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既然是大司马的意思,那就恕在下僭越了……”

    蒙仲朝着暴鸢抱了抱拳,旋即目视着惮狐城说道:“依在下看来,此番恐怕是秦军最后的尝试。”

    “最后的尝试”

    见蒙仲说到正事,暴鸢亦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捋着髯须沉思道:“你是说,今日这场仗”

    “嗯。”

    蒙仲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在我看来,今日白起所用的计策,是很难故技重施的,纵使他明日再抓捕一些贵国的平民,胁迫他们直冲你我两军,我等亦不会眼睁睁看着贵国的平民冲散我军的阵型;纵使他再派秦卒混于平民当中,亦会被我等识破……”

    “也就是说,这是那白起最后的计策了”暴鸢沉思道。

    “应该是了。”蒙仲点了点头,目视着惮狐城又说道:“最后的尝试失败,我想白起也意识到已经再无可能扭转胜败,与其困守惮狐、阳人两座城池,坐等城内所剩不多的粮草耗尽,我以为白起会选择突围……”

    “突围”

    暴鸢捋着髯须思忖了片刻,皱眉说道:“然眼下西、北、东三面皆已在你我两军的包围下,他秦军……唔莫非南渡汝水”

    “有可能。”蒙仲点头说道。

    不得不说,此前他其实并未想过秦军是否会向南朝着汝水撤离,但他可以通过分析来得出这个结论:秦军既已再无机会战胜他魏韩联军,兼之又几乎没有可能朝着西侧、北侧、东侧三个方向突围,那么自然而然,就只剩下朝南边的汝水突围撤离这最后的一条生路。

    除非白起情愿困死在惮狐、阳人两座城池,用自己以及麾下四五万秦军的生命,硬生生拖延魏韩联军进攻宜阳的日期,为秦国争取时间。

    但按照蒙仲对白起的大概了解,后者绝非是这种意义用事的人,在「宜阳」与「四五万秦军」两者间,白起多半会选择尽可能地保存后者,而这,亦符合兵法那「善战者不拘泥于一城一地得失」的劝诫。

    “言之有理。”

    在听了蒙仲的一番判断后,暴鸢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我等只是派人盯着秦军的动静,在其撤离时趁机掩杀,便可大获全胜”

    闻言点了点头,蒙仲又说道:“白起这个人,我观他心思缜密,恐怕早已想好了退路……我怀疑在今日之前,他已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谋划击败我等,一方面叫其麾下士卒秘密建造浮桥以便南渡汝水,倘若秦军果真已早早准备了建造桥梁的木材,那么很有可能在今明两日间,秦军就会大批向汝水南岸撤离,只要我等抓住机会,就能给予秦军重创!”

    “唔!”

    暴鸢深深地点了点头。

    旋即,他又问蒙仲道:“那今日攻城之事……”

    听闻此言,蒙仲四下瞧了几眼,又看了眼他们两军队伍中那几座井阑车,想了想对暴鸢说道:“我军士卒花费数日打造了井阑车,若最终排不上用途白白将其摧毁岂非可惜反正来也来了,不如索性就顺势进攻一波吧,大司马可以令贵军的弓弩手登上井阑车……”

    “好!”

    商量完毕,蒙仲与暴鸢各自下令,使麾下军队再次朝着惮狐城逼近。

    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下令攻城之际,蒙仲有意现身在魏军的阵列前,指着眼前那座惮狐城,沉声喊道:“当日在伊阙山北,我断言三日之内可破秦军,然秦军畏惧,于夜里悄然逃离,几番周转,今日终被我军撵上。……今日我还是那句话,三日之日必破秦军,介时,我蒙仲亲自说说公孙军将,为尔等庆功,却不知,诸位可还有击败秦军的勇气!”

    由于今日蒙仲提前看破了秦军的诡计,使得秦军并未成功偷袭魏军,反而被魏军击退,这使得魏军上下兵将士气高涨。

    此刻听到蒙仲的话,数万魏军高声呐喊道:“有!”

    见此,蒙仲欣然说道:“好!既然如此,虽今日时辰已经不早,但至少先给秦军一点颜色看看……不管胜负如何,待正午时撤兵回营!……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

    数万魏军齐声喊道。

    那士气高昂的模样,看得暴鸢啧啧称赞不已。

    不过他并不是很明白,不明白蒙仲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激励魏军——不是说好今日只是佯攻性质的攻城么只是为了给秦军施加压力而已。

    而事实上,蒙仲这番举动,恰恰正是为了给秦军施加压力。

    至少这会儿,已回到惮狐城上窥视城外魏韩联军的白起,就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

    只见白起皱起眉头,似咬牙切齿般低声说道:“居然在这个时候激励魏卒……这是逼我今晚突围么该死的!这家伙怕是猜到我已有突围的意图……”

