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耶律大石抚掌笑道:“好!我等依计行事,再给那背信弃义的南人一个惨痛的教训!”

    ……

    小半个时辰后,一队辽军来到赵明、黄定国二将的帐篷里,将他们带了出去。

    今日,又该例行公事去宋军大营外辱骂缩头乌龟一般的宋军了。

    带队的辽军将领已经知道赵明、黄定国二将叛宋投辽,要主动为辽军效力,对他二人和颜悦色了不少。

    虽然萧大王交代还是要绑上赵明、黄定国二将,但辽军也只是草草地将二人的手腕绑在一起,并未如往日那般背剪双手五花大绑。

    赵明、黄定国二将镇定自若地骑上马,跟着这支辽军出了军营。

    辽军尽皆骑马,过不多时就来到了宋军大营前,在弓箭射程之外排成一行,扯着嗓门对宋军叫骂起来。

    很快,宋军大营中的许多将士被辽军的叫骂声吸引到了营门处,站在栅栏之后面色铁青地望着辽军。

    这些宋军大多也是西北来的粗人糙汉,哪里知晓甚么温良恭俭让,骂不还口他们也扯破喉咙地与辽军对骂。

    若非刘延庆大帅不准出战,这些西军将士早就不堪其扰,杀出营寨去了。

    只不过,宋军虽然也在与辽军对骂,但是毕竟是被辽军堵在了军营里当缩头乌龟,气势上终究还是输给了辽军。

    赵明、黄定国二将仔细观察宋军大营营门里的宋军,发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于是,他二人向辽军请命,要呼唤宋军将领来投。

    辽军将领听了,就命令辽军停止了辱骂,让赵明和黄定国二将对宋军大营喊话。

    赵明和黄定国二将骑着马从辽军的阵型中走出来,让宋军能够看得明明白白。

    赵明对着宋军大营里高声叫道:“西军的兄弟们,俺是赵明!请兄弟们安静片刻,听俺一言。前方营寨中可是翼景兄弟翼景兄弟,能否出营一见,俺有话与你说。”

    今日宋军大营门内的守门将领正是刘光世军的将领翼景。虽然杨可世与刘延庆、刘光世父子不和,但军中战将赵明、翼景等人倒是性情相投,算得是朋友。

    翼景见今日辽军的情形有异,平日里被捆得结结实实,堵住嘴的赵明和黄定国二人似乎恢复了一些自由,不由得心中狐疑,命令宋军将士也闭上了嘴,安静地听那赵明有何言赐教。

    想不到,赵明与黄定国二人竟然当着两军的将士,说他们




第八百二十八章 刘延庆之败
    泸沟河南岸的辽军大营外,一支辽军押运着许多粮草辎重满载而归。在队伍里,还有几十个宋军的俘虏。

    这支辽军,正是萧干派出去截断宋军粮草的奇兵。

    宋军大将王渊率军押运粮草至涿州与良乡县之间的刘李河畔,遭遇了这支辽军骑兵的袭击。

    王渊此人擅长骑射,在西北边境屡立战功,被授予总领湟州番兵将之职。因而王渊的麾下,多是西北招募的少数民族番兵,在西军中也称得上骁勇善战。

    刘延庆麾下的勇将,以王渊为首,在跟随太尉童贯南征方腊反贼时,王渊就是刘延庆军的先锋。

    此番与辽军主力对峙,面对平原上神出鬼没的辽军骑兵,宋军不堪其扰。

    因为担心后路被截断,刘延庆特地派出最信任的勇将王渊率领番兵骑兵保护粮草辎重。

    然而刘李河边的一战,辽军再次证明了女真不出,谁与争锋的实力,杀得王渊和他的番兵骑兵大败亏输。

    王渊左冲右突,也未能杀出重围,与他的副将、亲兵一起被辽军射落马下,生擒活捉。

    王渊被捉后,破口大骂,只求一死。

    然而辽军从他身上的铠甲看出他是一个宋军大将,如获至宝地将他绑在马上,要带回大营请功。

    王渊的口中也被塞了一团破布,让他哼哼唧唧的骂不出声来。

    哼着契丹族的歌谣,这支辽军在营中兄弟们的欢呼声中,押送着许多战利品鱼贯而入,进入了辽军大营。

    战俘王渊立即就被辽军将领带到了四军大王萧干的中军大帐之中。

    王渊并未隐瞒自己的身份,萧干与耶律大石得知抓获了刘延庆的爱将王渊后,相视一笑,知道这是最完美的结果了。

    想必宋军大营之中,那宋军统帅刘延庆已经心乱如麻了吧

    今夜,定当大破宋军!

