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先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岑寨散人
方晟听明白了。苣山集团给的条件太诱人了,既把课题组打包请到纽约工作,又出巨资支持解除研究的后顾之忧。
这也是美国佬通常的战术,把狠话说透了,同时挥舞着大额支票,软硬兼施之下让你不得不服。
官场先锋 第1219章 漫天开价
到底高级知识分子,提到钱、股份这些有点张不开口,蔡雨佳代为解释道:
“之前导师已经说明了项目由巨隆科研发展基金会赞助并控股,苣山集团提出的方案是原始股按溢价参与计算,将总赞助额三千万人民币直接抵算为美元,这样它以六千万美元实现控股,基金会占股百分之二十六,导师的课题组占股百分之二十三。因为苣山集团承诺负担后期所有研究费用,六千万美元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补偿,导师的意思是向基金会返利三千万美元,一方面作为稀释股份比例的补偿,另一方面就是分红,项目有了收益大家都开心,连同课题组成员在内都可以适当改善生活质量。”
“是的是的,雨佳说得对。”殷教授如释重负道。
听起来很完美。
既解决了困扰殷教授为首课题组多年的资金问题,甚至连研究环境都一并解决了——美国苣山集团是全世界实力最雄厚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拥有最先进完备的研发中心,可精确模拟出上千种气候条件、数万类土壤资源的实验环境,酸碱度、温度、湿度、虫害等更是易如反掌,不知多少国家、多少科研人员削尖脑袋想进去参观都被拒之门外!
美国苣山集团有两个保持几十年的骄人记录:一是除草剂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
二是基因改造技术领先全球,其基因改造(ge)农作物种子占全球份额90%以上!
与这等财大气粗的农业生物技术巨头合作,可以想象后一步必然是为殷教授在美国名牌大学谋个终身教授席位,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会享受到优厚待遇。
美国企业对真正的人才从来不吝付出。
三千万美元也解决了方晟眼下的燃眉之急,至少能缓解当前的资金荒。
此刻别说殷教授,就是蔡雨佳这样在体制内修炼多年的人都跃跃欲势,满怀期待地看着方晟,就等他点头同意!
基金会占股百分之五十一,正由于当初方晟设计的股权结构才保持了对遗传育种研究项目的控制权,要跟美国苣山集团合作且让出第一大股东位置,必须方晟认可。
然而……
方晟从普普通通大学生村官奋斗到市.委书计,背景、人脉等是一方面,出色的执政能力也是一方面,但最核心的还是个人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涵盖的范围很广,最能体现水平的是突发状况下的反应,如上次郑南通、娄伯林等被闹事群众围困,方晟赶赴现场做的讲话;处理群体事件则是个人魄力、临场发挥的展现;其它诸如会议发言讨论特别是常委会出现不同意见时如何表达个人观点、接待基层群众反映问题的回答、如何化解每天遇到的大量纠纷矛盾等等。
方晟养成的习惯是凡事不急于做出判断,更不急于做出决定,而是在脑子里多想几个为什么,然后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这就是方晟为何总能在常委会贯彻实施自己的意图,令对手穷于应付的原因。貌似轻松的背后实质上是精心而细致的准备,敢于翻脸、猝然出击的基础在于把对手琢磨透了,预见到对手所有反应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
不是偶尔为之,而是从三滩镇甚至方塘村开始就养成的思维习惯,所以后来专门研究方晟的专家学者发现:方晟参加各级常委会,无论是副职身份还是主持会议都很少先说话,而是仔细听取每位常委的发言后认真思考,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方晟说话总是刚开始很轻、很慢,越到后面声音越高,语气越坚决,说明他一直在思考,直至考虑成熟才下结论。
面对殷教授所说的情况,方晟乍听之下也很高兴,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料到七年前善意之举竟取得如此丰厚的回报,真是人在做天在看,命运从来不会辜负好人。
但是他很快想到一个问题:美国苣山集团为何如此慷慨,大出手笔支持遗传育种研究项目,且坚持要取得控股权?
