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沙漠
皇上,恕我直言,这件事情真要处理起来,其实也不算难。齐宁笑道:而且借这次事情,皇上大可以看透许多人的心思。
隆泰眼睛微亮,道:齐宁,你快说,如何处理?
便在此时,却听到外面传来范德海声音:圣上,晚膳已经准备妥当,是否现在用膳?
隆泰道:送进来吧!
很快范德海就领着几个小太监抬着一张桌子进来,桌椅收拾妥当,随即鱼贯而入十多名小太监,满满摆了一桌子的菜肴,范德海道:圣上,太后之前已经吩咐过老奴,圣上用膳虽然随意,但最低也要配上八荤八素,不能少了一道菜,否则就没了皇家的威仪。
齐宁扫了一眼,桌上还真是摆了十八道菜。
隆泰淡淡道:皇家的威仪,也不是多吃几道菜就能显示出来。挥手道:你们都下去吧,锦衣侯在这里陪朕用膳,你们就不用在这里伺候了。
范德海忙道:圣上,老奴还是留下来伺候。
朕说不用就不用。隆泰不耐烦道:朕有事要和锦衣侯商议,闲人不得打扰。
范德海答应一声,让小太监将灯架移靠过来,桌上顿时亮如白昼,等到范德海和众太监退下,隆泰才自己先坐了下去,努了努嘴,示意齐宁坐下,齐宁笑道:谢皇上。也不客气,在隆泰边上坐了下去。
隆泰也不急着用膳,凑近过来,低声问道:你说,该怎么办?
皇上,敢问一句,忠义侯可说是托孤之臣,而且此番确实立下了大功,如果他真的想成为公爵,皇上是否拦得住?齐宁是个极聪明的人,其实心里隐隐已经明白一些端倪,瞧着隆泰问道:如今的朝政,是否是忠义侯在辅佐皇上?
隆泰点头道:你说的没有错,他是先帝托孤之臣,朕初理国政,诸多事情还要仰赖他,否则很多事情还处理不明白。
齐宁心想小皇帝承认自己的理政能力欠缺,可见确实是出自真诚与自己说话,道:那么皇上目下是跟随着忠义侯学习料理政事?
先帝在时,忠义侯就是先帝十分仰仗的老臣,如今年纪虽然大了,但老成谋国,处理事情还是经验十足。隆泰道:朕一直都在跟他学。
如此看来,忠义侯如果真的有心想成为公爵,皇上也不好拦阻。齐宁轻声道:既然如此,皇上何不干脆顺水推舟,朝会之上,加封忠义侯为公爵便是。
隆泰皱起眉头,道:朕还以为你有什么好主意,原来也只是这般。
皇上,我知道你心里在担心什么。齐宁轻笑道:你是在担心忠义侯另有心思,亦担心忠义侯的势力才过庞大,到时候不好对付是不是?
隆泰拿起筷子,随意夹了一道菜,才道:那又如何?
那么皇上加封忠义侯,其实可以起到一举三得之妙。齐宁笑道:一个公爵之位,其实真要说起来,也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对皇上来说,却是一个天赐良机。
隆泰放下筷子,问道:何谓一举三得?
