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而坏处就是,秦人的信誉在中原变得很差,以至于如今秦国想要采取连横的战略,也逐渐少有国家会信任秦国。

    而这在司马错看来,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

    与趋利的张仪不同,司马错依旧坚持“人无信不立”的传统思想,主张以诚信结交邦国,但奈何秦国受张仪的影响太大,像诚信这种美德,逐渐在秦国被抛弃,年轻一代的秦人,皆看重利益胜过信誉。

    这在司马错看来,非常不好。

    他也看过孟子的文章,得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个道理,并对此深以为然。

    不可否认现如今的秦国确实很强大,可再强大,亦挡不住中原诸国合纵抵制秦国,而秦人失信,这就给了中原一个很好的、讨伐秦国的借口。

    也亏得中原诸国现如今还未再次冒出像公孙衍、惠施那种坚持且有能力组织联合抗秦的人,否则,倘若中原诸国联合起来对抗他秦国,他秦国的处境就会很艰难。

    然而眼前这位年轻的将领却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说,虽然明白却因为见秦国强盛而对此不以为然,这亦让司马错不敢放手将肩上的重担交给这个白起。

    不错,秦国的未来,势必要交接给像白起这等杰出的后辈将军手中,但司马错认为暂时还不是时候。

    他觉得白起仍过于毛躁是一个原因,不希望穰侯魏冉独揽大权,则是另外一个原因——与穰侯魏冉不同,深受秦惠王器重之恩的司马错,只效忠于秦国的当代君主,并不包括以宣太后、穰侯魏冉、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以及芈戎、向寿这股国内的太后外戚势力。

    结合以上几个原因,司马错绝对不会将军中的大权交给白起,但眼下的问题就是,他麾下仅六万秦军,未见得能够稳胜方城,且方城令蒙仲的计谋亦让司马错意识到危险,因此他觉得,与其寄希望于他从内心觉得靠不住的楚国将领昭雎,还不如设法与白起达成默契,至少白起与他司马错一样都是秦将,相比较昭雎更加注重秦国的利益,哪怕彼此所处的国内势力阵营并不相同。

    但要与白起达成默契,就意味着他也必须做出一些退让,一些能让白起满意的退让。

    于是在沉思了片刻后,司马错正色对白起说道:“军中大权,恕老夫暂时不能教给白左更,不过,但凡是牵扯到方城、牵扯到那蒙仲的战事,老夫可以让白左更来制定策略……”

    他知道,白起对魏国方城的蒙仲很在意。

    果然,起初见司马错虽说承认了错误但却丝毫没有放权的意思,白起正准备起身离去,可听到司马错这话,他立刻就打消了去意,颇有些惊讶地看着司马错:“国尉的意思是说,日后与那蒙仲的战事,皆交由在下做主”

    “可以。”司马错点点头说道:“只要白左更能解释清楚其中的道理,老夫绝不干涉。但前提是,此番征讨魏韩两国的战事,白左更必须全心全力协助老夫。……似这样的约定,白左更可愿接受”

    “这个嘛……容在下好好考虑考虑。”

    说完这句,白起便皱着眉头思忖起来。

    平心而论,以白起的骄傲,他不容许出征时有人事事对他发号施令,哪怕这个人是他秦国的名将司马错,因此倘若换做别人,白起绝对不会接受司马错给出的条件,除非司马错肯给他军中的主导权,否则他虽说还不至于故意给司马错制造麻烦,但绝对不会鼎力相助。

    但是,司马错却给了他一个很难回绝的条件,即但凡与那蒙仲的战事,皆由他白起来制定策略,这意味着,他白起尽管仍是秦军的副将,但在与方城、与蒙仲的交战中,他与那蒙仲几乎是平起平坐的,司马错再也不会成为他的妨碍。

