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书房之中,两人在书案前对坐,府上的丫鬟将茶水端到门口,站在门口的常乐结果茶水,进了
第四百七十章:发展才是硬道理
“想法是好的,但是毕竟是在欺骗陛下,你就不怕陛下知道了,降罪于你此乃欺君之罪。”孙思邈说道。
“哪儿能管这么多啊。”玄世璟无奈道。
谁知道贞观朝还有多少年啊,能瞒一年是一年,也不是玄世璟心眼儿坏咒李二陛下死,他所知道的事实就是如此,贞观朝就只有二十多年,二十一还是二十二来着,武媚娘的事儿出了,李治的事儿出了,长孙皇后虽然没死,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也没丢,但是李二陛下的身体状况摆在那里不得不让玄世璟不去胡思乱想。
“药倒不是没有,但是需精心调配,不可鲁莽。”孙思邈说道。
这件事儿没坏处,若说有,也不是对李二陛下,最大的坏处就是玄世璟担着风险,既然他自己执意要这么做,那孙思邈帮他一把倒也无妨了。
“道长这几日不妨留在庄子上,专心为陛下调配药材。”玄世璟说道:“晚辈在想,道长这一身医术,道长不敢自称学究天人,但是在整个大唐,也是数一数二的,道长就没想过,培养一批学生”
“如何没想过,但是这么多年了,留在身边的,也还是那两个徒弟而已,医术在好,在士族眼中,终究是贱业,读书识字的多都一心想要入朝为官,更不可能学医了。”孙思邈说道:“寻常人家的孩子,读书认字都是困难,又如何学医去研读医书靠着贫道教导没有经年累月的积攒,贫道可不敢轻易将人放出去行医,平白误了旁人性命。”
孙思邈的考虑也是很周全的,学医不是没有,但是多数人跟在孙思邈身边,吃不了那份哭,大都半途而废了,结果留到最后的,就仨,一个是已经出师的大徒弟,另外两个还跟在孙思邈身边儿做学徒呢,也不知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
“道长说的是,道长觉得,庄子上书院中的这些孩子如何”玄世璟问道:“若是他们当中有人肯学,道长可愿教”
“书院的学生你书院里的学生,将来不去参加大考吗”孙思邈问道。
玄世璟摇了摇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读书做官的,不适合的,在书院里待了这么长时间,也都会读书识字了,看医书,不成问题,只看道长愿不愿意教导了。”
“若是肯学,那就是件好事,贫道乐意之至。”孙思邈应答道。
“那就好,书院到现在,也已经整整一年了,看书院中孩子们的变化,结果是喜人的,若是道长有耐心,且再等一年,这一年当中,便由晚辈来在书院周围,筹划医学分院之事,介时,道长可就有学生要教导,恐怕就不似现在这般清闲了。”
“还是刚才那句话,若真如此,乐意之至。”孙思邈说道。
孙思邈乐意将自己的医术、经验,甚至是被很多大夫视之如珍宝的药方传下去,传播出去,否则,他也不会耗尽一生心血,成书《千金方》了。
玄世璟将孙思邈留在庄子上几天,现在尚且无妨,至于常驻在庄子上,也只有等书院逐渐成型之后才能够办到。
在庄子上的这段时间,玄世璟经常到书院之中,关于书院,他也想了许多,现在书院的规模很小,有萧瑀和高士廉两位先生暂且能够管的过来,书院若是贸然扩大,两位先生年
第四百七十一章:药
孙思邈行医多年,对于药材药理已经研究的很是透彻了,但即便是他,在针对李二陛下的病,也不得不慎之又慎。
一连好几天,玄世璟都与孙思邈在府上干这事儿,终于,将这药丸给弄出来了。
玄世璟拿着手上的药:“接下来,就该将这药和药方,交给李淳风道长了。”
“虽然药是配出来了,但是若想有成效,需要长期服用,放能压制陛下病情。”孙思邈说道:“以陛下的习惯,长期用药”
“只要是李道长给陛下的,便无妨。”玄世璟笑道:“说假话最容易相信,便是七成真,三分假。”
孙思邈点点头,药他配出来了,交给玄世璟之后,玄世璟想怎么用,那是他的事了。
玄世璟带着药和药方去了长安,去了太史局。
李淳风仍旧在观星台当“仙人”,只是他这位“仙人”低调惯了,没什么人注意他而已。
玄世璟上了观星台,见到了李淳风。
“李道长可听说了,那方士已经被陛下送出宫了。”玄世璟走到李淳风身边,跪坐下来。
“贫道已经听宫中的人说起过了,还要恭喜玄公,目的达成了。”李淳风笑道。
玄世璟笑着摇摇头,不可置否。李淳风说他的目的达到了,这话也没错,因为,他本来就是冲着那方士来的。