美国苣山集团每年是有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利润,但不代表它好善乐施,象巨隆基金会那样纯粹为了支持而支持,它的暴戾无情、它的唯利是图、它的冷酷阴险早已被世人所皆知。
“我想从专业角度请教一下殷教授,课题组在项目方面的突破为何能令美国苣山集团关注,或者它控股的目的是什么?”方晟问。
殷教授长时间沉吟,道:“基础学科研究……怎么说呢,很难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只是一种纯理论的学术研究,内容枯燥到外行连提纲都懒得看,这也是农学,不,所有基础学科共同的尴尬处境……”
方晟道:“提到遗传我想多问一句,目前有投资商在润泽海边盐碱地种大棚西瓜,提到再优良的种子两三年后品质也会下降,相同土壤相同种植条件但西瓜口感大不如前,是否也与遗传育种课题有关?”
“没有直接关联,但我们的学术突破会给解决西瓜以及其它若干农产品类似问题提供更高效的平台,”见方晟一脸懵懂的模样,殷教授想了想接着说,“打个比方,方书计正在润泽启动地铁建设项目,如果说地铁隧道建设、轨道铺设是实质施工阶段,那么基础学科研究相当于刚开始的拆迁、土壤和环境测试,是所有规划设计的依据……”
“噢——”方晟若有所思。
殷教授又说:“但拆迁后是不是必须建地铁呢,那倒未必,方书计可以决定建高架、盖商品房或者高楼大厦等等,这么解释不知道是不是说清楚基础学科的意义?”
沉默片刻,方晟缓缓道:“就相当于软件系统的最底层架构,需要有各种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等才能真正应用起来。”
“对的。”殷教授和蔡雨佳异口同声说。
“那样来看……”方晟站起身慢慢踱到窗前沉思了好一会儿,道,“遗传育种研究项目潜在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六千万美元,也许六个亿,也许六十个亿!”
蔡雨佳道:“您的想法,我和导师也曾探讨过。展望前景,或许有可能出现您所说的达到六亿、六十亿美元收益的情况,但更多可能是突破仅仅是突破,最终项目大概率就是以几篇获奖论文而结束,这在我国学术界尤其基础理论研究太普遍了。”
殷教授补充道:“方书计所说的潜在价值,坦率讲这些日子课题组也在反复思考,结论却是令人沮丧的。我们猜测最大可能性是,遗传育种研究项目与美国苣山集团正在进行的某项研究正好吻合,为节申研发时间直接通过合作方式予以引用,或者整合研发团队集中攻关。鉴于美国那边的研发成本,六千万美元处于合理区间。”
方晟微微颌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似在斟酌什么。
没料到方晟会是这样的态度,殷教授有些着急,道:“美国苣山集团说过这样的基础学科研究,它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买家,也是唯一舍得投六千万美元的买家,错过这个良机真的……真的很可惜。方书计,其实关于这项研究,即便取得一些突破,也发表了几篇论文,对我以及课题组来说前途依然混沌不清,根本找不到明确的努力方向,一切都是在漆黑中摸索,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依赖于运气。方书计能理解我的意思么?”
“理解,做学问都是如此,最后一刻才知道真理所在。”方晟应道。
“方书计说得对,”犹豫半晌,蔡雨佳在殷教授不断暗示下终于问,“那……方书计同意跟美国苣山集团合作吗?股权方面不是问题,导师愿意由基金会占百分之三十!”
方晟摆摆手:“不不不,殷教授,雨佳,你们都会错意了!从头到尾我就没考虑过钱的问题,要不然也不会有七年的支持,对吧?我在想两个问题,一是既然这项研究很重要,为什么不留给国家?也就是控股权的问题,我可以不拿那个三千万美元,让它直接用另外三千万美元收购课题组股权。”
殷教授吃吃道:“控股是美国苣山集团的合作前提啊!”
“第二,它执意要控股也可以,六千万美元不够,”方晟思路逐渐清晰,果断有力地说,“麻烦殷教授转告那位首席谈判专家,就说基金会同意让出大股东位置,但价格是三亿美元!”
“啊!”
殷教授和蔡雨佳都吃惊地站起来。
蔡雨佳脱口说:“苣山无论如何不可能答应这个报价,谈判肯定会立即中止!”
