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先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岑寨散人
徐璃继而说跟他在一起,主要在于关心他的生活,给他家庭的幸福感和安定感,而不是光干那个……姓樊的不是最怕被别人发现吗?以后给她找点麻烦,一来二去就有数了!
这可是左右不是人的任务啊。鱼小婷一脸无奈说。
徐璃凑过去搂着鱼小婷,一脸促狭说你胜利完成那么多难以想象的任务,这点事儿算啥?大不了你多多补偿。
去你的。
鱼小婷忍不住在她腰间捏了一把,徐璃格格格连笑带让再反击,两人象无邪少女时代那样嘻嘻哈哈扭打成一团。
这些谈话,鱼小婷都不想让方晟知道。
既不想给方晟感觉自己好像是其他女人安插在身边的间谍,又不想让方晟压力太大。不管赵尧尧、白翎、徐璃等人说了什么,或者什么都没说,鱼小婷还是鱼小婷。
因此一如以前若干机密,那些谈话将永远藏在心里,在保守秘密的问题上鱼小婷向来很专业。
第二天上午方晟准备到地铁工地“随便走走”,刚一说从车丛开始就忙开了,直到十点钟还迟迟没有动身。
这就是领导到基层视察工作的难处,并非方晟故意要前呼后拥的大捧场,而是多年以来体制内形成的潜规则。
象今天方晟要去地铁工地,市.委秘书长车丛、秘书何超肯定要跟着;市.委综合科、市重大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市.委宣传部都要有人参加;为做好沿途介绍和回报工作,地铁工程指挥部、地铁工地沿线辖区负责人、工程队总工程师等要全程陪同,还得沟通方晟大致会问哪些问题等等,这样粗略一算就有二十多人了。
有人说领导可以采取微服私访的方式啊,那样看到的情况更真实。然而方晟视察工地并不是纯粹发现问题,而是要切实解决问题,要在现场直接对相关部门施压、问责,也要让工程队、工程指挥部、润泽老百姓体会到市.委书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是一种正治姿态。
各环节一直协调到十点二十分,车丛才匆匆过来请方晟下楼,一行人乘电梯到了一楼正准备上车,突然接到警备区欧阳正委的电话,声音有些紧张,根本不问方晟忙不忙,是不是在开会等等,直截了当请他立即到警备区去一下!
方晟有点奇怪,问道有突发事件,还是军事会议?
欧阳正委支支吾吾说要绝对保密,您过来就知道了,很重要,很重要!
方晟心里打了个突儿,暗想莫非大警备区已经查到毕首长存在经济问题,把自己叫过去协助调查?
安全起见,他吩咐鱼小婷、老吴、小吴一同前往,想想还不放心又让夏正淳安排两辆警车、八名特警跟着以防不测。
毕首长虽然被拿下,警备区里还有很多他的亲信,市.委书计在他们眼里根本不算什么,没准冲动之下做出鲁莽的事,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方晟不能不有所防范。
官场先锋 第1272章 专项资金
春节期间一个帖子搅动了东吴体制内,让向来注重正面形象的整个省.委领导班子没过好年,大年初四就紧急召开会议商量对策,通过有关部门到处删帖、压制报道,忙得焦头烂额。
帖子举报省经信委副主任邱志振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单位和个人请托,在“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工业互联网”等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等方面虚假申报谋取利益,而走正规渠道申报的却屡屡被否决,有的即使批下来也长时间拿不到钱。据帖子里做的粗略统计,邱志振把持项目申报审批期间约有600多家中小企业或新兴企业因得不到政策扶持而破产倒闭,而通过虚假材料、编造数据、夸大产能等获取巨额补贴的达到上万家!
帖子作者通过行业内小道消息和当事人含糊其辞的叙述,分析邱志振担任经信委副主任六年间累计收取贿赂上亿元!
厅级领导干部收贿上亿本身就是相当具有冲击性的话题,帖子更涉及到企业界极为敏感的专项资金申报审批问题,不啻于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的东吴省,最值得自豪的就是勃勃生机无限活力的中小企业,其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都走在世界前列,外贸出口额占全国总量相当大的比重,有个不算夸张的说法是,在东吴省哪怕村办企业接单员都至少会两国外语;还有个说法是东吴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会甄别美元真假。
手里有了钱,东吴在扶持和贴补新兴产业方面向来不遗余力,舍得投入,事实上在中国比较薄弱的芯片研发、精密仪器生产、软件和数据研究方面,东吴都是低调做得最多的省份,也精心呵护、扶持出一批堪与欧美巨无霸抗衡的企业。
如果帖子反映的情况属实,那么揭露出的黑幕太可怕了,意味着每年申经信委大几十亿的专项资金在管理上存在相当严重的漏洞,这些资金到底去了哪里,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等都是问号!