“那方士虽然离开了皇宫,但也只是暂时的,有一个,往后谁敢保证没有第二个呢”玄世璟笑道:“倒是道长,换了一身衣服,果然看上去仙儿多了。”
“托侯爷的福了,贫道倒是能看出来,那方士到观星台见到贫道的时候,也是诧异了一下。”李淳风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说道:“如此说来,侯爷的办法还是有用的。”
“既然穿着好看,那道长以后就这般穿着吧。”玄世璟说着,拿出了孙思邈配出的药丸和药方:“李道长也精通岐黄之术,不如看看这个。”
将药丸和药方接过来,李淳风将药方展开,仔细看了一遍,而另一只手上的药,里面装着的想必就是已经做出来的药丸了。
“这是治疗风疾的药方。”李淳风抬起头来看着玄世璟:“玄公是要贫道将这药交给陛下玄公为何不自己去呢”
“连药方都给道长了,难道道长还不明白这当中的意思”玄世璟问道。
“玄公的意思是要贫道以后按照这个药方为陛下配药,然后”
“心照不宣。”玄世璟说道。
李淳风点点头:“好吧,贫道知道了。”
说罢,便将药方和药丸收了起来,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也难怪乎玄世璟说心照不宣了。
玄世璟从太史局离开之后,便回了道政坊了,他打算在道政坊住上几日,等过几天晋阳从宫中出来之后,再一同回庄子上,而且这几天也不是没事做,怎么说也要去龙首原上走一趟,还有三个倭国人的事情,也不能再拖着了,毕竟还要赚人家的银子。
两年之内,大唐不会再有大的战事,准备要休养生息了,而倭国,虽然对着人家的银子流口水,但是不得不说,人家现在也在进步,尤其是孝德天皇上位之后的一系列举措,这个时候对付倭国,还不是时候。
玄世璟听说,这位天皇的身体好像不太好,也不是个长命的,否则也不会让那位宝女王重新登上那个位子,等到宝女王复辟的时候,倭国的乱局,才会开始,那个时候再找个借口插手倭国,就容易多了。
一个坚固的堡垒,和一个摇摇欲坠的危房,哪个更容易推到,显而易见。
现在暂时放任之,先将这三个倭国人利用起来再说。
第四百七十二章:声名再起
这不过是普通的治疗风疾的丹药罢了李淳风故意说的引人遐想,模棱两可,且不多言,毕竟,言多必失。
而且,这么说的话,以后就算是陛下知道真相,也无话可说,一切都是他自己遐想出来的,李淳风可没说过这是什么特别的药丸。
至于让李二陛下停掉御医开的其它的药,也是为了避免药性冲突,李二陛下若是坚持长期服用这药,肯定是有效果的,但效果,也只是治疗他本身的风疾而已,除此之外,李淳风还会回去调配一些调理身体的补药送给李二陛下,两者结合,效果便显著了。
不过是药三分毒,用药用量,还是要好好掌握好的,李二陛下这是沉疴旧疾,往常也吃了不少药
李淳风离开了东上阁李二陛下的寝殿,回了观星台,他从太史局出来,到李二陛下的寝宫,一路上不少宫人都见到了李淳风的身影,与以往穿着朴素的道士打扮不同,谁也未曾见过这样一个道骨仙风的李淳风,因此,宫中纷纷传开,说李淳风在太史局观星台得道成仙什么的。
三人成虎,李淳风的事儿在宫里越传越邪乎,李淳风倒是自己回了太史局,住进了观星台之后,两耳不闻窗外事,外面关于他的事情传的是沸沸扬扬。
一直到第三天,便有长安城的勋贵派人来给他递帖子。
“师傅,这已经是第三张请帖了,还要回了吗”小道童问道。
“谁家的”李淳风问道。
“刑部尚书,张大人。”小道童看了帖子下方的落款,回应道。
“回了吧。”李淳风说道:“此人派人来送帖子,一律回了。”
刑部尚书张大人,全名叫张亮,出了名的喜好豢养术士,研修丹道,除却宠信术士之外,还养了五百假子,长安城中,愿意与这位张大人来往的可不多,树大招风,张亮的这五百个儿子,可不仅仅是招风这么简单了,说不定哪天,招风就变成了招祸。
因此,李淳风拒绝与张亮来往,也是正常,不但这次拒绝,以后来一次拒绝一次,没坏处的。
“再有人来送帖子,便说为师闭关了。”李淳风嘱咐道。
“是。”道童应声,随后带着帖子下了楼,将张亮差遣过来的人回拒了。
帖子被退回来,张亮派过来的下人的脸色不太好看,只是与道童点了点头,随后便带着帖子离开了太史局,回去将此事告诉自家老爷。
张家大宅,张亮坐在厅中,听着下人回报说李淳风拒了他的帖子,道童还说李淳风闭关什么的,明眼人都能猜测出来,这不过是拒绝别人的借口罢了,刚从陛下那里回来,就开始闭关
“李道长一定是在考验本官的耐心和诚心,无妨,明日再去送帖子就是了,实在不行,本官亲自登门拜访也无妨。”张亮的心情似乎没有受到影响,对于李淳风,仍旧是兴致勃勃。
