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李哲坐在玄世璟对面,看着玄世璟面无表情,语气冷淡没有丝毫起伏,这让
第四百四十八章:静观其变
“现在老郡王已经拿准了主意,听了本官的劝,与朝廷做成了这笔买卖,你们几位呢”玄世璟的目光扫向旁边的几人:“是与老郡王一起呢还是你们自己继续留着那些东西等过年自己慢慢往外卖呢”
李申虽然心中不满意玄世璟给出的价格,但是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李哲与玄世璟合作成功,按照玄世璟说的,虽说不如原先赚的多,但毕竟是赚到了,那一成,就当做是为自家商会买名声了,也算值了,有如今的结局,也都是自己当初下决定的时候决定出来的,也没有什么好辩驳的。
“也罢,就听从玄公的吧。”李申无奈说道。
李哲和李申便是这些人的主心骨,算是头目了,两人都认同了玄世璟的话,所以,剩下的这些人,也就没什么大问题了,总比到最后赔个底儿掉要好的多。
玄世璟端起桌子上的茶杯:“以茶代酒,就如此说定了。”
“好。”
众人纷纷拿起茶杯,却不知当中几人情愿,几人不情愿。
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事情的结果,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再也更变不了了,而玄世璟针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事,都尘埃落定了,也有了这么个结果,不枉费花这么多心思,布置这么多了。
几人从道政坊出来之后,心思各异,在道政坊坊门口就散了去。
“去李安俨府上。”李申对着车夫吩咐道。
当初李安俨找过李申,也就这材料的事儿与李申商量过,如今李申与玄世璟妥协了,出于道义,也要去通知李安俨一声,毕竟,李安俨手底下也有商会,也囤积了不少材料,自己也不能这么不仗义,就将李安俨给抛下。
李安俨现暗中与李治通讯,除却大事之外,鲜少出他自己的府邸,最近这两天,杜荷也住在李安俨府上,至少住在这里,能让杜荷感到踏实一些。
毕竟做的是大事儿,还可能是谋反的大事,回杜府,总感觉心里不踏实,更何况公主府现在还没有派人来传话说杜荷可以住进公主府。
因此,李申到李安俨府上的时候,三人便在书房见面了。
“什么郡王已经同意玄世璟提出的条件了”杜荷大惊。
李申点点头:“事到如今,这事儿由不得我们了,本王今日到这里,便是通知你们一声,趁着这个机会,尽早将手上的东西都出手,再囤下去,没有什么意义了。”
“嗯,有劳郡王亲自前来告知了。”李安俨拱手道:“若不嫌弃,在寒舍用过饭再回去也不迟。”
李申摆摆手:“不了,府上还有诸多事情需要安排,不便在你这久留,就先告辞了。”
李安俨将李申送出书房,随后让管家亲自将李申送出了宅子,随后李安俨和杜荷回了书房。
“材料的事情走到这一步,虽说给玄世璟添了不少麻烦,但是终究是被他给解决了,不过还好,咱们还是赚的,赚钱不说,玄世璟这一次,将得罪了不少李氏宗族的人,现在这些人不敢对玄世璟如何,但是心里始终是有怨恨的,现在是没有机会,等到玄世璟哪一天露出破绽,甚至是落魄了,这些人免不得要上去狠狠的踩一脚。”李安俨说道。
“不得不说
第四百四十九章:凛冬至
所以李治在十六王府之中过的也算是自在,没有人将眼光放在这个年轻的皇子身上,因此李治暗中与李安俨书信来往,也没有人会注意到,安全的很。
李安俨在长安城与各部官员私底下的走动越来越频繁,玄世璟在庄子上,对长安城的官场所知不多,因此对于李安俨和杜荷的不寻常也未曾注意到。
他现在的心思,除却龙首原上的新宫之外,便是庄子上的书院了。
