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李二陛下知道水师重要,但是想不到水师如何为大唐带来财富。

    “国府想要富裕,臣之前说过,倭国有银矿,但是就大唐现在的情况来看,不会与倭国开战,毕竟倭国如今年年进贡,老实的很,大唐没有理由去对人家开战,而且,国府现在也负担不起这笔钱财。”玄世璟说道。

    无论身处在什么时代,要打仗,正义的气质必须有,还要高高的举着让别人看到,仗也不是说打就能打的。

    之前大唐与高句丽,是宿怨,借助了高桓权“复国”的名头,去攻打泉盖苏文,是正义之举,是正义之师,灭了高句丽,设立都护府,那也是因为正主高桓权中途叛变,背叛唐军,死在了战场上,大唐“无奈”,这才收回了失地之后,顺便替高句丽管管他们的土地。

    “没错,现在即便再怎么眼馋人家,也不能动。”李二陛下无奈道。

    “虽说现在不能动,但是水师的发展,却是不能落下,也是为将来要动的时候,打下基础,因此,水师的发展,要从眼前抓起,除此之外,陛下觉得,丝绸之路如何”玄世璟问道。

    “链接我大唐与西域诸国重要的通道。”李二陛下说道。

    “没错,西域的货物,通过丝绸之路,运送到大唐,无论是进入长安,还是到了别的地方,都能狠狠的赚上一大笔,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东西,运送到西域,甚至更遥远的地方,价钱翻上不止百倍,因为有如此令人心动的利润,因此商人们才这般热衷组建商队,穿越茫茫的大漠,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往来东西,大唐秉承前朝,也是重农抑商,可正是商人,才能让东西南北的货物流通起来,若大唐为枝干,那农户便是树根,工、商便是枝叶,缺一不可。”玄世璟说道:“不可否认商人的重要性,而这一条丝绸之路,贯通了东西多少财富。”

    “朕听你这意思,是想要提高商人的地位你是想对商人动手了”李二陛下问道。

    玄




第五百三十八章:农
    “璟儿,你府上也在经营商铺,也有商会,若是朝廷真的对商人下手,你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如何看“李二陛下说道:“你那般家业,一旦朝廷对商人改动政策,损失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吧。”

    “但是从长远上看,却是利国利民。”玄世璟说道:“于国,国府税收曾家,而且寻常商人因为自身地位能够得到些许提高,并不会反对朝廷的政策,当然,前提是朝廷针对商人的改革不会太过分,至于高官勋贵,的确是个障碍,除却商人的事情之外,臣方才所说的大唐百姓税收使租庸调制,亦有巨大缺陷,若是不早日改革,越是往后,对于大唐来说,损害越大,到最后肥了的,不是百姓,还是显贵巨富。

    如今以长安城周围的商人为例子,是勋贵世家手底下的商人多还是寻常商人多这寻常商人之中,自然也包括番邦外来到长安做生意的人,就看朝廷如何将改革的旗号打出去了,政策一出,大多数商人同意,那即便是那些高官显贵,也无法动摇民意,就比如说,若是商人之子,能够参加春闱科举,入仕,陛下觉得,那些商人,会反对朝廷的政策吗”

    大唐的风气开放,面对外来的事物胸怀也是宽广的,因此,在大唐经商,无论是人文还是环境都是轻松宽宏的,商人在大唐虽然有良好的经商环境,但是商人的地位却始终是秉承前朝,毕竟都传商人重利轻离别,也是因此才看不起商人。

    商人有钱,出门不得乘轿,衣不得着锦缎,儿不可入仕,条条框框的规矩都压在了商人的身上,的确是有钱了,但是这样的日子,商人们也只能忍气吞声的过活着。

    一旦朝廷稍微有一点松口的痕迹,商人定然会为了自己的地位,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朝廷的政策,因此,他们不会反对。

