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春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沙漠

    萧光四下瞧了瞧,目光看先角落处的书架,指着那边道:你先躲在书架后面,太后来了,不好让她看见。

    杨宁道:你是不是怕糊涂了?我是锦衣侯,太后来了,我去见她就是,干嘛要躲着?

    让你躲着就躲着。萧光却是扯着杨宁到了书架边上,道:这里是是皇上读书的地方,平时不许外臣进来,你今天在这里,太后瞧见,一定会生气。

    不许外臣进来?杨宁此时倒被搞糊涂了,心想这要不让外臣进来,怎地范公公领着自己往这里来?自己都坐在这里大半天,也没有人赶自己离开。

    可是见萧光神情凝重,也不知他说的是真是假,只能先在书架后面藏着,心想这次进宫真他娘的晦气,先是等了大半日,如今还要躲躲藏藏,搞不好后面还要出什么怪事,看来还是尽早离开皇宫为妙。

    书架上后面是厚厚的红木板,完全遮掩了视线,也瞧不见屋里的状况。

    听得一阵脚步声响,随即听到屋门被推开的声音,杨宁听到有人进屋之时,正想着是不是太后已经进屋,便听到一个声音道:儿臣叩见母后!

    杨宁听到声音,身体一震。

    他分明听得清楚,说话的正是萧光,可萧光却称呼太后为母后,杨宁顿时惊骇无比。

    皇上,你这是做什么?杨宁又听到一个颇有些严厉的声音道:为何会穿这身衣裳?

    他是皇帝?

    萧光是皇帝?

    他就是刚登基的隆泰皇帝?

    杨宁骇然之际,脑中飞转,瞬间就明白过来,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

    他本以为萧光说话大胆,只因为认出了自己这个假冒的锦衣侯,现在才知道,这地方本来就是人家的,自然说话毫无顾忌。

    如果不是皇帝,又怎敢拿起点心享用?杨宁只怪自己太过糊涂,竟然没有反应过来,可是萧光竟然就是大楚新登基的皇帝,着实让杨宁大吃一惊。

    他脑中已经是影像翻滚,前后衔接,很快就理出了头绪来。

    之前就已经有人说过,东齐国举行册立太子大殿,大楚的皇太子亲自率队前往参加大典,京中阴云密布之时,甚至许多人都以为楚国皇太子还在东齐。

    现在看来,皇太子在东齐之时,就已经得到了先皇帝病危的消息,所以早已经秘密从东齐出发,日夜兼程赶回建邺。

    但是皇太子的行踪,显然已经被人追查的,普通人对于楚国皇权更迭并无多少感受,可是暗地里,却已经是风云暗涌,不想让皇太子及时赶回京城的人自然是不在少数,这些人自然是派了刺客在沿途截杀。

    自己当日见到萧光,肯定是已经经历过诸多的艰难险阻,其目的就是为了赶在先皇帝驾崩之前,及时返回京城。

    先皇帝这边显然也有准备,算准皇太子在半道上可能会受到阻碍,所以派出了黑刀营前往接应。

    否则如果只是个小太监,怎可能劳动黑刀营的人出马接应?

    杨宁还清晰记得,段沧海等人在破庙那边发现黑刀营的踪迹只之时,反应都是大感意外,在他们看来,黑刀营甚至都不会因为侯爵世子出马,一旦出动,必定是天大事情,此时想起,那当然是因为萧光就是皇太子,皇太子处在危难之中,黑刀营自然会出动接应。

    杨宁脑海中的碎片被他勉强拼凑起来,心想即使自己没有全部猜对,应该也是不离十。

    却听到萧光声音道:儿臣是想亲自试一试这些宫人的服饰穿着是否舒坦,看看有没有的地方。

    杨宁心想你小子说谎也不带犹豫,声音平静,搞得就像真的一样。

    服饰?太后声音传过来,道:这些事情,何劳皇上亲自过问?而且宫人的服饰又不是一年两年,多少年来都是这样,又何须?