似乎秋日的暖阳还在昨日一般,结果一转眼却已经迎来了凛冬,年关将至,龙首原上新宫的进度也缓了下来,但是一个秋天,十二万徭役的努力却是肉眼可见的,节前这些徭役便会回家,等到来年春耕之后,再回到龙首原。
新宫的修建虽说重要,但是来年的春耕,却更是重中之重,是百姓赖以生存的本钱,这个时候,百姓家里的田地间正是用人的时候,朝廷也只能暂缓龙首原上的事情了。
也正好,一个冬天的时间,也能让工部喘口气儿,联络关中的各大商人,向商户收购后续用到的各种材料,开赴秦岭的五千玄甲军还有太子六率仍旧在秦岭,趁着年前,多干点儿活,权当是训练体力。
军队的出动,倒是为国府省下了不少钱,玄甲军和太子六率与府兵不同,府兵寻常在家,不消耗国府粮草,而玄甲军则是常年驻扎在营地之中,除却训练便是负责守卫长安,而太子六率属于内府兵,与外府兵不同,如同玄甲军一般,也是常年集结,只是太子六率负责的是太子东宫的宿卫,太子六率的人数不少,宿卫东宫绰绰有余,因此,多余的人,悉数被李承乾派了出来。
李承乾得到李二陛下的同意之后派兵,如此调动安排,也是在李二陛下面前刷了好感度,太子六率只留下足够宿卫东宫的人数,其余派出,人越多,在秦岭那边的作用便越大,为国府节约的开支就越大,太子如此作为,也算是一心为国了。
冬日里,关中的煤炭源源不断的通过商人运送到长安城,长安城中的铁匠也忙活开了,在煤炭被开发出来的之后,工学院的工匠们便打造出了铁炉,这铁炉也只有有经验的能工巧匠才能造出来,而这些能工巧匠则是都聚集在长安城的工学院。
工学院仅仅就铁炉这一项收入,便能养活了整个工学院中的工匠,这就是技术和专利的好处。
民间的铁匠若是能仿造出高质量的铁炉,工学院也不会去管,这也只能说明民间仍旧有高手在,大唐没有所谓的专利申请,而铁炉这种东西,毕竟是造福百姓的,工学院这边也没有打算垄断,照样制作,照样在工学院麾下的铺子售卖。
长安城只要是家里有些条件的人,到了冬天,都会在家里撑上一座火炉,烟囱或是直接通到窗户外,或是直接通到火炕的炕道里,这样屋子里暖和,也不用大冬天的出去烧炕了,普通百姓烧不起一冬天的煤炭,也只能依旧靠着烧柴暖炕来取暖了。
东山县庄子上的庄户门日子过的滋润,到了冬天闲暇无事的时候,就好围着活路取暖,偶尔三两好友聚在一起,围着火炉,暖上一壶酒,热上两盘子菜,其乐融融,若是码头
第四百五十章:灭国狂国
王玄策干成了这一件事儿,在大唐绝对够他吹一辈子的了,这可是给大唐王朝张脸的事儿,就算他自己不吹,别人也会替他扬名,无论如何,王玄策将会在史书上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唐有如此人才,我等这些老朽退隐之后,也无忧了。”萧瑀抚须笑道。
“萧先生这大半辈子,为了大唐操劳,临了被罢相之后,仍旧关心朝堂,关心天下百姓,晚辈佩服。”玄世璟端起茶杯:“以茶代酒,且敬先生一杯,敬先生这般处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居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借用范仲淹的一句话,来形容萧瑀,丝毫不为过。
萧瑀出身贵胄,侍奉了三代皇帝,或许他忠心的,不是哪一位皇帝,哪一个王朝,心中真正装着的,许是天下万民
玄世璟与萧瑀的话为学堂中的这些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一人灭一国,这世上竟然还有这等厉害,这等威风的人
“老夫也没有你说的那般高洁,这句话,老夫愧领了。”萧瑀笑道:“为人臣者,此乃本分啊,不敢自夸,但愿朝中皆是本分之臣,如此,大唐兴矣,百姓福矣。”
