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先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岑寨散人
屈纪纲摇摇头,特意从对面坐到方晟身边——在这体制里属于关系特别近的体现,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主政者设计初衷往往前景一片光明,但凡事怕具体,落到实际操作上会产生种种问题,首先省里肯不肯立项——现在不是问题了;其次钱从何来,我想对方市长也不是问题;这两点是前提,在推进过程还会有……比如利益博弈、权力纷争、地域矛盾等等,还有经办者能否透彻领会意图,施工过程中有没有意外……所以想归想,我也没勇气写到纸上生怕吓着他们,也让自己没有回旋余地。”
说到这个地步在体制里算是交底了,副省级领导之间通常不会有深到如此程度的谈话。
电脑里还有二十多张关于新城——屈纪纲称为北屏新城的规划图,事隔五年,其设计理念依然很先进,是按照新型城市格局进行的整体性布局,倘若能够实现必将在黄树,不,整个中原地区放一颗大大的卫星!
一张张图看得方晟极为震撼,也极为惕省,还是那句方晟反复提醒自己的话:
在辽阔纵深的国土上,永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中国太大了,中国人口太多了,无论你跻身哪个层级,放眼望去依然是群星闪烁,每颗星都亮得耀眼!
即使在黄树,能涌现屈纪纲这样理念超前、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就足以让方晟对百铁的发展充满信心。
路,是靠人走出来的。
办法,也是靠人想出来的。
禹祥、苏若彤等一行从七道水电站回来时,看到屈纪纲和方晟站在楼顶指指点点,似在探讨市区规划布局。
中午按规定不准喝酒,但兄弟城市领导来了怎么可能寡淡?一辆灰不溜秋的商务大巴将领导们送到山里某个外表朴素,里面别有洞天的山庄,自然是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喝酒的主力是禹祥等人,方晟和屈纪纲级别最高点到为止,纵然如此也喝了将近半斤,以方晟的酒量也算可以了。
临别前方晟与屈纪纲郑重约定:等牡丹谷正式运营那天邀请七道市领导到场祝贺。
回百铁途中,禹祥等上车后打起了呼噜,苏若彤没喝酒本想和方晟聊天,却见他既不睡觉也不说话,始终看着窗外山景似在深思。
一直深思到百铁。
之后两天方晟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写写画画,反常得让何超不安,好几次小心翼翼敲门问方市长需要我做些什么?
方晟说没,你多看看各条线的材料充当充电。
第三天是周六,他叫来波契特伏财务集团孙诺,说进山散散心吧,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孙诺却知市领导事务缠身哪有闲工夫专门陪自己散心,分明有任务了!笑道好啊,领略百铁大好河山的魅力。
账面九亿美金,孙诺希望方晟早点花掉这样向集团有所交待。
若方晟不肯用这笔钱,反倒说明对劳诺德仁家族存在戒备,不利于日后更密切的合作。
方晟没叫其他人,由小吴开车,轻装简行来到铁隆山北麓。
两个多月日夜不停地赶工,各厂区已初现雏形,厂房、仓库、办公楼等功能区一目了然。
综合管道铺设也在进行中,水、电、气、网等同步施工,方晟下达的命令是厂子正式投产所有公共配套设施必须百分之百运转。
从工地边正在修建的外环快速通道绕到最北端,再往前两三里路就是羊角山脚。
左侧通往后山北屏山脉的缝隙被工程废料堵得严严实实,方晟恼怒地嘀咕了两句绕到右侧,还好仅堆了些砖头水泥。
因为方晟事先有吩咐,小吴换上防护服手执大砍刀在前面开路,连劈带砍加上搬挪石头,能让方晟和孙诺勉强前行。
狭窄的山缝足有四五里路,走到尽头花掉近三个小时,饶是小吴训练有素耐力过人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方晟和孙诺没怎么动手也气喘吁吁,里面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尽头是块沼泽地,之前苏若彤等人勘探环工业链周遭环境时到这里也就止步了。
这回小吴早有准备,先在石崖上系好两根钢绳,然后取下背的滑板,“哧”一声,脚踩滑板身灵轻燕越过沼泽地飞到对岸,再如法炮制系上两根钢绳另一端。
此时方晟和孙诺腰间也各系根绳子,另一端都握在小吴手里,两人脚踩一根钢绳,双手紧握一根钢绳如履薄冰地过去。
万一有人失手,凭小吴的臂力足以把他拽上岸,那样就比较狼狈了,不折不扣的落水狗。
有惊无险地抵达沼泽对岸,再穿过一片石林区前方视野豁然开朗:一块面积辽阔、地势平坦的盆地!
