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nb




第二百七十五章:招收学生(上)
    东山县庄子上的这些庄户,是实打实的与东山侯府患难与共一直走到今天的,当年侯府穷的叮当响的时候,他们就在庄子上了,玄世璟自己手底下的人,自己不对他们好还去指望谁对他们好去

    这些老兵来的时候也是不对,春耕已经过去大半,他们还没有上东山县的户籍,自然是分不到地的,种地这事儿,今年就先别想了,所以还得尽早给他们安排活计,等上好户籍之后,冯浩就会去安排,这几天侯府大宅这边会采办不少东西,送到他们那里去,先让他们渡过这段时间再说。

    这些老兵搬家没什么讲究,但是高家人就不一样了,布置宅子的时候从长安城请了道士过来,拿着罗盘在宅子里走走停停,该注意的都说完了,高家的家丁这才将采办回来的家具都给搬过来。

    高士廉的年纪也大了,在东山县庄子上过过清闲的日子高家人也不反对,一应的丫鬟家丁什么的都没少了去,长长的队伍从长安城出发,来到东山县。

    搬家也是要请客的,玄世璟和晋阳这两个昔日的弟子参加了高士廉的安家宴,在宴席上说了说庄子上学堂招生的事儿。

    “在过几天,这庄子上的人也能闲暇几天了,这娃娃入学一事,就放在几天之后吧。”高士廉说道。

    “都是些泥地里打滚出来的孩子,恐怕还达不到老师的期望,所以,需要现教导,这一开学,老师就要辛苦了。”玄世璟端起酒杯:“学生在此先敬老师一杯。”

    高士廉笑呵呵的端起酒杯:“辛苦什么,当年老夫在宫中教学,虽说各家的娃娃认字儿早,但是就真的这么听话,这么好教导学生的事儿,老夫见的多了,这教书育人也算是有经验了,老夫也没想到,老了老了,退出了朝堂,倒是过上了这等清闲的日子,还得好好谢谢你啊。”

    “老师严重了,老师现在虽不在朝堂,但是在这东山县教书育人,为大唐培养人才,断不会比在朝堂上贡献的少。”玄世璟说道。

    庄子上的学堂招收学生,学龄一般是在八岁到十三岁左右,在学堂里读书学习,十年寒窗出来也才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十年之间,有高士廉这样的夫子教导,就算是再不成材,走仕途也能做个县令,泥地里出来的孩子,从小跟着大人在庄稼地里厮混,比那些高门大户出来的官家子弟,更是能了解民情,出身来说,他们或许差了些,但是从务农的经验上来说,他们却是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做为一地父母官,不仅仅是要高座堂上,惊堂木一拍,官架子一摆就可以了。

    “教书育人也是百年大计,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人才从来不会嫌少。”玄世璟笑道。

    “这话说的有理,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听到玄世璟口中说出这么一句话,高士廉神色很是认真的将这句话咀嚼了一番:“此言应当写在书院的墙壁上。”

    这样一句话,一是用来教导学生,二来也是用来警醒老师,虽说现在学堂之中,老师就他自己一人,但是如果能够每天走进学院,抬头看上这么一眼,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鞭策了。

    “书院那边儿的装饰还在继续,除却装饰之外,书本也已经全都买好了,若是老师也有什么想要警醒学生的话,还请老师赐下墨宝,学生派人将老师



第二百七十六章:招收学生(中)
    混好了去进工学院工学院是那么容进的吗听说现在工学院也请了夫子,专门教导工匠们读书识字,不读书,将来连工学院都进不去,能进工学院的,那都是关中一等一的工匠,而那些二流工匠,只能在十里八乡的,有活儿的时候接点儿修修补补的活儿,没活儿的时候,还是种地,一年到头下来能养活了老婆孩子算是不错的了。

    大牛听到里正魏叔的声音,转过头,看见两鬓斑白的魏叔,嘿嘿一笑。

    庄稼地里出来的汉子,朴实,魏叔这么一说,他反而对自己先前的想法有些不好意思了,庄子上的人都知道,当年魏叔也是读过书的,只是后来世道乱了,学堂也没了,保命都来不及,还说什么读书当年逃难来到长安,在这东山县苟且偷生,也这么活下来了,到了现在,看到庄子上的学堂拔地而起,看到这告示栏上张贴的告示,心里也是百般滋味不知要从何说起。