“眼下年关将近,两位先生为了这书院都操劳了一年了,也该歇歇了,晚辈拟定了学生放假的事宜,放在书房之中,想来现在老师正在斟酌,一会儿萧先生下课之后,也请去看看,毕竟对于学生来说,也要劳逸结合。”
玄世璟所说的假期,便是寒假了,现在离着过年也只剩下十多天的功夫,这会儿房家,等到十五之后,学生才会复课,这个时间,是给学生的假期,也是给两位先生的假期,虽说两人退出了大唐的权利中心,但是人脉关系还在,逢年过节,人情往来,总不能让人到书院来拜会。
到了过年,高士廉和萧瑀都要回长安,元日大朝会,若是陛下有旨,两人还需进宫朝会,虽说无官职再身,但仍旧有封爵不是。
今年的大朝会,可是有的说了,王玄策灭一国,玄世璟灭一国,苏定方灭一国
元日的大朝会本就聚集了四方各国来唐的使节,大唐在他们面前展现这等强大的国力,也是有震慑之意,省的回去之后总是想要做根墙头草,飘来飘去的,真觉得大唐是拿不动刀了
萧瑀点点头:“朝堂臣工到了元日,都有休沐,何况是这些娃娃,世璟所拟定的暑假与寒假,也有些道理,若是士廉没有意见,就如此实施吧,如今书院规制也逐渐完善,说不准老夫有生之年,就能见到这书院的鼎盛之日。”
“先生想要看到这书院的鼎盛之日,那便好生保重身体,健健康康的,这书院现如今,还离不开您的照拂。”玄世璟笑着说道:“如今的书院,如同稚童在一步步的成长,若无两位先生扶持,万一长歪了,可就不好了。”
“这一点老夫放心,有你在,这书院的路子,走不错。”萧瑀说着,从火炉上将铜壶提起,将热水倒入茶壶之中:“现在,老夫对这些孩子的未来,期望的很。”
毕竟是书院的第一批学生,是他和高士廉手把手教导出来的,老师对学生的期盼,长辈对后生的期盼,所以说起来,萧瑀对这些孩子,抱着很大的期望。
他们有出息了,也说明书院的存在、付出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萧瑀和高士廉两人,都要将自己的余生托付给书院,或者说,书院便是他们余生的精神支柱了。
&nb
第四百五十一章:讲故事
学生没有在外面自有活动,书房了的两位先生也觉得稀奇,悄悄走到学堂门口,却看到学生们都在围着玄世璟,围炉而坐,玄世璟坐在中间的茶几旁边,为学生们讲王玄策的事情。
王玄策现在还在回长安的路上,这许多事情连朝中的大臣都不知道当中的细节,但是玄世璟却不同,他若想知道,商队的人怎么说也能将消息送回来。
毕竟玄家的生意做的大,赚钱都赚到别的国家去了,尤其是西域那片儿。
关于王玄策在天竺那边儿的事儿,萧瑀和高士廉也只是一知半解,对于玄世璟的诉说,也起了兴趣,相视一眼,便进了学堂,随手将门关上,然后走到学生身后,盘膝坐了下来。
学生们听玄世璟讲述,听的入迷,却未发现两位先生就在他们身后,一直到上课的钟声响起,玄世璟才停了话语,让学生们准备回座位上上课。
萧瑀和高士廉听的正酣,怎会如此放过玄世璟,下节课本事高士廉的课,高士廉大手一挥,课程暂且可以搁置,让玄世璟继续讲下去。
玄世璟讲王玄策借兵,绕不开大唐与吐蕃间的邦交,而大唐与吐蕃之间最为重要的纽带,便是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大唐两国之间的邦交基础,正是因为这层关系,王玄策才得以能够借助松赞干布的名义,在尼婆罗借到七千精兵。”玄世璟说道:“松赞干布有两位皇后,其一,大家都知道,是我朝文成公主,在文成公主之前,松赞干布还有一妻子,是尼婆罗的尺尊公主,除却尼婆罗,松赞干布也借出一千两百精锐骑兵与王玄策,这般下来,王玄策手中有精兵将近万人”
玄世璟讲的精彩,周围的人听的也认真,除却讲述这件事情,玄世璟还将当中的邦交政策与外交技巧揉入其中讲给学生听。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要思考的东西,就很多了。