    ……

    萧干与耶律大石所料不差,他们施展的计策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让宋军统帅刘延庆难辨真假。

    刘延庆相信赵明与黄定国二将的忠诚度,他二人不可能背叛大宋,与辽人联合起来欺骗自己。

    若说情报有假,那也是赵明与黄定国二将被辽军欺骗了。

    可是,那萧干昨夜说要伏击我宋军的运粮队,今日王渊军果然中了辽军埋伏,以致全军覆没。

    这说明,赵明与黄定国二将拼死带回来的情报是真的。倘若他们昨夜能够逃回来,今日或可救下王渊军。

    看来,辽军增兵至三十万,会在近日夜袭围歼我军,这个情报也是真的!

    刘延庆一念及此,只觉大难即将临头。他父子三人皆在这大军之中,一旦被辽军包围,刘家可就完了!

    刘延庆急忙召集营中的诸军将领,对他们说道:“我军粮草在刘李河被辽军劫走,军中余粮不足,数日之内就要断炊了。

    现在我军大营距离后方城池路途遥远,辽军骑兵又不停骚扰截断粮道,恐怕粮草供应再难以得到保证。

    燕京城坚城难下,非数日之间可以攻克。而我十万大军一旦粮草不继,必然会不战自溃。

    本将决不允许大军因为断粮而遭到灭顶之灾。不若我军先行撤军,回到涿州城修整之后,再作打算。

    众位将军,你等意下如何”

    古代兵家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阐明了后勤保障对军队作战的重要性。

    再骁勇善战的军队,让他们断粮两日,也会变成一支虚弱不堪的军队,失去士气与战斗力。

    所以,粮草供应常常决定了一支军队的生死。

    毫无疑问,辽军统帅萧干已经抓住了宋军的弱点,对宋军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众将听说粮草被劫,尽皆赞同退军。没有了粮食,这大营再



第八百二十九章 童贯的难题
    辽军大获全胜,带着战利品回返泸沟河畔的辽军大营,刘延庆却如同惊弓之鸟,领着残兵败将直逃到了白沟以南的大宋境内,连涿州、易州城都放弃了。

    这一场溃败,十万西军精锐覆灭,将大宋几十年来花费无数钱粮培养的将领、兵士,以及军械、马匹、辎重,几乎都消耗殆尽。

    辽国在金国女真人的进攻下已是摇摇欲坠。然而就是这样的残破政权,只靠两万多的人马,辽军依然歼灭了宋朝最精锐的十万军马。

    经此一战,大宋军队的孱弱在金、辽两国面前暴露无疑。

    此时,早前投降宋军的涿州郭药师部常胜军却表现出更胜宋军的战斗力。

    虽然在野战中失利,但郭药师率部在涿州城死守不退,总算是为宋军保住了涿、易二州。

    此战还有一个人物显露头角,那就是人称“泼韩五”的小将韩世忠。

    韩世忠胆色过人,竟然带着自己的一百骑兵反向而行,潜行到辽军大营附近。

    在辽军倾巢而出,夜袭宋军大营时,韩世忠率部突入防守空虚的辽军大营,趁乱救出了与自己交好的宋军大将王渊,以及赵端甫等在燕京城被俘的官员和将领。

    只可惜因为不受重用,手中掌握的兵力不足,郭药师与韩世忠二人的奋战只不过是两朵小小的浪花,很快就被汹涌的洪流所掩盖,并未能改变宋军大败的结局。

    河间府宣抚司衙门里坐镇的宣抚使童贯得知刘延庆军溃败的消息后,惊得摔了手中的茶杯,如坠冰窟,浑身战栗。

    “……刘延庆那厮误国啊!”

    童贯跌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呆坐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句话。

    此番二次北伐,太尉童贯的心情如同坐了后世的过山车,先攀上高峰,又坠入谷底。饶是他混迹朝堂数十年,见惯了大风大浪,此刻也是手足无措。

    当辽国萧太后递上降表称藩,道君皇帝改燕京为燕山府,以及宋军二十万大军挺进燕地,杨可世领军奇袭燕京城时,负责主持伐辽的河北、河东宣抚使童贯是多么的威风凛凛啊!

    彼时辽国萧太后都要屡屡遣使来讨好童贯,乞求保留辽国藩属国地位。

    可是,前线形势突然急转直下,杨可世、郭药师等人在燕京城兵败,折损了七千兵马。

    杨可世、郭药师二人逃回涿州城之后,立即修书送到河间府宣抚司,向太尉童贯告状,把兵败的责任怪罪到刘延庆之子刘光世头上。

    二人说正是因为刘光世部没有在约定的时间赶到燕京城支援,才使得他们在燕京城孤军奋战三日后,最终兵败,也使得燕京城得而复失。

    都统制刘延庆却是反咬一口,说郭药师、杨可世二将侦查敌情不明,轻敌冒进导致陷入辽军萧干部主力的包围。

    刘光世军尾随杨可世军的进军路线前进时,也险些遭到辽军的伏击。

    幸得刘光世为人机警,及时察觉了辽军布下的圈套,才带着麾下兵马全身而退,避免了一场大败。

    因而,刘光世非但无过,反是有功。

    杨可世、刘延庆各持己见,用文书在太尉童贯这里相互指叱攻讦。

    童贯虽然愿意相信爱将杨可世的话,怀疑刘光世是临阵退缩,可是前线之事一时间也难以查明。

    顾虑到刘延庆还是二十万大军的都统制,需要他领兵收复燕地,童贯就在此事上当了和事佬,写信劝杨可世与刘延庆二人以国事为重,要精诚团结。

    怎料到,劝和信送出去没有几日,宋军主力刘延庆军居然一夜之间全军覆没了!童贯主持的二次北伐也因此彻底失败!

