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吃相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牧尘客

    陈旭从报馆回到清河侯府,却发现范采盈早已等在了客厅,看见陈旭回家,顿时焦急迎上来询问关于赌注的事。

    对于这笔堪称天价的投资,她非常担心,一千万石钱粮的消耗,对于财大气粗的范氏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整个范氏的资产全部加起来,估计不会超过两千万钱,折算成粮食也不过五十万石,差不多只能修一座渭河大桥,但这个身家在全国的商贾富豪来说,已经是站在富豪最顶端的那一群人,全国掰着手指头都能数清楚。

    若不是因为范氏一贯不和前七国的任何贵族和王室有牵扯,肯定也早已被秦始皇迁到咸阳定居了。

    陈旭把关于集资的事情说了一遍,同时让她准备好,等范顒和一群商贾来咸阳商议之后,就马上去宛城大梁洛阳等地的钱庄筹备大量启动资金。

    眼下华夏钱庄已经在全国开到了将近二十家,而且几乎都集中在中原繁华地带,至于边远地区都没怎么去开发,一是人手不够,二是距离太远管理跟不上。

    其实陈旭对这次修路有莫大信心的原因还不在于集




第639章 赶鸭子上架
    当然,想在大秦这个只有两千万人口,大部分人都还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发展房地产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以这笔钱刺激基础工业的发展肯定没有问题,而工业的基础就是钢铁和水泥。

    因为煤的发现,钢铁的冶炼开始大规模普及,正在快速的取代青铜制品,但钢铁冶炼的发展并不快,跟不上普及推广的速度,大大阻碍了民生的发展,而钢铁生产跟不上的原因一是生产力低下,采矿全靠工奴手挖肩扛、二就是运输,从煤矿铁矿到炼铁厂几十几百里,车辆载重小,道路太烂。

    而眼下有了水泥,解决了道路烂这个问题之后,钢铁的推广将会加快不少。

    所以眼下必须尽快把水泥推广开来,水泥厂陈旭是不打算垄断经营的,就像钢铁一样,需要全民投资,这样才能快速的将这两个工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尽快发展起来。

    至于钱……这么大的投资没有哪个单独的富商有这么强大的资金,肯定只能走股份合作的方式,每个郡召集几个有魄力有钱财的大富豪凑一座水泥厂出来因为问题不大,而集资到的这笔钱又可以再次通过水泥厂的抵押贷给水泥厂,以未来水泥厂的利润做担保得到流动资金。

    操作的原理就和后世房地产开发差不多,商人先花五百万竞拍下水泥厂的建设资格,然后把水泥厂抵押给华夏钱庄,钱庄放一笔千万钱的大额贷款给水泥厂建造商,其实这笔钱都是兑票,然后这些商人用这些兑票购买工奴、粮食和工具等筹建水泥厂,等水泥厂修好之后用所得的利润来归还贷款的利息,这样兑票开始在各个行业流通,等所有的一切都走上正轨有了收益之后,华夏钱庄开始收回这些兑票,让流通的兑票慢慢和钱庄的真实存款靠近。

    若是水泥厂的效益不好导致还不上款,水泥商人破产,则水泥厂就归华夏钱庄了,华夏钱庄就可以进行拍卖,反正最后是不会亏,因为商人先前就存储了五百万钱购买了水泥厂产权,钱庄贷给水泥商人的一千万钱中有五百万都只是子虚乌有的钱,实际上最后钱庄得到了五百万钱加一座水泥厂。

    在钱庄杠杆的操作下,无论如何钱庄都不会亏钱的。

    这也是后世银行特别喜欢投资房地产的原因。

    眼下大秦穷的原因并不是不够吃,也不是不够穿,而国家征收的太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通的钱太少,国家铸的钱根本就不够用。

    而这些本就不够用的钱大部分还都存储在富豪商贾和王侯公卿的库房里面,并没有能够参与到市面流通。

    还有就是商律对民间商业行为的压制,农民和工匠不允许自由经营和买卖,因此农民和匠工也就谈不上额外的收入,没有钱自然就穷,什么都买不起,只能自给自足,而自给自足导致的就是越来越穷,一旦家里主要劳动力生病或者死亡,这个家很快就会破产。