此事带来的进一步负面影响是,部分按政策应该享受却没能申请到专项资金的破产倒闭企业,纷纷着手提起诉讼,如果形成规模的话索赔金额可能突破百亿!
这只是舆情和经济层面,再往深处考虑麻烦更大。
省.委书计许岱是沿海派干部里的中坚力量,上次大换界刚刚入局,成为沿海省份当中为数不多的副国级领导。有小道消息说他还是最高层后备梯队里的重要人选,具备下次大换界冲击前五位的实力。
在与京都关系方面,当年许岱还是副县级时,傅首长是他的顶头上司即市.委书计;等许岱做到市.委书计时,省.委书计便是桑首长。更重要也是更关键的是,两位首长对他的印象都很好,均在公开场合表扬过。而如今执掌正务院的刘首长对许岱抓经济的能力也赞赏不已,先后两次沿海省份经济工作会议中夸东吴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态势下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况且从春节前起大警备区开始筹划战事,各路兵马悄然有序通过水陆空转入东吴,许岱也投入大量精力做好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维护社会稳定,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乱。
偏偏这个时候出了这档子事!
许岱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重申了京都和军部要求,强调当前战备压倒一切,稳定压倒一切,绝对不能让极个别腐败分子、领导干部队伍中的败类人渣影响大局!
为此针对那个帖子引发的事端,常委会作出三项决定:一是宣布邱志振同志强制休假,配合调查;二是省.委省正府成立联合调查组,朱正阳同志任组长,对经信委、科技厅、教育厅等专项资金申报审批等进行调查;三是责成专项资金涉及部门立即着手修订完善相关流程,确保每笔钱从发放到使用再到结果反馈全部透明可查,让社会来监督专项资金的管理。
接到这桩任务完全在朱正阳意料之中,因为他主管经信委等经济和产业部门,谁守的摊子乱了谁负责收拾,很正常。
但此事棘手程度前所未有,朱正阳面临多方困难:
困难之一在于省.委常委会“战备压倒一切”、“稳定压倒一切”的定调,已经决定了只能就事论事,不会触及外界最关注的两大核心,即邱志振为何敢无法无天,是不是上面有保护伞;还有就是学术界一直诟病的专家评审屈伏于行政命令,如何彻底改变专项资金审批中的“长官意志”。
但就事论事处理恐怕不能服众,申内申外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如果调查结论出炉仅仅是双规邱志振,那么身为调查组长的朱正阳要承受全部指责,而省.委常委们却能完美脱身。
困难之二在于风暴的焦点经信委主任是吴郁明,要说他也够倒霉,春节那批人事调整用尽力气没能提拔,转眼便摊上这糟心事。从京都到省.委没人怀疑吴郁明从专项资金里揩油水,本来经信委分工就是各管一块井水不犯河水,就算吴郁明要想插手专项资金审批,恐怕老资格的邱志振都不会买账。可一把手的悲哀就在这里,未必能真正掌握全面工作,却要为工作中的每个环节负责,因此邱志振东窗事发,作为主持工作的吴郁明最起码要负领导责任。
换别人倒也罢了,吴郁明与朱正阳的关系真是一言难尽,简单地说中间隔了一个人,方晟。
按方晟对两人关系的描述,叫做竞争伙伴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总体上善意多一些,远比与詹印好得多。
为了平民愤,转移各方焦点,把吴郁明拖下水是最佳选择,这样的话朱正阳也能完美脱身。
但吴家预感到大事不妙,春节期间四处活动,一直找到了省.长谢芷言。
谢芷言是从东北省份调来的,之前在京都部委任职,身上派系色彩不浓——这也是获得重用的原因。不过并不代表他对各个派系冷眼相对,相反,只有巧妙周旋于派系之间才能生存。
大佬找上门,谢芷言不能不给面子,慎重考虑后把朱正阳叫到办公室,半含半露地表示如果帖子反映的情况属实,那么邱志振的贪腐渎职行为要追溯到五六年前,在此过程中经信委主任换了三任,主管副省.长也有两任,因此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对待,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能硬扯乱拉搞株连把问题扩大化。
谢芷言点到为止,朱正阳已经心领神会。
当晚朱正阳独自在办公室坐到凌晨三点半,一根接一根连续抽了整整两包烟,然后洗了把脸来到经信委下属的宾馆里,对外宣称“被强制休假”的邱志振被软禁在此,接受调查组车轮战式的盘问,已经近四十个小时没睡觉了。
邱志振很清楚这回事情搞大了,几乎不可能全身而退,遂对串通企业虚假申报等问题避而不谈,却意外地交待利用职权潜规则女下属,一口气交待了经信委及其下辖单位部门的女干部22人,都发生过实质的关系!
