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凉夜白
这月饼的味道和往年不同,御园的糕点师傅手艺还不错,很符合他们两的胃口。
要是再有多一些蛋黄栗子馅的就好了。
大公主在旁坐着,看着他们免得他们掉进湖里,听见这话不由道:“是母后新弄进院子的乐师吗”
“没有啊,我怎么没听说”
大公主如今在宫里待嫁,不了解御园的情况。
可一直住在御园的小六和小七也说没有,那就奇怪了。
小六和小七眼珠子一转,又生了鬼主意,扯着大公主的衣袖道:“好姐姐,我们去找找那炊箫的人,姐姐就在这里,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正说着,两个孩子手拉着手就跑了。
大公主想叮嘱他们穿件衣裳再去都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
第741章 窗外听书
次日一早,书斋的读书声格外热闹。
昨儿大家为着季玉深布置的菊椛题,都绞尽脑汁。
原以为什么文体都可以,应该会很容易,没想到回家一做功课,才发现可选的越多,这心里反而越纠结。
一会儿想到诗上头,一会儿想到文章上头,反而比平常的功课更加费工夫。
今日晨读的时候,大家便悄悄议论起昨儿大家做的功课。
小六和小七做的都是诗,也有人做的是词和对子,写文章的不多,只有李千越和恭郡王的长孙。
“李千越,你这文章写得也太长了吧,抵得上我们十首诗了!”
有人好奇,拿李千越的功课来看,李千越一面小心护着唯恐他们撕破,一面道:“我愚笨,诗词需要新奇巧妙才好,我自问没那个本事。索性老老实实写一篇文章,把心里的意思说明白。”
小六和小七早看过李千越这篇文章了。
都说勤能补拙,李千越在几个伴读里算是一等一的聪明了,可他还是扎扎实实写了一篇长文。
那文章内容华彩精妙,立意不俗,哪里是没本事
倒是恭郡王的孙子,小六和小七该唤一声侄儿的,那才是个真正的笨脑子。
不过他笨归笨,为人品格却十分敦厚妥帖,不像他爷爷恭郡王,年轻的时候是个最能惹是生非的主儿。
季玉深才走到书斋外头,便听得今日的读书声不对。
他是个人情练达之人,对孩子们的心思了若指掌,当即抿唇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随即款款走进书斋。
见着那抹青衣的身影进来,孩子们立刻聚精会神,读书的声音比方才响亮了许多。
苏幼仪由春花扶着在湖边散步,听见孩子们的读书声,不自觉就朝这边走来。
春花听着里头的动静不大对,笑着朝苏幼仪道:“昨儿在六王爷和七王爷身边伺候的人说,两位小王爷昨儿晚上一直对月吟诗呢。说是季师傅布置的功课,写什么菊椛诗。”
“既是菊椛诗,为何对月”
春花愣了愣,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她无奈,“奴婢哪里懂得这些,想来是六王爷和七王爷心思和平常人不同,有什么稿瞻远瞩罢奴婢听说,季师傅布置的题目是菊椛,写诗也成,写文章也成,哪怕写个对子也成。”
菊椛不过是老生常谈了,倒是季玉深布置的这个形式新鲜。
这群孩子年纪最大的也不过八岁,小的如小六和小七才六岁,真要他们写文章或者作诗,只怕太难为他们。
可不拘文体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众人皆可以挑选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来写。
苏幼仪有些好奇,脚下便转了方向,“走,咱们也过去听听。”
……
白日上课的时候,书斋里除了学堂,别的地方都格外安静。
伺候的小太监小宫女们都不敢发出声响,唯恐扰了主子读书,故而都躲到了人看不见的地方做事。
院子里只有两个看门的小太监。
见苏幼仪过来,两人忙要行礼,苏幼仪用手指竖在唇前。
“嘘。”
两人会意地站起来退到一边,苏幼仪和春花轻手轻脚地走了进去,到学堂外头,两人站在窗外听里头的动静。
孩子们是坐着的,加上个子小,看不见窗外的情况。
季玉深却是站着的,早就看到了苏幼仪走过来。
苏幼仪朝他也比了个手势,而后随意在窗外的假山石上坐了,顺手将金丝红的裙摆拢到身侧,垂下重重波澜。
季玉深嘴角翘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朝下首道:“昨日的功课,请诸位学生都交到台上来。”
学生们一个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功课交到台上。
第742章 和别人一样
说得也有道理。
众人便没有争议了,季玉深道:“这首也颇好,比小七的文辞更着意了些,也华丽一些。”
“季师傅,那到底是华丽的好,还是朴拙的好”
孩子们问出这个问题,连苏幼仪都愣了愣。
她看向春花,春花在旁看热闹不嫌事大似的,一个劲踮着脚往窗子里看,边看边偷笑。
倒要听听季玉深如何回答。
季玉深不急不缓,微微笑道:“华丽若太过成了穿凿,那就失了风骨。朴拙若过头成了俗白,那也无味。其中分寸只要拿捏好,便可尽凭本心,自成风格。”
“那六王爷和七王爷这两首诗是否过头,谁又更过头些”
真是一群好奇宝宝。
苏幼仪哭笑不得,这些孩子可真会为难人。
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季玉深身上,小六和小七也一脸期待地望着他。
季玉深的目光似有若无地朝窗外掠来。
苏幼仪可不会给他解围。
她故意慢吞吞地别开了眼,随手端起放在石头上的茶盏,轻抿了一口。
季玉深忍不住笑。
这一笑,底下的学生们都坐不住了,个个跃跃欲试想探出头,看看窗外到底有什么。
是什么能让总是一脸淡漠的季先生露出笑容
季玉深敛了笑容,用手掩口轻咳了一声,“专心。”
小学生们重新坐好。
季玉深道:“既然你们有此问,我便直言了。以你们如今的年纪和读书的深度,还谈不上是否穿凿或是流俗的问题。”
“你们如今作诗,但凡能稍稍体现其中一者的好处,都该得到鼓励。不怕过头,只怕连那‘苗头’都没有。”
孩子们都听愣了。
这话乍一听真叫人不服气,先生把他们也太看扁了。
可只要想到前几日季师傅随手写的两首咏月诗,众人就没了脾气。
那两首诗如今就挂在后堂,是季师傅和刘师傅商量好了,为了中秋应景一人写两首诗挂在学堂里。
刘师傅提议,自然心里是有准备的。
可他还没下笔,季玉深随手就提起笔,洋洋洒洒地开始写。
刘师傅当时震惊得不行,手上就发抖了,结果他一首诗还没写完,抬头一看,季玉深两首都写完了,正在悬挂呢!