第一九八章 一举三得
齐宁道:皇上刚才说过,自大楚立国以来,没有异姓公爵,如果是功勋至伟,皇上主动予以赐封,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可若是臣子有心,那可就是有违开国以来的礼制。忠义侯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自然是明白的。隆泰道:忠义侯是开国功臣,在朕之前,已经是三朝老臣了。
所以皇上在朝上赐封,如果忠义侯拒绝受爵,那么此事应该是太后一厢情愿,忠义侯并无其他心思。齐宁道:至少说明忠义侯并不敢轻易破坏祖制,这也就证明忠义侯依然是我大楚的柱梁。
隆泰若有所思,微微颔首道:如果忠义侯欣然受之,便可说明他已经不将祖制放在眼中。
其二,即使忠义侯真的接受了公爵的封号,皇上也不必太过担心。齐宁缓缓道:皇上,我到京城之后,所见所闻虽然不多,可是也知道淮南王势力不弱,朝野都有他的人。
隆泰脸色微冷,道:淮南王自以为他才是正统,其篡位野心,人人皆知。先帝对他极力安抚,可说已经是荣耀无边,可他却并不感激皇恩浩荡,反倒是处处得寸进尺,朕此番从东齐返回,一路上遭遇诸多拦截,甚至命丧途中,究竟是谁在背后谋划,朕可是一清二楚。
皇上,敢问一句,以皇上手中现在的实力,能否轻易铲除淮南王一党?杨宁既知隆泰是与自己真诚交谈,便也不藏着掖着,说话也是十分的直白。
隆泰道:齐宁,朕实话对你说,先帝在世的时候,就一直担心淮南王有朝一日会成为朕的威胁,先帝目光长远,一切都是被他料中。只是淮南王是太祖皇帝的儿子,太宗皇帝和先帝都念及太祖皇帝的隆恩,对淮南王一直都是尽力安抚,即使淮南王偶尔做些出格的事情,也是宽容不咎。顿了顿,才道:淮南王此人十分狡猾,虽然朝中有许多人为他说话,但他自己却一直身居幕后,从不轻易露面,看上去就像一个只知寻欢作乐的快活王爷一般,先帝一直也没有找到由头除掉他。
先帝励精图治,再加上战事连连,只怕也没有太多心思去对付他。齐宁叹道:再加上这些年与北汉人兵火相接,先帝也不希望因为淮南王,而导致大楚的内部动荡。
隆泰有些错愕道:你连这些也都明白?露出笑容:看来你这家伙来京之后,倒也不是只知道花天酒地。
皇上,这你可冤枉我了。齐宁立刻道:我可没有花天酒地,我待在锦衣侯府,这些事情不想知道也不成的。
隆泰叹道:是啊,先帝的意思,淮南王如果能够老老实实,朝廷也就不要太过为难他。先帝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突发重症,否则也不会是现今这样一副局面。神情变的黯然起来。
先帝驾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齐宁道:淮南王的势力并没有被先帝清除,所以他如今依然有着很深的根基,再加上那老家伙始终觊觎皇位,这种人咱们可不能不妨。
老家伙?隆泰一怔,随即笑道:不错,那老家伙是朕的皇叔,可却一直将朕当敌人看。
淮南王既然根深蒂固,皇上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镇住他,就要找寻对手来对付他。齐宁笑道:皇上不觉得忠义侯是个极好的人选吗?
隆泰微微点头,道:这一点,朕当然明白,朕自然不可能让淮南王一家独大为所欲为,先帝也对朕说过,要重用忠义侯,用以制衡淮南王。只是朕担心,如果放任忠义侯,他越发膨胀,到时候朕就是养虎为患了。
齐宁毕竟两世为人,有着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再加上前世也看过一些帝王将相的书籍影视,知道平衡之术倒也不算稀奇,不过小皇帝年纪不大,但少年老成,不但考虑到制衡朝堂,甚至已经考虑到养虎为患的问题,心思也确实是缜密。
所以我才说是一举三得,这第二得不但可以让忠义侯势力壮大,能与淮南王抗衡,最为重要的是,忠义侯一旦受了公爵之位,必然会引起不少人的反感。杨宁贼兮兮一笑,道:那些对抗淮南王的臣子,这种时候必然都会以忠义侯为首效忠于皇上,如果忠义侯低调谨慎,那些人必定对忠义侯钦慕有加,钦佩他的人品,皇上,你不觉得这反倒是麻烦的事情吗?
桌上的菜肴都是宫中御厨所做,色香味俱全,热气腾腾,对齐宁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诱惑,可是这时候小皇帝没将心思放在用膳上,甚至连筷子也放下,齐宁也只能矜持一些,不好大快朵颐。
隆泰眼眸却是亮起来,显得有些兴奋,竟是伸手抓住齐宁手臂,道:你是说你是说让那些大臣既和忠义侯走在一起,却又对他心生反感?
齐宁笑道:忠义侯权势越大,越是骄纵,自然会越得大臣们的反感,不会和他完全一条心,有朝一日皇上才好用人。
隆泰拍手笑道:齐宁,你这家伙可也是狡猾得很。又问道:你说一举三得,还有一得是什么?
