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说罢自己挥动着手臂指
第670章:光荣退伍(上)
杨怀仁原本定的计划,是在两个月后才进行淘汰,把在训练中表现不合格的人,从龙武卫和虎贲卫中剔除出去。
其实不用等那么久,半个月之后,就已经有人因为身体的因素,或受伤,或生病,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训练了。
人数还不少,有将近两千人,绝大多数都是原来的禁军。
要淘汰掉这些人,说起来容易,但真到做决定的时候,杨怀仁还是犹豫了,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在是太难。
上位者的一个决定,也许就是一句话那么简单,但是很可能就因为这一句简单的话,影响了别人的一生。
况且最近训练进行的不错,将士们的士气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这个时候去淘汰掉两千人,杨怀仁也怕对留下来的将士们的士气造成不好的影响。
但是不让他们走,让这些人留下来又有什么用呢这些人里,很多人年龄确实是太大了,不少都是四十多岁,眼看就要奔五十的人。
他们之所以留在禁军之中,也是跟募兵的制度有关系,实际上,他们的年纪和体力,已经完全跟不上杨怀仁所制定的训练内容,更何谈将来让他们上战场呢
还有一些就是真的身体不行,根本就不是当兵的料子,一开始他们也是在坚持着,但时间长了,高强度的训练量就让他们吃不消了。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会频繁的得病,也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就是因为身体的疲劳造成了持续的虚弱,经常发低烧。
尽管这些人精神可嘉,害怕被赶回家还在坚持着去参加到训练当中,但他们这样做,和慢性自杀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真的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带病去参加训练,那对他们的身体造成的伤害将会是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杨怀仁也不
第671章:光荣退伍(中)
“怎么能这么说呢,回家不一定是丢脸的,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你听说过吗”
杨三泰好似抓到了杨怀仁话中的把柄,立即追问道,“大将军说的有道理,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当然是光荣的,骄傲的,可是我现在是因为得了病被赶出禁军的,我就这样回家去,怎么可能算的上是衣锦还乡呢”
“这……”
“要我杨三泰回老家也不是不可以,就按照大将军说的,大将军要是能然我上一次战场,立个什么功绩回来,到时候不用大将军开口,我自觉回家。”
这下杨怀仁可犯难了,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现在他又如何去找个仗给他打总不能没事找事去找胡人打架吧
再说了,就算真有战争发生,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们有没有机会上战场,也轮不到他杨怀仁说了算,他上头还有官家和枢密院呢,环州一战,纯属意外,可遇不可求啊。
“胡闹!”
杨怀仁板起脸来,“杨三泰,你也老大不小了,按年级算,我都得喊你一声叔叔了,咱们俩还是本家,你乱说这些话,可想过这世上的事情,不是我凭嘴说说就能发生的
还想上战场打仗,你逗我吗我说明天就带领大家去扫平西夏,荡平契丹,朝廷能让吗官家能让”
见杨三泰不言语了,杨怀仁接着说道,“说了让你们回家,是光荣退伍,并不是赶你们走。
你以为我愿意做恶人,去赶走你们让你们下半辈子都恨我吗我没那种病!你扪心自问,你的年纪,你的身体,真的适合继续留下来吗
你也说了想上战场打仗,那我问你,真上了战场,你的关节炎又发作了,你是不是想让别人背着你打仗”
“我……我保证不拖累…
第672章:光荣退伍(下)
杨三泰即使感到有些无奈,但还是躬身行了礼,退出了大帐。
杨怀仁说的有道理,禁军要想往好处走,往高处走,就必须精简人员,这些日子进行的特殊的训练,就是精简人员的方法。
他的身体和年纪已经无法保证他继续跟上这样强度的训练,也就证明了将来如果龙武卫的将士们真上了战场,他这样的,很可能就是个累赘。
既然杨三泰觉得龙武卫就是他的家,龙武卫的将士们就如同他的兄弟们一样,那他就不应该去拖家里和兄弟们的后腿。
这样子离开,他心中肯定万分的不舍,但是他不再心怀怨恨了,因为他知道他的离开,是为了家好,兄弟们好。
况且那个平时看起来像是魔鬼一样的杨怀仁大将军,心地非常善良,已经给他们想好了后路。