    “侯爷府上的人去过老头子家里,学堂教学生除却开学那天给老师的礼物之外,学费就免了,笔墨这些东西也是学堂出,至于自家用的纸张,庄子上有造纸的作坊,卖给咱们庄子上的人也便宜,咱们家里都用得起,所以也不用操心这事儿,这学堂,几乎就是侯爷自己掏钱倒贴着办起来的,为的就是能让庄子上的孩子有出息,这么算下来,一年到头,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要是家里真不舍得那仨瓜俩枣的,就当老头子我什么都没说过。”魏叔说道:“顺道一提,学堂那边儿,中午是要在学堂吃饭的,一个月五十文铜钱也就足够了。”

    一个月五十文对于庄子上的庄户来说,也不算是什么大钱,年前年后庄子上盖宅子,修学堂这些活计,在庄子上招工,一天就能拿到三十多文的工钱,因为是大冬天的动工,侯府给出的价钱比寻常可是高了不止一两倍。

    年前年后在庄子上做工的人,也算是转的盆满钵满的,家里过个好年,今年一开春,就攒下来不少家当。

    侯府这么做,也是象征性的收点儿钱而已,学堂的食堂就像后世学校的食堂那样,菜有贵的有便宜的,想要吃好点儿的,多花一两文钱,想要省钱的,就凑合一吃,里正魏叔给的五十文的钱,也只是大概算了一下,也并不具体,到时候全看学生自己了。

    “这学堂真的不收学费”有人听到魏叔这般说,重新问了一遍。

    “不收。”魏叔重复了一遍:“这上面儿日期也写了,三天之后学堂门口排队报名,第二天上午先举行一场考试,看看咱们庄子上的孩子资质如何,这学堂,也不是你想上就上的,家里有年纪合适的孩子,就送去试试吧,实在不舍得,老头子我也不多说,总而言之,读书是件大事儿,回去之后都在家里好好商量商量。”

    说完,魏叔转过身去背着手就离开了,这天色也不早了,家里的老婆子还等着他吃饭呢。

    当初无论是建造学堂还是后来学堂各种收费免费,玄世璟都是有好好考虑过的,全部免费也不是件好事,所以才有了今天告示上写的和里正说的这么一说。

    告示上也有详细的解释,只是写在纸张上的,总不如在庄子上德高望重的里正亲口告诉



第二百七十七章:招收学生(下)
    褪去昔日的官袍鱼袋,换上一身儒服,高士廉整个人身上的气势和威严少了许多,但是却多出几分飘逸淡然,久违的书生气萦绕在高士廉身上。

    如今的高士廉年纪也不小了,一头灰白的头发被整整齐齐的绾在头顶,头顶一软脚幞头,花白的胡子也是打理的干干净净,倒是看的出来,这胡须可是与昨儿个不一样了,定然是修饰过的,看的出来,高士廉对于学堂的事情很是重视,实实在在的放在心上的。

    高士廉站在台阶上,看着下面人群,看到人群之中那些孩子渴望向往的目光,心中也是生出极大的触动,陡然间觉得自己这辈子从朝堂上退下来还能在这庄子上教书,也是值得的,自贞观以来,大唐逐渐的从平稳开始慢慢的向巅峰攀爬,当年的人在朝堂上虽说仍旧如同国之柱梁一般继续发光发热,可是成年累月日复一日的忙碌,当初的那股子冲劲儿已经完全被消磨干净了,而如今,高士廉看着下面站着的这么多孩子,年轻时候的那股子心气儿,仿佛又重新回到了他身上,那是一种一瞬间年轻了好几岁的感觉。

    高士廉站在前面致辞,玄世璟站在高士廉的身后,回头向学堂院子里看了一眼,学堂倒是不大,没有三进三出那种大宅子那般布局复杂,简简单单的三间宽敞的大屋子,一间正常大小的房间,这房间是给高士廉休息用的,而那三间大屋子,一间是学舍,里面一应东西都已经布置齐全,一间是食堂,中午的时候学生是要在食堂用饭的,剩下的一间比较大,也是给学生的,下了课可以用作休息的地方。