    既然大部商人都不会反对,剩下的一小撮以世家为首是詹的商人,如何抵的过大潮流,而且朝堂上的世家,还有皇室和忠于大唐的忠臣压着呢。

    若是对商人的政策改革,这势必是一场能够掀起风暴的改革,即便是国库没钱,也能办成的事儿,一旦办成了,不出一年,修建新宫之前国库是什么样子,一年之后,国库又会恢复到那个样子,再往后,若是没有掏家底儿的事儿,国库只会越来越充盈。

    而先前玄世璟所为李二陛下描绘的大唐景色,就是一件掏家底儿的事儿。

    说到底,还是钱的事儿。

    “嗯,这倒不错,商人趋利,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心里明白。”李二陛下抚须说道:“暂且不说商人的事,你说大唐如今对百姓所用的租庸调税制,越是往后,对大唐损害越大,这是怎么一回事”

    商人的事情不急于一时,如今大唐仍旧是以农户为本,税收也是以农户的税收为主要来源,这一点毋庸置疑,商人的事情要改,但是不能本末倒置,要先将“本”顾忌好,才能再顾及其它。

    “承袭了北朝以来对赋役制的改进,租调负担比前代略有减轻,并订有水旱灾减课办法;在服役与纳绢之间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是好处,但是,租庸调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这是死板,



第五百三十九章:琉球
    玄世璟摇摇头:“术业有专攻,此事臣暂时只是发现了当中的不足,至于方法,臣还没理出个头绪来。”

    李二陛下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嗯,即便是这样,也比没有发现当中的问题要好许多,至少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往后可以根据其问题,制定相应的办法,只是就你提出的商户的问题,实在是难办啊。”

    这个问题的难办不在于民间,而是在于朝堂的阻力,大唐步入贞观朝已经二十几年了,好在在这二十几年内,皇帝手中的权利与说话的重量不断的增加,而那些守旧的老世族老勋贵,则是逐渐的被淘汰出大唐的权利中心。

    但是即便如此,其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眼前的问题不在别的,就在于国府没钱,没钱就没底气。”玄世璟说道:“所以臣给陛下上奏折,想与陛下说的是如何赚钱的事儿。”

    “哦赚钱你要替国府赚钱”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璟点头:“正是,以国府现有的钱为资本,利用水师、海运,为大唐赚钱,陛下,一条丝绸之路为大唐带来了多少东西,富足了多少人只是这条丝绸之路要穿越茫茫沙漠,一个不谨慎,就会死在沙漠里,如今大唐水师羽翼丰满,何不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李二陛下抚着自己的胡须:“大唐水师如今虽然已经羽翼丰满,但是最多,也只是在三韩之地还有与倭国之间往来航行,再着就是南北航运,自登州,到扬州,再往南,便是广州等地方,除此之外,也就没有确切的海图了。”

    “无论是前往三韩之地也好,往倭国也好,一开始都是没有的,都是后来开辟出来的。”玄世璟说道:“陛下可否将纸笔借臣一用”

    李二陛下点点头。

    偏殿的书案上备着纸笔,玄世璟将纸张铺开,提笔蘸墨,在纸上画起了地图。

    如今大唐现存的地图,有大唐全境,还有西域十六国,加上北面三韩之地,如今一大半地方已经归了大唐,归置在熊津都护府的范围内,再往南就是新罗,往东是倭国,倭国往东是一片汪洋大海,这个即便大唐的船队没有往那边走过,玄世璟也是知道的。

    往南,广州再往南,南诏六国,东南方向还有个琉球,早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就被发现了,那个时候叫做夷州,当时孙权曾经派遣过船队前往那边。

    而这么多年过去,琉球那边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玄世璟的第一目标,就是放在琉球。

    “现如今大唐的船队,还不支持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这样的壮举,所以,臣的第一目标,便是这里。”玄世璟指着琉球岛的位置说道:“古夷州,如今的琉球。”