“怎么样?”方晟微笑问道。
孙诺脑子急转,隔了会儿道:“百铁市区受空间限制没法再发展,只有向外另寻机会,这里……”
“对,”方晟手臂划了个圈,“这里才是百铁的未来,未来的希望!”
“从无到有,投入也是非常……”
孙诺暗想单凭波契特伏财务集团九亿美元恐怕不够啊,再说我们是做投资的,投资要有回报,劳诺德仁家族可不是只讲奉献的活雷锋。
仿佛看穿他的心思,方晟向前踱了两步拉着孙诺转身指着那道山缝道:
“帮百铁打通这条山路,给波契特伏十五年收费期怎么样?”
仅仅修路还好,孙诺暗暗松了口气,盘算一番谨慎地问:“东面那条路呢?”
“从边际成本角度考虑,刚开始投资一条路够了,等到开发逐渐火爆起来车辆通过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再修第二条路不迟。”
“两条路统一价格且波契特伏有优先控制权?”
方晟爽快地说:“还让波契特伏做!”
孙诺深受劳诺德仁家族信任,大老远跑到百铁配合方晟的投资行为,无论专业水平还是心计性格在行业里都堪称楚翘,当然不会被方晟三言两语忽悠住,又长时间思考然后说:
“如果我是投资者或者百铁市民,肯定要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放弃现有市区业已成熟的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跑到所有东西都从头开始的荒地来,到底什么内在需求打动了我?”
“问得好!”
方晟指着对面高耸巍峨的北屏山脉,道:“我已列具报告向京都请示,来年正式立项修建北屏隧道打通这座山脉!你知道一旦通车意味着什么?原先从百铁坐火车到京都需要12个小时,以后缩短到6个小时!”
“6小时……”
孙诺看着充满坚毅自信的方晟,呆呆说不出话来。
官场先锋 第1416章 通盘规划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于道明率领的振兴中原领导小组几经周折终于在龙泽市府大院一墙之隔安营扎寨,那幢办公楼原是市总工会、市文联、市老促会等单位用的,于道明与任厚明商量后,市里以节约资源、合署办公的理由让那些单位搬进市府大院,把办公楼腾了出来。
新官上任没放火。
于道明采取恩威并济、软硬兼施的手法给方晟上了堂生动的正治课。
他的做法是,把六省常务副省.长都召集过来开会,明确“三重”项目申报过渡期实现两个尊重,一是已报到京都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尊重其审查审批意见;二是尚未进入流程退回来的尊重各省主导意见,只要大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和规定的中小规模投资原则上予以放行。
这样京都相关部门面子过得去,各省也松一口气认识到领导小组并非专门刁难大家,是可以合作和协商的。
但另一方面也暗示今后会从严管理,且主动权掌握在于道明手里。
于道明印发的通报叫做“振兴领导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纪要”,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今后再开会就不是协商处理,而是听取回报部署任务了。
这是软的一部分。
硬的则是于道明在会上向常务副省.长们介绍领导小组新成员——纪检室主任訾乐天,其另一个身份是钟纪委五室副主任。
于道明说得轻描淡写,介绍訾主任的任务是联络各省纪委、跟踪督查“三重”项目落地、重点调查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
好家伙,等于覆盖当前省纪委所有工作啊!
