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南京应天府是大宋天下四京之一,也是京东路的首府,西门庆却不费吹灰之力就领兵进入了这种重要的城市,并且几乎接管了南京应天府的防务。
南京应天府留守正是西门庆的未来老丈人程万里,所以这座城市对于西门庆的军队是不设防的。为了控制南京应天府,西门庆早就将洪
第九百三十六章 西门庆起兵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九百三十六章西门庆起兵在金军东、西两路大军会师东京汴梁城下,对东京汴梁城形成包围之势时,京东西路,一支五万余人的军队衣甲鲜明,浩浩荡荡地从东平府阳谷县向南开拔,打着勤王的旗号穿过济州、单州,进入了南京应天府。
这支士气高昂,有别于京东路各州官军的军队,正是阳谷县西门庆大官人的私兵。虽然朝廷还未下旨号召各地地方豪杰起兵勤王,但对于西门庆起兵,山东的各地官府都毫不奇怪,没有一丝阻拦之意。
因为,曾经威胁山东、河北、两淮的梁山泊强盗都是西门庆大官人帮助官府剿灭的,山东各州早已被西门庆的势力所渗透,与西门庆是利益相关的团体。所以,西门庆在山东境内可以任意调动军队。
南京应天府是大宋天下四京之一,也是京东路的首府,西门庆却不费吹灰之力就领兵进入了这种重要的城市,并且几乎接管了南京应天府的防务。
南京应天府留守正是西门庆的未来老丈人程万里,所以这座城市对于西门庆的军队是不设防的。为了控制南京应天府,西门庆早就将洪教头洪振和他手下的兵马调动到南京应天府城外,在此建立了西门家的据点。
作为太尉童贯门馆先生出身的程万里,在童贯被朝廷政治清算后,却依然坐稳了南京应天府留守之职。
之所以程万里没有被耿南仲等人排挤和打击,一者是因为皇帝赵桓上位时间太短,对全国的掌控力还不够,加之又与金国斗争不断,政治清洗只来得及在东京汴梁城里展开,对于外地的大员们还鞭长莫及。所以,回到京师的梁中书跟着老丈人蔡京一家一起倒霉了,程万里却没有被调职、贬官。
其次,程万里是因为剿灭梁山泊反贼,为国立下大功而升为南京应天府留守的。当此宋金战争冲突之时,朝廷正需要地方上有这种栋梁之臣稳定一方局势,所以赵桓君臣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贬斥程万里。
再者,当东京汴梁城中开始政治斗争和清算后,山东、两淮一帯的匪患就此起彼伏,时有强盗乱贼在各州呼啸而过,当地官府都不敢招惹。此时,整个京东路显然离不开曾经剿灭梁山泊强盗的能臣程万里啊!
那些匪患,当然是西门庆有意为之,用来吓唬赵桓那个小皇帝的。还别说,赵桓君臣果然是没有胆色,一吓就灵。
因为这种种原因,程万里虽然曾经是童贯一党,却没有被朝廷清算,依然安安稳稳的坐在南京应天府留守的位置上,掌控着京东路和应天府的大权。
当然,耿南仲等人虽然一时不好动程万里,但也在想方设法的削弱程万里的实力。朝廷需要勤王时,原本东道总管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应天府留守程万里,可是朝廷却另外任命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胡直孺为东道总管,前来收程万里的兵。
东道总管胡直孺以勤王的名义,将应天府的三万禁军主力帯走,只给程万里留下了少量的禁军和没有战斗力的厢军。
胡直孺哪里知晓,他的这一举动正合西门庆与程万里的心意。
西门庆知道凭这些缺乏训练的禁军去东京汴梁城勤王纯属送死,本就劝程万里不要应召勤王。此时有胡直孺那个冤大头代替程万里去勤王,正是求之不得之事。
并且,那些没有甚么战斗力的禁军对西门庆没有多大的用,反而会影响西门庆掌控南京应天府。所以,西门庆早就悄悄地告知程万里,让他只留下心腹部下,将其它部队都交给胡直孺带走。
&nb
第九百三十七章 孤独的援军
出现如此严重的失误,朝廷的官僚们却只会相互推诿。
对于五百余座石砲留在郊外不收入城,兵部官员的说法是:“这些石砲属于朝廷,应该枢密院安排人收入城。”
枢密院的官员则反驳说:“城外石砲不归枢密院管,实属军器监提举官内侍管辖。”
京城所的内侍宦官岂会背这个锅,又将责任推给了驾部。
驾部再将责任推给了库部。
就这般,京师里各部都与城外石砲有一些干系,但又都有借口推脱自己的责任。总而言之,朝中只有夸夸其谈之辈,却没有人做实事,最终将这些石砲作为见面礼送给了金军。