“那就中止好了,对大家有什么损失?基金会会继续支持这个项目,十年做不完再做十年。”
方晟稳当当道。
殷教授与蔡雨佳又对视数眼,蔡雨佳说:“可明摆着的收益为什么放弃呢?几千万美元对大家都不是小数目,分到课题组成员头上,买房的买房、买车的买车,还的正在筹备婚礼。方书计,人终究活在现实社会,不可能视金钱如粪土的!”
官场先锋 第1220章 重启谈判
“我儿子年底也要结婚了,婚房还没着落……”殷教授只说了半句便刹住。
很正常的现象。
在房价畸高的京都,动辄每平七八万、十多万,学区房更是天价,年轻人别说靠自己努力,就是有双方父母支持都未必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
又是长长的沉默。
方晟回到座位坐下,收敛笑容道:“很遗憾我们双方观点不一致,但基金会是大股东,在此问题上有绝对主导权,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得失问题上,基金会选择大局出发,很抱歉殷教授,这件事没得商量!”
殷教授真是兴冲冲而来,却被劈头盖脸浇了一盆冷水,整个人都呆了,僵在原处一动不动,脸色难看到极点。
蔡雨佳也没想到方晟会是这样不容商量、不予合作的态度,还打着民族利益的幌子,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勉强打起精神说:
“那……我和导师再商量商量,也跟对方继续沟通,方书计,再见。”
蔡雨佳搀扶着全无力气的殷教授离开了办公室。
临上飞机前,蔡雨佳给方晟打了个电话试图挽回一下,方晟冷冷地说我心意已决,直接把原话说给美国苣山集团即可,大股东地位说放弃就放弃么?一切责任由我顶!
蔡雨佳赶紧说导师的意思说三亿美元实在太高,能不能压低点报价,对方再还一点……导师还是想达成这个合作,无论个人利益,还是研究条件和环境都会有很大改善……
方晟语气更硬,说咱们不妨摊开来掰道理,当初若不是基金会出手相助,雨佳你想想看项目会不会坚持下去,会不会取得这样的突破?如今有大金主找上门了,就要把老东家抛开,而且干脆连自己的祖国都不要了,跑到纽约继续研究,最终成果出来后变成苣山集团专利,中国还得花大价钱购买使用权,象话么?我绝对不答应这种条件!
都说到这个程度,蔡雨佳无言以对,只得含糊应了两句草草挂掉电话。
本来蔡雨佳要飞回双江到绵兰继续工作,见殷教授全都瘫了实在放心不下,临时决定陪导师一起回京都。
方晟是站在国家、民族高度考虑问题,导师和课题组则有更为现实的想法,不能说谁对谁错,纯粹是角度和认知不同。
飞机抵达京都机场,步出停机坪时蔡雨佳轻声问:“导师,那位谈判专家还在京都?”
“两天后的机票,”殷教授有气无力地说,“本来商定今天得到基金会书面授权,明天一整天签署各类文件和合作协议,这下都泡汤了!”
“再谈谈,再谈谈,不到最后不能放弃希望。”
蔡雨佳安慰道,其实心里也觉得没戏了。
回到学校实验室,课题组成员们和美国苣山集团首席谈判专家都在等消息,会议室桌上整整齐齐摆了两排文件,就等双方签字确认。
见殷教授脸色差得出奇,所有人都暗暗“格噔”一声,顿时腾起很坏的预感。紧接着两人把那位谈判专家请到办公室,只谈了不到五分钟,门唰地被打开,谈判专家涨红了脸大步从里面出来,边走边以近于咆哮的语气对翻译吼道:
“给我改签机票,今晚就走,就是今晚!”
课题组成员们面面相觑,等谈判专家和翻译旋风般离开,蔡雨佳才从办公室出来,沉重地说:
“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由于大股东提出新要求,与美国苣山集团存在比较悬殊的认知,合作谈判……恐怕失败了!”
实验室气氛瞬间降到冰点以下,成员们如遭雷殛,或摇摇欲坠,或脸色灰败,或重重栽到椅子上,仿佛世界末日似的。
蔡雨佳瞥了一眼伏在办公桌上一动不动的殷教授,心里暗叹导师到底没经历多少风雨,面对几千万美元得失也心理失衡了,遂强打精神道:
“基金会的想法是跟大家不太一致,这是正常的,七年前面对咱们自己都没信心的项目毅然承诺赞助三千万,与如今着重考虑国家利益如出一辙。总之大家不要太在意一时得失,只要坚持信念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类似合作、类似收购还会主动上门,说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家说对不对?”