“联络”这个词用得很别致,没说“领导”因为当前以振兴经济为核心,领导小组与各省申委不是上下级关系。
但“联络”本身就有调查了解和沟通建议的含义,说穿了跟经济事务一样还是具有指导权。
让常务副省.长们有些寒气凛凛。
会议纪要发到黄树申委后,陶之亮实在没办法拖了,带一帮人来到领导小组恭贺在黄树“落户”,还开玩笑要办置开工酒。
于道明听了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于公于私,领导小组都应该与当地党政领导保持适当距离,维持其权威性和公正性。
而陶之亮……
此时的陶之亮心情有点一言难尽。在强调党政分开的大环境下,在省级层面书计兼任省.长是非常罕见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权力高度集中,容易出现一言堂现象。
振兴领导小组虽然象铡刀一样高悬在头顶,一是不可能抓得那么具体,在未来可见的两三年里还是以“三重”为中心;二是领导小组权力再大,基层还是习惯原有体系,想完全架空省.长职权难之又难。
但陶之亮在意的是京都此举传递的信号,在他这个层级可不能揣着糊涂过日子,必须把上级精神意图体会透彻,不然会犯错误的。
到陶之亮的级别,基本上不存在小错误,要犯就是大错、原则性错误,是站队问题,是路线方针问题!
这种错误轻则丢官罢职、解甲归田;重则倾家荡产、人头落地!
那么,京都的信号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陶之亮综合各方信息是混乱而矛盾的,有人说不设省.长说明对黄树***失望,由于道明代管;有人说如果失望更应该从外省调强势而决断的省.长过来,怎会让书计一肩挑?
想来想去没辙,只能如京都有位老领导所说,且战且看、小心为妙。
抢在春节前,于道明把何世风从双江挖过来做顾问。碍于情面冉汉增和陈皎嘴上不便说什么,背地里都打电话给方晟埋怨,说老领导太没意思,沿海发展大战略正处于关键实施阶段,他倒好一言不吭把当初设计者请到黄树了,那里一没资金二没政策三没人才,让人家何世风去喝西北风吗?
方晟有啥办法?只能赔笑说二叔和何世风是老搭档,工作中结成的友谊很深也容易达成默契,请到黄树也是暂时性的,不会象沿海发展大战略那样深度参与,做完规划就能回去了。
接完这通牢骚,方晟随即赶到龙泽看望老领导,也是自己仕途中第一位正省级伯乐!
领导小组办公楼里,何世风正在于道明等人陪同下聚精会神看着沙盘里的六省地形图,见方晟进来呵呵笑起来,主动上前握手道:
“小方……哦,也不小了,方市长!”
握着何世风的手,看着他满头银发却神采弈弈的眼睛,方晟感慨万千。
没有何世风传出去的“小方镇长”,韩子学不可能借力打力二度破格提拔方晟,更不会有宽松开阔的上升空间。
而后许玉贤、姜源冲都分别给予自己非常有力的支持——许玉贤从梧湘帮到银山,姜源冲最大的作用是引荐了爱妮娅。
一切都源于那次海边邂逅。
若没有此,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仕途又将是别样的风景吧?
然而没有假如,发生的就发生了,永远不会重来。
“何省.长辛苦了,”方晟诚恳地说,“听说您到龙泽,我特意赶来看望老领导。”
何世风笑道:“不是省.长了,也不算领导,叫我老何就行……这是道明给我游山玩水的机会啊,以前去过不少地方,还没来过龙泽。我也喜欢跟年轻人聊天,比窝在家里提笼架鸟充实多了,哈哈哈。”
这倒是大实话。
到底退下来的老同志,说话不必象在职时拿腔作调,直言不讳。
于道明过来笑道:“何省.长可是正宗的香饽饽,为请他来,双江那边暗暗生我的气呢。”
——对于退下来的老同志,通常按其最高职务称呼,这是正省及以**制内惯例;副国及以上则不同,一律尊称其首长,或“某老”。
所以何世风自称“老何”,这是自己谦虚,别人若真这么叫可就得罪人了。
当这么多人的面方晟不便透露自己与冉汉增和陈皎的特殊关系,仅仅说:“龙泽的气候等条件不如双江,何省.长多注意身体。”
于道明听出他委婉的暗示,点点头道:“是啊,之前请何省.长时我就说明是特邀嘉宾,不是常驻嘉宾,防止水土不服……一块儿来看。”
重回沙盘前,于道明说:
“何省.长一看就指出交通是制约中原六省发展的痼疾,各省各自为政无序建设是另一个问题,当然这一点京都领导也意识到了,才决心成立领导小组牵头主抓。万事开头难,如果做好前瞻性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步骤推进实施呢?”