齐宁道:这就是皇帝的良机了。皇上,恕臣直言,你自己也说过,先帝突患重疾,陡然崩逝,自然没能让皇上你有太多的机会历练,你如今刚刚登基,所用的心腹之人当然也不会太多。
隆泰闻言,便有些无奈道:其实天下人都以为朕当了皇帝,便无所不能,只有朕知道,坐在这个位子上,实在不怎么样,非但不能像你们一样可以随意去往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就连吃饭睡觉也要守规矩。指着桌上的菜肴道:以前朕还是太子的时候,每顿饭几十道菜,那也觉着没什么,可是从东齐回来的路上,朕也看到了百姓的艰难,许多百姓莫说吃这些美味佳肴,就是连一碗饭都未必有得吃。苦笑道:朕出使东齐之前,没有想到我大楚的百姓竟然过得那样艰苦。
齐宁听得隆泰真情流露,竟然体恤到百姓的艰苦,顿时生出一丝敬意,问道:皇上看到了百姓的艰苦?
隆泰道:朕为躲避拦阻,使团是兵分三路,都是暗中返回建邺京城,就是为了分散对手的注意力。朕和向师傅带着四名随从一路回京,沿途几次遇刺,那四名随从都为保护朕殉职,朕在途中,看到了淮河沿岸的流民!摇头苦笑道:他们真的是衣食无着,朕那时候就想,大臣们每天都在说我大楚国泰民安,丰饶富庶,可为何一经战乱,我大楚的子民连一碗粥也喝不上?许多人就饿死在路边,任由野狗吞食!
齐宁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他虽然并未到过战事的最前线,可是在会泽城,就已经能够感受到流民的凄苦。
朕那时候就发誓,如果朕当上皇帝,朕这一生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天下子民真的不用受战乱之苦,而且都能吃饱饭穿暖衣服。隆泰语气变的坚定起来:朕以前以为要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吃饱穿暖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但现在明白,这最简单的愿望,真要达到,或许穷尽朕这一生也未必可能做到,但朕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朕做不到,就让朕的儿子去做,他做不到,就让朕的孙子去做,直到有一天做到天下子民衣食无忧。
齐宁心下一颤。
这样的话,似乎有不少皇帝说过,但却是头一次从一个皇帝的口中亲耳听到,而且丝毫不是为了粉饰自己的雄心壮志,语气真诚,是一个小皇帝初为人君时最朴实的愿望。
齐宁不知道以后面临的会是怎样的道路,更不知道隆泰以后会成为怎样一个皇帝,但能够关心民生疾苦,能够立下如此朴实却又闪烁着光辉的宏愿,却真正的触动了齐宁的心弦。
他知道,至少这一刻,隆泰是一个好皇帝。
皇上,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齐宁盯着小皇帝的眼睛,所以皇上要养精蓄锐,慢慢让自己强大起来,只有一个强大的皇帝,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压低声音道:所以皇上一定要有可用之人,这些人必须对皇上忠心耿耿,帮助皇上完成心愿。
隆泰苦笑道:可是朕现在最缺的就是心腹之人。看着齐宁,道:除了向师傅,朕现在只能和你说说真心话,齐宁,你可知道,朕有的时候,真的感到特别的孤单,宫阙重重,金碧辉煌,可是朕有时候总觉得诺大的皇宫,似乎只有朕一个人,那些宫女太监有许多是朕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可是有时候他们在朕身边,朕就觉得他们像那些桌椅摆设一样,朕和他们说话,一个个都是唯唯诺诺,生怕说错了话,所以朕后来也不爱和他们说话了。
齐宁笑道:皇上想要说话那还不简单,我现在是你的臣子,你要是无聊,随时找我说话,不过皇上要答应我,我这人有时候一说高兴了,就没有分寸,搞不好说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话来,到时候你可不能动不动要砍我脑袋。
你怕我砍你脑袋?隆泰一怔,随即哈哈笑道:没事,朕答应你,只要你和朕一条心,就算真的有朝一日说错了话办错了事,朕也不和你计较。
齐宁嘿嘿笑道:皇上,我现在就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你可别怪我。
隆泰似乎很有兴趣,道:你说。
伴君如伴虎。齐宁叹道:皇上现在心情还好,什么承诺都可以许,万一有一天心情不好,我又刚好撞上犯了错,到时候皇上出尔反尔要我脑袋怎么办?