    因此要发展经济,必须让市面上有足够流通的货币,而陈旭已经等不及货币改革和铸币署慢腾腾的步伐了。

    他决定以这次修筑东方道为契机,金融杠杆来狠狠的刺激一下大秦的商业神经。

    如果成功,则不光会推动大秦第一次的国家政策重大改革,松解压制在匠农和商人身上的枷锁,同时也将极大充实市面上的货币流通性。

    虽然这个过程会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导致一些物价升高,但任何时候经济的发展都是在不断通货膨胀的积累和发展当中。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经济在不断发展的标志,因为一旦通货膨胀停止,标志着各个行业都在开始萎缩,经济会停滞甚至倒退。

    “但若是这次不成功……集资失败、兑票也被挤兑导致华夏钱庄破产……嘶”

    陈旭坐在书房里开始在心里捋一下这次修路筹集资金的总体思路,想到最严重的后果,不由长吸了一口凉气,有些牙疼的捂着腮帮子开始发呆。

    不成功,那么自己一手推动的商业改革就会彻底失败。

    而且所有参与其中的商贾几乎都会破产。

    数亿钱的投资打了水漂不说,这个结果会重挫所有商人的信心,更加助长法家门徒的气焰。

    而失败的结果也将导致陈旭这个仙家弟子的名声扫地。

    所以,这次就是孤注一掷的一锤子买卖。

    成则以后笑傲朝堂和江湖,败则一蹶不振。

    但自己造的孽,自己约的架,无论如何还得硬着头皮将这场赌约进行到底,他和李斯之间,必须得分出一个胜负来,而且越早越好。

    因为对于皇帝在储君上的选择,陈旭是真的没有太多左右的方法。

    在书房写写画画差不多一个时辰,写出来七八张关于筹款和抵押贷款的操作说明,感觉弄的差不多之后让府上的管事去公交公司去把杨堃找来。

    来到大秦之后,陈旭认识最有商业头脑的就是杨堃,虽然他不做生意,但陈旭与他谈论过几次,发现杨堃对于陈旭提出的一些后世的商业模式非常的认同和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内需论的理解非常通透,还能讲的头头是道。

    一个投资几百万的公交公司丢给杨堃只是热身。

    这将近一个月来,杨堃做的非常不错,完美的完成了公交公司的筹备到上市运营,中间没有出丝毫的岔子,甚至有些方面做的比陈旭当初策划的还要好,让这样一个超级复杂遍布整个咸阳城的公交系统运营的井井有条,而且基本上没有让陈旭怎么操心。

    这样一个超级人才,陈旭必然是不会放过的,既然热身已经完成,那就可以开始独当一面了。

    半个小时之后,



第640章 商界的反应
    关于朝堂之上清河侯和李斯打赌的事情传播的越发沸沸扬扬,到了第二天,不光侯府的人全部都知道,就连大街上的贩夫走卒都已经听说,许多人微聚在一起讨论,而吵嚷最凶的还是城南,因为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商贾富豪,足足有十多万户。

    一个茶舍二楼的房间里,五个身穿华服的商人正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如果陈旭在肯定认识,因为这五个人就是投资公交公司的那五个商人。

    “你们说李相和清河侯的赌约谁会赢”

    “肯定是清河侯啊!”

    “我觉得是清河侯。”

    “哼,必须是清河侯!”

    “可是听闻要花费一千万石的钱粮哦,这么多钱粮如果朝廷不出,清河侯从什么地方变出来”

    “清河侯可是仙家弟子,必然会有法术,说不定他手指一点,一条连同咸阳到临淄的水泥马路就修通了!”