“22个!”
别说朱正阳,就是吴郁明都震惊万分表示不相信,因为其中职务最高的是经信委办公室副主任,长得挺端庄秀气,平时办事认真不苟言笑,吴郁明甚至都生出几分好感。
把那位办公室副主任叫过来一问,她当场崩溃,声泪俱下地哭诉了几年前内部竞争副处职时被邱志振以党组会支持相诱,继而委身于他的经过;还说她知道下辖两个中心副主任也是他的情妇,同样存在权色交易!
吴郁明半晌说不出话来,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民政局和亲子鉴定中心有得忙了。
处级干部生活作风问题必须严查,特别是以职权相诱、存在内幕运作。22名女干部都要回过头仔细审查任职资格,有瑕疵的坚决撤职,符合提拔要求的也要劝其辞去相关职务,或者贬到市经信委、边缘部门和中心。
如果参与邱志振运作专项资金从中牟利,那么问题更大,同样要追究刑事责任。
三小时后吴郁明把邱志振情妇名单交到朱正阳手里,苦笑道:“老中青都有,这家伙真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完全不挑嘴啊。”
朱正阳一行行看到最后,沉吟片刻又回过头细细看了一遍,问道:
“外面知道他有这么多情妇吗?”
“可能隐隐约约都听说一些,但想不到竟有22个之多,也算创下东吴官员这方面记录吧。”
“没被揭发的肯定更多,冰山下问题触目惊心啊,”朱正阳久久沉思,“那么除了提拔,经济上他有没有给她们甜头呢,比如送豪宅、买奢侈品等等,有的话贪腐问题不攻自破。”
吴郁明道:“我仔细问过那个办公室副主任,经济方面似乎没有往来。一方面邱志振为人小气,连家里人偶尔出门打车的票都千方百计报销;另一方面做到办公室副主任,明里暗里收入还可以,没必要受他的小恩小惠。”
朱正阳道:“也许初次接触她不肯说实话呢?我建议对22个采取隔离审查措施,严厉盘问,不可能不说些什么。”
官场先锋 第1273章 调兵遣将
“隔离审查,那……那岂不是把她们与邱志振的关系曝光了?通常这种情况组织上都是保护为主的!”吴郁明吃惊地说。
朱正阳似笑非笑:“没曝光啊,组织上只不过根据邱志振的口供进行延伸式调查。”
吴郁明又一呆,这才明白朱正阳笑容背后隐藏的意思!
唉,黄海系的干部都这么机敏灵活吗?简直跟方晟在鄞峡的套路一样一样的!
