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不不,这山长的位子还是老师坐着好,你是太傅的学生,本宫也是太傅的学生。”
“那殿下这事儿”玄世璟看着李承乾问道。
“我暂且口头上应你一声,此事待我禀明父皇之后,便给你明确的答复。”李承乾说道。
或许现在只是一桩小事罢了,但是李承乾身为太子,无论做什么,都要谨慎再三,即便朝中没有针对他弄出什么风浪,但是毕竟还要顾忌李二陛下那边,若是李二陛下不高兴,他这太子的位子一样坐不稳。
“好。”玄世璟说道。
如同高士廉所说的,这当中的利弊,李承乾回去之后自然会权衡清楚,书院背后有玄世璟这大财主,以后的的发展不可限量,这么大一好处落在李承乾面前,他不会不心动。
将来李承乾若是继位,那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入了朝,做了官,那就是新帝的嫡系了,李承乾需要新贵来与朝中的老贵族形成对抗,否则他日李承乾坐了皇帝,也不过是被关中世家捆绑住手脚罢了。
十年,二十年,这时间听上去很长,但是却又如同白驹过隙,玄世璟对于书院的规划是宏远的,甚至可能不是一代而功。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明德书院是整个东山县,整个玄家的百年大计!
大唐官家不重视书院,朝廷的勋贵们也不可能让皇家重视民间的书院,因为一旦民间的人才大量涌入朝堂,那勋贵的势力就要被这些人所稀释,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而玄家没有这个顾虑,玄世璟勉强担得起“高瞻远瞩”这四个字,所以在他的影响下,整个玄家都理解玄世璟为何这么看重书院。
没有什么门第能够持续千百年久盛不衰的,即便是现在这些勋贵这么极力的维持自己的地位,这般阻止各种朝堂新的势力崛起,到最后结果还是一样的,所以不如看开一些。
只是玄世璟即便将这些话说出来,有谁会信
玄世璟自己都不觉得玄家会兴盛过几百年若说如今这天下最强盛的家族,那就是李唐皇室了,可是历史上的李唐皇室强盛了几代更何况那些高门大户了,所以说,目光长远些是没错,但是好歹也要目所能及啊,活在当下啊,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谁会知道所以这一辈千打算万打算,又能打算多久时间的长
第四百一十七章:新宫图纸
“两位大人辛苦了。”玄世璟拱手道。
阎立德笑了笑:“虽说我和立本一直在绘制新宫的图纸,但是也听说了,陛下让玄公督建新宫的事,前两天工部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让玄公费心了。”
玄世璟摆摆手:“不是什么大事,而且,此事陛下也已经处理过了,这事儿就揭过去吧,本来还以为两位大人的图纸要等到年后才能出来,没想到能提前这么多,如今新宫材料的事情也已经解决了一大半,看来龙首原那边很快就能开工,这进度在无意之间就提升了很多啊。”
“新宫之事事关重大,陛下十分看重,所以我等自然不敢怠慢,这往后,在新宫建造方面还要与玄公共事,若是工部这边有什么不稳妥的,还要玄公多多提点一番才是。”阎立德笑道。
玄世璟笑了笑说道:“这督建之名,也不过是个名头罢了,若是只走走过场,咱们都皆大欢喜,毕竟我也是个懒汉,图纸定下来之后,龙首原那边就能动工了,两位大人也就腾出手来了,像前些日子那样的事,自然有两位大人处理,只要工部和户部不出什么差错,那新宫的修建,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玄世璟今天到工部来见阎家兄弟,也是告诉他们,让他们放心,关于修建新宫的事儿,玄世璟懂得不如他们多,所以也不会去插手胡乱指挥,一切照常来,还是工部和户部协调指挥,玄世璟作壁上观,不插手,若是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来找他想办法。
玄世璟的做法便是典型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他也是个怕麻烦的人,至于户部和工部的事儿,他也不愿意把自己搅闹进去。
督建督建,只要新宫建造没问题,其余的事儿,只要不涉及玄世璟本身,他乐得睁只眼闭只眼,这也是为官之道。
“好说,好说。”阎立德笑道。
先前因为某些公布官员的事儿,玄世璟被李二陛下急招进了皇宫,对于玄世璟没有在陛下面前添油加醋将他们兄弟两个也扯进去的行为,阎立德很是感激,至少让他明白了玄世璟是一个怎样的人。
随后,阎立德将玄世璟拉到书桌前,将新宫的图纸展示给了玄世璟。
在将近两千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玄世璟没有机会去一睹大明宫的风采,而现如今,大明宫的图纸,却清清楚楚的展现在了自己的面前,而大明宫,也将要在自己的见证下落成。
虽然没有见过后世的事物,但是复原出来的效果图他还是见过的,也绝对不是阎立德所给他看的这一副。
