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而玄世璟则恰恰觉得,能够专心精通一门学问已经是不易了,其余的,有个大致的了解,能够涉猎到就足够了,专心研究一门学问,达到大成,总比什么学问都吊儿郎当的悬在半空中要好。
比如将来要做官的学生,没有读书天赋的学生,但是功夫好,身体健硕,那就去做校尉,去做将军就好了,功夫好,读书也好,有心要从军的,那就按照一军主将的标准来培养。
没有习武天赋的人,那就单纯的读书好了,参加春闱,而恰恰,以入朝为官为目标的学生,身上的担子是最重的。
人要坐在什么样的位子上,就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权利伴随着义务。
“明年就是庄子上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到时候结果如何,父皇也能亲眼见到了。”晋阳说道
第六百八十一章:在临书院
李二陛下听到晋阳关于书院的学生更加详细的汇报,心里对东山县的书院招收的学生也十分满意,作为皇帝的他自然希望自己手底下的官员一个个的都能德行端正,为百姓谋福祉,而非自私自利,自顾自己。
自然,李二陛下也开始期待起书院的第一批学生步入朝堂的时候了,不过在此之前,李二陛下倒是想去现如今的书院去看看。
李二陛下上次来书院的时候还是明德书院扩大招生人数的时候,那会儿李二陛下专门到庄子上来看这件事,到现在李二陛下都还记得那时候的景象,因为东山县周围的这些官府为百姓办事十分利索,李二陛下还特意嘉奖了一些官员,以作表彰。
“这庄子上的书院,真是越来越让朕期待了。”李二陛下笑道:“说来最近兕子过的如何,有没有想父皇”
明明晋阳已经出嫁几年了,但是在李二陛下眼里,眼前的还是自己的兕子,或许在李二陛下眼中,晋阳永远都是那个乖乖的待在他身边的乖巧的女儿,是长不大的孩子。
“兕子一直惦记着父皇呢,毕竟半个月前,父皇可是吓了儿臣一跳,到现在儿臣都还心有余悸。”晋阳笑着说道:“好在苍天庇佑父皇,现在父皇看上去脸色也好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了。”
说起半个月前李二陛下突然病倒,随之卧床养病,李二陛下现在的心情也是复杂,这归根结底,半个月之前突然病倒,按照玄世璟说的,是自己受不了李淳风给的“仙丹”有假的事实,自己心里头没有过去那个坎儿,这才病倒了,但是说到底,引发这件事情的是谁
他的儿子,大唐的储君,太子李承乾。
这就让李二陛下的心情有些复杂了。
晋阳从小待在李二陛下的身边儿,即便李二陛下情绪上有微小的波动,她也能感受的到,女孩子家的心思总是敏感的,这是天生的。
“关于丹药的事情,璟儿都跟你说了”李二陛下干脆也不再藏着掖着,就这么明着跟晋阳说。
晋阳点了点头:“夫君有事不会瞒儿臣。”
“璟儿这孩子对你也太实诚了,不过,这是好事。”李二陛下笑道。
身为男人,他自然知道玄世璟对兕子这么坦诚是有多么的不容易,夫妻之间坦诚相待,总比藏着掖着要好,总是互相欺瞒,日子会越过越让人焦躁,李二陛下是过来人。
“朕今日出来,也是想出来散散心,既然你都知道了,朕也不瞒你,说实话,现在朕在想,怎么处置这件事。”李二陛下说道。
“既然父皇是出来散心的,那咱们就不在府上待着了,儿臣带父皇去庄子上的书院吧。”晋阳笑道:“儿臣觉得,没有什么地方比书院更能让人舒心的地方了,以往夫君不在的时候,这庄子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压在臣妾身上,有时候臣妾也会觉得有些烦躁,每当那个时候,臣妾都会到书院之中走走赚赚,去见见几位老师,一趟回来之后,心里也能平静不少。”
“好,那咱们就去书院里走走。”李二陛下起身说道。
李二陛下要去书院,德义赶紧率先出门吩咐侍卫们准备。
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马车一直在外头候着,晋阳公主与陛下同行,两人同乘一辆马车就是
第六百八十二章:大不相同
高士廉抬头看学生的时候,眼睛的余光看到了窗外,却是见到窗外树下站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晋阳公主,而另一个,看着眼熟,这不是陛下吗
高士廉就这样一直抬着头看着外面,外面站在树下的李二陛下也看着高士廉,脸上露出一个微笑,冲着高士廉点了点头。
高士廉由着学生自行温习书本,自己则是出了学舍,来到李二陛下面前行礼。
“老臣参见陛下。”
