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凉夜白
宋如墨便大着胆子去前殿求见。
&n
第668章 好自为之
雍亲王把宋如墨好一阵夸,宋如墨全程背后起鸡皮疙瘩。
到最后雍亲王笑呵呵地走了,宋如墨也没心思继续待在苏幼仪身边邀宠了,找了个借口便往回走。
那边宋如白正惊讶于弟弟不见了,见他回来,忙赶上去询问,“你去哪里了”
“前殿,太后那里。”
“你还唬我”
宋如白有些不悦,“太后分明在和雍亲王说话,怎么会见你你跑到哪里去了,竟然还扯谎骗我,我不是和你说了,这宫里是非多,不要随便出去……”
“哥,我真的没有。”
宋如墨有些烦躁,没心思理会宋如白的质问,他现在一门心思地只害怕雍亲王把这事说出去。
宋如白瞧他一脸正色,不像说谎,不由道:“你是说真的太后在和雍亲王商议大事,竟然让你进去了”
“嗯。”
宋如墨一手撑着脸,颇为苦恼。
宋如白此刻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是什么情绪。
他既惊讶于弟弟拥有了这种特权,能在太后和雍亲王议事之时进去,这说明太后颇为信任、宠爱他。
这样一想,心里又有些吃味。
他们兄弟二人中,太后更宠的分明是他,可他都得不到这样的特权,弟弟宋如墨却得到了……
宋如白忽然有些怀疑自己。
他选择先去亲近两位小王爷的曲线救国做法,是不是舍近求远、舍本逐末了
兄弟两个坐在一张桌子的对面,彼此各怀心事,这大概是他们打出生来头一次人坐在一起,心却离了……
……
“老苏大人,恭喜恭喜啊。”
这日,苏清一如既往地上朝,迎面见两个大人拱手上来恭喜他。
他愣了愣,不禁朝四周一看,“我我有什么好恭喜的,二位大人在说什么”
“老苏大人还和我们装糊涂呢,把我们瞒得好苦啊!”
“就是,这样的事情,老苏大人怎么事先也不和咱们通个气”
苏清彻底糊涂了。
这样的事情……什么样
“你们到底在说什么”
苏清差点急了,那两个大人才将信将疑道:“老苏大人果真不知道不成那宋家兄弟不是老苏大人送到太后身边的么,此番军中比武之事,正是宋家兄弟和太后提的。太后觉得好,这才找雍亲王他们商量。”
“什么!”
苏清先是诧异,而后闷声不语。
他第一反应不是宋家兄弟背着他做了什么,而是这件事是谁编造出来的,莫非是故意挑拨他和宋家兄弟的关系
“老苏大人,您不信”
一位大人道:“这话可是雍亲王在兵部亲口同那些尚书侍郎说的,还能有假我们却不知是老苏大人的手笔,莫非老大人您在军中也有布置,所以……”
军中
苏清是个文臣清流,随着苏幼仪成为皇后再到太后,他才沾上了皇亲国戚的边。
那军中事务,他可从来没想过去染指。
不完全是不想,而是从前和平了太久不起战事,朝中根本把军务都忽略了,几个人能想起那些军中的老粗
苏清忽然想起一个念头。
是啊,没人想得到,那苏幼仪是怎么想到的
必然是有人在她跟前提了。
这会儿他已经有些信了,面上却不好说什么,只笑着和那两个大人打哈哈,说些似是而非的话。
一下朝,他顾不得避嫌,忙不迭派人偷偷把宋家兄弟叫了出来。
好在今日苏幼仪去演武场看四皇子、五皇子他们学习骑射了,宋家兄弟在坤宁宫无人管束,便也大着胆子跑出来
第669章 莫须有
苏清一甩袖就走了,留下两脸懵逼的宋家兄弟。
这下可怎么办,不敢驱使他们了算是什么意思
想到苏清要抛弃他二人,那他二人最大的靠山便倒了,这不得不令他们惊起一身冷汗。
宋如白用力扳着宋如墨的肩膀,“你老实告诉我,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刚才不是都说了吗”
宋如墨瞧见宋如白眼中的疑光,登时拔高了声音,“哥,连你也不信我我说的都是真的!不信那笑林广记还在……”
他本想说笑林广记还在他书架上,忽然想到那书已经给苏幼仪了,上次他讲完笑话苏幼仪就说想看,让他把书送了过去。
这下好了,连物证也没了。
宋如墨泄气地一屁股坐在假山上,“哥,咱们是亲兄弟,我有什么还用瞒着你吗前儿我从太后那里出来,你不是不信太后见雍亲王的时候肯见我么恐怕就是因为这个笑话闹得,我当时进去雍亲王还夸了我几句。”
“后来我回去的时候魂不守舍,也是因为怕雍亲王知道了把这事说出去,他要是说出去老苏大人怕是要找我麻烦。你看,这不就应验了么!”
