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没有大金国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宋军岂能击败辽国,收回燕京城。



    一旦大宋朝廷收复燕地,根据海上之盟条约约定的岁币,大宋一定尽快奉上。希望两国能够结成百代万世的友谊。



    马扩的毕恭毕敬让完颜阿骨打君臣大为满意,对这副使马扩不觉又亲近了几分。



    赵良嗣却不知宋军胜利在即,已经向金军展示了强大武力之时,马扩却突然变得更为谦卑,急于向金国君臣示好,究竟是何用意。



    难道此时不该携大胜之威,与金国讨价还价,为朝廷谋取更大的利益么



    马副使今日的水准失常,给我捅了许多篓子呀!



    唉马副使与我同舟共济一场,我也不能向朝廷揭他的短,只能尽力挽回一些余地,以免将来无法向朝廷交差。



    今日




第八百二十四章 萧干的战利品
    杨可世听了杨可弼之言,仰天长啸,口中说道:“我杨可世对不住死去的这些兄弟呀!可是,你说得对,我等要活着回去申诉,让世人知道此战的是非曲直!”



    杨可世说完,同意了出城逃走的计划。



    于是杨可世、杨可弼两兄弟在心腹亲兵的帮助下,也学郭药师那般,用绳索吊出城外,头也不回的走了。



    燕京城东边城墙上剩下的宋军将士群龙无首,很快就被萧干军攻上城墙,将他们连同曾经帮助宋军汉人全部斩杀在城墙之上。



    萧干带着辽军攻下了燕京城的外城后,害怕还有宋军赶来,燕京城再次陷落,他命令辽军关闭城门,严防死守。



    辽军忙于在城中搜捕追杀宋军的残兵败将,清点打扫燕京城战场,安抚燕京城百姓等,并未开城门去追杀逃走的宋军散兵。



    正因辽军没有打扫完战场,不知逃走的是宋军主将,没有出城追击,杨可世两兄弟方才得以从燕京城下脱逃。



    燕京城之战,跟着郭药师、杨可世进城的宋军骑兵共计六千人,最后能够活着越城逃生的只剩几百骑,近乎全军覆灭。



    燕京城在战争中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大街上、坊院里,契丹人、宋军及汉人的死尸堆积如山,城内血流遍地,火光冲天,直如人间炼狱。闪舞www



    四军大王萧干几个昼夜没有合眼了,站在城楼上看着燕京城的惨状,他消瘦的身躯里仿佛注入了一股狂暴的力量,竟然让他毫无倦意。



    萧干铁青着脸,准备对宋军进城后帮助宋军屠杀契丹人的那些汉人进行报复。



    于是,在萧干的指挥下,辽军又在契丹幸存者的指认下,四处抓捕有通敌嫌疑的汉人。



    一时间,城中汉人人人自危。



    司徒左企弓,知枢密院事曹勇义,参知政事虞仲文,太师张琳等几个汉人重臣正在内城护驾。当他们知道萧大王正在城中肆意抓捕汉人时,一起跪地向萧太后求情,请萧太后颁下旨意,赦免城中的汉人百姓。



    司徒左企弓更是亲自策马找到辽军主帅萧干,劝萧干不必再深究此事。



    左企弓对萧干说,城中虽有少数汉人给宋军充当内应,但他们早就与宋军一起负隅顽抗,死在辽军刀下了。



    其余的一些汉人虽说也为宋军出了一些力,但他们大多都是被军队裹挟,不得不为而已。对于这样的汉人,实在是没有必要斩尽杀绝。



    左企弓说到,燕京城经历了几日大战,百姓们早已是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如果辽军再在城中抓捕汉人,只怕燕京城的百姓会彻底的陷入混乱之中。



    燕京城乱,整个燕地都不得安宁。



    如今最为迫切的不是抓捕几个内奸,而是尽快恢复燕京城的秩序。



    萧干见左企弓言之有理,就收回了兵马,不再满城搜捕汉人内奸。



    知枢密院事曹勇义,参知政事虞仲文,太师张琳等官吏纷纷上街安抚百姓,维持秩序,终于让燕京城渐渐恢复了平静。



    郭药师与杨可世等人从燕京城死里逃生后,一路辗转南下,竟然在安次县重新会合碰到了一起。



    几人沿途收罗残兵败将,又招募到从燕京城逃出来的大约四百宋军。



    郭药师与杨可世密商,认为此战失利,首要责任是计划中的刘光世军失约,未能按计划赶到燕京城。



    如今良乡县的大营里是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在坐镇,杨可世与郭药师兵败回营后,难保不会被那刘延庆借机混淆是非,陷害治罪。