金军两路大军会师后,高筑营垒,在东京汴梁城下炫耀兵威。
为了打击瓦解守军士气,在完颜宗翰的安排下,金军驱掳役使东京汴梁城周边各县的汉人在城下运石伐木,大造各种攻城器械,以此震慑城中军民。
此时,包围东京汴梁城的金军大约有十五万人,再加上强征的十余万民夫,数十万人在城外干得热火朝天,给城中军民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京城已经被彻底孤立了。
此时东京汴梁城中虽然还有七万守军,但都不是宋军的精锐。
这些军队中,有京师的禁军,也有姚古、刘韐、范琼等将在太原战败后逃回来的军队,不仅互不统属,而且畏惧金军,士气不高。
见到金军正在大造各种攻城器械,守城将士都为之色变。
为了激励守军的士气,皇帝赵桓与大臣们亲临外城,慰问守城将士。
大臣们向守军宣传,说朝廷已经下诏命各地官军入京勤王,不消几日,百万大军就会陆续到达城下。如同第一次金军围城一样,京师最终还是会平安无事。
然而,真的会有百万大军赶来勤王么
东道总管胡直孺从南京应天府和京东路召集了三万人马后,匆匆忙忙地领兵西进,欲入京勤王。
怎知,金军东路军完颜昌部正挡在胡直孺西进的道路上。
完颜昌提前侦得胡直孺军的进军路线,在半道上设下了埋伏。
胡直孺中了完颜昌军的埋伏,三万兵马被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胡直孺从京城带出来的部将,衙门防御使保义,“丑郡马”宣赞保护着胡直孺向东逃窜,完颜昌军认准宋军主将紧追不舍。
眼见得围上来的金军骑兵越来越多,宣赞射完手中箭,挥舞大刀突出重围,向南京应天府逃去。
东道总管胡直孺被金军射杀坐骑,跌下马来,被完颜昌军生擒活捉。
金军抓住胡直孺后,将他押至东京汴梁城下,洋洋自得地对着城上守军笑道:“哈哈哈~你们这些南人睁大眼睛看一看,这就是你们企盼的援军主将胡直孺!
请转告你们的小皇帝赵桓,早早开门投降,不要做无谓的抵抗了。
你等也不要再召集援兵了。援兵来则必败,就如这胡直孺一般!哈哈哈~”
城墙上,见到胡直孺被俘的京师军民一个个面如土色。
援军被金军击败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京城,满城军民都惶惶不可终日。
就在这时,南道总管张叔夜进京的消息成了朝廷激励军心的救命稻草。
在金军二次南下时,朝廷调张叔夜急赴邓州任知州,兼任南道都总管之职。
此时,金军已经逼近东京汴梁城。张叔夜到任后,立即接到了皇帝赵桓召他勤王的手札。
张叔夜领旨后,亲自率两个儿子张伯奋、张仲熊及部下三万人从邓州星夜兼程入京勤王。
张叔夜军抵达东京汴梁城西南的尉氏县境内时,便与包围京师的金军游骑遭遇。
&n
第九百三十八章 难战更难和
ntent
除了西军已经几乎没有可战之兵外,皇帝赵桓登基后迫不及待掀起的政治斗争也让许多地方官员对朝廷敬而远之。
毕竟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等人的门生故吏遍天下,皇帝赵桓斗倒了他们,也让这些地方官员人人自危。
宋朝皇帝之所以能够得到士大夫们的支持,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杀大臣。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文臣们都有机会去西京洛阳颐养天年。
可是,赵桓没当几天皇帝,就破坏了君臣之间的这种默契。感觉以后有性命之危的官员们对于新皇帝的观感和支持力大为下降。
当金军包围东京汴梁城时,许多徽宗朝任命的地方官员都暗暗选择了按兵不动,坐观成败。
南京应天府留守程万里就是这种官员的典型。
胡直儒从程万里这里带走三万大军,却被金军完颜昌部击败后,有两千多残兵败逃回了南京应天府。
这里面,就有杀出重围的“丑郡马”宣赞。
宣赞此人生的面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当真是丑得让人过目难忘。
西门庆知道宣赞武艺高强,使得钢刀,又射得连珠箭,也算是一个武将之才,就让程万里将其收为麾下将领。
如今手中无兵,围城的金军又如此凶猛,宣赞也不敢独自杀回东京汴梁城交差,就安安心心的投在程万里军中。