    接受还是拒绝

    不得不说,纵使是白起,此刻亦陷入了犹豫。

    他当然希望得到军中的大权,但似乎司马错给出的条件,亦不是不能让他接受……

    与其跟司马错撕破脸皮,或者他应该接受前者给出的条件

    人老奸猾的司马错俨然是看出了白起的犹豫与迟疑,继续在旁诱导道:“倘若白左更仍执意强求大权,罔顾老夫的退让,那老夫为大局考虑,只能派人通知咸阳,恳请大王出面,将白左更调往他处,如此一来,白左更可就错失了与那蒙仲再次一较高下的机会;反之,倘若白左更愿意接受老夫的提议,那就是两全其美,我秦军内部能得以团结,而白左更,亦可再次与那蒙仲较量一番……老夫看得出来,白左更很欣赏那个蒙仲,却又不甘心曾在伊阙时被其击败,只要白左更肯接受老夫的提议,来日就能领着我十三万秦军主持进攻方城的事宜……老夫记得,前几日那蒙仲还写信讥讽过白左更,白左更难道就咽的下这口气么”

    “……”

    白起转头看了一眼司马错。

    他岂不知司马错说这番话是在刺激他,但他罕见地并无反感。

    尤其是司马错提到蒙仲的那封信时,白起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

    不得不说,蒙仲当日派人给白起的那封信,虽说白起也明白是蒙仲为了离间他与司马错,但也重伤了白起的自尊心。

    就像司马错所说的,眼下摆在白起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接受司马错的提议,以鼎力意配合前者讨伐魏韩两国作为代价,换取他以个人意志主张与那蒙仲作战的条件;要么就与司马错彻底撕破脸皮,被司马错在秦王面前告一状,最终被调离这片战场,灰溜溜地那蒙仲面前暂时消失。

    「你当日曾言,待下次来时必破方城,指的便是这回么」

    忽然间,白起的耳旁仿佛又回响起蒙仲当日那封信中的羞辱与嘲讽。

    他丝毫不惧与司马错撕破脸皮,但他必须对蒙仲的这个羞辱报以回应,岂能就这么调往他处,在那蒙仲面前灰溜溜地暂时消失

    “好!”

    他猛地抬起头,目视着司马错沉声说道:“白某接受国尉的提议!”

    司马错可能是一时没反应过来,愣神地看着白起半响,旋即这才问道:“当真白左更要知道,一旦你接受了此事,日后就不能再对老夫的命令阳奉阴违……老夫指的是并不牵扯到蒙仲的战事。”

    “自然!”白起坚定地说道。

    『这个白起……似乎对那蒙仲真的很在意啊……』

    捋了捋胡须,司马错用异样的眼神上下打量着白起。

    其实他可以理解白起,因为他跟白起是一类人,想当初他年轻的时候,他也不喜欢头顶上还有一个魏章对他发号施令。

    他与白起的区别,仅仅在于当初司马错只能忍,而白起则因为背后有穰侯魏冉的支持,因此显得更为嚣张跋扈。

    可为了一个蒙仲,这白起竟然还愿意暂时放下抢夺军中大权的意图,这让司马错着实有些吃惊。

    同时也有些好奇于白起与那蒙仲之间的关系……

    对于那蒙仲的了解,司马错此前只知道蒙仲曾在伊阙时击败过白起,或有人说,若不是当时魏军当中出了个蒙仲,白起说不定会取代他司马错在秦国的地位。

    倘若此




第302章:各自筹划【二合一】
    平心而论,在司马错与白起二人之间,其实蒙仲更倾向于司马错成为他的敌人。

    倒不是说蒙仲主观认为司马错带兵打仗不如白起,而是因为他考虑到了两者的年纪。

    俗话说无知者无谓,年轻人所经历过的教训少,他们往往更为拼搏进取,而上了年纪的人则不同,他们考虑事物比较年轻人更为周全,但也难免会因此有所顾虑。

    打个比方,白起曾在伊阙之战时,利用兵行险招,险些就一举击溃了公孙喜与暴鸢两名当事的名将,如果不是蒙仲的出现,魏韩两国的三十万联军,或将被白起以区区十三万秦军所击溃,但倘若换做司马错,则司马错未必能办到这件事。

