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一整天,李承乾都是在忐忑之中度过的,即便是想要知道些宫中的消息,也不敢派人出去打听,只是派人去了一趟长孙无忌的府上,另外,派遣了一名心腹去了东山县庄子上,带上了李承乾的亲笔手书,交给玄世璟。
一整天,李承乾都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心绪不宁。
李承乾的人到了长孙无忌的府邸,想要面见长孙无忌的时候,却是被长孙家的门房告知,自家老爷已经进宫去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长孙无忌人在宫中,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李承乾的人赶紧回东宫,为李承乾传递消息。
李二陛下从东宫回到了宣政殿。
“派人去长孙无忌府上,让长孙无忌立即进宫见朕!”李二陛下面色严峻地对着德义说道。
“诺。”德义应声。
现在德义能够清楚的感觉到李二陛下的心情不是很好,也是,在东宫太子殿下的书房外听到太子殿下与内侍之间说的那几句话,最是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关口上,晋阳郡公正在查探涉及宫中的这件事情。
太子殿下对这件事这么上心,听他那意思,还是他让长孙大人去见玄公的,很明显,这件事情,太子也涉及其中了
李二陛下的旨意迅速的传到了长孙无忌的府上,随行的太监就留在了那里,等着与长孙无忌一同进宫,原本长孙无忌想要耽搁一会儿来的,但是在李二陛下身边儿的太监的等待下,没有机会在府上拖延,只能换身衣服,随着太监进了皇宫。
而东山县庄子上,玄世璟回家才不过短短的一个时辰,李承乾的人就到庄子上了,来到玄家大宅,说他是太子的人,要见晋阳郡公。
玄家对于太子的人是不会怠慢的,再验证了其身份之后,便将人请进了前院儿的大厅,一边派人到书房去给玄世璟传话。
不多时,传话的人回来了,将人带去了玄世璟的书房。
一进书房,那人便跪在了书房中央。
“这是作甚”玄世璟被这动静吓了一跳,这一进来就跪,这是怎么了
玄世璟示意院子里的护卫将大门关上,常乐亲自去关门,然后自己也留在了书房外,方才在书房里见那人的架势,想必肯定是有要紧事要与自家公爷谈吧,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外头守着吧。
“玄公,这是太子殿下的亲笔手书,太子殿下让小人亲手交给玄公,请玄公过目。”那人从怀中将李承乾的手书掏出来,双手捧在手中,献给玄世璟。
玄世璟从座位上起身,走到他面前,拿起他手上的书信,打开来看。
因为今天上午长孙无忌找过玄世璟了,现在又是太子派人来见自己,还送上了太子的亲笔手书,玄世璟也猜出来太子派遣这人过来是为了什么事儿来的了。
但是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转眼间,这件事儿就有可能传到李二陛下耳中。
李承乾的手书将李二陛下去东宫的事情写在了上面,最后是请求玄世璟帮忙。
现在长孙无忌已经被李二陛下叫去宣政殿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谁都没办法预测。
这封信,玄世璟越是往下
第六百七十三章:两人一起纠结
眼看着这件事情即将要在李二陛下面前真相大白,现在谁帮忙都没有用,一切都要看太子自己了,这件事情就像是个泥潭,而玄世璟现在,就站在泥潭的边缘,而泥潭正中心的太子,已经将他的手伸出来,拉在了玄世璟的衣摆上。
而当初这个泥潭,不过是个小水洼而已,是玄世璟有心泼进去的一盆水
李承乾的人得到了玄世璟的回复之后,也没敢在庄子上多做耽搁,立即骑着快马回了长安城,这人离开玄世璟的书房之后,晋阳也来到了书房的院子,在宅子里的晋阳,家里来了太子哥哥的人她岂会不知道
晋阳心里隐隐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所以干脆直接过来的,毕竟皇家的事也是她娘家的事儿,更何况太子李承乾是她的亲哥哥。
这两天自家夫君一直忙活着查关于李淳风和丹药的事儿,这个节骨眼儿上自己的太子哥哥着急忙慌的派人过来要见自己的夫君,能有什么大事儿最大的事儿不就是这丹药的事儿了吗
晋阳如此聪慧,从得到的风声当中就能看出蛛丝马迹,从而推测出这件事情,她也不想怀疑自己的太子哥哥,可是想来想去,越是想,就越觉得自己的太子哥哥与这件事有关系,一小部分是推测,而另外一大部分,便是她的直觉。
女人的直觉有时候准的可怕。
晋阳来到了书房所在的小院子,一进院子就看到常乐正在外头守着。
常乐见到晋阳,连忙抱拳行礼。
“殿下。”
“夫君还在书房里吗”晋阳问道。
“在。”常乐回应。
“那太子的人呢”
“已经走了。”常乐回应道。
问完这两个问题之后,晋阳迈步走到书房门口,常乐连忙将书房的大门推开,待晋阳进了书房之后,这才将书房的大门给关上来。