郡主早就被宣赞丑得气死了,宣赞在东京汴梁城一无亲眷,二不受重用,对于东京汴梁城也没有甚么牵挂。
……
东京汴梁城,金军尚未开始攻城,宋朝守城军民就已经顶不住压力,开始聚众作乱。
闰十一月一日,城中百姓殴杀了未壁统制辛康宗。
当日,辛康宗在城上指挥军队防守城池,发现金军出现在城外。
辛康宗见金军离城甚远,不在弓箭的射程之内,就命令兵士们不得胡乱射箭,以免射出去的箭支都被金军捡走,反资敌用。
可是,城墙上却有一个军士不听号令,无故向空射箭。
辛康宗痛骂了那个不听号令的军士。
那军士不服,大声嚷嚷着说辛太尉是童贯亲戚,心怀叵测,他不让城上官兵射金贼,是故意想让金军攻上城来。
城下的军民百姓听了,纷纷传播这一谣言。于是,被煽动起仇恨的士兵和百姓冲上城头,群殴打死了守将辛康宗。
对于辛康宗之死,朝廷没有穷治百姓的罪责,从此之后,朝廷对城中百姓事事姑息,从而导致一片混乱,号令不行。
在辛康宗被乱军暴民打死时,皇帝赵桓正在南城的城墙上劳军,激励守城将士的士气。
面对金军的严重威胁,皇帝赵桓终于知道怕了,他走出高高的宫禁,摆出了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的架势。
紧接着,初二皇帝赵桓赶到西城劳军,初三又赶赴北城劳军。
可是,皇帝赵桓还未来得及去往东城劳军,金军就发起了进攻。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三,金军率先从城东的善利门、通津门、东水门和城南的宣化门发起了进攻。
金军的攻势很猛,箭发如雨,将城楼、城壁射得如同刺猬毛一般。
并且,有了宋朝送的五百座石砲,金军又以收集的磨石为炮弹,向着东京汴梁城一阵乱轰,将城墙上的楼橹砸得稀烂。
在金军的疯狂进攻下,城东的通津门很快陷入危急之中。
东壁守将刘延庆一边组织将士拼死防守通津门,一边向城中求援。
姚友仲得知军情紧急,赶忙带领一千余人前往通津门救援。
面对蜂拥蚁聚到城下的金兵,悍将姚友仲率军从城墙上吊下去,背靠城墙与金军血战,终于将金军打了回去,保住了通津门。
刘延庆虽然是个庸帅,但毕竟久练边事,其军事素养比起城里那些太平军官来说还是强上了许多。
在姚友仲的助战下,挺过初期的混乱后,刘延庆负责的东城城墙防守得法,让金
第九百三十九章 郭京是个好神棍
ntent
得知聂昌的死讯,耿南仲不敢再留在卫州城外,就向北去了相州。然而,河北各州虽然不敢起兵勤王,但也都拒不割让土地给金国。
东京汴梁城下,得知河北、河东拒绝交割城池和土地,金军再一次加大了攻城的力度。
初七晚上,金军向通津门南、北拐子城发起了进攻。
受姚友仲初三日出城得胜的鼓舞,殿帅王宗濋命统制官高师旦带领衙兵一千余人下城与金军接战。
此番金军对宋军的反击早有防备,待高师旦军下城后,从两边发出伏兵,全歼了高师旦军。统制官高师旦也当场战死。
姚友仲正在策应南拐子城,听说北拐子危急,亲率将校赶来,施放弓弩,监督炮石,一场血战后保住了北拐子城。
初九日早上,金人继续将进攻的主方向放在宣化门,姚友仲又带一行人往宣化门守御。
宣化门外的护龙河上,金军已经叠桥过半。
金军的叠桥之法,是先用木筏浮于水面,以后铺一层干柴、一层苇席,一层厚土,依次循环,层层加高,矢石火皆不能入。
姚友仲选神臂弓手对城下金军进行压制,又运来床子弩、九牛弩,设置大小炮座,抵抗金军的进攻。
金军也准备充分,动用了火梯、云梯、编桥、鹅车、洞子、撞竿、兜竿之类攻城器具。其后金军又用上了石砲,给守城的宋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威慑。
姚友仲带领宋军制作各种防御设施,对金军的进攻针锋相对,苦苦支撑。
两军的攻防战如火如荼,上天却又站在了金军的一方。
十一、十二、十三日,东京汴梁城连降大雪,守城的宋军将士丝毫不敢大意,日夜暴露在城头上,饥寒交加。
金军来自北方苦寒之地,这样的大雪不仅没有让他们行动受阻,反使得金军的女真人感觉更为舒适。
金军两次南征为何都选择在冬季就是因为金军将士怕热不怕冷。并且,金军的马匹也更适应严寒的气候,天气热了反易生病。
因此,这场连降数日的大雪,对于东京汴梁城里的守军和百姓是一场灾难,对于攻城的金军却是及时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