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为交通的不便利,蜀地要是有什么消息传送到长安也是极其不便的,于是那里就成了他们培养势力的温床,只要做的隐秘些,消息是走漏不出去的。

    当初回长安在船上的时候玄世璟就已经受到他们的威逼利诱了,所以知道当中一些隐秘的事情也不算太难,而且,不管他们说的话是真是假,庄子上已经开始防范起来了。

    娘子关过来的人,总比从蜀地过来的人时间上要快的多......

    “他们在蜀地发展成什么模样,现在我也不知道。”李恪说道:“小璟,你们.......还是先搬回长安吧。”

    玄世璟摇摇头:“不,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我不是个喜欢冒险的人,但是也敢说,他们若是真的赶来,我就敢抓,若是打我家人的主意,抓住之后,定要他们生不如死,他们不是要光复前隋吗既然有野心,就要有代价,听说草原上还有几个比较特殊的人......”

    “你......”李恪一愣,心中却是了然,玄世璟发起狠来的确很疯狂。

    “罢了,不说这些




第二百二十章:皇子的落马
    玄世璟身上依旧捂着厚厚的大氅,将身子缩在里面,这才能暖和些,大氅里的双手还捧着个手暖炉,进了宫城,往太极殿走,倒是在路上碰到不少同僚,但是旁人就没有玄世璟这般会享受了,都是注重风骨,注重形象的大臣,一身朝服精神抖擞,要不是看他们那通红的脸,还真不知道他们觉得冷呢。

    这几年玄世璟虽然活跃,但是官职仍旧是在原地踏步,没有什么进步,窃据大理寺少卿一位,整日里‘尸位素餐’,上朝的时候只要站在戴胄那宽阔的身影背后,就能完全遮挡住自己的身形。

    反正这些年唯一的变化是,戴胄能将自己遮的越来越严实了。

    “早啊,戴大人。”看到戴胄,玄世璟上前打了声招呼。

    话说玄世璟的神侯府的存在,也着实替戴胄分担了不少事情,所以在戴胄眼中,玄世璟是个朋友,是个能用的上的,是个可以交往的。

    “玄侯早啊。”戴胄看到玄世璟这一身儿打扮,笑道:“玄侯还真是会享受啊,不像我等,只能衣衫单薄的在外头挨冻。”

    “戴大人说笑了,戴大人也可以学学下官嘛。”玄世璟笑道:“可别冻坏了自个儿的身子。”

    戴胄苦笑一声:“玄侯说的倒是轻巧,老夫若是像玄侯这边惬意,恐怕御史台的那帮人可就要跳脚了,看看他们,不也是一身朝服站在冰天雪地里头挨冻嘛,反正这十几年都这么下来了,习惯了也就好了。”

    “上朝也是个体力活儿啊,等退了朝之后回去一定多喝点儿姜汤热水,不然这寒气入体,可就麻烦了。”玄世璟说道。

    “年纪大了啊,一直调养着呢,生怕哪天真的出了什么毛病,可就倒下了。”戴胄感慨道。

    原先戴胄觉得,自己在朝堂之中,还算是个精力旺盛的,只是最近几年,朝堂上的新面孔越来越多,回家站在铜镜面前看着自己头顶上的华发,心中难免升起一股子英雄迟暮的念头。

    不过掐指算算,自己能在朝堂上的日子,还真不多了,五年十年

    戴胄看着眼前的玄世璟,有时候真是羡慕玄世璟这样的,没什么心思,与生俱来的荣华富贵,生下来就备受君恩,即便不在朝堂上露脸,仍旧不会被陛下遗忘,现在又娶了晋阳公主,公侯万代,唾手可得。