    难道说司马错不如白起么

    当然不是,只能说,年过半百的司马错早已在岁月中逐渐被磨去了棱角,他最终会选择以大局为重,十有**不敢像白起那样去冒险,用十三万秦军或将因此全军覆没去赌魏韩两国三十万联军的溃败,总而言之,司马错会选择更为稳妥的策略去对抗公孙喜与暴鸢,绝对不会以身犯险。

    而就意味着,他无法办到白起所能办到的事,不是因为两者的智谋有什么高低,只是因为一个敢去赌,而另外一个则不敢。

    而这,正是蒙仲乐意见到司马错成为秦军主帅的原因。

    但白起不同,初出茅庐的白起,毫无畏惧、锐气十足,视公孙喜、暴鸢这等当世名将如无物,摆着韩国十万军队在面前,率领八万秦军绕后去偷袭十八万魏军,这等胆魄,不得不说确实是天下少有。

    再比如去年在惮狐时,白起假意胁迫几万楚民反冲暴鸢的军队,实则却是让隐藏在楚民当中的秦卒对韩军做出致命偷袭,若非当时蒙仲看破了白起的诡计,搞不好暴鸢当时麾下三万军队就已经溃败在白起手中。

    总而言之,似白起这种毫无底线、敢拿自身与整个秦军安危去赌胜利的秦将,不得不说确实是极其危险的对手,因为你根本无法预测他的行动,天晓得前一秒还在规规矩矩打仗白起,后一秒会不会突然使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计策。

    而这样的事放在司马错这等老将身上,那几乎是看不到的。

    倘若蒙仲是作为进攻的一方,他更倾向于白起作为对手,因为白起“敢于犯险”的性格,亦难免会让其露出破绽,而不是司马错这等老将,似这等戎马半生的老将,作为防守方时基本上是滴水不漏的,他会用自己的经验慢慢消磨你的锐气,耐心地寻找反击的机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司马错比白起更难缠。

    可此番蒙仲是作为防守方,因此情况恰恰相反:他不怕跟司马错拼耐心,因为拖得越久,魏韩两国这边就越有利;反之,最怕遇到白起这种,敢于犯险、敢于赌运的对手,一个不好就会栽在对方手上。

    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但遗憾的是,白起已经向蒙仲送来了战书,书中那句「昔日言出、今必践之」,深深地体现出了白起对攻陷方城这件事的自负。

    “断秦军粮道这件事,先停一停……”

    想了半响后,蒙仲与蒙遂商议道。

    其实在此之前,蒙仲已经跟蒙遂商议过对付秦军的具体策略,即针对秦军匮乏的粮草下手。

    第一步,即设法摧毁十六万秦楚联军的粮草与辎重,这件事方城在昨晚的偷袭中已经办成。

    而接下来的第二步,即袭击秦楚联军的粮道,截断其粮草输运。

    尽管并不是很清楚,但蒙仲可以大致猜测,此刻秦楚联军的粮草,应该是来自秦楚两国,楚国这边,必然是从楚郢运输粮草,而秦军那边,则十有**是出自武关,换而言之,只要蒙仲能大致算准武关、楚郢两地的粮草运输路线,派蒙虎、华虎、穆武三人率领骑兵深入敌方占区,就有机会袭击秦楚联军的运粮部队。

    只要其中有几次被他魏军成功劫烧了秦楚联军的粮草,那么司马错麾下十六万秦楚联军,就必然会因为粮草缺乏而陷入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件事中,蒙仲亦曾考虑白起的态度,他知道白起麾下有一支约两千人左右的骑兵,但他觉得,在秦楚联军陷入绝对困境之前,白起应该不会尽心尽力地帮助司马错,而这,就给予了蒙仲袭击司马错粮道的底气。

    但没想到的是,昨晚他方城对秦军的小胜,却使得司马错与白起似乎达成了什么协议——从白起高调写信对他下战书这件事来看,白起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话语权,至少在攻打他方城这件事上。

