进,很快就遇到了背着疼筐的妇女。她们背着的东西令人震惊,那可是一大坨红白色的肉块啊!
肉块就来自大鱼,显然卡维茨基所言不假。
终于,巨型鲶鱼的庐山真面目终于为杨明志所看到,而别尔斯基也条件反射般开始拍照。
其实在杨明志抵达时,鱼肉已经被割掉了近一半,卡维茨基差遣的农妇如同工蚁,就是在以蚂蚁搬家的方式背着藤篮运走鱼肉。巨大的鲶鱼头因为面目过于狰狞,没有人敢对恐怖的鱼头动手。
“就在这里,给我拍一张照。”
站在超过一米宽满是牙齿的鱼嘴边,杨明志掐着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以此角度别尔斯基就拍了两个照片,那张杨明志不在场的照片尚看不出鱼头大小,另一张,世人都将以杨明志为参照物,意识到它真的是一条大鱼,照片底片根本没被修改。
杨明志以微笑回应着数以百计的少年营的小战士,他的突然到场完全出乎哈尔科夫预料,不过司令已经到了还是特意来看大鱼的,这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怎能放过。
待拍照结束,哈尔科夫直接跑了过去。
“报告司令!是我们……是我们捕获了这条大鱼。”
少年青涩的脸上满是雀斑,他身体很健壮,胸前挂着的勋章证明了其强大的战斗能力。再看看他们今天的成就,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拍拍他的脸,杨明志说:“干得好。我昨天上午提拔你做旅长,你这个臭小子真是不负我的期望。这条鱼看起来真的有十米,它是要被载入史册的。你们这些孩子都是英雄。”
“主要还是您交给我们的战术武器起到了决定性的胜利。它真是凶猛的怪兽,居然还会主动攻击人。”
“哦还有此事”
“一个战士差点丧命。”
“看来这怪物也不想束手就擒啊,接下来的工作你们可要小心,我很担心这附近还有别的大鱼。”
杨明志终究是来这里看一下,他已经如愿以偿,是时候回去了。在杨明志的心里,这个哈尔科夫一定是个幸运的人,在世界大战中,运气也是战斗力的一种。
提拔他作为高级军官绝非是赶鸭子上架,瞧瞧这个臭小子的现状,一年的战斗他已经成长为不错的军官了。只要再给予其时间,这小子前途无量!
渔业资源大丰收,杨明志估摸着,行动持续一周,只怕整个地区的大鱼能被扫荡一空!至于捕鱼总量能有多少,恐怕能有五百吨。
具体的捕捞量恐怕那一计算了,因为第一批捞上的鱼已经开始了鱼干作业。
给鱼肉上盐脱水,放在有漏水供能的木桶里腌制一天,接着点燃篝火,通过烟熏火烤的方式最后加工厂咸鱼肉干。这些操作结束后,熏制。肉干就被麻绳串起来,挂在特别的仓库中随取随吃。
这种加工鱼肉的方法在波罗的海地区非常盛行,因白俄罗斯毗邻波罗的海三国,大部分的农民都懂得熏鱼的做法。
人类在食物保鲜上有着的共性,杨
第1634章 宴席
白俄罗斯人把盐和面包,作为迎接客人的最重要的礼物,他们对于盐有着别样的情感。
刨去其礼仪价值,自盐开始量产,以往长期执行的“每人每天五克盐”的政策直接终止,因为任何人都能吃到足够的盐。
自下午开始,精制食盐开始用于鱼肉腌制,食盐最先供应鲶鱼村的工作,其次是铁匠村。至此,在没有谁会担心堆积如山的渔获,因不能迅速腌制而变质。
树干间绑起许多麻绳,其上往往挂满了鱼。
有的鱼被熏烤烘干后收拢至仓库继续挂着,还有一些则是纯粹的风干作业。
根据跪地,集体农庄的捕捞所得,一部分交付部队,另一部分由村苏维埃自由分配。鱼是一种辅食,它不再居民粮食配给统计范围内。对于数以万计的普通人,他们拿着工厂精致的盐揉搓鲜美的鱼肉,熏烤加工之后,就放在自家门口。鱼肉干就是大家越冬的食物之一。
除了鱼,农庄的各劳动小组还挖掘了一些野菜和蘑菇,野菜或是晒干或是腌制储配,蘑菇则切片后晒干。
每户居民都有一些实物储备,当下纯粹的配给制并不存在,如果能通过发动平民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在远处的森林里找到食物储备起来,那么在最寒冷的时期,游击共和国的后勤压力,因为居民家里多少有些余粮而有所缓解。