    更让童贯恨得牙痒的是,十万大军捐躯沙场,多少西军将领死在了这一役。可是,雄州城传回的消息是,刘延庆,刘光国,刘光世父子三人却是安然无恙!



第八百三十章 置身事外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八百三十章置身事外宣抚司衙门里的众人想起,此时正巧赵良嗣与马扩二人出使金国,正在奉圣州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大营里。

    于是,童贯立即命人走代州入奉圣州,给赵良嗣带去密信,让他联络金军夹攻辽军,帮助宋军收复燕地。

    此时的金军大营里,赵良嗣与马扩二人得了西门庆的指点,又得知宋军在燕京城战败,不消太尉童贯发来指示,已经在设法与金国谈判了。

    可惜,赵良嗣与马扩最为倚重的西门庆在见过老丈人完颜阿骨打和完颜宗干、完颜宗峻等人之后,已经向皇帝完颜阿骨打讨了一个差事,离开奉圣州,北上上京临潢府。

    西门庆在金军大营里得知宋军郭药师和杨可世等人偷袭燕京城,旋即为辽军四军大王萧干所败,确认历史依然在按照自己知晓的进程在发展后,就决定离开金军大营,北上草原,去斡难河畔的蒙古部。

    因为西门庆已经知道接下来宋金两国会围绕燕京城的归属展开一系列的谈判。

    西门庆并不想置身其中,帮助宋徽宗那个鸟皇帝和太尉童贯等人争取更多的利益。

    该发生的,总会发生,西门庆希望历史如已知的那般推进,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把握形势,为自己的势力谋利。

    金军在观望形势后,即将进攻燕地。

    此时完颜昌与完颜阇母在中京道虽然平乱有力,但奚人的暴动还未完全平息。金军在中京地区的兵力受到了牵制。

    完颜阿骨打有心调动上京临潢府和泰州等地的军队南下。此时,就需要北方的边境稳定。

    因此,金国需要有人去安抚草原各部,使他们免生事端。

    西门庆当仁不让地站出来要为老丈人分忧。他从完颜阿骨打那里讨来了对草原各部加官晋爵的旨意,就带着自己的人马向北挺进了。

    其实,西门庆此时北上大草原,帮金国安抚各部只是一个幌子,西门庆的真实目的是去探望自己的娘子孛儿只斤阿兰公主。

    上次出使蒙古部,歼灭萧乙薛军时,西门庆发现孛儿只斤阿兰怀孕,就将她留在了蒙古乞颜部。

    如今算着日子,孛儿只斤阿兰应该快要临盆了,西门庆这才决定赶往蒙古部,去探望自己的娘子和还未出生的孩子。

    那孩子有一半蒙古人的血脉,如果是一个男孩儿,长大后一定是出色的勇士吧!

    西门庆带着美好的憧憬,与焦挺、岳飞等人快马加鞭地飞驰而去。

    西门庆走后,得知宋使想要谈判燕京之事,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派自己的堂弟,金国的昊勃极烈完颜蒲家奴会见了赵良嗣与马扩。

    完颜蒲家奴一见面,对开门见山地对二人说道:“去年我大金国依照两国之间的盟约,曾派使臣去贵国谈判,欲约定共同出兵伐辽的日期。

    为表我大金国的诚意,我军甚至暂时停止了对辽国的进攻。

    可是贵国却将我国的使臣扣留了大半年,对出兵伐辽不置可否,最后只拿了个内容空洞的文书敷衍我国。

    看来,贵国根本没想和我国联合伐辽,只是借口谈判,延误我国的战机。

    我军去年十一月重新发兵,今年正月占领中京,三月占领西京,将士们浴血奋战近半载,方才把辽国主力歼灭。

    贵国见大局已定,这才于五月仓促出兵来抢便宜,去打辽军在燕京城的残兵败将。这可算不得是与我军夹攻辽国。

    坦白的说,去年贵国不派使臣就是失信,今年虽然发兵,但也不是按照约定进军,这还是失信于我国。

    然而,虽然你们宋朝这么不讲信用,但我大金国皇帝陛下却是一个讲信义之人,愿意原谅贵国的失信行为,与贵国继续结盟伐辽。

    为表示诚意,我国仍会按照两国以前的约定,先将我军占据的西京一路州县交给你们。
1...168169170171172...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