去庖厨学院学点手艺,确实不论将来他们走到哪里,都有一身吃饭的本事,不至于饿死。
更何况杨怀仁大将军就是凭借着高超的厨艺得到了如今的一切,可见厨子不像以前他们想象的是个卑贱的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虚。
而且学了厨艺之后,还是有机会回到军营里来的,哪怕是做个没有机会上阵杀敌的伙头兵,不过这样也不错,起码留在了兄弟们身边,能给他们做饭吃,也能得到心理的满足。
杨三泰离开之后,杨怀仁也意识到事情既然已经摆到台面上来了,也没有必要再继续藏着掖着,对那些要离开的人,思想工作要抓紧展开了。
山谷的另一边,学院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主题建筑和配套设施基本已经建设完成,现在正在进行装修等收尾的工作。
工匠们的心
第673章:放假
送走了一批人,大营里气氛有些紧张,大家都知道,按照杨怀仁当初说的,未来龙武卫和虎贲卫只需要留下一万六千人的编制,所以还有两千人要离开。
原定的休息日,是杨怀仁觉得大家训练的这么久,需要一定的休息和心理调节,总是紧绷着一根弦,人会承受不了的。
可将士们送走了退伍的人之后,不知谁先起的头,自觉回去换了衣服,戴上负重,然后继续去跑每天两趟的五公里越野。
开始是一个人,接着是两个,三个,然后越来越多,到最后全营的人都穿戴整齐跑了出去。
杨怀仁很欣慰,也戴上负重跟了上去,心里想的是,这些人,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
休息日也没休息成,往后的日子将士们的训练态度更加认真了,杨怀仁很明显的感觉到大家的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更可喜的,是军事素质的养成,这跟站军姿走正步的严苛训练分不开。将士们如今已经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又搞了一次紧急集合,竟然没有一个人迟到,这转变,实在是太惊人了。
禁军原本的素质,其实本就不低,他们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只不过在过往那些得过且过的日子里,把人的意志和身体,逐渐消磨光了而已。
想到这里,杨怀仁也忽然发现大宋的禁军也并非无药可救,只不过做起来有点难。
在龙武卫和虎贲卫中进行的试验已经成功,但是要推广到所有禁军中去,那就十分困难了。
如今的龙武卫和虎贲卫中,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有背景的人,吕济远这样的,已经算是背景深厚的了。
当初把禁军中参与了那一日围攻城门的将士聚集到这两卫中来,其中很多后台硬背景深的人,早就被挑选了出去,没有迁移出琼林苑的大营,而是被重新分配了职位,调职去了别的地方而已。
杨怀仁的办法在龙虎两位中行得通,不见得在别的禁军中也行得通,那些隐藏的势力反噬起来,不是杨怀仁现在的能力有机会压制住的。
一个月过去了,将士们这段日子的训练都表现的很好,除了正常的越野长跑、站军姿和武器技能的训练之外,也遵从杨世虎的提议,开始了军阵的训练。
杨世虎教授的军阵和禁军原来练习的军阵类似,但是又有很多的不同,将士们很多一开始不习惯,但在原来边军将士的带动下,也很快适应了。
杨怀仁其实不懂这个,在校场的高台上望下去,也看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不过从杨世虎那里知道,军阵的练习,不能光按照兵书上的办法来。
军阵是死的,人是活的,特别是经历了环州一战之后,杨世虎更明白了很多阵列,要将士们活学活用才有真正的效果,照本宣科的那都是庸才。
这一点杨怀仁不否认,西夏静塞军司的将士们摆出来的阵势,杨怀仁记忆犹新,若不是清平关城高墙坚,在平地上两军列阵对打,恐怕边军也不是对手。
八月十四,杨怀仁严令放假两天,家在京城的,可以回家,剩下的将士们,也必须休息,谁敢训练,那就是违抗军令。
将士们知道这是杨将军为他们的身体好,虽然这段日子饮食上吃的不错,但是他们的身体,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
训练是没法私下里训练了,不过
第674章:月饼
过中秋节,不得不提到月饼。月饼其实自古有之,只不过到了元末明初,才作为一种代表中秋节的一种代表食物。
北宋时期中秋也食用月饼,但只不过作为一种普通的糕点来食用,最流行的月饼制作方法是从宫中传出来的,所以此时月饼被叫做宫饼,而宫中,叫做月团。
当然,此时还没有后世最为流行的广式月饼,大致上只是被地理上南北的不同,被分为了两种。
以开封为代表的北方,月饼做出来是松软的面团状,吃起来松软可口,也难怪被叫做了月团,而不是月饼。
而过了长江到了江南,月饼的制作则更加精细,形状也更为小巧,外头是包裹的酥皮,而里边则是饴糖、豆沙或者果干,老百姓称其为饴饼。