到底在体制内历练过,寥寥数语就让实验室恢复了一点生气,有人试探道:
“基金会那边开价到底有多高,把人家谈判专家生气得不想谈下去了?谈判可是他的看家本领。”
蔡雨佳道:“可能是前期太顺利了吧,或者苣山集团招牌无往而不利,却没料到基金会提出更高的条件,心理上无法接受。别着急,大家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研究越有成果价码越高,这是必然的,大家一定要有信心!”
又有人问:“学长能不能劝劝基金会把条件放低点儿,谈妥了都受益嘛,何必太计较?”
“在宏观局势和商业谈判的把握方面,大家要相信基金会的智慧,”蔡雨佳联想起方晟在顺坝、在鄞峡的所作所为,道,“可能包括我在内,呆在象牙塔里的时间太久了,不擅长跟外界特别是诡计多端的美国人打交道。来的时候我问过导师合作怎么谈的,这才知道六千万美元是人家谈判专家张口开的价格,导师觉得远远超出预期就答应了,控股要求也是,基本没还价……”
有位助手怯生生道:“难得有这么大集团上门谈合作,条件又那么优厚,导师担心把人家吓跑。”
蔡雨佳笑骂道:“那人家提五百万美元你答不答应?别想太多,收拾收拾继续做实验吧!”
有他插科打诨不觉轻松很多,课题组成员们回到座位重新恢复到工作状态。
再到办公室,殷教授刚刚放下手机,声音象被住扼住脖子:“人家已叫车去机场了,今晚的航班……”
“导师,有时候人的财运呐叫做什么,一定都有定数,该您的就是您的,抢也抢不走;不该您的就不是您的,夺也夺不来。”
殷教授无奈地摇头叹息:“雨佳不是党员领导干部么,也信命这种东西?”
蔡雨佳笑道:“财神爷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不算封建迷信。导师,还记得毛主.席写过的那篇文章吗?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谈判专家走就走呗,国际谈判哪有一个回合就结束的?咱们的项目只要苣山集团感兴趣还会再来,不来也没关系,以后创造条件让它来。”
“不过雨佳呀,可能我对那个方书计了解不深,总觉得吧……”殷教授半隐半露道,“方书计恐怕当领导太久了,很有些武断,好像只有他想的才是对的,完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当然我也不都为了钱,更不是为了赴美做研究,而是……怎么说呢,这么年来为了圆一个梦,我辛苦是应该的,可你们,他们,很多跟在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还有志同道合的课题组成员,难道不该获得某种程度的补偿吗?再进一步讲,为什么科学家必须清贫地安心做研究,哪怕发一点点小财就会被指责为不爱国?”
见导师激动愤懑的样子,蔡雨佳微微动容,叹道:
“导师,我跟在您后面做过学术,知道做基础学科研究的清贫与坚守,因此从内心讲我非常愿意促成合作成功。但……我也跟着方书计工作了一段时间,最大的感受就是他考虑问题的角度总与常人不同,乍看起来别出心裁,细细一想又合情合理,所以导师,这事儿最好信任方书计,不是说他战无不胜,每件事都是对的,而是在揣摩人心、判断大局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不服不行。”
“唔,我还是……”
殷教授毕竟还有学者风度,眼睁睁数千万美元的生意被搅了也仅仅抱怨几句,没说更难听的话。接下来让弟子把会议室桌上的合同、材料等都收起来存档,说谈不成也留个纪念。
实验室里导师和课题组都死气沉沉,蔡雨佳不好意思先离开,说晚上请大家吃烤鸭轻松一下,然后到这儿瞅瞅,那儿看看,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蔡雨佳七年前也参与了很长时间的研究,虽然断档多年,但大致脉络仍很清楚。
捱至天黑,殷教授等人哪有心情出去喝酒?但蔡雨佳知道今晚这顿酒必须得喝,要把散开的气重新凝聚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遂一位位硬拉着关电脑、收材料,最后再扶殷教授起来,边走边谈到门口。
手机响了,殷教授一看是那位翻译打来的,嘀咕道“快上飞机了吧”,按下接听键,听了会儿脸上渐渐露出喜色,连连点头。
“首席谈判专家接到苣山集团总经理通知,要求继续谈判,”殷教授抑制不住笑容说,“这会儿他正从机场返回,约定今晚八点!”