    在旁,大将季泓听到了白起的低语,不解问道:“白帅何以如此断定”

    白起低声解释道:“当日在伊阙山北的营寨时,那蒙仲在攻打我军营寨前,于数万魏军面前耍了个诡计,使数万魏军对其深信不疑,今日他故技重施,相信魏军上下都坚定能在三日内击破我军……看看城外那些魏卒,多么可怕的气势。……他料定我会退让,以便于在我军向汝水撤离时,趁机掩杀……那个家伙对战场时机的把握,简直是一等一的精准。”

    “那……那我军不退不就好了”季泓不解问道。

    “……”白起没有回答,只是长长吐了口气。

    不退

    刨除今日战死的数千士卒,他四万不到的秦军,挡得住两倍以上兵力的魏韩联军

    确实,他秦军确实可以坚守三日,

    叫那个蒙仲“失信”于魏军,但到时候他秦军会如何

    倘若这三日魏韩联军攻得猛,可能三日后他秦军只会剩下一半兵力,再考虑到粮草问题,说不定最终会全军覆没于此。

    “撤!今晚必须向汝水撤离!”白起果断地说道。

    听闻此言,季泓脸上闪过几丝不解与困惑:“那……那不是正好中了对方的下怀”

    “是啊,但没办法……”

    脸上闪过几丝惆怅之色,白起转头看了一眼城墙上的那些秦军士卒,心下暗暗叹息。

    他知道,倘若他下令南渡汝水的话,他眼下近四万秦军,最起码得有一半被魏韩两军截下,死于这片土地。

    但没有办法,牺牲两万人,能让另外两万秦军得以逃生,这总好过四万军队全部葬身于此。

    『……我还是太托大了。』

    抬手按了按左肩的箭创位置,白起不禁有些后悔。

    说实话,在蒙仲率领魏军主力朝着惮狐而来时,他其实是有机会带着麾下秦军撤离的,纵使这四周有三支魏军的骑兵又如何他四万秦军全部出动,四下砍伐林木,短短一两日就能在汝水造好浮桥。

    只是就这样撤离,被那蒙仲撵着狼狈逃亡,他心中不甘,是故在预留后路的情况下,他率军在惮狐城暂时驻扎了下来,想看看能否有反制魏军的机会——倘若没有机




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
    函谷关,乃是秦孝公为阻挡中原诸国进犯秦国而修建的关隘。

    此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大河,自此关建成之后,这座关隘便将秦国与中原诸国彻底隔绝,因而逐渐了出现了“关西”、“关东诸国”这样的说法。

    关东诸国的“关”,即指函谷关。

    六月二十五日,即魏韩周三国联军抵达函谷关前的次日,蒙仲向军中的假帅公孙竖报备后,便带着乐毅、蒙遂、荣蚠、蒙傲等,前往函谷关前,近距离观望这座雄关。

    不得不说,秦国建造的这座雄关,在中原各国相当有名,其原因就在于此前有几次诸国联合讨伐秦国的军事行动,皆在函谷关前被挡了下来,难以寸进。

    比如曾经“犀首”公孙衍组织的两次五国伐秦,联军皆被阻挡于函谷关前。

    不夸张地说,正是诸国多次联合讨伐秦国未果的举动,成就了函谷关在中原的赫赫名声。

    值得一提的是,诸国联军成就了函谷关的名声,而函谷关,则成就了齐国名将田章的名声——毕竟田章是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关东诸国将领。

    不过待等蒙仲亲眼看到函谷关时,他多多少少是有点失望的,因为在他的幻想中,函谷关可能是一座城墙高达几十丈的雄关,但据蒙仲目测,函谷关的城墙恐怕也只有三丈左右而已,倒是关隘的城楼看上去较高,目测大概有六七丈高,就当世而言已经非常了不得。

    “看上去似乎并不像是难以攻陷的样子嘛。”

    观察了一阵后,乐进在旁嘀咕道。

    就当蒙仲等人正在远远地窥视函谷关时,荣蚠注意到身背后有一辆战车徐徐而来,战车后头跟着一队士卒。

    荣蚠定睛一瞧,这才看清楚那辆战车上站着韩军的主帅暴鸢。

    “师帅,暴鸢大司马来了。”荣蚠当即提醒蒙仲道。

    蒙仲回头瞧了一眼,见果然如此,当即迎上前去。

    片刻后,暴鸢乘坐的战车在蒙仲一行人身侧停了下来,旋即,暴鸢下了马车,与蒙仲打起了招呼。

    “大司马。”

    见暴鸢出现在此,蒙仲原本以为有什么要事,没想到一问之下,暴鸢却摆了摆手,笑呵呵地说道:“无他,只是找老弟吃酒而已。”