    整个大院子中间有一凉亭,凉亭中置有石桌石凳,时间仓促,无论是学堂的规模大小还是里面细致的修饰,做的并不是很完美,也仅仅是足够现在使用罢了。

    到了吉时,高士廉为学堂主持了揭牌,大红的绸缎落下,学堂大门上方的牌匾显露在众人面前。

    牌匾上龙飞凤舞四个大字:明德书院。

    书院的名字是以玄世璟的父亲,已故的晋国公玄明德的名字来命名的,一来是想要缅怀一下先父,总不能‘来一趟’,什么痕迹都没留下。二来明德两字当中的含义也是玄世璟所喜欢的,明德两字也是摘自先秦儒家的《大学》之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5,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长安城留意玄世璟的人也不在少数,留意东山县庄子的人也不在少数,今日东山县庄子上书院招生在长安城也有传开,只是这书院的名字捂得严实,能打听到的人也不多,但是这一天过去,东山县的这座书院的名字,定然会传遍长安城。

    除却玄世璟自掏腰包建造书院的名声之外,长安城的百姓在得知书院名字之后,玄世璟定然会有一顶孝子的帽子,这‘孝道’二字,无论是在哪朝哪代,都是极为被看重的,无意之间,玄世璟在长安城刷了一波名声。

    “从今日起,老夫便会在这学堂中任教,望诸多学子在学问一途能够做到勤勉、严谨、好学、谦虚,老夫自当与诸位学子共勉之。”

    台阶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庄子上的庄户们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与一位国公爷站在一块儿,而



第二百七十八章:五次罢相的大佬
    报完名,学院门口空旷了不少,报完名没什么事儿都要回家去准备明天的入学考试了,这考试也是关系到孩子们以后是不是能够在书院读书,所以对于这个,孩子的父母长辈看的还是比较注意的,哪怕是临时抱佛脚。

    能够考上,那是有那个命,若是考不上,就当这一切从来都没有发生就好了,日子还是照常过。

    唯一不同的,就是孩子心里的那一点儿小小的失落吧。

    玄世璟与高士廉回到书院的学舍之中,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

    “玄侯接下来如何安排”高士廉问道。

    这书院的一切事情都是玄世璟在带着人操办,高士廉也只是过来做老师而已,其余的事情,所知道的甚少。

    “考试完之后次日公布入学名单,给他们两天时间准备,之后举行入学仪式,书院之中万事俱备,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啊。”玄世璟说道。

    高士廉成了书院的山长,虽然书院不大,但是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因为这学堂是玄世璟一手置办起来的,所以玄世璟做了副山长,但是却不管教学的事儿,只是帮着书院处理一些问题罢了,比如说钱财、书籍之类的东西。

    “眼下在长安就有一位,就看玄侯敢不敢请了。”高士廉笑道。

    “哦何人”玄世璟问道。

    “宋国公,萧瑀。”高士廉说道。

    玄世璟一愣,萧瑀就书院来说萧瑀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当然最重要的是萧瑀这人吧,性子够刚,为官以来到现在,五次罢相,这性子得多刚。

    “萧大人如今在朝中形式说不上好啊,因其性情刚直不阿,与朝中同僚多有摩擦,屡屡逆忤圣意,陛下对其也是心有不满,怕是已经没了耐心了。”高士廉无奈笑道:“不出多久,萧大人恐怕要六次罢相了。”

    这人生啊,起伏跌宕实属正常,但是像萧瑀这样大起大落,历经五次罢相的,总管历史,独一份儿,如高士廉所说这般的话,不就之后,可就是六次罢相了。

    五次罢相,五次还朝,这也说明萧瑀这人,才学实在是过人,让李二陛下对其又爱又恨,又想用,又掌控不了......