朱正阳负责的联合调查组没有被邱志振避重就轻的交待所迷惑,但22个情妇的消息通过经信委有意无意的——至少是放任自流,吴郁明一反常态地没有约束内部严格保密,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总是千方百计掩盖有碍本系统声誉的丑闻,同时也是对那些女人的保护。即使成为邱志振的情妇捞取到正治或经济方面好处,一般情况下都认为是不公平交易下的弱者,且22个女人就关系到22个家庭,采取不伸张、低调处理的情况居多。
22个情妇的消息传出去后,立即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从论坛到微信群,从网站到报刊都在津津有味地探讨拥有这样庞大的后宫,邱志振是否“吃得消”,平时如何“雨露均沾”。继而发起人肉搜索挖出这些情妇的照片,一一加以点评等等,搞得热闹无比。
为保持这样的热度,每隔四五天从经信委内部就会爆出最新查处消息:某情妇交待为邱志振穿针引线操弄项目申报;某情妇的老公明知爱人与邱志振有染,为了前程忍气吞声;某情妇曾试图小三上位,深夜打电话恐吓邱志振妻子等等。
舆论关注的焦点集中到22个情妇身上后,百亿资金责任追究问题反而无人提起,联合调查组压力大减,通过情妇们的交待迂回进攻,逼迫邱志振坦白从宽。与此同时省里双管齐下,一方面对于专项资金申报审批各个环节展开自查自纠,以内部审计等方式进行回头看,要不引人注目地深挖和查处一批蛀虫;另一方面与准备起诉企业、老板进行商谈,拿出切实可行的转型、转轨方案,并承诺在今后项目申报中给予积极扶持。
工作还是这样做,但有没有舆情压迫大不一样。
调查期间,吴郁明算是领略到曾经在方晟身上见过的那种细致求真、忘我工作的劲头。
因为主管经济,朱正阳白天忙于应付各种事务、会谈、活动、会议,差不多每天晚上十点钟以后才有时间坐下来听取联合调查组回报,看审讯记录。常人都以为简单回报半小时,拿着审讯记录扫几眼就完事,朱正阳却不同。
他象研读红头文件似的反复将审讯记录看两三遍,然后不停地追问:
“同一个问题,今天的说法跟前天不一致,什么原因?”
“两百多万,到底多多少,是两百一十万,还是两百九十万?数字问题不能含糊!”
“跟张某某、李某某等三人,还有一个到底是谁,怎么能连姓都没有?”
“他说部务会讨论过那两个项目,要查清楚哪次部务会,参加人都有谁?”
一个个问题象炮弹把调查组成员砸得头昏脑胀,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在后面的调查审讯过程更加注意细节,唯恐在朱正阳面前过不了关。
随着调查的深入,不可避免牵涉到邱志振与省领导交往问题,事实上这也是当初舆论大加鞭挞之处,一个省直机关副职六年时间里疯狂敛聚上亿元,很难想象背后没有靠山,上亿元好处也肯定不是他独吞。
关于这一点,朱正阳稳当当指示说大家要搞清楚联合调查组查什么,我们查的是专项资金申报审批,查的是邱志振违规渎职,把事实查真查实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之后移交纪委,至于查不查干部,查哪些干部,那是纪委的职责范围。
一连十多天跟下来吴郁明暗叹不已:黄海系干部做事都这么认真谨慎,难怪在各自领域取得骄人成绩。而朱正阳之所以率先冲到副省级,靠的不仅仅是方晟的力量,还有两次极其偶然的巧遇,他的能力,他的睿智,他处理事情的圆润变通境界在一干官僚里堪为楚翘。
就在朱正阳从容化解东吴危机之际,陈皎正为沿海发展大战略的推进焦头烂额。
在省.委省正府层面,许玉贤和退二线的何世风制定策略,调整规划,确定沿海发展大战略的方针政策;市县两级层面有居思危、庄彬、、江璐、宣朔等几员干将坐阵,无论对政策的把握度还是执行力等都没问题;冲在前面的排头兵是卓伟宏,自从接到任务以来就把家搬到海边,每天到现场督促施工、抽查钢材水泥等材料质量、随时观测和监测水文等数据。
按说这样的阵容足以顺利推进沿海发展大战略了,可是不行。从近半年的项目实施和进展来看,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没达到预期,某种程度讲让陈皎内心非常失望。
如果这样平铺直叙下去,几百亿甚至上千亿资金能砸出一点效果,硬要吹嘘也要搞个宣传片大张旗鼓自我标榜。但陈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搞沿海发展大战略不单单想做个花架子,搞表面文章,那样的话只能蒙外行,行家一眼就能看得出,没准五年、十年后会沦为笑谈。
陈皎是想象方晟有三滩镇、有江业新城的名片,切实通过沿海发展大战略让双江经济有个质的飞跃。
然而明明各方都尽力了,可工作抓不上去,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只得找冉汉增讨主意,这会儿真应了于云复那句话,两公子哥大眼瞪小眼!
生姜还是老的辣,到最后何世风点拨了一下。
何世风说当初沿海观光带建设为什么能顺利实施,关键是方晟这个角色把整个局面搞活了,对上,他通过爱妮娅与姜源冲等人沟通协商;对下,他直接冲到第一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规划蓝本,具有举足轻重的拍板权。
说到底,就是急需一个具备方晟那种能力的前线指挥官!