“很是精致,但是大气不足。”玄世璟看完第一幅规划出来的图纸说道。
旁边的阎立本自从玄世璟进来之后,一直伏在书案上作画,接待玄世璟的一直都是阎立德,而听了玄世璟说出来的话之后,眼睛一亮,抬起头来,看着玄世璟:“玄公也是如此觉得”
“新宫既然修建,一步到位最好,这幅图纸,很好,没有别的短处,唯一一点,就是,太小。”玄世璟说道。
阎立德也点点头:“这第一幅图纸,也是考虑到国库的支出,所以在绘制的时候,有些缩手缩脚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与家弟,才决定要绘制第二幅,侯爷这边请。”
说着,阎立德将玄世璟请到
第四百一十八章:玄世璟的第一堂课
而玄世璟的第一节课,不是要对他们讲什么未来,讲什么诗书,也不是为他们讲什么大道理。
很简单,玄世璟要带他们出去见识见识,而让这些庄户家的孩子涨见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都带到长安城去,若说涨见识,没有什么地方比长安城更加合适了。
东山县离着长安城不算近,也不算远,有六十多里地,即便是玄世璟骑着快马一路狂奔,也得一个多时辰,而这些孩子打从出生开始,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庄子,即便是过年的时候,家里的父母要去长安城置换些东西,他们也没有机会跟着去,因为从庄子上到长安城,步行的话,一走就是一天,要在长安城住上一晚上,那时候庄子上的人没什么钱,即便是去长安城,也是各种省吃俭用,能在遮风避雨的地方凑合着睡一晚上就绝对不会去住客栈,这种情况下哪儿会带着自家的孩子去受这个苦。
而现在玄世璟就是要让这些孩子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而要让七十多个孩子去长安城,肯定不能让这些孩子走着去。
因此八月十六当天下午玄世璟接到了书院那边的安排之后就着手准备了,让常乐去找二十辆马车,明天中午的时候到书院门口接人。
有马车作代步,前往长安城,可就方便多了。
至于驾车的车夫就不必了,书院之中的这些孩子几乎是天生的车把式,在庄子上谁家有个牛车马车,都会相互借,家里农忙的时候,这些孩子都是帮着家里驾车的。
而且学院之中,君子六艺,暂时没有条件去教习骑射,但是驾车还是会教导的,十二三岁的娃娃,掌控马车,十分熟练。
晚上,玄世璟在书房里开始琢磨明天的行程,手中的毛笔在纸上不断的写写画画,而秦冰月则是跪坐在玄世璟的身边,为他裁纸磨墨。
佳人相伴,红袖添香,多少男人梦寐以求的场景。
“冰月,你说,明天下午带着那帮孩子去长安,两个时辰之内,能逛多少地方”玄世璟问道。
“有些地方暂时不适合那些孩子去,而且,去了也没什么意思,所以这里可以排除掉了。”秦冰月说道。
秦冰月指的是辅政坊等长安城中的达官显贵们住的地方,都是在皇城附近,秦冰月说这里去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也不是没有道理。
“若是夫君想让这些孩子开开眼界,最好的地方便是东西两市,再就是太液池、昭国坊等地方。”秦冰月说道:“长安城很繁华,但是最繁华的地方莫过于东西两市了,两市之中,人群熙攘,各国商贩来来往往,整个长安城,最新奇的东西,都在两市了。”
玄世璟闻言,点点头:“倒也不错,这东西两市,才是长安城的精华啊。”
“不过在此之前,妾身觉得,夫君带着那些孩子入长安城,最好是先去道政坊走一遭,这么多人,若是走散一个,也能找个地方集合起来。”秦冰月说道。
秦冰月是女儿家,心思细腻,这等小事都能考虑妥当,不是玄世璟这么一个大男人能比的。
“嗯,说的没错,不过为了保险一些,我打算让高峻和常乐也一同前往,多个人多个帮手,加上你说的,只要这些孩子认得道政坊,即便是走散了,只要会开口说话,打听到道政坊,到最后在道政坊集合,也算万无一失。”玄世璟说道。
庄子上的庄户将孩子托付给了书院,玄世璟给这些孩子上课,作为他们的师长,也有这个责任去保护这些孩子。
“夫君,这天色也不造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长安一日游
高士廉和萧瑀也算是见识过不少东西了,两人这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但是却从来没有见到过像玄世璟这般教学上课的人,带着庄子上的孩子专门腾出半天的时间来去游览长安城。
虽然行为比较破格,但是仔细想想玄世璟所说的话,还是有那么几分道理的,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今书院的这些孩子暂且没有去行万里路的条件,去长安城走一遭也不错。
无论是萧瑀还是高士廉,都不是死读书的书袋子,若是这样的人,也不会在大唐身居高位这么多年。
玄世璟的马车来到书院的门口的时候,二十多辆马车已经整装待发,学生们都聚集在书院门口,还有一些想要见萧瑀和高士廉的读书人,在书院门口张望,见到书院的学生都在门口等着,纷纷好奇,想要找个书院里的学生打听消息,可是书院里的那些孩子完全不跟他们说话,只是自己三五成群的在一起。