    “戴大人可是咱们大唐的中流砥柱,陛下身侧的肱骨之臣,戴大人看来还是清闲下来了,才有心思去想这些啊。”玄世璟笑道。

    “玄侯这就说笑了,现在大理寺的牢房里都快放不下人了,哪儿有什么清闲的时候啊。”提到这个,戴胄又是一声苦笑。

    大理寺牢房里满满当当的,说起来,还是这位侯爷弄出来的事儿。

    戴胄不知道晋王谋反之事李二陛下已经是全程监视,他还以为这又是玄世璟闹腾出来的一出呢,心里想着这东山侯也忒能闹腾,那可是晋王,长孙皇后嫡出的皇子。

    毕竟审问张兴成的是神侯府的人,结果递交给了李二陛下,呈交到大理寺的文案也是酌情删减过的。

    至少武媚的事儿就不能往里写。

    “也是,这些日子戴大人辛苦了。”玄世璟说道:“接下来,可是有大事儿发生啊。”

    玄世璟话音还没落下,太极殿中走出一小黄门,朗声高喝着早朝开始了,就别在外头冻着了,赶紧进屋吧。

    进屋也是冷。

    太极殿十分空旷,也不可能彻夜燃着炭火,



第二百二十一章:辩驳
    “对于两位皇子才处置,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异议”李二陛下问道。

    太极殿之中鸦雀无声,还能有什么异议蜀王李愔已经是要被处死了,难不成也要要了晋王李治的命一下子让陛下杀掉自己两个儿子,这换做自己,儿子死了也心疼啊。

    “臣等无异议。”朝臣纷纷拱手回应。

    “既然这样,那这道旨意......戴胄,领了吧,蜀王在岐州的府邸已经被查抄,人现在在长安,关进大理寺等候明年春天行刑,蜀王府中家眷,也由大理寺来处理便是。”李二陛下说道。

    “是,臣遵旨。”戴胄站出来,领了旨意,随后退了回去。

    “陛下,臣有奏。”御史台的人站了出来。

    “讲。”李二陛下目光落在那人身上。

    “启奏陛下,蜀王李愔谋反,当中牵连前隋旧臣,这皆是因为蜀王拥有前朝炀帝血脉在其中作祟,而与蜀王一母同胞的兄弟,三皇子吴王恪亦是如此,如今三皇子吴王恪于长安掌管玄甲军,手握兵权,为防意外,臣请奏,将吴王殿下外放。”

    “臣附议,且吴王殿下早已到了就藩的年龄,一直承蒙陛下恩宠,才得以留在长安,还请陛下切勿再念儿女情长,以国事为重。”

    不单单是御史台的人担心,朝中有这种担心的人不在少数,杨妃的存在就一直备受争议,而李恪,一个优秀的王爷,更是让一些人心中惶惶不安,可以说李恪越是优秀,他们就越是见不得,那可是隋炀帝的外孙。

    现如今前朝乱党虽说大部分都被抓,但是谁知道是否还有余孽流落在外没有落网,万一日后李恪有什么大逆不道的想法,联络上这些人,再加上其本身掌管玄甲军,可了不得,长安城可就不安全了。

    “吴王李恪向来安分守己,不知诸位卿家,如此说可是有什么依据”李二陛下问道。

    “这.......”御史台的人楞了一下,陛下竟然会这么明晃晃的向着吴王李恪。

    “启奏陛下。”玄世璟站了出来。

    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他来发光发热的时候了,不然他来上朝做什么,就是为了帮着李二陛下一起,保住李恪。

    李恪掌管玄甲军,这支天子亲军掌握在自家人手中,若是李恪离开,那玄甲军的归属又何去何从

    李恪的心思李二陛下清楚,毕竟人在长安,也躲不过百骑司的眼睛,几年前李恪就义正言辞的断绝了与前隋旧臣的往来,虽然没有转身踩上一脚,但这也足够了。

    “讲。”李二陛下目光转而看向玄世璟。

    “回陛下,臣倒是觉得,若是真的照着御史台的诸位大人这般说法,那吴王殿下可真是遭了无妄之灾了。”玄世璟说道:“若是这样,同理,是否御史台一人犯错,其余官员也要连坐呢”