    “清河侯只是仙家弟子,何来这么大的法力”

    “清河侯这次都是因为帮助我等商贾,才会迫不得已出此下策和李斯打赌,废除压制我等商贾的商律,必然会让那些贵族不满,侯爷压力很大啊,可惜如此大的投资,即便是我等投入全部身家帮忙,估计也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唉”

    “不错,但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此次乃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若是侯爷筹建这条新的东方道失败,不光侯爷将会在朝堂失去话语权,我等将再无翻身的机会。”

    “宋公言之有理,我等这就去找侯爷,同时也可以联络一些商界同道共同出谋划策,绝对不能让侯爷一个人承担这个巨大的压力……”

    “我方才从钱庄归来,听闻范娘子说,范氏家主范顒范公近日会抵达咸阳,同来的据说还有太原温氏,新郑西门氏等一些中原之地的大族族长,这些人具都是根深蒂固家财千万的巨商,而且与前六国皆都没有任何牵连,和我等身份不一样,若是联络他们一起出面商讨,必然会有更多的同道愿意出手……”盐商宋琰拈着胡须说。

    “范娘子真的是这么说的”剩下几个都激动的放下茶杯站起来。

    “是,不然我也不会召集诸位来此喝茶,其实这条路既是一次巨大的冒险,更加是一次发财的绝好机会,我听范娘子说,侯爷是如此说的……”

    宋琰把从范采盈那儿听来的一些陈旭关于集资的打算说了一遍,最后脸色平静的说:“这五个物流仓库和十多个服务站,如果能够拿到一个,未来几十年必然会赚钱赚到手软,我方才粗略的计算了一下,一个服务站就算是每天停歇三千人马,平均花费十钱,一天就是三万,一个月收入九十万,一年就是超过百万收入,投入两百万,两年就可以回本,十年下来就成为身家千万的巨富,完全可以比肩范氏这等豪富家族……”

    “即便如此,就算我们都投入全部是身家联合咸阳的商贾拿下全部的服务站和物流仓库,对修建这条路来说还远远不够!”一个商贾虽然激动,但脸色依旧担忧。

    “所以我猜想侯爷一定还有其他打算和后手安排,刚好范氏和西门氏联袂而来,必然也会和侯爷商讨此事,若是有了范氏和西门氏温氏这些商界领袖家家族的加入,到时候全国的商界同道都会站出来支持侯爷,千万石钱粮虽多,但我商界全部商贾加起来,凑够这笔钱也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唔,宋公言之有理,但我们最好还是去面见侯爷打探一下口风,也好提前筹备钱粮做好准备!”

    “不错,走,同去!”

    五个人都站起来整理衣服下楼,然后各自乘坐马车往清河侯府而去。

    而就在陈旭的五个商业伙伴去清河侯府的时候,一些商贾聚集之地还有其他商人也结伴出发,目的地同样是清河侯府。

    今天这件事,早已超出了朝堂的范围,不仅仅是陈旭和李斯的一个赌注,而是事关天下商贾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只要稍有眼光的商贾,都不愿意袖手旁观。

    这是一场近乎于一场战争的赌注。

    商贾若是不胜,就像陈旭原先所说,那将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翻身的机会,而且如果这件事商贾不支持陈旭的话,陈旭也会彻底失望,从此任凭这些眼光短浅的商贾自生自灭,转而会去发展和推动农业的改革,同时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只等九年之后那一劫的到来,事情既然不能按照自己计划的发展,那就干脆换一个思路和方法,大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

    陈旭在清河侯府的客厅接见了宋琰等五位合作伙伴,正在介绍修建道路和集资计划的时候管事来报:“侯爷,府外有商贾求见!”