再说了,各家都有余粮都有踏实感,这种踏实感客观上大大稳定了民心。
渔获大丰收,盐又开始量产,难道不该庆贺一下吗
为了庆祝全民铺张浪费不可取,倒是身居高位的那十多人聚在一起喝酒真是合情合理。
夜里,杨明志给诸如耶夫洛夫和萨林奇金留了话:“我们应该庆祝一下我们的胜利成果。明日中午,二号食堂雅间一句。注意,酒不能喝多。”
高兴的杨明志决定做一顿宴席以示庆贺。
他不是专业的大厨,只不过是众多会做一些家常菜的人。固然这种经济适用男在未来的中国会越来越多,而在苏联,做饭之类的事依旧是苏联妇女的工作,它几乎是一项义务。
不过论做饭而言,杨明志会的那些家常菜,于此也是曼妙珍馐。
“长官,我很高兴我能暂时离开医院。可是我居然在食堂做厨娘……”
“怎么不高兴听着,中午你要和我们一起吃饭。为了饭菜可口,你可要认真。”
“但是您为什么选择我贝茜卡明明也怀着孕,您也要求她做厨娘。”
“目前也就你们两个我放心。娜塔莎,你切土豆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土豆切成丝后过水洗一遍,一定要将浑浊物质洗干净。”
“遵命!司令同志。”
为了准备这一餐,杨明志喊来两个厨娘,一个是自己的老婆,另一位就是娜塔莎。
经过十天调理,娜塔莎的内伤基本康复,目前的身体状况参与军事训练也完全没问题。因长期作战,她拖着疲惫身体归来,身子骨瘦了许多。十天以来她顿顿吃得好,如今这姑娘的小脸,愣是有些肉嘟嘟的。
一顿丰盛大餐,其先期准备不得不复杂。杨明志就是想利用现有的常见食材,做出一顿经典,必须做出更多花样。
娜塔莎是因为吃过自己和老婆的小灶很多,有时还亲自上手帮厨,相对于一般的斯拉夫女人,她厨艺了得。
娜塔莎切土豆,因为要做酸辣土豆丝。
挺着肚子的老婆切新收获的胡萝卜,是要做一份蒸菜。
除了熬煮就是烘烤油煎,辅之以酸菜,白俄罗斯人的传统饮食无出其右。炒与蒸,对他们实在新奇。
杨明志按照八菜一汤的模式誓要做一次“豪华中餐”。
罐头酸菜炖鲶鱼,这是汤。
热菜六品:酸辣土豆丝,罐头牛肉炒洋白菜,罐头牛肉炒双孢菇,番茄炒蛋,蒸胡萝卜丝,蒸鲈鱼
凉菜两品:洋葱丝拌蒲公英、酸黄瓜。
因当地人习惯分餐制,众多菜品故多做了些。
关键的主食满满的中国特色——面条。
再不是什么汤煮面条,而是手工捞面。捞面用的卤子就是把储备很多的牛肉罐头和酸菜罐头混在一起,再将切得粉碎碎的酸黄瓜、洋葱、洋姜兑进去。
“也许他们不会太喜欢吃面条,更乐忠于吃黑面包吧。”
饭菜终于是做好了,因借用的是食堂的厨房,广大厨师在准备士兵午餐的同时,情不自禁的想要看看亲自下厨的司令在搞些什么名堂。他们看到了司令在利用蒸汽烹饪一条鱼,又看到司令用煤炉炒菜。只见他左手小铁锅,右手木铲,被切碎的洋白菜正被疯狂翻动着,空气中也飘荡起奇异香味。
很多人没有见过这种景象,他们在惊讶中垂涎欲滴,以至于本职工作都耽搁了。
华丽的烹饪带来奢华的饮食享受,食堂雅间,这是大家以往的“喝酒圣地”,于此展开宴席再合适不过。
“他们还没有来,我们可要等他们到了再动餐具。”杨明志看着杰作,自豪地擦一把汗。
他突然看到,娜塔莎那只纤细的右手,捏着筷子娴熟的夹着一点土豆丝,就往自己嘴里送。
“嘿!娜塔莎,只有客人来齐大家喝了第一杯酒才能吃饭。”
“啊对不起,我就是……我控制不住。”
“真是个小馋猫。”这一幕倒是有些温馨,瞧瞧妻子恬静的坐姿,相比而言娜塔莎恍若七八岁的小孩。“说说看,感觉怎么样”
“好吃!我从没吃过这样的,它脆的仿佛不是土豆。”
“所以我让你拼命搓洗。好了,像你的的贝茜卡姐姐那样,我们安静的坐着等待他们到来。”
聚众就餐是很好的增进情谊的方式,杨明志估摸着这次自己也得都喝上几杯,搞不好娜塔莎被气氛所感染,非得喝上几大杯伏特加,在众多高级军官面前战线一下自己的别样英勇风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