    “玄侯此言差矣,如此比喻却是不恰当的。”御史台的一位大人说道。

    “哦是吗不是连坐吗吴王在长安这么多年,兢兢业业,无任何过错,诸位大人又为何好端端的上奏陛下说要将吴王殿下外调呢吴王一走,玄甲军该如何假设,吴王一走,玄甲军哗变,又该如何”玄世璟问道,随即笑了笑:“当然,这只是个假设。”

    “按照玄侯这般说法,这玄甲军,岂不是永远都不用换将了”那人反驳道。



第二百一十二章:倭国换天
    事已至此,毫无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而朝堂上,事情仍旧没完。

    除却北方薛延陀的动荡之外,大唐东面的邻国,那个敢自称日出之国的地方又派来一批遣唐使,倭国的使臣除却安全送达遣唐使之外,还送来了倭国的国书。

    那个宝女王,也就是倭国的天皇,皇极天皇禅位,轻皇子登坛即位,号孝德天皇。

    说来这个皇极天皇还是有些本事的,除却时运之外不可否认她能力在倭国皇室之中也算是突出,当年舒明天皇去世之后,没有在皇子之间选定继承人,结果倭国的皇室陷入了长时间的争位危机,一大家子人打的头破血流,最后多方妥协,宝皇女即位成为天皇,也就是后来的宝女王,皇极天皇。

    相传这位宝女王姿色美艳,极有心计,在位期间重用苏我家族,后来倭国的皇室一看,这也不是那么回事儿,于是就在今年,葛城皇子等发动宫廷政变,皇位让来让去,就到了这位轻皇子头上,成了新一任的倭国天皇。

    这位轻皇子曾因不满苏我氏专权,以患足疾为名,不参与政治,后来政变之后,皇极天皇意欲让位于中大兄皇子,中大兄皇子辞让并推荐轻皇子。轻皇子三度辞让并推荐古人大兄皇子,古人大兄皇子出家以示辞让。于是皇极天皇退位轻皇子登坛即位,是为孝德天皇。

    大唐皇室为了个太子的位子都能打的头破血流,而倭国,几个皇子都视那位子如洪水猛兽一般,宁肯出家都不上位,到之后还是找了个不参与政治的轻皇子来接这个摊子。

    轻皇子说是不理会政治,但是却是对中原典籍还有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十分了解,早在舒明天皇的时代就立志革新倭国陈腐的政治。

    这样一个努力上进的君主,对于倭国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对大唐来说,就不怎么美好了。

    玄世璟入朝为官之后,对于大唐周边的这些国家的消息都比较喜欢收集,毕竟将来,这些说不准都是大唐的敌人,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现如今虽然苏我家族在倭国的朝堂的势力被轻皇子等人铲除殆尽,但是不代表苏我家族已经灭亡了,倒是那位宝女王,说不定还能有些用处。

    来到大唐的那些遣唐使,都住在鸿胪寺的典客属中,使臣等候着李二陛下的传召,而那些倭国学生,等着大唐的官员给他们安排学习的地方。

    说起遣唐使,玄世璟倒是想起来,道政坊工学院的大门,可不能让这些人进去。

    无数沉痛的历史证明,倭国就是一养不熟的白眼狼。

    下了朝,玄世璟便匆匆的出了宫门,上了停留在宫城门口的马车,急匆匆的朝着工学院赶去,这件事儿得早早的交代下去,别到时候被人钻了空子。

    现在的工学院是李泰在执掌着,这事儿也得好好的跟李泰说说。

    进了道政坊,玄世璟便下了马车,对着车夫说道:“你现在立即去魏王府,通知魏王殿下,说我在工学院等着他,让他赶紧过来议事。”

    “是。”车夫应声,随后调转马车的车头,离开了道政坊。

    从坊门到工学院的大门倒也不说远些,在李泰来之前,玄世璟溜达溜达也就过去了。

    大冷天的,多走动走动也暖和。

    裹紧了身上的大氅,玄世璟朝着工学院的大门走去。

    工学院的大门十分气派,毕竟是这些工匠自己要待的地方,在钱财足够的情况下,这些工匠能绞尽脑汁的将东西做出花儿来。

    &nb



第二百一十三章:不待见
    “往年一般遣唐使来长安,无非就是送去国子监,或是长安哪位名门大儒喜欢收徒弟的,他们都会拜在一些德高望重的大师门下,你担心什么工学院”李泰问道。

    玄世璟点点头:“是啊,若说诸子百家文化思想,他们想要学,学去咱没什么损失,但是工学院这边儿不行,绝对不能放进一个倭国的人!”