    若是在军营中被刘延庆父子所害,那可就是有理都说不清。



    郭药师与杨可



第八百二十五章 隔帐有耳
    良乡县宋军大营里,虽然主帅刘延庆还将心思放在推卸责任,与杨可世、郭药师扯皮打官司之上,但营内将士见了辽军押到阵前的俘虏与马匹,知道袭击燕京城的人马都被辽军歼灭了,顿时士气大降。



    营地里,弥漫着悲观失落的气氛。宋军将士不由得又想起了雄州城之败,二次北伐初期那种人多势众,气势如虹的气势已经荡然无存。



    刘延庆见大军有动摇的风险,为了稳定士气,急忙命人到涿州城联络杨可世与郭药师,从那里取得郭药师的手书,证明杨可世与郭药师都没有降辽,萧干说的是谎言。



    郭药师的手书在军中诸将那里传阅之后,再通过他们告知士卒,方才暂时稳住了将士之心。



    然而,燕京城得而复失,杨可世军遭遇惨败的事实却无法否认,大营中宋军的士气依然低落。



    刘延庆的心中也对辽军统帅萧干产生了畏惧之意,心头打起了退堂鼓。



    此番出征本就是太尉童贯逼着刘延庆北上的,刘延庆对于战胜萧干与耶律大石的信心不足。



    最能打硬仗的猛将杨可世都战败了,大将高世宣也战死,刘延庆麾下少了能与辽军正面交锋的将领。



    于是,刘延庆选择继续闭垒不出,与辽军在这泸沟河南岸对峙。www与此同时,他给太尉童贯的宣抚司送去了急报,向童贯禀报了自己的意见。



    刘延庆上报说,燕地辽军依然强大,非宋军可以单独战胜。还须得邀请金军入燕,两军南北夹击,方才能战胜辽军。



    刘延庆想步步为营地打稳妥仗,等待金军来消灭燕地辽军,可是辽军统帅萧干哪里会给他这个机会。



    刘延庆统领的宋军本就是以步军为主,骑兵为辅。在偷袭燕京城之战中,又折损了七千宝贵的轻骑兵,使得刘延庆军的机动能力更是大打折扣。



    反观萧干与耶律大石统领的辽军主力,乃是一支以骑兵为主的部队。



    所以,辽军的兵力虽然没有宋军雄厚,但兵马的战斗力和机动力都更强。



    萧干充分利用辽军的优势,每日里派出骑兵部队对宋军不停的进行骚扰,让宋军大营不得安宁。



    更让刘延庆忧心的是,辽军的骑兵部队绕过了宋军大营,频繁出没于涿州城方向,又截断宋军粮道和退路的企图。



    刘延庆虽然识破了辽军的意图,但是手中的骑兵部队太少,无法遏制辽军骑兵这种来去如风的大纵深穿插作战,只得徒呼奈何,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平原地带,步兵对骑兵的巨大劣势,在此显露无疑。



    泸沟河南岸,四军大王萧干的军营里,在燕京城被辽军擒获的郭药师文字官赵端甫、杨可世部将赵明、高世宣部将黄定国等宋军将领都被关押在营帐里。



    燕京城之战,除了郭药师、杨可世等人越墙逃走,其余进入燕京城的宋军被辽军和愤怒的契丹百姓斩杀殆尽。



    赵端甫、赵明、黄定国等人是在守卫悯忠寺大本营的混战中被萧干亲自领兵俘虏的,没有机会从城墙逃走,也躲过了辽军和契丹民众最后的报复性屠杀,成为燕京城之战中宋军唯一活下来的几个人。



    萧干留下他们几人的性命,就是为了用于侮辱宋军。根据萧干的安排,辽军每日轮番带着他们几人到宋军大营前叫骂,羞辱躲在军营里的宋军都是胆小鬼。



    被带到两军阵前当众羞辱,赵明、黄定国这些武将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当真比死了都难受。可是辽军对他们看管得紧,不给他们寻死或逃走的机会。



    这一日,被辽军带到阵前向宋军展示了半日后,赵明、黄定国等人又被关在了一个大帐里。



    不知怎的,这一日辽军营地里人声鼎沸,辽军的将士们



第八百二十六章 斗智斗勇
    只听得萧干在帐外说道:“此事不急,本王已侦得宋军的运粮队不日即将到达。因而,本王已派出一支精兵埋伏在涿州城的方向,截击宋军的粮草,切断宋军的归路。

    宋军如今还不知晓我军兵力已增至三十万,兀自在哪里死守营寨。

    待伏兵袭击宋军的辎重部队后,本王会出奇兵,将全军分为三路,由本王、大石林牙和乙室八斤各领十万人马,包抄围歼宋军。

    本王会先让左右两路人马潜行至宋军营寨两侧,完成包抄任务后,再点火为号,与中军同时发动进攻。

    你等勇士自然是随本王的中军行动,直冲宋军大营。

    届时我三路大军夹攻宋军大营,定要全歼宋军,不使宋军一人逃回白沟以南。”

    萧干话音刚落,就听得一个辽军将领在帐外说道:“末将愿为前锋,斩那宋军统帅刘延庆的人头献给大王。”

    “末将也愿做陷阵先锋!”

