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凉夜白
苏幼仪更加疑惑,“不是图三王爷,莫非打上那几个小的主意那更加不行!”
她也算陷进这事里了,老以为那些命妇是来求她的皇子的。
也不想想,那些命妇就算想,哪里敢求
堂堂先帝的皇子、如今的亲王,谁家求就能求得的
春花这才道:“奴婢听了外头一些话,说给太后听,太后也许就明白了。”
“什么话”
春花悄悄笑道:“都说这次朝中整治贪腐,太后是头一个雷厉风行决断江山的。还说太后宁可自断臂膀也要维护江山,外头都佩服着呢,奴婢想,或许是因此,所以这些命妇更加上赶着巴结了。”
苏幼仪颇有些惊讶。
倒不是惊讶此事她在幕后外头那些人怎么知道,毕竟能在朝中位居三品以上,自然知道朝廷如今的运作。
元治还没亲政,不管他拿了什么主意,实际上都是经过苏幼仪点头的。
那些人把这件事归到她头上不奇怪。
只是这事有什么可值得她们巴结的
苏幼仪略想了想,“整治朝中贪腐,素来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此次最大的鱼是外戚势力苏清,可到底也牵连了朝中不少大臣。正是该人人自危、背地里骂我的时候,怎么会上赶着来巴结我”
这话春花也不会答了,“想来……是怕了太后”
苏幼仪不以为然。
若是害怕,这些人就不会上赶着来巴结她了。
苏幼仪翻了翻那些名帖,挑了几个位置重的,身份尊贵的,让春花请她们来见。
众人在湖边的凉亭里随意坐下,倒像是普通人家女眷喝茶似的,那些命妇都有些不安,面带不好意思的笑容,“太后折煞我们了,让我们和太后坐在一起。”
“无妨,这里是宫外,不必太过拘礼。”
苏幼仪笑着
第708章 说书先生
苏幼仪这下回过味儿来了。
她是掌权太后,身边放一两个面首,那些大臣们不敢说什么,只要她不尝试颠覆元氏的江山,宗室和大臣们就会依然效忠她。
可不敢说什么,不代表他们心里没有怨言。
尤其是那些诰命女眷,她们自小受三从四德的教化长大的,哪里受得了太后纳面首在身边这种事
有辱斯文,就算是太后又怎么样
这些女眷心里到底是有意见。
如今知道这事是误会了,她们心里不好意思,又恐自己从前的想法被苏幼仪知道了不敬,所以趁早来拜见讨好。
哪怕她不见她们也没关系,留下帖子让太后知道她们现在悔过了,那就够了。
“哀家明白了,原来就这点事。”
苏幼仪摆摆手,丝毫不在意,“诸位夫人把哀家想得太好了,哀家也是个平常人,既然身居高位,自然图自己的痛快。也不必叫那些夫人来请罪,哀家不喜欢宋家兄弟不是洁身自好,只是瞧不上他们罢了。”
她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若将来有瞧得上的,哀家照样收十个八个在身边。”
众夫人:“……”
太后果然霸气。
明明大家上赶着拿这事吹捧她,她却一点儿也不在乎,反而大剌剌地说出自己将来还要收十个八个。
这是何必呢
不过用不着她们咸吃萝卜淡操心。
皇上对太后跟亲妈似的孝顺,几个小王爷里大半都是太后所出,连大公主都和太后好得什么似的。
太后只要不把天捅个窟窿,她这辈子都是高高在上风头无两的太后。
众夫人立刻缩脖子,赔笑,“太后真是豪爽,不愧是女中豪杰!”
“正是!有太后开一代风气,将来女子也能少些束缚,太后真是女子的榜样和楷模啊!”