谈判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
实验室里顿时响起欢呼声,包括殷教授脸上都洋溢起喜悦的笑容。
官场先锋 第1221章 旧法重提
这顿烤鸭吃得十分开心,但蔡雨佳却提醒了殷教授很多内容——实质是谈判技巧和心理战术,但在导师面前说得比较隐晦,不能让导师听出是在“指点”。
蔡雨佳说对方去而折返本身就是一种策略,或许根本没去机场,而在酒店房间静静等待,如果这期间主动打电话给他,我们就输了;结果我们没打电话,他只好自搬梯子下台,说什么总经理通知。
蔡雨佳又说从这一点来看方晟的判断是对的,一是觉得六千万美元的价格低了,二是看穿对方急于合作,三是连殷教授都觉得漫天要价的条件其实有得谈。
蔡雨佳还说自己是身份不能参与谈判,但“提示”导师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不着急答应任何事,慢慢谈,时间在我们这边;二是每个细节都要征得基金会同意,因为拍板权在大股东手里。
关于最后一点殷教授觉得为难,说方书计是大领导,成天会议、活动以及各种事务,总不能动辄就打电话影响他吧?
蔡雨佳说方书计只是受基金会委托判断大局,眼下谈判重启,基金会掌握主动权,相信芮女士会有跟进动作。
吃完烤鸭已是晚上七点多钟,蔡雨佳想着明天还有会议,临时订了最晚的航班飞到白吉。
刚落地与绵兰赶来的司机会合,就接到殷教授的电话,说对方本着最大善意合作态度修正了条件,希望得到基金会认可。
“什么条件?”蔡雨佳问。
殷教授说对方坚持控股要求不变的前提下,愿意将投资额从六千万美元提高到一点六亿!
殷教授还说苣山集团董事会和管理层都认为三亿报价是不合理且没有诚意,但出于对农业技术发展负责任态度,以及理解课题组对项目的艰辛付出,还是作出非常大的让步,主要就是满足基金会对利益的渴求。
首席谈判专家还抛出一个鲜亮的橄榄枝:苣山集团承诺在纽约一流大学拿到一个终身教授、一个副研究员和三个助教的职位,以解除课题组在待遇方面的后顾之忧!
不能不说,纽约一流大学终身教授对殷教授具有相当的引诱力!
终身教授制一经聘任可以延续到退休,不受学校各种阶段性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没有被解聘压力,同时还享受学校颁发的终身教授津贴,可以说是金饭碗!
因此殷教授在电话里诚恳地希望蔡雨佳说服方晟同意协议,同时也隐隐地——高级知识分子当然很含蓄,非常隐晦地表示如果达不成协议会让课题组极度灰心,说不定研究就此中止,基金会前期投入全部付之东流,那样的话损失也是很惨重的,等于多败俱伤的结果。
导师态度如此坚决倒向苣山集团,等于今晚那顿烤鸭白吃了!蔡雨佳也是无语,只得说这会儿太晚,不便打扰方书计休息,等明天上班后我再与他通电话。
好好好,我等你的电话。
很明显对殷教授和课题组所有成员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然而第二天整整一个上午,蔡雨佳居然没能打通方晟的电话!
究其原因,悬而未决的远赴边陲锻炼的那批沿海派子弟终于有了最新安排,一时间议论纷纷,各路人马都在传递、消化、推敲种种内幕和关系,方晟也不例外。
其中令人瞩目的陈皎到底还是调到双江,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也应了几个月前于云复所说“两个公子哥在一块儿”,姜还是老的辣,那时于云复就推测是这个结果。
不过对陈皎来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属于“上中下”三策当中的“下策”!
按上次在京都与方晟、燕慎商量的结果,陈皎把东吴作为首选,就赌中美贸易战打成持久战双方都无法承受之重,从而在狮城协议基础上再达成休战,促进东吴典型外向型经济体得到更大空间并迅猛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