这样的人才可不好找啊,他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要有基层工作经历,而且是最基层的乡镇;二要有较为突出的领导能力。
陈皎的视野哪接触得到这种层面,遂向许玉贤、居思危讨主意。居思危眼睛一亮,说有个人绝对可行,不过要征求另一个人的意见。
什么有个人、另一个人?陈皎被他说糊涂了。
居思危说潇南大学毕业、目前正在绵兰乡镇任职的俞晓宇,大概已做到镇长了吧,真算得上年轻有为,深得方哥赏识呢。
这么一说陈皎就懂了,原来是方晟精心栽培的梯队人才,当即说这个好办,我来打电话。
接电话时方晟正为两会换界选举的事发愁,吞吞吐吐说哎呀,不能拔苗助长啊,容易让年轻人翘尾巴啊,在基层锻炼时间还不够啊……
陈皎笑骂道有啥要求直说,别跟兄弟我耍花招!
铺垫足了,方晟才说还有位临海大学的高材生,精通法律,在滩涂利用方面钻研很深,不妨跟在俞晓宇后面多跑跑。
现在在哪儿?
也在绵兰。
陈皎又笑骂道好你个方老弟,明明从鄞峡出来,却把优秀人才藏到绵兰,相当地狡猾,回头得找雨佳算账!
就这么三言两语,便敲定了把俞晓宇、苏若彤调到双江申沿海发展大战略领导小组的事。
不过陈皎问得太着急,忽略了“临海大学高材生”是男是女;他不问,方晟自然也不说。
直到两人拿着介绍信到领导小组办公室,众人见了都大吃一惊,心里暗想方晟啊方晟,可真够厉害的!
省级领导小组级别很高,成员起码都是处级,但俞晓宇去年刚担任镇长,苏若彤更是才转入公务员队伍,不好定级。许玉贤斟酌一番,委任俞晓宇为项目督导,苏若彤则是督导助理。
两人坐在办公室安安静静看资料熟悉情况时,看着他俩,许玉贤若有所悟:咦,方晟故意把他俩弄到一块儿除了有心栽培之外,会不会还有牵段姻缘的深意?
因为俞晓宇在省直机关下属中心一直被打压,后来到绵兰又忙于工作,始终没有谈婚论嫁;苏若彤呢也是待字闺中,没准真能在工作中成全一桩美事。
这样想来,大概方晟与苏若彤之间并没有什么,纯粹只是欣赏而已——出于类似经历,方晟对大学生村官出身的比较偏爱。
感情方面的事暂且不谈,两人的能力到第三天就展露出来了:通过前两天看了几十个小时资料以及项目推进情况,两人密密麻麻罗列出四十多条问题。
看着这些非常具体、涉及运作层面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人都瞠目结舌,就连跑得比较多、自诩熟悉情况的江璐和宣朔也只能勉强解释七八条,其它都一头雾水。
无它,俞晓宇在乡镇几年就负责具体事务,每个环节都问到点子上;苏若彤在海边呆了三年,对沿海滩涂情况了如指掌。
陈皎听说之下感慨道高射炮火力再猛烈,没有地面部队配合也徒劳啊,看来我们是找准了问题关键,找对了人!
紧接着许玉贤亲自率队带着俞晓宇、苏若彤把所有线路跑了一遍,沿途听取回报、到现场勘察,然后把各条线所有工程队召集起来开会。
会上俞晓宇侃侃而谈,哪儿协调不到位,哪儿施工方向出了偏差,哪儿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调整,哪儿存在明显的偷懒怠工行为等等,说得参会人员口服心服,纷纷表示回去后立即整改。
看着略带青涩却镇定自若的俞晓宇,许玉贤恍惚回到当年的三滩镇,和何世风、姜源冲含着微笑听方晟介绍远景规划,何等熟悉的画面,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十多年了又是一代俊杰啊!
官场先锋 第1274章 当面传话
刚到警备区大门就感觉到不同寻常的紧张味道,门前荷枪实弹的卫兵多了一倍,围墙内外都游曳着流动哨,里面更是气氛肃杀,放眼望去个个昂首挺胸满脸严肃。
象出大事了,难道毕首长查出的问题非常严重?方晟暗暗奇怪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