苏幼仪淡定地听着她们的奉承,笑而不语。
……
朝中的动向,经过颇长一段时日才能层层下传到地方。
传到岭南这等山野偏僻地方时,已经过去近一个月了。
首府城中,最为热闹繁华的一条十字街上,一座三层酒楼酒旗招展,客似云来。
一层的大厅里,一个不大的圆台子周围挤着众多站着坐着的宾客,都津津有味地瞧着台上的说书先生。
说书先生一身青色布袍,据说是刚从京城回来的,也不会说什么武二郎三碗不过岗,只会说些京城的时兴故事。
起初有人怀疑他这副打扮不像京城那繁华地方回来的,那说书先生却洋洋得意,“不知道了吧如今京城最流行的就是这样的青布衫子。还非得是棉布的,不得是绸缎丝制的,就是这样瞧着儒雅朴素。”
“真的假的京城是不是繁华过头了,所以不爱花红柳绿开始流行这样素色了”
那说书先生颇为得意,摆手道:“非也非也,繁华哪里有过头的你们这些偏远地方的人哪里知道。因说是太后喜欢男子穿青衫,故而京城一时流行起来,如今你去京城,大街上十个男子至少六七个这么穿呢!”
“原来是这样啊!”
提到太后,岭南的百姓都十分自豪。
太后是岭南人士,这事大家都知道,既然是太后喜欢的样式,怪不得能流行起来……
说书先生瞧着众人的眼光,只觉得这青衫怕是又要流行到岭南来了。
二楼到三楼是靠窗子的雅间,中间是空着的,便于楼上的客人也能看到楼下的表演。
第709章 东家
掌柜的抿嘴,笑了笑,“我们东家是不见生人的,这酒楼里只有我见过,连那些待久了的老伙计们也见不着。”
“是这样啊……”
文举人有些失望。
受人恩惠却不能当面答谢,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何况他还想向这位恩公请教一番自己接下来的盘算合适不合适……
那掌柜的仿佛看出他的心思,笑道:“我们东家说了,若文举人觉得不想去地方谋缺了,就安安心心地留下来,也不必急着离开。东家懂得,我们这里上下也不会有人敢轻视文举人。”
文举人听了这话,又是惊讶又是欢喜。
惊讶于这位东家真是奇人,连他在想什么都知道,又欢喜于他一句话直接解了自己的困惑。
他便同那掌柜推心置腹了一番,“掌柜的,非是我见钱眼开,因在这里能挣银子才不肯走。而是我原本想着,我家贫寒,虽然学里会给三年后再上京赶考的路费和粮食,可我耽误不起三年啊!我家中上有父母双亲,下有妻室和五个孩儿等着我养家。”
“所以我原本打算谋个缺去也好养家糊口,如今受了贵东家的恩惠,这养家糊口的问题已解决了。我便想着,不如一面说书一面求学,三年之后……”
掌柜笑眯眯道:“三年之后再考一场”
文举人坚定地点点头。
掌柜笑出了声,“文举人,你不必不好意思,这是件好事!读书人都以进士及第为荣,你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能考自然要再考的!有几个读书人能像咱们国舅爷似的,二十来岁就拜了阁老”
掌柜口中的国舅爷,正是苏志明。
他如今不单是朝臣们口中津津乐道的青年俊才,更是天下无数学子的榜样和楷模。
文举人闻言欢喜起来,朝掌柜的做了个揖,“既然东家和掌柜的都赞同我的想法,那便这么决定了。我即刻回去把银钱寄回乡下老家,再预备好书籍重新准备求学,明儿就回来继续说书!”