    杨宁听太后声音,并不显老,而且听上去似乎是三十多岁的人,心想萧光也不过十六七岁,这个时代女人生孩子不会太晚,按道理来说,这位太后应该不会超过四十岁。

    隆泰小皇帝恭敬道:是儿臣逾越了,请母后责罚。

    太后语气微微和缓,道:皇上刚刚登基,想要破陈出新,励精图治,这当然是好的,不过也不是什么都要推倒重来,我大楚立国,已经是三代皇帝在苦心经营,这才传到你的手中,他们俱都英明神武,许多规程,他们都有定制,不可轻易改动。

    隆泰小皇帝道:儿臣知道了。一切都遵循祖制,儿臣并不敢更改。

    杨宁听隆泰的语气虽然十分恭敬,可总觉得有些古怪,心想这是母子对话,而且这屋内并无其他人,隆泰的语气也似乎太过恭敬了一些,母子单独相处,即使是皇室中人,也不该如此恭敬。

    恭敬太过,就显得太过见外,没有母子之间的温情。

    皇上能够体恤先祖创业的艰难的,让本宫很是欣慰。太后道:皇上,本来是想让人请你去本宫那边,可是想着这些日子皇上忙碌,所以本宫亲自过来,是想和皇上商量一件事情。

    隆泰道:母后有什么吩咐?

    皇上,你已经年满十六,按照道理,早就该大婚了。太后轻叹道:只是这几年前方一直在打仗,先帝日理万机,寝食不安,自然没有精力为你张罗婚事,本宫也要照顾先帝,所以也耽搁下来。顿了顿,才道:如今皇上已经登基,也该尽快操办婚事,乾坤阴阳,后宫没有皇后,总是不成的。

    隆泰依旧是恭敬道:母后,儿臣刚刚登基,最紧要的是学会处理国事,儿臣以为,等能够独自处理政事,再成熟一些,再大婚不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太后道:古有明训,要齐家,先修身,要治国,则先齐家。皇上尚未成家,如何齐家?不可齐家,又如何治国?皇上,一个男人要成熟,最好的法子是先成家,如此才能够迅速成熟起来。

    杨宁躲在书架后面,此时却已经听明白了几分。

    看来太后今日过来,是为了隆泰小皇帝的婚事,太后是想着尽早为皇帝大婚,但隆泰的语气,似乎并不愿意刚登基便立刻大婚。

    一阵沉默之后,才听隆泰道:母后是让儿臣迎娶司马菀琼?

    太后语气颇有不快,道:菀琼是皇上的表姐,自幼聪明伶俐,如今已是一个知书达理聪慧贤淑的大姑娘,皇上应该知道,秦淮之战之前,先帝已经有意让婉琼入宫成为太子妃,只是被战事耽搁而已。

    但是父皇并无对儿臣提及过此事。隆泰道。

    太后语气更是不悦,皇上的意思,难道是说本宫在撒谎?

    儿臣不敢。隆泰立刻道:儿臣知道,立后乃是国之大事,也并非儿臣喜欢谁,就让谁入宫为后,不喜欢谁,就不得入宫。

    皇上能以国家为重,这是大楚的福分。太后道:可是皇上的意思,难道是说不喜欢菀琼?无论相貌还是人品以及门第出身,菀琼都已经是无可挑剔,普天之下,本宫实在想不出还有第二个人有资格成为皇后。

    母后不要着急。隆泰语气平和:儿臣只是觉得,如此大事,是否要传召朝中的一些忠臣一起商议?

    本宫看没有这个必要。太后语气颇冷,这是皇家之事,也用不着那些外臣说三道四。

    杨宁听在耳中,心想看来这对母子是因为这桩婚事才会显得颇有些冷淡,太后明显是坚持要让那个司马婉琼成为皇后,但隆泰却似乎另有考虑,司马婉琼还是隆泰小皇帝的表姐,却不知道又是哪位王公贵族的千金大小姐——

    :微信公众号已经开通,里面有沙漠本人以及作品的相关信息动态,还有野史趣闻,敬请大家多关注,让我们能进一步地互相了解接触,拜托诸位了。只要搜索微信公众号锦衣沙漠便可,拜上!

    今日三更,这是第二更,当然,大家如果给力,未必不会有第四章!




第一九五章 咄咄逼人
    隆泰沉默一阵,才道:母后,父皇驾崩不久,这时候立后,是否操之过急了?