“基本思路是要么不修,要修就必须是贯穿六省的大动脉,一个不能少。”何世风道。
“那个代价太大了,”于道明皱眉道,“我做过测算,按最经济线路起码上打通上百座大山,总投资恐怕……不比双江搞的沿海发展大战略少。京都是不怕花钱的,但花钱要产生效益,我担心……”
何世风叹道:“道明的担忧正是我当年的困境,其时双江比邻居碧海、朝明差大一截,方案报到京都受到指责和抨击,都说何世风发疯了,想把钱扔到海里……基础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其实都有延后性,偏偏很多领导没有耐心,唉,也难怪,现行体制决定了任期负责制原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没法生存的。”
既是实话,也夹杂了几分牢骚。
“每年各省各市乃至各县都有交通建设项目。”方晟道。
于道明明白他的意思,道:“京都发改委打包退回来的各省申报项目,除交通建设外原则上都批转了,就这一块暂时压下来考虑如何处理。”
“我懂小方……唉,又说错了,方市长……”何世风失笑道。
方晟赶紧说:“何省.长这样叫特别亲切,我爱听。”
“方市长的想法是守土有责,”何世风还是纠正过来,“即各地自行负责属于自己地盘的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则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负责特别是省与省之间的衔接,对不对?”
“大方向要由领导小组确定,比如说六省区域内‘井’字型框架,那么各地必须围绕横竖四条线搞建设,除此之外的项目一律不批。”方晟道。
“百铁那边有什么规划,说说看。”
说话听音,于道明猜到方晟既然这么说肯定心里有了小九九。
方晟没吱声,绕到沙盘对面沿着那条东西大动脉划了一下。
于道明与何世风交换个眼色,同时轻轻摇头。
“好小子,胃口不小啊!”于道明大步过去拍拍方晟的肩,“你知道打通北屏山脉有多大工程量,要耗资多少?”
“没算过,”方晟坦率道,“那个应该是于组长考虑的问题,但百铁今后五到十年内会朝北面发展。”
“北屏山脉绵延近三百公里,就算开挖隧道,出口也未必放在百铁,这一点你想过没有?”于道明又问。
方晟涎着脸说:“所以我第一个来跑项目嘛。”
“刚才还说特意看望何省.长,一派胡言!”于道明指着方晟笑骂道。
何世风只是笑,目光定定看着沙盘,良久道:
“东西大动脉沿着北屏山脉经过黄树和三相,按距离推断顶多设置两个站点,三相必须有一个,黄树呢……从地图上看龙泽和百铁都紧贴北屏山脉,小方啊,恐怕你真得有思想准备!”
官场先锋 第1417章 感情问题
何世风说得很含蓄。
到省部级层面说话都不会太直白,一点就透。
他的意思是说无论从正治还是经济角度考虑,如果黄树只设一个站台,那么名额有且必须给龙泽。
百铁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那么反过来讲如果百铁不设站台,就不可能耗费巨资多打一条隧道,哪怕于道明是方晟亲叔叔也不可能做出明显违背经济常识的决策。
这样一说,等于否决了方晟关于开发羊角山与北屏山脉中间盆地的设想!
简直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
于道明这才说:“方晟同志,你来之前何省.长和我已经探讨过百铁发展方向的问题,跟你想的有点出入。本着经济节约原则,要么向南跟大肃一体化,要么向东打通到龙泽的快车道,尽可能利用地区经济规模共同发展。”
称呼从“小方”切换到“方晟同志”,于道明暗示这是领导小组的共识,不容讨价还价。
但方晟还有话说:“百铁到龙泽有火车、高速公路两个选择,都差不多需要近三个小时。火车没法提速了,高速公路修葺工程正在进行中,但也改善百铁境内路面而已,并无本质性变化。如果另砌炉灶修建城际快车道,山地工程量我怀疑与打通北屏山脉差不多。”
何世风还是摇头但没说话。
于道明尖锐地说:“打通又怎样,你百铁有啥东西运出去?铁矿石吗,以后澳洲、南美的质量高价格还便宜!”