“去罢。”
……
待文举人离开之后,掌柜的上了酒楼的三楼,这上头地方宽敞,人也少。
其中一间雅间里,穿着青布衣裳的男子独自坐着,自斟自饮,瞧着分外冷寂清幽。
“东家。”
男子转过脸来,面容俊美而冷漠,眼眸深邃,眉宇间蕴含着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气势。
他是该在高高庙堂上的英才,是指点江山的权臣,而不该坐在这酒楼里借酒消愁。
男子轻轻放下酒杯,“文举人回去了你可告诉了他我的话”
“东家放心,都说了。”
掌柜的微微躬身,收起那迎客时薄薄的笑意,恭敬道:“东家这几年一心惦记着京城的消息,和这些上京赶考的举子结了不知多少缘分。幸而东家经营有道,咱们的酒楼日进斗金,不怕供不起。”
男子微微抿唇,但笑不语。
掌柜的暗暗打量着东家的神情,自己这位东家是两年前白手起家开的酒楼,把他直接从另一个酒楼挖了过来做掌柜。
偏偏此人身份来历成迷,听他说得一口好京片子,以为是京城人,不想岭南话他也会说,倒像是岭南本地的人。
不到半年,他就把酒楼经营得有声有色,又挨着酒楼开了几家铺子,没有一家不是客似云来的。
这不是商业天才是什么
因此虽他年轻,掌柜的却对他十分佩服,从来不敢在他面前拿大。
&
第710章 虎门镖局
待掌柜的下去之后,雅间里只剩下东家一人。
他抬起手,瞧了瞧自己青色的衣裳袖子,不由抿出一个淡淡的笑容。
她心里还是有我的。
若非如此,为何偏爱男子着青衫
季玉深恍惚想起他还在朝中之时的景象。
那时节朝中和他相厚的人,大约还记得他总是喜欢穿一身青衫,只是那些李党之人后来死的死、贬的贬,故而现在朝中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否则他们当不会猜不出苏幼仪为何偏爱男子着青衫。
季玉深起身,走到窗边打开了窗子,一股清新的花果香气透了进来,带着些热意。
夏日里,岭南的热和京城的热不是同一番风味。
小时候,他在岭南乡间。
乡间有溪水有田野,他和苏幼仪在田间玩耍,或是采野果斗蛐蛐,或是念书看星星,从来不觉得热。
京城的热是沉闷的,是让人喘不过气的。
而他重活一世,再回到岭南故土,这城中少树荫,倒像京城的热而不是小时候的热,不过他心里是轻松的。
不必时刻面对仇恨和生死。
他觉得自己算是重活一世。
当初皇上派人来杀他,他明明做好了死的准备,也真的死了。
可不知道怎么的,最后他居然又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躺在乱石堆中,靠着身上藏的一件苏幼仪的玉镯换了银子,这才有路费改头换面回到岭南谋生。
那件玉镯,是当初他中了探花,将朝中官员送他的贺礼全部变卖了换的一百两银子买的,是当时他身上最昂贵的物件。
可惜最后他也没机会给苏幼仪。
后来那玉镯却成了救他性命的钱,也是他谋生的资本……他心里只当苏幼仪救了他一命。
不过直到这些日子京城的消息传来,他才真正松快了。
掌柜的没说错,苏幼仪已是权倾朝野的太后,可她并没有移情于旁人。
这三年的等待也该结束了,他是时候——
该回京城了。
……
一到夏日,岭南有样贡品是宫里必要的——荔枝。
太后爱吃荔枝。
“也不知道太后为什么爱吃荔枝呢,咱们岭南荔枝多得不要钱,哪个人不是从小吃到腻的便是快马五日就能送到京城,也没这样新鲜,太后一个岭南人能受得了吗”
“嗐,议论什么呢!”
几个商户人家的女眷说着话,忽然叫那老板打断了,“不懂就别瞎说。要不是太后爱吃荔枝,咱们这种在岭南做小生意的贩子,哪有成为皇商的机会”
老板朝天拱拱手,一脸敬重,“甭管太后爱吃不爱吃,她只说一句爱吃,咱们岭南的荔枝立刻就水涨船高卖得出好价钱了。如今周边多少城来订荔枝的,那些高门大户的贵人都爱吃。你看这两年,咱们富了,那些种荔枝的果农也富了,这可不是皇天庇佑,太后庇佑么”
做商人的都精明,女眷也不例外,叫他这么一说立刻会意了,“你是说,太后这是故意要造福咱们家乡百姓啊说得也对,要不是传出去太后爱吃咱们这荔枝,人家哪里稀罕买”
就像这几日,城里布庄和成衣庄的青色棉布都快卖断货了,不少人家都买了回去给年轻男子做衣裳。
尤其是那些读书的男子。
因为太后喜欢这样式,一来也赶赶京城的潮流,到时候进京赶考不至于叫人看出是乡下土包子。
二来也沾沾太后的福气,保佑读书人都像苏阁老似的,年纪轻轻就封将拜相!
男子得意道:“那是!再说了,咱们的荔枝现在改了运输的方式,直接连着树杈一起运去,树杈底下还裹着土。这样运到京城再从枝上摘下,也和咱们现摘的差不多呢!”
第711章 救命恩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