玄世璟听到动静,抬起头来就见到晋阳正款款而来,走到自己面前,跪坐了下来。
“兕子是为了太子的事来的吧”玄世璟说道。
晋阳点了点头:“猜到一些,不知道是不是猜对了。”
玄世璟无奈一笑,说道:“兕子这么聪明,怎么会猜错呢现如今这件事儿,可着实是难为人啊,一时之间,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去做了,要不,兕子你帮为夫想个办法吧。”
这件事,晋阳算是半个局外人,说不定看的比玄世璟要清楚一些,之所以说是半个局外人,那还是因为晋阳与太子李承乾是亲兄妹,关系好,若是晋阳不是嫡出,那可以说是与这件事一点儿都没关系,完全的局外人,皇室之中的亲情虽然廉价,但始终是有血缘关系,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骨肉兄妹,砸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更何况晋阳与李承乾的兄妹关系一向很和睦。
“这件事情真的与太子哥哥有关”晋阳问道。
玄世璟点了点头:“而且,现在陛下好像也已经察觉到了,因此太子殿下才派人到庄子上来找我,想要我帮忙想个办法把这件事儿给挡过去。”
玄世璟也好奇,怎么好端端的,这件事儿这么快就传到李二陛下的耳朵中了,自己也不过是今天早上才从长孙无忌那里知道的,知道这件事之后,也没有泄露给旁人,自己收拾收拾就回庄子上了,打算先当几日的鸵鸟的,没想到今儿个下午紧接着就出事儿了。
&nbs
第六百七十四章:君臣之间的“叙旧”
长孙无忌拱手回应道:“是,自隋末天下大乱到如今,已有三十五六年了。”
“辅机与朕,乃是布衣之交啊。”李二陛下感慨道:“一转眼,都这么多年了。”
长孙无忌也是出身名门,乃是前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在先皇还是唐国公的时候,如今的李二陛下还是李家儿郎,两人关系便已经很好了。
当年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的婚事,还是高士廉撮合的,当年的高士廉见那时候的李家二郎才华出众,就将自己的外甥女嫁给了李家二郎,长孙无忌和李二陛下就成了郎舅。
先皇当年在太原起兵反隋,攻入关中,建立大唐,长孙无忌在先皇渡河时便到长春宫谒见,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二陛下。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二陛下东征西讨,一直到大唐安稳下来,紧接着便是为李二陛下谋夺皇位,可以说李二陛下有今天,长孙无忌居功至伟。
两人的交情追溯到以往,的确有三十五六年的功夫了,甚至比大唐存在的时间还要长。
明面上李二陛下这是在与长孙无忌叙旧,但是长孙无忌站在宣政殿中,可是一刻都不敢放松,他心里还装着事儿呢,他也明白,今儿个陛下将自己急召进宫,十有就是冲着他心里装着的这件事儿来的,因此,即便是李二陛下如今温言细语的与自己在这宣政殿中中叙旧,他也是紧绷着的。
生怕李二陛下下一句冷不丁的就要问那件事儿。
“朕能登上这个位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辅机居功至伟啊。”李二陛下感慨道。
“微臣惶恐。”长孙无忌身子躬得更厉害了。
李二陛下走下台阶,走到长孙无忌面前,将长孙无忌扶起:“辅机无需如此。”
待长孙无忌直起身子来,李二陛下这才接着说道:“大唐到如今,已经有三十多年了,贞观,也有二十三年了,你我二人,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走到今天,都是亲眼看着山河破碎,到重整河山,到如今的大唐盛世,看看外面吧。”说道此处,李二陛下踱步到宣政殿外,站在宣政殿门口,望着外头,能够看到前方巍峨的含元殿,能够隐隐看到外面远处的山,能够看到天上的云。
长孙无忌也跟着李二陛下来到了宣政殿外,恭恭敬敬的站在了李二陛下的身后。
“辅机,这一片山河,这样的一个大唐,是你们这些人与朕一同携手开创的。”
“大唐有如今的繁华盛景,上天庇佑,陛下英明。”长孙无忌站在李二陛下身后,言辞诚恳。
但也是实实在在的拍马屁。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朕希望看到的盛世,远不止如此。”李二陛下说道。
李二陛下虽然有不少黑历史,但是掩盖不了他的这颗帝王心,李二陛下有手段,有野心,有报复,在他心里,与大唐的强盛,百姓的富足相比,那些黑历史都不是黑历史,以往还介意史
第六百七十五章:不复当年
或许现在的李承乾就是这样,规规矩矩的坐了二十三年的太子了,一切都按照李二陛下的期望和大臣们的希望的样子,活到现在,在李二陛下眼里,李承乾是继承他的合格的儿子,在朝臣的眼里,李承乾是继承大唐皇帝位子的合格的储君。
但是在这平静的表面之下,没有人在意过李承乾他内心的波澜。