宋如墨是个什么性子,宋如白这个做哥哥的是最清楚的,他不是个惯会撒谎的人。
如今听他说的话逻辑通顺没有疑点,便知他说的是真话,心里反倒稍稍放松了一点。
原来是他一个笑话启发了太后,不是太后偏爱他宠信他。
宋如白发觉自己好像想岔了,连忙把心思转回正事上,见宋如墨委屈地坐在假山石上,眼泪已经流了出来,他便拍了拍宋如墨的肩膀。
“好了,先别哭了。你方才说的话连我这个亲哥哥都信不过,何况老苏大人他在朝中官位做得那样大,自然比别人多一些疑心,他不肯信你也是正常的。”
宋如墨这才抬起头,“哥,那我该怎么办老苏大人会不会……”
“不会。”
宋如白想了想,“咱们在坤宁宫里,就算老苏大人真的以为咱们背叛了他,一时也无法对咱们下手。你放心,我这就修书一封把原委和他说清楚,想必他对我还是有些信任的。”
“我把你方才的话慢慢解释给他听,想必他气消了就能反应过来了,知道咱们兄弟在京中无依无靠,不可能背叛他。”
还是宋如白冷静,一番话让宋如墨冷静了不少。
宋如墨点点头,“那就靠大哥了,素来和老苏大人通信都是你来。你比我会说话,也比我会写文章,由你来劝老苏大人一定会信的。”
宋如白替他抹了眼泪,“好了,别红着眼睛回去,叫太后见了可不得了。”
……
“话说起来,太后身边这两个人进宫之后,倒没闹出任何波折来。这次那宋如墨还算小小立了一功,不错不错。”
因此番军中比武,雍亲王在兵部宣扬了一番宋如墨的功劳,朝中的人才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宋家兄弟身上。
“不是两个,是三个。”
有人纠正,“那个御前侍卫无名,也和那宋家兄弟是一样的。只不过他确实有些真本事,能护卫太后和皇上的安全,听闻还能教小王爷们学骑射。这样的人,给他一个四品的御前侍卫衔,那也就罢了。”
“这无名确实比宋家兄弟强多了。”
有人道:“原以为这宋家兄弟是老苏大人送进宫邀宠的,
第670章 三把锁
连着几日上朝,苏清都被人好一阵恭喜。
苏清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偏偏不能解释,只能把宋如墨的“自作主张”认在自己头上,被人恭喜的时候还要勉强露出笑容。
不笑能怎么办呢
难道要和旁人说,自己送进宫给自己办事的男宠不听自己话了,学会自作主张了
那才叫丢人。
索性认下来,反正他在军中也没个熟识的人,时日长了旁人自然知道他对军权不感兴趣。
倒是雍亲王,每次瞧见苏清被人围着恭喜,他总会露出神秘莫测的笑容。
“王爷,您进来好像很爱笑啊,想来是太后和皇上吩咐您办的军中比武之事十分顺利”
他的笑叫人误会了,雍亲王愣了愣,顺水推舟,“是啊,顺利得很呢。那些军中的武将长期不受重视久了,都巴不得有这么一出,能让军中的好儿郎出来出出风头。如今各军中都派了使团去,严格按照指定的标准评判分数,这就是比武的第一项了。”
这第一项是最繁琐的工夫。
首先那些使团都是精挑细选的,里头不仅要有各方面的人,比如翰林院,比如御史台,还有兵部……
除了各方面要有人之外,这些人的官职品级还要仔细挑选。
一来不能让一人独大,万一这一个人被军中收买了,故意评出极高的分数,而使团里的其他人说不上话,那就违背公平的初衷了。
又不能没有官阶高的官员。
否则要是使团里的人都低于军中主将的官职,谁敢得罪这些手握重兵的大老粗
故而派了不少朝中的实权高位官员去,事情办得是热热闹闹。
各军中的准备也热闹非凡。
别的不说,只说苏志明的同窗做文书的这支军队,是驻扎在京郊西山的驻防军,勉强算得上天子脚下。
因有这位极其了解政策的同窗在,西山驻防军的一切军务整理得井井有条。
小到士兵的精神面貌、营房布置,甚至是火头军做饭的厨房,都规制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
大到主将、副将、参将们各自的班房,如何布置才能不逾矩,如何安排才能体现他们勤于军务不曾懈怠。
更大的还有,连军营所在的西山附近的村子,军中都派了士兵去帮农户开垦荒地、播种庄稼。
“奇了怪了,什么时候兵士老爷们这么好心了不拿咱们的东西就罢了,还来帮咱们免费干活,连顿饭都不吃咱们的”
“听说是朝廷派钦差来巡视了,怕是做个样子给钦差大人们瞧的……”
虽说是做样子,可免费的劳动力,不要白不要。
在朝廷使团去周边走访的时候,农户们自然也乐得说好话,“……没,从来不欺压咱们这些平头百姓,还帮咱们垦地呢!”