    “这琉球岛上多是未曾开化的化外之民,有什么值得兴师动众的”李二陛下不解的问道。

    “陛下,这琉球岛可是个宝岛啊。”玄世璟笑道。

    那时候从小玄世璟就从书本上知道,那是祖国的宝岛。

    “隋炀帝曾三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琉球,只是那两个人未曾发现这琉球的好处而已。”玄世璟说道:“琉球岛相对与大唐的国土来说,虽然地方小,但是却是物产丰饶,这样一块宝地,被那些化外之民占着,实在是浪费啊,且不说别的,这岛上的矿产就不少,金、银、铜、煤,都未曾开采过,若是水师占据了这琉球,那里就是我大唐第二个国库,随用随取的国库。”

    除此之外,那里还有宝石,比如说金刚石,也就是钻石,这玩意儿西域的商人带到长安



第五百四十章:刘仁愿
    琉球,化外之地,且不说岛上还有原住民,便是自然环境,与南诏六国也没什么两样,丛木众多,瘴气横生,想要在那个地方发财,也要有足够的准备才行。

    而这一趟,想要走好了,玄世璟也要跟着一起去才行。

    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的,风险越大,机遇越大,前往琉球,就是这么个理儿。

    “如此一来,船队前往琉球的事,要尽快商定下来才行啊。”李二陛下说道,随后冲着殿外喊道:“德义。”

    侯在偏殿门口的德义听到李二陛下的声音之后,走进殿中。

    “老奴在。”

    “传旨,着刘仁愿立即进宫面圣。”

    “诺。”德义应声道。

    原本刘仁愿是留在登州的,年前过年的时候回了长安,在长安住了一段日子,本是打算五月的时候再动身前往登州的,这会儿倒是正好赶上了,也难怪乎李二陛下在这件事上中意刘仁愿呢。

    “璟儿你这一道奏折,着实是解了朕的燃眉之急啊。”李二陛下笑道:“今日你与朕之间的谈话,让人充满干劲。”

    玄世璟笑着拱了拱手:“臣只是尽了臣下的本分而已。”

    “至于均田制与租庸调,此事事关重大,朕要择日与大臣们商量一番,商人的事情,暂且押后,大唐水师到琉球一事,朕全权委派给你,朕会下旨,着封你为泉州经略使,朕的国库,大唐未来的经略,就全看你这一次了。”李二陛下说道。

    这一次若是成了,振奋人心,而且还得到了足够的好处,再往后,事情自然会顺利,若是不成,恐怕再来第二次,就不会有这么顺利了,一次不成,便会被朝中众人打上徒耗国驽的标签,再想来一次,难上加难,不但要面临未知的环境,还要顶住来自朝中的压力。

    所以此行,一定要成功!

    而玄世璟对琉球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现如今的琉球可不是曾经玄世璟所见过的宝岛,所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玄世璟担任泉州经略使,只要刘仁愿准备妥当,两人就要动身去泉州,开始这次的行程,完成大唐再一次的扩张。

    现如今的琉球,还是个“无主之地”呢。

    玄世璟留在了紫宸殿的偏殿之中,与李二陛下一同等候着刘仁愿的到来。不到半个时辰,刘仁愿便到了紫宸殿,身上的盔甲都没来的及换,只是在宫门口将武器交给了御林军,便来到了这里,还未进偏殿,玄世璟就听到了他身上的甲胄碰撞发出的声音。

    刘仁愿进了偏殿,来到李二陛下面前,躬身拱手行礼。

    “臣刘仁愿参见陛下。”

    朝着李二陛下行礼之后,还朝着玄世璟这边拱了拱手,玄世璟亦是拱手回礼。

    “今日这内殿之中,只有朕与你们两人,无需多礼。”李二陛下说道:“今日这般着急将你唤来,也是有件要事与你相商。”

    “陛下吩咐,臣万死不辞。”刘仁愿拱手应道。

    这是玄世璟第一次与刘仁愿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之前两人同殿,也只是朝会的时候,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中间还隔着好几根大殿里的柱子呢。