小小的波澜最后也是会发展成惊天的风暴的。
就比如在这次的事情当中,用长孙无忌的话来形容李承乾,那就是鬼迷心窍了,可是正是这四个字,用来形容李承乾在这次事情的心态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每个人心里都敬着一个佛,也关着一个魔。
有人能将自己心里的魔关一辈子,这样的人着实不容易,有的人心中敬着佛,若是没有意外,这尊佛他可以一辈子敬重下去,但是人生总是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意外,这些意外,或大或小。
说到底,最后结果如何,还是要看自己,看自己心里关着魔的牢笼够不够结实。
“辅机,你就没有什么想要对朕说的吗”说了这么多,李二陛下终于切入正题。
长孙无忌站在李二陛下身后,站直了身子,拱了拱手:“有些话,臣可以说,有些话,臣觉得,不能说。”
“哦辅机说出这样的话,还是第一次呢。”李二陛下笑道:“当初在秦王府的时候,辅机可不是这么说的。”
“当初的陛下,也不是今日的陛下。臣斗胆。”长孙无忌回应道。
“哈哈哈哈,辅机这话回的妙啊。”李二陛下脸上带着笑意,只是笑着笑着,眼中却是涌现出一股悲伤,没有被任何人看到。
李二陛下站在宣政殿门口,看着前方巍峨的含元殿,肃静的大明宫中,无论是房檐回廊海慧寺亭台楼阁,都极为大气,大气之中也不乏精致,每一处,无不彰显着皇权的威严。
人们对于皇权总是敬畏的,但是只有走到了这个地步,坐在了这个位置上,才会明白,坐在这个位子上是有多么的孤独。
自古王者称孤道寡,因为他们是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
当年军营之中,把酒言欢,无话不说,那时候他们是兄弟,等到李二陛下坐上了皇位,他们之间就越来越像君臣的模样了。
李二陛下的心思,长孙无忌无法全都猜透,而长孙无忌也不再是有话可以全都对李二陛下说的臣子了。
这种变化也是必然的。
李二陛下在对待功臣上,已经比前朝那些帝王要好的多了,但是仍旧是那句话,伴君如伴虎。
李二陛下在这个位子上坐了这么多年了,许多事情他心里一清二楚,但是有的时候,在偶尔的一瞬间,人变得感性起来,还是贪心的想要回到当年的样子,但是谁都知道,谁都清楚,过去的,回不来,已经变了的,更是回不来。
“辅机,你我少年时便相遇,那会儿,朕还是单纯的李家二郎,想着入朝为官,尽自己所能,造福百姓,后来的形势,你也看到了,有时候,是朕一步步争取,有时候,是朕被一步步逼到一定的位子上。”李二陛下说道:“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么多年来,你是朕最为信任的人。”
长孙无忌只是躬着身子站在李二陛下背后,并没有回话。
单纯的只从
第六百七十六章:既是君臣,更是父子
李二陛下摇了摇头,叹息一声:“承乾是朕一手培养起来的,是朕钦定的大唐太子,是大唐未来的皇帝,是朕的接班人,从小到大,朕对承乾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关于丹药一事,涉及到了李承乾,李二陛下承认自己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自己疼爱培养了多年的儿子做出这种事,李二陛下觉得自己被“背叛”了,但是在觉得自己被背叛的同时,也在为李承乾的这些小手段而叹息。
若是手段高明一些,李二陛下或许也不会如此了,虽然心里不是滋味儿,但是太子手段有进步这是件好事儿,所谓手段,见得人的,见不得人的,都是一个帝王必须要掌控的,能不能用到是一说,能不能了解又是另一说了,即便用不到,也要学到才是。
而现在回顾一下关于丹药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着重看看这件事的过程,手段真高明不到哪儿去。
坐了这么多,除却徒劳无功然后搭上两条人命之外,其余的,什么都没有。
虽然这件事情是太子的过错,但是没有出什么大事儿,天底下没有爸爸会讨厌自己的亲儿子的,即便是儿子偶尔做错了一件事,作为父亲,除却原谅他,还能怎么办
皇家也是如此,皇子只要不犯下滔天的罪过,身为皇帝的父亲,也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不然皇室的子弟之中,也不会出现李佑和李愔这样的人,李愔的暴虐,李佑的叛乱,说白了就一句话,都是李二陛下给贯出来的。
从小儿不教导,长大了,做了这么多荒唐事,回过头来想要教导,却已经晚了。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李愔的老师教导李愔,都已经快要把命给搭上了,奈何人家是皇子,李愔的王府之中走一遭,就跟鬼门关里转一圈儿然后出来的感觉是一样的,好在,一切都结束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