刘师傅当即写不下去了,屁颠屁颠跑去看了一眼,然后对着季玉深做了一个揖。
小六和小七他们见状也都涌去看,看看季师傅随手写出来就能让刘师傅甘拜下风的诗是什么样的。
过去一看,诗是看不太懂的,只觉得好。
能看懂的是字。
这字真是漂亮到不像话。
小六和小七觉得苏幼仪的字已经是漂亮得不能再漂亮的,却不想季玉深的字也这样好看,这种好看和苏幼仪的不同。
苏幼仪写闺阁小字,娟秀中透着俊逸翩然。
季玉深的字看似端方谦和,和他的外表一样,可其中总有隐隐的腾云之气,笔锋劲道遒劲,有名家风范。
孩子们崇拜得不像话。
别说屋里的孩子们,连春花都两眼放光,双手合十,“太后,也就是季师傅敢说这样的话了。这话要是换成旁人来说,少不得要闹起来。”
苏幼仪无声地笑。
“连当年元治、元韬,一个赛一个骄傲聪慧的人,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如今还收拾不了几个小的么”
这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
诗词的讲完了又讲了对子的,果然有个脸皮厚的只写了最简单的对子,春花一瞧,笑道:“太后,就是方才哀嚎的那个。”
苏幼仪莞尔,“果然。”
这副不像样的对子季玉深也念出来了,“西风菊椛瘦,秋月惹人肥。”
“噗!”
“哈哈哈…
第743章 大眼瞪小眼
中秋过后,天气一日比一日凉起来。
快到重阳的时候,园子里的菊椛开得更好了。
苏幼仪听说小六和小七喜欢绿菊,便把绿菊给了他们赏玩,而那次中秋咏菊的功课,做得最差的人正好拿这绿菊的花瓣做了书签。
按照规定,学堂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份绿菊书签。
小六和小七瞧着新鲜,也和那被罚的人一起做,亲手做了个精巧的送给苏幼仪,被苏幼仪夹在最常翻阅的那本前朝留下的孤本书里了。
这日下了学堂,小六和小七兴致勃勃地跑回来,看得苏幼仪一脸惊恐。
“别过来。”
她随手拿起早就因天凉被搁置的团扇,将两个孩子挡在了面前两步远的距离,一边故作嫌弃地看着他们的手。
“一身油墨味道,瞧这小手脏的,快去洗了手过来吃果子。”
两个孩子笑嘻嘻地跑开,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一身神清气爽,手上都是澡豆的香气。
两人一左一右地坐在她身边,吃今年刚下的新鲜柿子。
“今日师傅讲了什么有趣的东西么,怎么这么高兴”
苏幼仪随口问了一句,不想两个孩子立刻起了兴致,“是啊,今日是季师傅上课。季师傅又给我们布置了功课,写登高。”
“母后,你登过高吗”
苏幼仪愣了愣。
你登过高吗
这问题换成别人问,苏幼仪大约要笑掉大牙。
可小六和小七这么问她,她却笑不出来。
她当然是登过高的。
那年从岭南一路几乎是流浪到京城,她什么名山大川没见过,没用自己的双足一深一浅地丈量过
可小六和小七不同。
他们长这么大也就那一次骑着矮马偷跑出宫过,余下的时日不是在宫里就是在御园,哪里见过什么高山
更别说登高了。
苏幼仪无奈地摇摇头,“我自小在岭南长大,岭南有十万大山,你们说我有没有登高过”
“好羡慕母后啊。”
小六道:“我们还没见过高山呢,这登高的题目怎么写才好”
“是啊。”
小七道:“我问多福,多福说皇兄小时候和母后一起登过高,那时候父皇还在呢。说是去什么巡查旱灾的情况,登了当地的山。可是四哥五哥他们就没登过了,和我们一样。”
两张长得差不多的可爱小脸顿时耷拉下来。
苏幼仪心生不忍。
……
第二天正是重阳。
一觉醒来,春花一脸笑意,看得苏幼仪莫名其妙。
她一面款款起身,一面狐疑道:“你笑什么敢是昨夜做梦捡到金子了”
“金子有什么可值得欢喜的”
春花扶着她起身到梳妆台前,伺候她梳洗,“太后,今儿不如梳个利落些的家常发髻,您说怎么样”
奇了,平日梳头她都有数,今日怎么问起自己来了
苏幼仪看了一眼,一旁的春景和几个小宫女拿着好几套衣裳等她挑选,那些衣裳也都是较为朴素的,并不昂贵奢华。
她正不解其意,忽听见脚步声从殿外响起。
季玉深的身影款款而来,他一左一右地牵着小六和小七,在寝殿外头的纱帘边站住了脚步。
“太后,我的学生说做不了功课,所以我特来请家长许肯,让我的学生去登高。”
苏幼仪顿时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他布置这个功课的目的在这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