    另一人的声音也在帐外响起。

    “好!你二人不愧是我大辽的勇士,本王成全你等的心愿,让你二人担任先锋。

    不过,明日你等还得依照原本的安排,押着这些俘虏去宋军营前骂阵,羞辱宋军诸将,继续动摇他们的士气。

    本王还要去前军巡营,你等也早些歇息吧。”

    萧干在帐外说了这番话,就带着手下远去。

    帐外的辽军将士都毕恭毕敬地说着“萧大王辛苦,小的恭送萧大王。”

    随着萧干的远去,帐外的辽军又吃喝了一阵后,就各自散去,回营帐歇息去了。

    营地里,只剩下守夜巡逻的士兵们的脚步声。

    赵端甫、赵明、黄定国几人都被绳索捆住,行动不便。但他们听得辽军走远后,还是在地上滚动着凑在一起,低声商议起来。

    赵明开口说道:“那萧干的话,你等众人可都听清了你等怎么看他的话是真是假,是否是故意说给你我听的”

    赵端甫低声说道:“在下以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萧干或许要借我等施展疑兵之计。可是,此地看守极严,我等皆被捆得动弹不得,根本无法逃脱出去。那萧干欺瞒我等又有何用”

    黄定国道:“那萧干若是要用计,今夜在帐外故意说了这些话让我等听在耳里,必然会让看守的辽军故意疏忽,放我等离去。这倒是一个逃脱辽营的好机会!我等须得把握住此天赐良机。”

    赵明闻言,奋力挣扎了一下,想试一试身上的绳索能否挣脱,却发现自己被捆得十分结实。

    “几位兄弟,你们试一试,有没有哪个兄弟身上的绳索可以挣脱”

    赵明小声地对众人说道。

    赵端甫、黄定国几人在地上挣扎了一番,都失望地摇了摇头。

    显然,辽军并未在绳索上留下破绽。

    “仔细看一看,帐中可有辽军无意间遗漏下来的,能够割断绳索的小刀之类物品”

    帐中众人又摸黑寻找了一番,依然是一无所获。

    “悄悄去帐篷门口瞧一瞧,辽军的守卫是否醉酒或熟睡,给我等留下了逃走的机会”

    黄定国打了几个滚,滚到门口观察了许久,却发现帐外看守的辽兵神采奕奕,毫无倦意。

    不远处,还不时地有辽军的巡逻队经过,显然辽军军营戒备森严,完全没有逃脱的机会。

    黄定国失望地向众人摇了摇头。

    看来辽军并无放自己这几人逃走的打算,难道那辽军统帅萧干说的都是真的

    白日里辽军营地里人马喧闹,莫非真的是援军来了

    如果萧干所言属实,宋军可是要大难临头啊!

    赵端甫、赵明、黄定国几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难辨真假。

    “不如再等等,看帐外的看守有没有故意松懈之时。”

    &



第八百二十七章 确信无疑
    萧干看着赵明与黄定国二将,不动声色地问,辽国收留他二人,可有甚么益处

    赵明、黄定国二将毛遂自荐说,只要萧大王让他们去两军阵前,他们愿意向宋军喊话,动员相好的宋军将领向辽军投降。

    即使劝降不成,多少也能在宋军将士之间制造一些猜忌和矛盾,让宋军内部不战自乱。

    萧干听了,表示愿意接受二位将军投诚。但是,在没有证明二位将军的忠诚之前,辽军还不得不防。二位将军去宋军营前劝降时,依然得绑住双手,免生变故。

    赵明、黄定国二将听了,当即表示愿以实际行动报效萧大王,以此证明二人的诚意。

    萧干听罢,让人将赵明、黄定国二将带了出去,单独安排在一个营帐里歇息。

    打发走两个宋军降将后,耶律大石从帷幕后走出来,对萧干问道:“萧大王,此二人必是诈降无疑。你说,那刘延庆会上当么”

    萧干自信满满的笑道:“我只希望这两个宋将有胆色行险逃走。听闻他们在被俘前作战勇猛,想来应当不缺胆色。

    至于那刘延庆,坐拥二十万大军,却不敢与我军交手,我观他已有胆怯之意。

    本王这条计策虚中有实,刘延庆必会中计!”

1...167168169170171...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