    萧瑀生于南梁帝王之家,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是后梁明帝,因为出身,萧瑀与隋唐两代皇室都有着亲密的关系,若是算上隋炀帝那一朝,萧瑀到现在可谓是三朝旧臣了,到了贞观年间,备受李二陛下重用,但是也是因为性子刚,让李二陛下很是头疼,但即便是这样,萧瑀在朝中,也是有不少门生故吏,比如前些年主持大考,做主考官,所有进士及弟的都算是萧瑀的门生,而那些参加殿试的,现如今都已经在朝为官,有的在长安,有的放任到外地去了,这么多年人脉累积下来,也是一张不小的关系网,只是这张关系网,看上去并不怎么牢靠,究根结底还是萧瑀这暴脾气闹腾的。

    正好,这暴脾气用来教导学生,再合适不过。

    “陛下决定要罢免萧大人的官位”玄世璟问道。

    高士廉摇摇头:“不是罢免,萧大人年纪大了,罢免这事儿,伤人面子,陛下念他忠诚耿直,不忍再度废黜他,希望他能自动上奏致仕,以保全面子,只是这事儿玄啊,以萧大人那性子,说不定又要



第二百七十九章:明德书院
    “父亲,那玄世璟在他庄子上办书院的事儿,您可知道”长孙无忌的府上,书房里长孙冲坐在长孙无忌对面,一边为长孙无忌倒茶一边问道。

    长孙无忌点点头:“略有耳闻,明德书院,这小子打着他爹的名头,起了这么一座书院,收的学生,全是他庄子上的孩子,这小子想干什么”

    “父亲,难不成他是想提前经营自己的人脉如今他还年轻,想想十年之后,那些孩子都长大了,经过他的推举或者是直接参加大考,入朝为官......”长孙冲说道。

    “十年后......他若是真的打算的如此长远,倒也是孺子可教了。”长孙无忌一脸淡定的饮茶:“不说别的,这玄世璟身上,有许多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也别整天盯着人家看,多学学才是最有用的,这书院的事儿你别去添乱,书院的山长是你舅姥爷,若是出了差错,为父都不知如何帮你。”

    长孙无忌也是心累,像玄世璟这样有前途的年轻人,应当是好好拉拢搞好关系才是,现在倒好,没干起架来已经算是很和平了,这都是当年自己这儿子年轻气盛啊,好好的非要去参合人家的事儿。

    一个谎言要用十个谎言来弥补,相同,一个过错也需要错下去,才能弥补起来。

    至于认错长孙无忌一张老脸还得放在高处,不能掉下来。

    长孙冲点点头:”父亲放心,孩儿不会轻举妄动的。“

    “轻举妄动那就别动了。”长孙无忌放下茶碗说道:“玄世璟崛起之势已然不可阻挡,你做再多,无非就是将他往死里得罪罢了,除却这些又能怎样你能得到什么好处可别忘了,如今他可是晋阳公主的驸马,陛下也看好他,将来,他便是陛下留给太子的重臣,若无差错,他这一生,定然是显赫之极啊,你就别再想别的了。”

    长孙无忌这话就是告诉长孙冲,玄世璟的事儿就别想着再报复回去了,当年的事儿双方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既然当初长孙冲活下来了,这就表明了,事情可以到此为止了,若是长孙冲再挑衅,那下次玄世璟可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长孙冲也没想着去给玄世璟捣乱什么的,就是想与长孙无忌说说这书院的事儿,没想到却是被自己的父亲给警告了一番,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可是说到底,长孙无忌的话还是为了长孙冲好,而且这话说出来,也不无道理不是。

    “孩儿没有那个心思,父亲,只是孩儿现在......”说到这里,长孙冲有些无精打采。

    长孙冲现在的境遇也是可怜,在长安城没有什么存在感,官位也只是个闲职,妻子长乐公主缠绵病榻,过年那会儿勉强用药吊着一口气。

    长乐公主的身子不好,病根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便是太医也是束手无策,能够支撑到今天已经是十分不容易了。

    “唉......”长孙无忌叹息一声:“既然有功夫,就在家里好好陪陪长乐,许多事情,无需急于一时,咱家是外戚,若是有一天为父不在了,追根究底,富贵之门还是要依托皇家,寻常时候,你与太子多多亲近亲近,没有坏处的。”

    长孙无忌太了解自己的这个儿子了,手段、才华并不出众,当然,现如今连野心都没有了,当年年轻的时候还有气盛的时候,现在已经被岁月打磨的毫无棱角了。
1...260261262263264...5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