杨怀仁想起以前吃过的广式月饼来,不知怎么觉得有点馋,想了想不如自己做一些,除了家人中秋节晚上赏月的时候食用,还可以拿来送人。
要做广式月饼,首先要准备转化糖浆和模具。木模子好准备,家里就有一些平时做点心的模子,只不过大小上来看不太合用,让庄子上的木匠按照杨怀仁所画的图样做一些就可以。
转化糖浆的制作也不难,准备一口锅,按照重量2比1的比例,加入糖霜和清水,小火慢熬。
当汤水开了之后,加入酸果汁的清汁水。后世大都是用柠檬汁来加工,当下也没有柠檬这东西,杨怀仁用味道类似的酸橘汁来代替。
锅中清水和酸橘汁的比例大概是四比一,加入之后开始搅拌糖汁,等到慢火熬煮下的糖汁开始变色,直到眼色变作了金黄之后便可以出锅了。
出国后的转化糖浆放置在一个大盆中冷却待用,接下来开始准备月饼的馅料和饼皮的皮料
第675章:点兵日
充实的日子,总是让人觉得过的很快。
中秋之后,龙武卫和虎贲卫的禁军每天都进行着差不多的训练,那感觉,好似昨天跟今天没有区别,今天跟明天也没有区别。
但将士们却感觉到,就在这样看上去千篇一律的日子里,在他们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一样的变化。
每个人都变得更强了,留下来的一万八千名将士,如今都能轻轻松松地完成每天杨怀仁安排下来的还是那么严苛的训练,所以没有人再被劝退,所有人都将留下来,至于杨怀仁所说的军饷的事情,不是他们该考虑的问题。
即使是这样,杨怀仁也不在乎,自己就算是搭了不少钱在龙武卫和虎贲卫这里,也并没有觉得肉疼。
钱多了,就是用来花的,既然花在了杨怀仁心中觉得最该花的地方,所以他一点也不心疼。
官家九月十五沙场点兵的日子到了,琼林苑大校场虽然大,但也不能装得下二十多万人的所有禁军将士们。
根据枢密院下达的通知,每一卫只需要在当天出一千名精兵去参加点兵就够了。
这可就为难杨怀仁了。如今龙武卫和虎贲卫的一万八千名将士们,这些日子付出了常人不敢想象的努力,更是吃了那么多苦才熬到今天,要是他们中一万六千人不能参加这次点兵,那对留下来的人,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杨怀仁想了想,他也实在没办法去选出两千人来,因为现在那些将士们个个都更小老虎似的,选谁留谁,实在很难做出抉择。
到最后,索性就不管上边的通知,把所有人都带出了谷地中的大营,大家一起去参加沙场点兵,大不了到时候被枢密院的大官们追究起来,杨怀仁就推说自己没看清楚。
他们要怪,也不敢明里就跟他一个如今官家十分器重的郡公爷过不去,耍赖这种事,杨怀仁不怕丢了面子。
带着人马浩浩荡荡来到了禁军大营所在的琼林苑,果然也是引起了不少的注意,不过那些禁军们对龙武卫和虎贲卫的看法有些奇怪。
对于这两卫将士整齐的步伐和气势昂扬的军姿,他们似乎并不怎么在意,反倒是觉得他们傻不拉几来了那么多人,也不嫌麻烦,真是傻的可爱。
这边将士们面色轻松,并不在意别人对他们有什么看法,让杨怀仁觉得果然自己带出来的兵从气质上就比那些禁军们高了不是一个档次,荣辱不惊,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按例杨怀仁和杨世虎作为龙武卫和虎贲卫的最高军官,他们要去校场的中间看台上去迎接圣驾。
所以杨怀仁吩咐黑牛哥哥他们留下来带队去指定的位置集合,若是有人怪起来为何这两卫把所有人都带了来,就让他来找杨怀仁理论。
杨怀仁和杨世虎来到北看台上,这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很多禁军中的将领,他们也不认识,他们原本就是临时凑数当的禁军将领,所以和那些老人们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不过杨怀仁地位超然,他毕竟是郡公的爵位,从这一点上看就比其他将领高出一头,他走上看台,便有不少陌生的将领跟他打招呼见礼。
杨怀仁也点头微笑着跟他们还礼,随意的寒暄几句,啰嗦了好久,才被小吏带领到他们该坐的位置就坐。
因为龙武卫和虎贲卫的驻所离的琼林苑远,所以杨怀仁和杨世虎天不亮就带兵出营,到了琼林苑大校场的时候已近辰时,但官家却还没有到。
&nbs
第678章:整齐划一的美感
磨蹭蛋,那个小公公倒是想体验一下那是种什么样的的感觉,而杨怀仁说完也觉得无意之中竟然挖苦了人家,似乎不太好。
见那小公公兀自发愣,杨怀仁又从怀里胡乱抓了一把银豆子往他怀里塞,“快去吧,回来还有赏。”
小公公这才露出点笑模样,屁颠屁颠地跑了出去,杨怀仁还要顺着楼梯往下走,走了几步又发觉自己下去干啥反正也不会旗令,站高台上不是自己把自己当猴耍吗
无奈地瘪了瘪嘴,转身又走了回去。
等他回到座位上,包括赵煦在内,一班文臣武将都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他,心说你家龙武卫演武,你都不用去指挥一下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