“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并不在于产品输出,而是在交通枢纽中的地位,”方晟道,“百铁当前的困境需要有交通作为强心针,机会给龙泽却只是锦上添花,作为省会城市它从来都具有无予伦比的优势。”
于道明武断地挥挥手:“好了,话题至此结束,很遗憾你没能说服我……目光拉回到中原开阔地带吧,我要做的是大文章!”
方晟也没指望短短几分钟让于道明改变主意,一笑了之。
中午吃饭时谈到沿海发展大战略,何世风认为保持现有动力和能量继续坚持三五年双江肯定能有质的飞跃,但是——
“但是冉汉增想当申委书计,陈皎想当省.长,都将异地提拔,”于道明替他说下去,“他俩当中走一个沿海发展大战略就要出问题,两人都走肯定完蛋!”
“唉——”何世风长长叹息,眼中说不出的萧瑟。
于道明瞟了瞟方晟:“除非小方调过去主政。”
“不会的,”方晟道,“我有个预感,我有生之年不可能再回双江工作。”
“是吗?”何世风沉吟片刻点点头,“也对,小方擅长抓经济,只会到急需摆脱困境的地方施展才华。”
于道明失笑:“那岂不是越调越远,疆藏或是东北?”
“可能我会有高原反应,我也怕冷。”方晟老老实实说。
“真要是拿生命换仕途了。”
于道明纵声长笑道,何世风却很郑重地说:“小方,这会儿喝了点酒我倚老卖老说一句别介意……”
“您指示。”方晟道。
“接受组织安排到国家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工作,这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我提醒你两点,一是谁代表组织?二是那个地方真需要你吗?还是仅仅某个人出于某种原因发配你去!”
可能多喝了两杯,于道明用力一拍桌子:“何省.长说得对!”
言于此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哪怕喝得有醉意也不敢向前逾越半步,否则就触及红线了。
回百铁途中一路上不停地颠簸,看着破旧不堪的路面、两侧枯黄羸弱的绿化带,方晟久久沉思。
离春节还有两周,白翎、鱼小婷全无下落,方晟简直心急如焚——去年这个时候在润泽同样牵扬挂肚,幸好结局还不错。
今年会有一个愉快的春节吗?
反复刷新菲律宾主流网站,关于蓝巴的报道无非还是正府军与反正府武装持续交战,这样的新闻在菲律宾可谓家常便饭,放眼东南亚都是如此,都没有一口吃掉对方的能力,都保持谨慎的接触和谈判,打打停停几十年。
又一则意外消息传来:童光辉得到提拔!
免去白山副省.长,调任三相省申委常委、**,也算是对那次轰轰烈烈的救火行动的肯定。
方晟打电话表示祝贺,童光辉却有些忧郁,细问之下才知道前阵子已经与乔莲初步达成协议,准备秘密离婚,这下子糟了——
出于仕途和正治影响,婚是离不成了!
申委常委与副省.长不一样。一个省有几十位副省级干部,谁上谁下都不稀奇,也不会引起太多关注;申委常委则是一省之权力中枢人物,在各自领域以及人事调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个人履历到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难免要被拿到放大镜下细细审视。
如果这节骨眼上离婚,外界就会很好奇:官至申委常委什么事放不下非得闹离婚?深挖下去,涉及到燕慎就麻烦了。
反复惦量,童卿对儿子说了三个字:不准离!
童光辉这边打了退堂鼓,乔莲态度却很坚决,因为感情的问题一环套着一环,燕慎正准备离婚呢!
倒也不是燕慎想离,而是他爱人从京都圈子听说此事后当晚就搬离燕家大院,第二天委托律师出面要求离婚。
无它,知识分子都有点精神洁癖,她是不愿再与精神和肉体都背叛自己的人朝夕相处,这与宽容没有关系。
然而燕家也不允许燕慎离婚。
倘若感情不合,或燕慎爱人有外遇也罢了,事情明摆着错在燕慎,一旦离婚势必在京都闹得沸沸扬扬,对燕家是洗刷不清的污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