“老爷,咱们府上也有不少高人,您何必非要见李淳风道长呢”管家不解问道。
“李道长与那些方士可不一样啊。”张亮提到李淳风,眼神里全是向往:“那是真正的高人。”
“老爷,之前宫中不是还有一位高人嘛,听说已经出宫了,现在不知道在何处呢。”管家说道。
“不知道就派人去找,本官也听说了,听说是王玄策从西域带回来的高人,既然不在宫中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张亮
李安俨上门,主要是先试探张亮一番,随后再表示现在那方士正在自己府上,自己先与张亮示好,再以方士“诱”之,往后方士住进了张亮的府上,有的是时间给张亮吹“耳边风”。
张亮此人痴迷此道在长安也是有名了,先前李安俨未曾往他身上想,现在他自己送上门来,倒是个意外之喜了,对于张亮这人,李安俨是志在必得。
这是李安俨接触的第一个手上还握着一小部分兵权的人,对于李治要说,即便兵权不多,但仍旧是至关重要。
“老爷,李安俨公子前来拜访。”管家拿了李安俨的名刺来到厅中,双手递给了张亮。
张亮拿过名刺,随意翻看看一番,皱眉道:“他来作甚”
“听李公子说,听到老爷您在长安城中打听天竺方士的事儿,这才来拜访您的,老奴估摸着,应该是跟那位天竺的大师有关系吧。”管家说道。
张亮想了想,管家说的也不无道理。
“让他进来吧。”张亮说道。
张亮是有些看不起李安俨的,毕竟李安俨现在只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散官,没有丝毫权柄在手,还是个从东宫被刷下来的官员。
人要是好好的,能被从东宫赶出来
李安俨在管家的带领下,来到了前厅,见到了张亮。
“下官李安俨,见过郧国公。”李安俨站在张亮面前,恭恭敬敬的行礼。
“李大人无需多礼,请坐。”张亮说道:“李大人来本官府上,所为何事啊”
李安俨在张亮的下首坐下,笑了笑说道:“下官在长安城,无意间得知郧国公正在派人打听那天竺来的方士的消息,下官正好知道,便来张公府上,拜会张公。”
“你知道那位大师的下落”张亮眼睛一亮,果然是为这事儿来的,没想到人刚派出去不久就有收获,看来自己与这位大师,还是很有缘分的。
“这位大师,恰巧就在下官府上居住。”李安俨说道。
“在你府上”张亮问道:“所以你是来”
“下官虽然对此道也有兴趣,但是既然郧国公这般急切寻找这位大师,下官断然没有藏私之礼,特来告知郧国公。”李安俨说道。
“那大师可跟随李大人一同过来了”张亮问道,有了消息,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这位大师。
李安俨摇摇头:“还未曾,下官与大师说起此事,大师说,他出宫,遇到下官,住进下官府上,这边是缘分,听大师的意思,好像”
说道这里,李安俨的话语显得有些吞吞吐吐不好开口的样子,脸上露出一番纠结之色。
“怎么了李大人有话还请直说。”张亮说道。
“这位大师是位高人,喜欢一切随缘,若是郧国公见到这位大师,万一大师觉得与郧国公无缘或者说,郧国公心意不诚,下官怕是没办法劝说那位大师来郧国公府上”
张亮一听,释然一笑:“本官还以为是什么,不就是诚意嘛,本官有!李大人,那位大师在李大人府上住了也有好几日了,李大人可有什么能够指点本官的”
李安俨闻言,连忙摆手:“不敢不敢,郧国公切莫说指点这等话,下官担待不起,只是这诚意嘛郧国公若是能亲自到下官府上去接大师,这便是
第四百七十四章:疑窦重重
情谊什么的且不说,便是玄世璟本身,便十分得陛下的信任与重用,王玄策思来想去,若是能搭上玄世璟这条船,可比自己费心从天竺弄这么个术士过来讨陛下欢心实在多了。
这次大老远的从天竺带回这术士,原本寻思能讨得陛下欢心,对自己的仕途也有好处,没想到反倒是弄巧成拙,术士被从宫里赶出来了,自己的封赏也就是那么多了,丝毫没有能在朝堂上出头的意思。还不如巴结个能在陛下面前说的上话的人来的实在,比如原先的郑安,原本不过是个通过大考入了陛下眼睛的士子,还与郑家结了仇,结果搭上玄世璟之后,现在也已经是一州刺史了。
不过一两年的时间,从白身,到刺史,这升迁的速度让人看了都眼红,哪像他王玄策,在朝廷浑浑噩噩几年,第一次出使,还是个副使,说好听点儿是副使,说不好听点儿就是跑腿儿打杂背锅的。
第二次出使天竺,这才捞了个正使,结果到了天竺又出了这档子事儿。
说的好听,是灭了人家一国,但是有什么用这么大老远的,有什么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