    因此,蒙仲觉得自己偷袭秦楚联军粮道的第二步策略应该暂时停一停,先看看白起那边的举动,毕竟那家伙的举动,可要比司马错难以预料的多。

    在与蒙遂商量了一阵后,蒙仲召来了蒙虎、华虎、穆武三人,将大致的情况与三人说了一遍:“白起的性格,我很了解,除非他已与我平起平坐,否则以他的高傲,他绝对不会派人送来这份战书,而这就意味着,我方城所面对的,不再仅仅只是十六万秦楚联军,还要加上白起驻扎在宛城的七万秦军,以及其麾下两千秦国骑兵……阿虎,华虎、阿武,我希望你们三人从明日起加紧对秦军的监视,我要随时知道秦军的一举一动,以此推测那白起的意图。”

    “明白了。”华虎与穆武点了点头。

    从旁,蒙虎抓抓头发说道:“光监视秦军,没什么意思啊,阿仲,不如叫那群骑兵新卒跟着咱们吧,我们三个好好操练操练他们,总好过枯燥的骑术训练……”

    他口中的骑兵新卒,即方城最近扩编的五千名骑兵,也是蒙仲迄今为止并未暴露在秦军面前的一张底牌。

    “暂时还不是时候。”

    蒙仲闻言后摇了摇头,笑着说道:“看当时白起麾下两千骑兵竟敢在我方城四周游荡,我就猜到,那白起还不知晓我方城新添了五千骑兵,我准备暂时藏着,待日后给他一个惊喜……”

    听到惊喜二字,华虎嘿嘿地笑了起来:“我很期待。”

    说罢,他询问蒙仲道:“言下之意,若近几日碰到白起麾下的骑兵,还是照旧”

    他所谓的照旧,即有机会就趁机射杀白起麾下的秦军骑兵,若没有机会,则暂时退让,总之就是不出现大规模的冲突。

    “唔。”蒙仲点点头嘱咐道:“在我弄清楚那白起的打算前,你们稍微克制下,若有必要的话,不妨在他麾下的骑兵面前示弱一番,助涨其骄傲,以便日后一举将其歼灭。”说着,他转头看向穆武道:“阿武,还是由你指挥他们俩,有问题么”

    听到这话,蒙虎与华虎二人一左一右勾住穆武的肩膀,异口同声笑嘻嘻地说道:“当然没问题,放心交给咱们。你说是吧,阿武”

    看看蒙虎、又看看华虎,穆武勉强挤出几分笑容:“唔……嗯,大概吧……”

    在这两头老虎的威胁眼神下,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屈服。

    自此之后,方城这边便按兵不动,静观秦楚联军的动静。

    没想到只过了半日,蒙仲便收到了蒙虎等人派人送来的消息,似乎是有一支秦军后撤了十几里,且转移到了方城东南方向的阴山,在阴山的西面驻扎。

    得知此事后,蒙遂对蒙仲说道:“阿仲,秦军的举动有些反常,我怀疑他们或有可能偷袭阳关。”

    听闻此言,蒙仲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

    说实话,他倒不是很担心乐进把守的阳关,虽说阳关一带的关隘尚在建造的初期,道口只有一座魏营堵路,但驻守在那里的军队却也不少,除了乐进麾下的几千人以外,还有来自郾城的军司马蔡午与其麾下的八千名魏卒。

    更要紧的是,方城距离阳关仅七八里地,倘若秦军有意袭击阳关,只要阳关不被秦军第一时间偷袭得手,他方城是完全来得及支援阳关的。

    但他觉得,秦军应该不会那样做。

    沉思片刻后,蒙仲摇摇头对蒙遂说道:“我并不认为白起会立刻对阳关动手……你也知道,阳关那边道口狭隘,若秦军派出攻打阳关的兵力少了,不见得能威胁到阳关,而倘若秦军派出的军队多了,则那边的地形不足以容纳许多军队作战……更何况,如果他真敢舍我方城而攻阳关,咱们有机会将袭击阳关的秦军关在山谷内,对其两面夹击,纵使不能全胜,也势必可以让秦军损失惨重……我觉得吧,白起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我猜他是别有意图。”
1...220221222223224...3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