    他说话语气颇为恭敬,但杨宁却觉得这小皇帝每一句话说出来,似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且应答的十分妥帖。

    他言语虽然不硬,但言语背后却带着几分含蓄的硬气。

    太后似乎也被隆泰问住,杨宁心想此前听说古人谨守孝道,父母过世,守孝三年,却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是不是守这个规矩?若是真的有这样的规矩,却也不知道皇帝用不用去守?

    没过多久,才听太后道:先帝崩逝,你稳定国家社稷才是对先帝最大的孝顺。若是迟迟不立后,难免会引起朝野不安,实非孝顺之道。顿了顿,才道:皇上,本宫坐镇后宫,也必须要为皇家的血脉操心。这一次你也明白,如果不是忠义侯稳定局势,你是否能够顺利登基,其实也是未知之数。

    杨宁心下一震,心想难怪齐景过世的时候,忠义侯为何没有出现,看来在那段最为紧要的关头,忠义侯果然是将精力放在了新君即位之上。

    隆泰并没有说话。

    皇家血脉的延续,是皇上治国第一件大事。太后道:皇上即使不能立刻立后,也该先将菀琼先宣进宫来。

    隆泰终于道:母后所言,儿臣记着,会仔细考虑此事。

    哎,不为父母,不知父母的苦心。太后叹了口气,顿了一下,忽然问道:皇上,此番你准备如何赏赐忠义侯?

    母后觉得应该如何赏赐?隆泰问道。

    太后道:先帝临终托付,要忠义侯辅佐皇上,皇上是亲耳听见的。先帝崩逝,忠义侯殚精竭虑,对皇上忠心耿耿,这才安然挺过了危难时刻,依本宫之见,忠义侯和那批忠心耿耿的臣子,都是皇上日后依仗的国家栋梁。

    隆泰笑道:母后所言极是,忠义侯的功劳,儿臣定是记在心上的。

    奖罚分明,是为君之道。太后犹豫了一下,终于道:皇上是否应该为忠义侯加封爵位?

    隆泰道:忠义侯位居四大世袭候之首,乃是一等候,荣耀无比,如果再要加封,就只能封为公爵了。顿了顿,才道:我大楚立国至今,固然没有异姓王,却也没有给异姓封过公爵。

    皇上不是想要破陈出新吗?太后语气温和起来,有些东西要遵循祖制,可是也并非事事都要死守着祖宗的规矩,有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皇上也未必不能改变。皇上刚刚登基,要树立自己的威信,破除一些旧规,未必不可。

    杨宁听到这里,这才明白,这太后竟然是想让皇上加封忠义侯,听太后的意思,对忠义侯似乎极其信任。

    隆泰似乎在犹豫,片刻后才道:母后,四大世袭候,乃是我大楚四位一等侯,四大侯爵都是为我大楚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今母后让儿臣加封忠义侯为公爵,儿臣本该谨遵母后之命,可是儿臣却只担心一件事情。

    何事?

    如果加封忠义侯为公爵,其他三大世袭候又会如何想?隆泰道:儿臣只担心那三位侯爵心里不平衡,此外如果加封忠义侯,这忠义侯的爵位是否从今以后便即消去?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楚四大侯爵,如果没了忠义侯,是否有些不妥?

    太后立刻道:皇上多虑了。太祖皇帝赐封四大侯爵,而且当年下过旨意,四大侯爵世袭罔替,自然是不能消爵的,如果加封了忠义侯,爵位自然传袭下去。至若皇上担心其他三位世袭候心中不满,依本宫之见,皇上也不必有此顾虑,此番是忠义侯为皇上保驾护航,锦衣和武乡两候是寸功未建,至若金刀侯,皇上莫忘了,他和朝廷和皇上可不是一条心。

    隆泰立刻道:母后,恕儿臣直言,母后说锦衣和武乡二侯寸功未建,事实却未必是如此。锦衣和武乡在军中都是有着很深的人脉,军中诸多将领当年都是跟随这两位侯爵征战沙场,母后知道,这两位侯爵对先帝都是忠心耿耿,所以他们的部下也都是效忠于儿臣,如果不是有这些人存在,震慑一些别有居心之辈,儿臣也未必能够如此顺畅登基。

    皇上说的没有错,但此番立功最大的,还是忠义侯。太后争辩道:如果不是忠义侯运筹帷幄,局面恐怕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声音微冷:皇上难道觉得忠义侯做的还不够?