    这一接触,玄世璟就发现同时武将出身,刘仁愿与刘仁轨的不同。

    两人名字相近,又都是武将,巧的是还都是掌管水师,难免被人拿来比较一番,玄世璟也不例外。

    刘仁愿给玄世璟的第一印象就是直,军中汉子的耿直,而刘仁轨则是多



第五百四十一章:造船
    如今走到一起,观其言谈举止,倒是与他想象中相差甚远。

    “玄公放心,下官回去之后,就着手收集整理关于琉球周围海域的资料。”刘仁愿说道。

    玄世璟点点头:“嗯,这些事情在长安的时候做好,毕竟长安这边,总的来说,收集资料还是比较轻松的,等到了泉州之后,再找当地有经验的渔民好好打听打听那里的情况,除此之外,船上还不能少了大夫和药材,这些我来张罗,刘将军就负责管好水师的事情就好。”

    “方才在殿中,刘将军也见到了,陛下对此次的事情甚是看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大唐的国库现在就是驴粪球表面光,这一趟去琉球,可能还关乎到大唐以后的朝局啊。”玄世璟说道。

    “此行一切但凭玄公做主,下官定尽心竭力辅助玄公。”刘仁愿说道。

    陛下这般着急将自己召见进宫,受封泉州经略副使的位子,还让玄世璟带领此次的行动,加上在紫宸殿偏殿之中说的话,都足以表明陛下对此行的看重。

    甚至连国库的情况都告诉自己这个武人了

    刘仁愿也清楚的知道,这次的事情是玄世璟提出来的,要怎么做,玄世璟心里有数,自己只需要听从玄世璟的吩咐就足够了,无需争功,该有的都会有的。

    就像当初玄世璟去辽东的时候,平定了高句丽的时候,跟在玄世璟周围的那些人,不也都升官发财了吗回想那时候,玄世璟可从来没有与他们争抢过功劳。

    刘仁愿虽然直,但不是个傻子。

    当然,这也是玄世璟愿意看到的结果,虽然会多操心一些,但总比来一个喜欢跟自己对着干的家伙要强的多。

    原先还担心刘仁愿的性子会太过耿直,如今看来,也不是个不会来事儿的人,如此的话,倒是轻松多了,而玄世璟也不会让刘仁愿白白跟着他忙前忙后的,此番去泉州,水师前往琉球,当中好处众多,玄世璟也不会吝啬。

    这次前往琉球,自然不会仅仅只给国库赚钱,玄世璟既然去了,那也要为玄家捞些好处才是,而玄世璟捞好处,也是在李二陛下的默许范围之内的,毕竟玄世璟这一趟又出人又出力的,不得好处也说不过去。

    玄家是有钱,但是在玄世璟的“败家子”行为之下,玄家钱再多,也不够往庄子上扔的,看看这两年的庄子上吧,一口气盖了学院里这么多房子,盖房子还是次要,一座书院,投入进去的钱可不仅仅是房子还有地皮,更多的是软设施,否则空有房子又有什么用,一座也就罢了,庄子上,三座书院并行,这就很烧钱了,玄家即使再财大气粗,也经不住长此以往的折腾,好在今年没什么大动静了,也实在是府上如今能够动用的钱财不多,玄世璟没法儿折腾了。

    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了,所以这次前往琉球,玄世璟也是要为自己家里赚钱。

    刘仁愿带领的朝廷的水师,是为朝廷赚钱的,玄世璟自然不能公器私用,所以,玄家也要有船。

    玄家想要船,那就简单多了,长安城不还有一座工学院吗

    出了丹凤门,玄世璟便与刘仁愿分开了,刘仁愿要回去着手准备水师的航行资料以及在路上所耗费的物资,这些都要上报给兵部,由兵部批文,反正这事儿已经有了陛下的准许,兵部那边也拦不住,只是走个流程罢了。
1...318319320321322...5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