都是庄户家的孩子,而这些读书人个个衣着光鲜,这些孩子也不敢与他们打交道,从这里也能看出这些孩子老实巴交的性格了。
高士廉和萧瑀没有出现,而书院外面只是站了几个锦衣卫在维持秩序罢了,将想要上前的书生给打发回去。
今天是他们主子第一次给这些学生上课,可不能出了什么差错。
在众人的期待之下,玄世璟的马车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帘中,马车在书院门口找了地方停下,玄世璟从马车的车厢里走出来,站在前面的车架上,扫视过众人。
“所有书院的学生,现在分组上马车,年纪大一点的负责驾驶马车,咱们现在立刻向长安城出发。
“是!”学院的学生们纷纷拱手应声。
随后按照之前商量好的分组,二十多辆马车载着七十多个学生还有玄世璟的护卫朝着长安城出发了。
从东山县到长安城来往的人不少,毕竟东山县的东山湖有港口,不少来往长安的货商都会选择在东山湖旁边租个仓库作为中转点,随后再运往长安。
这东山县的仓库地皮可是比长安城的要便宜多了,这些精打细算的商人自然是会过日子的,也清楚怎么做比较合适。
在长安城和东山县之间来往的人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架势,事儿多辆马车,驾车的大多都是些半大娃娃,马车上还有护卫,奇怪的是这些大人护卫竟然允许这些半大娃娃驾车。
直到看到走在后头的玄世璟的马车,玄世璟的马车上带着玄家印记,只要是在庄子上过活的人,都认得玄家的马车。
见到玄世璟的马车之后心里也释然了,昨儿个就听庄子上的庄户说,今儿个玄公要给书院的孩子们上课,如今一见,不少人倒是对玄世璟上的课感兴趣了。
马车车队浩浩荡荡的朝着长安城出发,来往的行人都在给马车让路。
走了一个半时辰,车队顺利的到达了长安城,到了朱雀门前。
朱雀门前的守卫见到这么多马车,也是一愣,连忙拦下马车检查询问。
玄世璟让常乐带了自己的腰牌去让守城的人放行,见到玄世璟的令牌之后,马车这才顺利的进入了长安城。
马车直接奔着道政坊去了,他们要在道政坊将马车停下,随后再步行前往东市,由东市向西市行进。
逛完了东西两市时间也就差不多了,众人再回道政坊,乘坐马车回庄子上。
这一来一回占用了不少时间,所以留给这些孩子逛长
第四百二十章:很久之前的对头
安置好马车,玄世璟和锦衣卫一同,带着这些孩子前往东市。
道政坊离着东市十分近,因为道政坊旁边就是玄武湖,玄武湖旁边就是玄家的产业玄武楼。正好就位于东市旁边。
七十多个孩子的队伍可不小,玄世璟打头领着他们,是几个锦衣卫护卫在队伍的两边,从道政坊的坊门走了出去。
这样的队伍走在街上,也引得不少人侧目。
这些孩子是什么身份怎么在长安城逛个街身边儿都有这么多五大三粗的护卫跟着
锦衣卫回到东山县庄子上之后就再也没有穿过官服,穿的都是玄家护卫的衣服,所以现在走在街上,没有人认得出这是曾经名动长安的锦衣卫。
一边走着,玄世璟一边为这些孩子解释沿途遇到的东西。
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这般繁华的长安城,有不尽的好奇心,一路上不断的问这问那,旁边的锦衣卫一边看护着这些孩子一边为他们讲解。
有些地方他们虽然没有体验过,但是身为锦衣卫,他们在打听消息的时候,早就把长安城摸了个透彻。
不然当初从神侯府搬运进皇宫的那些庞大的资料都是哪儿来的
东市应该说是长安城最繁华的地方,各国往来的商人都在这边聚集,至于西市,则是长安城或者说是大唐本土的商人聚集在西市,安家立业。
若是东西两市相对比的话,东市显得比西市高档一些,毕竟是大宗货物交易还有娱乐的地方,至于西市,现在的西市也只是长安百姓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地方,至于昭国坊,原本聚集着不少工匠,但是自从工学院开张之后,昭国坊的工匠就少了很多,现在加上龙首原那边修建新宫,这昭国坊内的工匠更是看不到一个了,全都被调派到龙首原上去了。
高士廉应该都将他那天说的话与这些学生说过了,若是实在不适合读书,两年之后没有通过考试的,他们可以选择进入道政坊的工学院,玄世璟觉得逛完了东西两市之后回到道政坊,让他们进工学院参观一番。
即便是读书没有天赋的孩子也无需害怕,将来进了工学院,一样有个出路,若是实在连工学院都带不动的孩子,那玄世璟是真的没办法了,读过书,识几个字,总能在庄子上找个好工作过下去的。
人生不只有读书,还有过日子,读书的目的,除却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与才华之外,在这年头,更重要的是过日子!
玄世璟很久没有在长安城这么走动了,他也没有穿的多么华丽,既然是作为这些孩子的先生,所以今天玄世璟穿了一身汝袍,跟普通的读书人没什么两样,但是却能看出来,他玄世璟,就是这些孩子的领头人,就是这些孩子的先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