“舅舅无需多礼。”李二陛下伸手将高士廉搀扶起来,许久未曾见到,李二陛下倒是觉得高士廉看上起比以往气色更好一些了,书院到底是比朝堂更养人啊,不失为一个养老的好地方,而在朝堂上奉献了大半辈子的高士廉,如今离开朝堂,有这么个归宿,李二陛下也心安了。
至少不必为高士廉的晚年操心什么了,人家现在过得滋润着呢。
“陛下怎么到这书院来了。”高士廉问道。
“在宫里待的久了,出来散散心,兕子说,这书院是个好地方啊,果真,朕来到书院之后,心思也沉静了下来。”李二陛下笑道。
高士廉闻言,抚须点头:“是啊,这书院是个很独特的地方,洗涤人心的好地方,老臣陪陛下在这书院中走走”
“无妨,舅公尽管去上课,这书院明达熟悉的很,就让明达带父皇四处走走吧。”晋阳说道。
“也好,如此,还请陛下恕老臣招待不周之罪了。”高士廉拱手说道。
“舅舅无需如此。”李二陛下说道。
高士廉早就不在朝廷之中担任官职了,如今在书院之中教书,李二陛下微服出宫,到这书院中来,高士廉便是主而李二陛下则是客,两人还是亲戚,李二陛下在这书院之中,也不想多理会那些君臣之间的繁文缛节。
高士廉在外头与李二陛下寒暄几句之后,再次回到学舍之中,继续为学生们上课,而李二陛下在晋阳的陪伴之下,在明德书院之中转悠了一大圈儿之后,就出了明德书院的大门,转道去了文学院。
听晋阳说,玄世璟经常待的地方就是文学院。
兵学院那边有李孝恭和裴行俭看着,医学院那里孙思邈道长一个人带着一大帮小徒弟,都用不着玄世璟去插手,玄世璟也只是偶尔过去,看看学生们的课业,顺带着指点一二,不管是兵法还是医术,玄世璟都略有精通。
毕竟是学过十年医和曾经单独领兵打过几场大仗的人。
玄世璟可谓是博学了。
至于为何更加重视文学院这边,如同晋阳与李二陛下说的那样,那话也是玄世璟与晋阳说的,文学院的学生,将来是要步入仕途,为百姓谋福祉的,对于他们的教育,应当更加严格才是。
兵学院的学生虽然之在学院之中学习两年,但是到了军营里,有足够的时间给他们历练,而且军营之中,有许多老兵,他们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在经验方面手把手的教导他们。
但是文学院的学生将来毕业,到了官场上,没有人手把手的去教导他们如何做官,坐在官位上,也没有人教导他们遇到一件事该怎么做,全都要凭借着他们自己了。
因此,文学院的学生在书院里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若是
第六百八十三章:少年意气
玄世璟想让书院的孩子们接触更多面的世界,更多面身份的同窗,只是现在,书院的学生出身还是太过单调。
不过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了的事情,总要慢慢来,等到第一批培育出来的学生走出书院,踏上春闱的考场,踏入军中之后,书院的名头也就彻底的树立起来了。
毕竟如今一提到书院,更多的人想到的还是国子监。国子监是王道。
在长安附近都是如此,更别说是在别的地方了,东山县的书院只是在东山县周围还有在长安小有名气罢了。
或许当初在书院招生的时候,闹腾过一阵儿,消息能够传到长安以外的地方,如今书院都沉寂一年有余了,书院里的先生专心教书,书院里的学生专心上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没功夫折腾别的。
不过书院虽然封闭,但是消息却是灵通的,书院的先生们也多多少少有些手段,外头发生的事情,都会有人专门将消息给他们送到这书院里来,然后在课间的时候,先生会在学舍里为挑选一些消息,讲述给学生们听。
明德书院是每两年招收一批学生,因为庄子上其余三处书院毕业时间最短的兵学院就是两年制,这样一来,以书院现有的教书先生,能够照看的过来,当然,也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当初玄世璟也想过招生一年一次,但是结合现在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觉得不合适。
书院现在规模再怎么大,也是一处刚落成的新书院,硬件设置,只要玄家有钱,可以硬生生的拿钱给砸出来,但是教书的先生呢
如今书院里教书的先生,还都是高士廉与萧瑀四处划拉过来的,医学院那边鞥能够挑大梁的就只有孙思邈和他的两个小徒弟,大徒弟还要在长安城中照看着千金医馆。
至于兵学院,也就只有李孝恭和裴行俭两人,裴行俭还只能算是半个先生。
李孝恭现在也退出了朝堂,退出了大唐的权利中心,和高士廉一样,安心的在庄子上教书,反正教出来的这群人,将来进了军队之后,还不是他的门生故吏