    隆泰道:母后误会了,儿臣并无这样想。

    忠义侯和一帮忠臣立此大功,如果皇上毫无封赏,本宫担心会让不少臣子失望。太后叹道:皇上,要想治国,必须要用人,要用人,就必须要得人心,皇上说是不是?

    杨宁躲在书架后面,听得仔细,心想这太后似乎有些过分了。

    他也知道,后宫本不该轻易干涉政事,虽说隆泰刚登基,理政能力有所欠缺,身为太后,稍作指点也并无不可,但是涉及到封赏公爵此等大事,终究还是应该让隆泰自己拿主意,但听太后言辞颇有些咄咄逼人,倒似乎隆泰如果不答应封赏忠义侯,太后就不会善罢甘休一般。

    隆泰沉默一阵,终于道:母后既然这样说,儿臣自当遵从。儿臣会召见礼部尚书,专门议定此事,此外立下功劳的其他大臣,忠义侯心里应该有本帐,儿臣会让忠义侯拟一道折子上来,看看此番立功的大臣名单,到时候自当遵从母后之命,一一封赏。

    太后语气顿时充满欢喜,笑道:皇上这般说,本宫就放心了。有了皇上的封赏,这帮大臣自此以后,自然更是对皇上忠心耿耿,尽心效命。

    隆泰道:儿臣再过几日便会召集群臣上朝,到时候自然会在朝会上宣旨。顿了一下,才问道:母后,可还有其他事情?

    太后道:天快黑了,皇上也该用膳了,不要操劳太过。是了,菀琼的事情,皇上还是想一想,本宫改日再和皇上说话。随即便响起一阵悉悉索索之声,又听隆泰道:儿臣恭送母后。

    片刻之后,四下里便恢复了宁静,杨宁心想太后应该是已经离开,从书架后面探出头来,只瞧见隆泰小皇帝正靠坐在一张椅子上,似乎在想着什么,忽地抬头,道:齐宁,你出来吧,太后已经走了。

    杨宁舒了口气,这才轻手轻脚走过去,到了隆泰小皇帝边上,犹豫一下,终是跪倒下去,道:臣臣参见皇上。心中却是有些紧张,暗想萧光既然是小皇帝,却不知道会如何处置自己,如今恰恰只有这小皇帝知道自己是假冒的锦衣侯。

    隆泰扭头看着杨宁,笑道:本来还想和你多玩一些时候,不成想这么不巧,太后今天刚好撞过来,朕的秘密可是被你知道了。抬手道:你起来吧,这里只有你和朕,不用这些套路。

    杨宁听隆泰语气还算随和,起身来,想要说什么,却又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隆泰含笑问道:怎么,知道我是皇上,你连说话的胆子也没有了?你这人不是胆子很大吗?连锦衣世子都敢冒充,如今连说话的勇气也没有了?

    他这一说,杨宁反倒心下坦然,心想事已至此,这小皇帝只怕已经想好了处置自己的办法,干脆放松下来,笑道:我不是,臣不知道你就是皇帝,多有得罪,所以和你之前说话有些放肆,皇上皇上要如何处置,悉听尊便了。

    朕自然要罚你!隆泰忽然间眉头一紧,电光火石间,已经探手过来,往杨宁腰间抓过来,杨宁本要做出反应,忽然想到这小子可是当今大楚的皇帝,犹豫了一下,却已经被隆泰抓住腰带,脚下一个横扫,直往他下盘扫过来。

    杨宁条件反射般抬起脚,迎着隆泰踢过来的脚踢过去,顺手也抓住了隆泰一只手臂。

    两人各处一条腿,你来我往变化,猛听得隆泰一声轻吼,手臂用力,将杨宁一个横甩,杨宁也几乎同时用力,两人瞬间调了个位置,却见得隆泰猛地微一矮身,手肘朝着杨宁胸口撞过来。
1...112113114115116...7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