    玄世璟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坚定语气坚决,比起寻常那浑不在意的模样判若两人。

    “你小子这防备心也太重了吧,再说了,人家估计也看不上咱们这些个工匠什么的。”李泰笑道。

    “他们要是看不上啊,更好,好歹你还是个王爷呢,好好想想吧你,大唐周边的这些个国家,哪个是好东西就说薛延陀吧,这是几年反反复复,变脸变的比六月的天都快,再说草原上,现在的突厥,要是有了大唐利剑坚甲,他们心里肯定还想要再重现一下当年兵临渭水的雄风。”玄世璟说道。

    “一个倭国,一直跟在中原王朝的身后,就算是想打过来,中间隔着一片儿海呢。”

    “当年突厥隔着长安还有条阴山山脉呢,加上几段长城,不也照样到了渭水吗倭人狼子野心,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定然回来锊大唐的虎须。”玄世璟说道:“就说大唐关中,人口越来越多,耕地不够,怎么办迁移人口,或者是战争扩张,你看看倭国那鼻涕大点儿的地方,将来他往哪儿扩张去北方冰天雪地的草原还是富饶的辽东、山东等地没有人可以永远的年轻力壮,王朝也是一般。”

    “照你这么说,直接给下面的工匠打声招呼,不允许倭人进工学院便是了,用得着这么阵仗吗一个侯爷,一个王爷,大冷天的专门跑工学院,还要召集全体工匠教习来这儿开什么会。”李泰说道。

    两人说话的时候,外头便有教习等候了,人越来越多,玄世璟眼睛余光看向外头,站了不少人,估计是因为他和李泰在里面说话,所以他们就没进来吧。

    “别在外头站着了,都进来,找地方坐下,本侯有事情要说。”玄世璟说道,随后看向李泰:“现在毕竟你在掌管工学院,虽然平日里不管事儿,但是遇到事儿的时候你这名头也得拿出来啊,你这魏王的品级,可比我这侯爷的品级高多了,多有分量呐。”

    “早在当初你找上我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虽说不是什么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你相中的,也不过是我这王爷的名头罢了。”李泰苦笑道。

    从少年时期到现在,他走过最长的路,就是玄世璟的套路。

    “我还能坑你不成,这可是好事儿,想想以后,人们说起工学院,掌门人是谁四皇子李泰。”玄世璟说道。

    两人聊了一会儿,工学院里的教习们也全都到场了,偌大的大厅坐了不少人,刚刚的空荡感瞬间就不见了。

    李泰很是知趣的坐在了一边,将位子留给了玄世璟,玄世璟坐在主位上,扫视了一大厅中的众人,缓缓开口道:“本侯方才从宫中出来,今日宫中早朝提到了一件事情,东面倭国再次派遣了一批遣唐使来到长安,所以本侯要嘱咐的是,工学院,不准许倭人进入,不单单是倭人,包括高



第二百一十四章:遣唐使的学艺之路
    玄世璟知道,以后的高句丽是要打的,倭国也是要打的,所以现在,工学院针对遣唐使就只有四个字,那就是拒之门外。

    现在倭国轻皇子上位,坐了天皇,蹦跶的欢实,可是蹦跶的越是欢实就越是不偿命,等到皇极天皇去见他们的天照大神,宝女王仍旧会复辟,再次登上倭国的皇位。

    正是这样一个两度登上天皇宝座的女人,这才让玄世璟记住了她。
1...245246247248249...5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