书本上虽说有许多先例,但仍旧不及眼前活生生发生在他们这个时代的事情来的真实,比如说先秦之前,战国时期,各国邦交攻伐,典型的先例很多,但是这些事情离着他们太过久远,再怎么理解,那也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往日不同今夕,前人所做的事情,作为后人,最不可取的就是死板硬套到现在。
玄世璟这一讲,就讲了大半节课。
讲完之后,萧瑀和高士廉这才站起来,萧瑀离开了学堂,而高士廉则是来到讲台上,跪坐下来,准备利用下半节课的光景,继续教授。
“大家都先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吧。”高士廉说道。
听得高士廉的话,学生们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玄世璟则是带着自己的东西,与高士廉示意过之后,离开了学堂,去了书房。
高士廉扫视过下方的学生们:“这后半节课,借着方才玄公所讲述的事情,老夫来与你们讲一讲先秦之前战国时候的事大家回去之后,结合先前所接触到的书本,写一篇感想,明日午后,交予老夫。”
“是”学生们纷纷应声。
玄世璟进了书房,萧瑀正在给书房中的火炉添煤块,书房中有一火炕,火炉的烟囱就直接伸在火炕之中,火炕之上放置了矮桌软榻。
玄世璟将东西放在了炕上,脱掉鞋子,直接盘膝坐在了炕上。
萧瑀
第四百五十二章:恐吓四夷
萧皇后的身份还是比较敏感的,加上其本身年纪也大了,也经不起折腾了,因此萧瑀回长安小住几日,萧皇后便留在庄子上,由府上的仆人照看,便不再来回折腾了,这庄子对于萧皇后来说,也算是一处净土了,即便是当年在大隋鼎盛的时候,也没有见到过这等安居乐业的地方,这东山县的繁荣,对她来说,也算是另外一种安慰吧
她不想回长安,长安,也不需要她了。
玄家大宅里的下人里里外外的忙活着,准备过年的事儿,年前庄子上来往的人最多,大宅门口的车马络绎不绝。
今年秋天玄世璟从平壤城回长安加官进爵之后,长安城的不少人便开始想方设法的要与玄家搭上线了,这逢年过节的走动,更是必不可少,年礼都是一车一车的往玄家送,而玄家往外送年礼也是如此,这一进一出,大宅门口显得十分热闹。
玄世璟来到院子中,管家正忙活着指挥着府中的人帮忙将外面的东西都搬进来,不仅仅有搬进来的,还有送出去的,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弄错了。
玄家的吃食在长安可谓是一绝,不少熟人来送年礼的时候特意提了一句,若是回礼,自家主人希望玄家能弄些吃食过去。
能提出这事儿的,也就只有长安城的那几位老公爷了。
玄家这会儿厨房的厨子和帮工都忙翻了,这些人的回礼可马虎不得,不但要精致,连数量也要过的去。
如今秦冰月的肚子也显露了出来,每日在府中即便是行走,身边儿也有两个丫鬟紧张兮兮的跟着,这可是玄家第三代的第一人啊。
甭管是男娃还是女娃,都是意义非凡。
晋阳成为了玄家大妇之后,便从玄世璟手里接过了庄子上玄家大部分事情,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外便是朝堂,这内,便是自家封地的这些事儿了,这些事对于晋阳来说,做起来也是游刃有余。
又是一年大朝会,王玄策在路上紧赶慢赶,想要在大朝会上将阿罗那顺献给李二陛下,元日的前一天,终于风尘仆仆的赶到了长安。
而之前他借的那些军队,早在他班师回朝的时候,就顺路回了吐蕃和尼婆罗,到了陇西地界后,护卫王玄策往长安的,便是大唐的军队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