说到底,现在的书院还是缺人,不缺学生,缺的是教书的老师。
李二陛下和晋阳进了文学院的大门。
文学院的大门的牌坊上都“文学院”三个字是萧瑀的手书,笔劲苍虬,力道浑厚,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李二陛下站定原地看了良久,却是从中看出了萧瑀这大半辈子起起伏伏的人生。
或许正是李二陛下亲眼见所见的萧瑀是这般,所以才能看出这字当中的意味吧。
而且,造成萧瑀人生跌宕起伏的“罪魁祸首”,不就是站在这里的李二陛下吗
六进六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萧瑀,独一个。
李二陛下这样的皇帝,也是独一个。
要说李二陛下的脾气,在帝王之中,少见。
多数帝王即便是错了,事后后悔了,也就心里后悔过去就完事儿了,李二陛下倒是敢正视自己的过错。
就像当初脾气上来了,把魏征的碑给砸了,后来后悔了,又派人给立起来了,还大肆的修葺了一番。
就魏征生前,整天那样怼李二陛下,在李二陛下身边儿,说的不好听的,就跟个苍蝇似的,说李二陛下你这儿不对哪儿不对,死后还不是葬在了昭陵的陪葬墓之中
这是什么意思对于李二陛下来讲,就是对魏征说:你烦我是对的,你生前烦我,是为了大唐,为了
第六百八十四章:书房对坐
所谓春困、秋乏、冬眠、夏打盹,现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又是正值午后,玄世璟虽然人在书院,但是却是提不起什么精神来,这会儿正在书房的软榻上面倚着枕头打盹儿呢。
外面的阳光撒进来,风吹着周围的树叶,哗哗作响,偶尔还能听到学舍里传来的读书声,躺在书房之中,煞是惬意。
书房的门窗都是敞开着的,偶尔一阵过堂风吹着,舒坦极了。
李二陛下走进书房,晋阳见自家夫君正躺在软榻上小憩,看了自家父皇一眼,之后走到玄世璟身侧,轻轻的推了推玄世璟,柔声唤道:“夫君。”
玄世璟本就没有睡熟,迷迷糊糊的听到了晋阳的声音,翻过身来,慢慢睁开眼睛。
站在自己面前的不就是自家媳妇儿吗
“兕子”玄世璟睁大了眼睛看着晋阳:“你怎么来书院了。”
“父皇也在。”晋阳说道。
听到这话,玄世璟一咕噜翻身起来,见到了坐在书房桌子旁边的李二陛下。
赶紧起身,来到李二陛下面前。
“臣参见陛下,臣”
还未等玄世璟说出接驾不周的话,就被李二陛下挥手打断了。
“朕是微服出来的,无需如此多礼,也别声张。”李二陛下说道。
“是。”玄世璟应声。
“坐下说话,德义,你去弄壶茶过来。”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声道。
书房之中有现成的茶叶和茶具,德义只需要提着茶壶让外头的人到饭堂那边弄些热水过来就可以了,寻常这书房里的茶水,都是书院里的学生帮着打过来的。
学生们觉得,身为学生,为老师做这些事情也是应该的,因此下课之后,都会轮流有人到书房这边,为老师们端茶倒水。
玄世璟心里有些忐忑,李二陛下这会儿来庄子上,还到书院这边来,见了自己,总不会是单纯的到这书院里来走走,看看书院的学子们,然后散散心来的吧
宫里可刚出了丹药那事儿,还牵扯到太子。
今儿个上午的时候,从太子派过来的那人口中得知的消息也能猜测出来,可能现在陛下已经知道这丹药的事儿是太子弄出来的。
这件事情破绽实在是太多了,只要给一个口子,就能顺着这个口子将整件事情给扯出来。
李二陛下在宫中召见长孙无忌,就是冲着这事儿去的,长孙无忌即便是不在李二陛下面前透漏口风,可是李二陛下是什么人,从谈话之中,李二陛下就能够看出一些东西了,再加上最近这几天德义在宫中探查的结果。
陛下心里肯定是已经有数了,甚至连长孙无忌见过自己的事情也都知道了。
最近宫中的风声可是紧的很,到处都有德义的人在看着,自己与长孙无忌见面虽然是在宫外,但也就在宮墙根儿下,在长孙无忌的马车之中,可是长孙无忌的马车停在那里,上面有长孙家的标记,宫里的人一看就知道,那是长孙无忌的车架吧
长孙无忌每天上朝可都是乘坐着这马车到宫中的。
“说起来,你小子不在长安好好的调查朕交给你的事情,跑到这书院来作甚原本兕子说你是过来教导学生的,怎么就在这书房里偷懒起来了”
玄世璟听到这话,心里一个激灵,果然,这是冲着自己来的。
“回陛下,今儿个下午的确安排的有臣的课
第六百八十五章:置身事外,难
李二陛下如今旧事重提,也是临时起意,原因还是方才玄世璟说的那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