“对对对,没拿咱们的好处,咱们非要他们留下吃顿饭他们都不吃哩,干完了活就走!”
“是啊,是好样的,咱们村里的谁不说他们好”
……
使团的官员来了之后又走了,走了以后,同窗又同军中主将道:“将军,人虽然走了,咱们可不能松懈下来。以后要把这些作为常态,别忘了,之后还要派人到京城比武呢!”
“保持常态……你是说,我还要每日从京城到西山来回,甚至就住在西山”
主将自然有些不乐意。
他的府邸在京城,一家子老婆孩子都在京城,要他时常待在军中,他才不乐意呢。
再说了,让士兵们天天去给农户种地,他们也不能乐意啊!
同窗一句话就让他改了
第671章 天上掉的馅饼
使团中的大臣一个个回到朝中,带回了许多新鲜的军中笑话,朝廷中的大臣都笑得不行。
这些笑话传到苏幼仪耳朵里,连苏幼仪都笑得乐不可支。
朝中平日肃穆惯了,都是文臣,最讲究什么礼仪廉耻,哪怕是谁和谁私底下斗得乌眼鸡似的,表面上大家也是和和气气的。
想看什么笑话还真不容易。
军中就不同了。
都是粗人,平日又少在御前晃悠,礼仪这方面就欠缺了些,倒是质朴可爱。
比如远一些的兴茂军,听闻军中有个士兵为了在使团面前表现他们平时训练有素,居然在太阳地下整整练了一日的长枪。
太阳还没下山,人先晕倒在地上了。
军中主将尴尬得不行,原本这是要扣大分的,因为太过有趣,使团的几位大人请示了朝中,酌情扣了小分。
苏幼仪听了这个笑话合不拢嘴,只道:“是应该少扣些分。如今这天气越发热了起来,人家在太阳地下练了一日晕倒了,未见得是平日没练。就是这性子傻得可爱,哈哈哈。”
春花等人在边上凑趣,还给苏幼仪讲,“太后,还不止呢。听说西山驻防军也有个笑话,说那些士兵去附近的村庄给农户帮忙做农活。结果有一家只有一个寡妇种着一亩薄田,士兵将她家三亩地全耕了,这下好了,那寡妇一个人带着三岁的孩子,种一亩地已经勉强,如何能种三亩”
“还有这种事”
苏幼仪笑着摇摇头,春花道:“是啊,听说那些士兵刚过去的时候,那寡妇还吓着了。以为自己守寡在家有人来抢她,这也难怪,那些士兵一个个人高马大气势汹汹的,还是里正过去说了情况,那寡妇才敢出门。”
这下非但是苏幼仪,一室的宫女们都笑了个足,春景一边笑,一边还用眼睛看底下的小宫女,示意她们注意仪态。
殊不知她自己翘起的嘴角早暴露了。
苏幼仪笑过之后道:“这件事要注意些,传我的话,就说帮人要帮到底。这寡妇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连三亩地都种不来,让他们别半途而废,帮人家播种收割也算他们的一桩功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