胡说八道。隆泰有些恼怒:朕说话从来算数,为何要出尔反尔?霍然起身,杨宁还以为这小皇帝要翻脸,却见到他快步走到书桌边上,取了笔墨,挥洒自如,随即取了一块金印,在纸上按印,这才拿着那张纸走回来,递到齐宁面前,道:你给朕拿好了,朕说话算话。
齐宁接过,扫了一眼,上面竟然写着免罪承诺,只要效忠皇帝,为朝廷办事,即使犯有大过,亦可得到宽恕。
第两百章 糊涂账
齐宁有些吃惊,心下却又大是欢喜,看到那颗金印该下的印章,依稀辨识出是授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那就是皇帝的玉玺了。
玉玺所引,这张纸就是货真价实的免罪符了,这可不是价值千金那般简单了,起身谢道:皇上皇恩浩荡,臣
隆泰已经打断道:不必了。
杨宁这才笑眯眯地收起免罪符,隆泰这才道:你说这是朕的好机会,又怎么说
皇上,如果忠义侯受公爵,淮南王一定会嫉恨,而忠义侯也就更有了与淮南王唱对台戏的底气。齐宁收好免罪符,笑道:等们斗得不悦乎,皇上大可以趁机提拔自己的亲信。
哦
皇上,就好比这一次,我听太后说,这次封赏的不但是忠义侯,还有不少大臣齐宁问道:皇上可知道还要封赏哪些大臣
隆泰冷笑一声,道:朕自然是心里有数,终究是那些跟随司马岚的部下,这些人里面,有不少就是拜在司马岚门下。
要让司马岚和淮南王那老家伙斗,封赏手下一些马仔,那也不是不可以。齐宁轻声道。
马仔隆泰好奇道:马仔是什么意思
齐宁一怔,忙解释道:就是跟班的意思。
马仔跟班隆泰笑道:这称呼倒是有趣。
皇上,如果司马岚真的要封赏,还要给手下的人加官进爵,皇上不必反对,却也不能全都答应。齐宁眨了眨眼,问道:皇上可明白我的意思
隆泰是个极聪明的人,一点就透,明白过来,笑道:你是说,朕朕可以和司马岚做交易
司马岚如今辅佐皇上理政,如果我没猜错,皇上若是提拔官员,司马岚一定会找各种理由反对。齐宁轻声道。
隆泰皱眉道:朕在宫里有几个小伴,们在朕的小时候就开始伺候在朕身边,朕登基之后,准备提拔们在宫里做个总管太监,可是冷哼一声,太后却以各种理由反对,甚至还将那几人调离朕的身边,说什么朕不可重用宦官,否则必生事端。
齐宁颔首道:所以这一次如果司马岚要皇上封赏看中的官员,皇上大可以也自己提出几个人选来,司马岚就绝不会反对。
齐宁有一点看得很清楚,有时候政治上的斗争,其实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双方在妥协之中,各自获得所需求的利益,达到皆大欢喜的目的。
隆泰想了一下,却是皱眉道:朕也觉得,若给别人要封赏,朕自己也提拔几人,应该不会反对。只是朕认识的人并不多,即使想要提拔人,一时半会又能用些什么人
齐宁笑道:皇上其实也不用着急,你就说有人举荐了几个有用之士,皇上正在考察,倒也不必急着决定用谁。
隆泰微微颔首,道:你说的不错。不过朝中的大臣官员们,要么都是淮
本章未完,请翻页南王的人,要么就是和忠义侯走得很近,们的人,朕自然不能轻易相信。
皇上,这其中一定有置身事外的官员。齐宁道:皇上睿智英明,只要稍加观察,定能看出一些端倪来。皇上用人,第一自然是要争取那些置身事外的官员,其二最好是提拔一些此前备受排挤打压之人,这些人若得皇上的提拔,一定会对皇上感激涕零。
隆泰哈哈笑道:齐宁,朕今天和你一番话,真是豁然开朗了。打量齐宁几眼,才问道:朕现在倒怀疑,你是哪里来的这些花花肠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