    “快请!”陈旭赶紧吩咐。

    这来的第二批人是齐茂为首的一群商人,有八位,虽然都算不上顶级的富豪,家产也在百万级别,但齐茂本人的名声如今在大秦可是非常火热,身边同样聚集了天南地北的一大群商人,已有新近崛起的领袖风范。

    一群人到来,陈旭互相介绍,而其中大部分人早已相识或者听闻,同为商贾,自然很快也就活络起来,谈论的也都是关于修



第641章 伏寇在侧
    “侯爷一直在为我等商贾伸张正义,所作所为令商界同道无不感激莫名,峪今日来,也是想为修建东方道尽一份绵薄之力,当然,这条路投资巨大,峪只能尽力而为,还望侯爷多多海涵!”张峪表现的足够恭敬,但说话和气势与齐茂等人差别还是很大。

    “那本侯就提前多谢张公了,我想只要有诸位商界同道支持,这条道修好应该不成问题,等明年一旦道路修通,李相必然也不能食言,本侯必然推动修改压制商贾的律法,从此以后诸位就可以自由经营买卖各种货物,商税也会大幅度降低,那个时候诸位的付出也必然得到巨大的回报!”陈旭脸色平静的点头说。

    “但东方道传闻投资足足需要千万石钱粮,不知侯爷打算如何筹措说出来之后我等也好提前做好准备!”张峪拱手说。

    “此事我刚才已经和先来的一些商界朋友说过了,而且也还只是一个初步的策划,而就在这一两日之内,南阳范氏家主和一些中原诸郡的商界同道会前来咸阳,因此等到范公到达之后,本侯将在清河园准备酒宴,然后还要邀请咸阳一些商界领袖一起商讨一下具体的安排,这件事放到明后日再说,张公你看如何”

    “好好,峪这两日就暂留在咸阳,等范公和其他同道到达之后再一起商议!”张峪一口答应下来。

    “我等就不打搅侯爷了,告辞!”听见陈旭这么说,一屋子商人都站起来告辞。

    “嗯,诸位回去之后也和有同样心思的商界同道商量一下,到时候本侯也不可能邀请到所有人参加酒宴,因此希望大家推选一些代表出来,而商议之事也会及时通传给所有人,此次我们一定要同心协力办好这件事,这既是为大秦的繁荣富强尽力,同时也是为诸位的切身利益努力!”

    “侯爷放心,此次我们必然唯侯爷马首是瞻!”一群商人再次行礼之后结伴而去,布商张峪自然也很快从几个商人口中大致了解了陈旭的集资打算,然后带着几个人乘车离去。

    目送一群商贾都离开之后,陈旭招手唤来一个侍卫首领低声吩咐几句,侍卫首领连连点头带着几个护卫骑马离开侯府。

    “来人,帮我把一封请帖送去监察省蒙大人府上,就说本侯邀请蒙大人酉时在清河酒店饮宴!”

    陈旭进入书房写了一份请帖让府上的管事送去蒙毅府上。

    傍晚,酉时末,天色已经阴暗下来。

    一辆单辔的马车来到李斯相府,一个头戴草帽的高壮男人亮出腰牌畅通无阻的进入府中。

    进府之后男人掀开草帽,是一位须发灰白的老者,年约五旬,正是名满内史府的大布商张峪。

    “清河侯真的只是如此安排”客厅之中,李斯听完张峪的诉说之后拈着胡须沉默了许久之后问。

    “的确,我问过好几位拜访清河侯的商界同道,言说皆都并无二致,按照清河侯的打算,的确是准备用这些所谓的服务站和流库仓库的营运权来为集资做抵押,我大致推算了一下,大概可以筹措到近七千万钱的资金!”张峪恭恭敬敬的回答。

    “嘶”李斯手一抖扯下来几根胡须。

    七千万钱这个数字将他吓的不轻,但很快脸色又放松下来说:“陈旭此子奇思妙想的确与常人迥异,这种方法竟然也能想得出来,不过七千万钱的确不少,但相对于千万石钱粮的全部投入来说,差距还很大,仅靠这笔钱,老夫想看看他如何才能把这条路修起来”

    “相爷,商界同道对此事反应很剧烈,今日在城中,峪到处听闻的都是讨论清河侯和相爷的这个赌约,还有南阳范氏最近两日就会到达咸阳,他们肯定会全力支持清河侯,如若我们不能想个办法阻止,恐怕说不定清河侯真的能将这条路修建起来,到那时相爷就无法掌控了!”张峪略有些焦急的说。
1...208209210211212...5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