    说着,他简单解释了一下,原来是前段时间攻城、赶路,得不到空闲,如今大军已逼近函谷关下,且一时半会也奈何不了这座雄关,于是暴鸢便来找蒙仲喝酒。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我到了你军营内,见到了公孙竖,公孙竖对我说,老弟你带着一干人到函谷关这边来了……哈,莫非是想见识一下这座雄关”

    提到函谷关,不得不说暴鸢兴致很好,这也难怪,毕竟自函谷关建成以来,中原诸国几次讨伐秦国皆被阻挡于这座函谷关下,整个天下就只有三个人享有“攻破这座雄关”的美名,一个是田章、一个是公孙喜,还有一个就是他暴鸢。

    当然了,公孙喜与暴鸢能得到这份殊荣,不能否认得仰仗田章,仿佛他暴鸢与公孙喜只是沾了田章的光,但暴鸢并不在乎。

    一来,活到他这把年纪,其实已经不太在意外人的评价,二来嘛,他与公孙喜确实是沾了田章的光,这也没什么好不承认的——论带兵打仗,纵使皆被称之为当世名将,但必须得承认,田章确实要比他与公孙喜更加出色。

    “如今亲眼看到了这座雄关,老弟有何评价”暴鸢笑呵呵地问道。

    “怎么说呢……”蒙仲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出了他心中的想法:“与我想象的‘函谷关’出入很大……”

    暴鸢略带惊讶地转头看了一眼蒙仲,好似猜到了什么,笑着问道:“老弟莫不是觉得,这座关隘其实并不难攻克”

    “呃……那倒不是。”蒙仲连忙摇头否认。

    “在老哥面前,老弟何必如此拘束”暴鸢笑呵呵打趣着蒙仲,旋即,他徐徐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但事实上,老弟想差了,这座关隘很难攻陷……”

    说着,他指了指迎面那座函谷关,摇摇头说道:“我不是指那个,那只是函谷关的第一道关墙而已……”

    “第一道”蒙仲惊讶地问道:“函谷关莫非有好几道关墙么”

    “三道。”暴鸢抬起右手伸出两根手指,正色说道:“函谷这边有两道,一道外关、一道内关,此刻咱们看到的就是‘外关’,它依傍着那边的山体而建……当地人将那些仿佛丘陵的山体称作「塬」,看上去仿佛是山丘,但实际上却与一般山丘大为不同,四周陡峭、顶上平坦,就仿佛一座高台……当年我随田章攻打此关时,秦人纷纷爬上那些高塬,居高临下用弓弩击退我军,致使我方损失惨重……”

    “暴帅是说,当初秦军站在那些叫做塬的山上”乐进在旁吃惊地问道。

    要知道据他们目测,那些称作塬的山体,高高低低大不相同,可就算是最低的,恐怕也有三十几丈,更别说那些他们看不到顶端的塬。

    想象着无数秦军弓弩手站在那些高矮不一的塬上,朝着函谷关前射箭,乐进等人顿时感觉不寒而栗。

    “正是!”

    暴鸢笑着看了一眼乐进等人,旋即指着远处那座关隘又继续介绍道:“在这道外关的内侧,在通往内关的一侧,设有一座城邑,邑内有住人,大多是驻守此地的秦军以及其家眷,亦有当地的普通平民,可能是数千户之多,不亚于一座城池。……至于内关,则建在函谷最狭隘的地方,那里间距不过一两丈,有些地方甚至只能容一辆战车同行,两壁都是高达几十丈的高塬,若找寻不到合适的路径,根本无法攀越,然而这条狭谷,却连绵长达几十里地,倘若贸然闯入这条狭谷,一旦秦人攀上两壁的高塬,居高临下射箭,纵使有千军万马,怕是也要全军覆没在此……”

    “原来如此。”

    在听了暴鸢的解释后,蒙仲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函谷关之所以易守难攻,其关键并不在于那几道关隘,而是在于那条狭隘绵长的函山谷道。

    想到这里,他好奇地问道:“大司马,那当年你与我义兄田章,又是如何攻破这座函谷关的呢”

    听闻此言,暴鸢嘿嘿一笑,低声对蒙仲说道:“当年咱们找到了另外一条路……”

    “另外一条路”

    “啊!直通这些塬的顶端,使秦军无法在塬台上部署弓弩手,继而一口气攻破了这道关隘……”说着,暴鸢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蒙仲,笑着说道:“别多想了,秦人吃过一次亏,又岂会没有防备昨日我就去看了看,秦人早已将那一带用城墙围起来了,并且似乎还部署了重兵……”

    说到这里,他略感惆怅地看了一眼远处那座函谷关,长长吐了口气。

    此时暴鸢的心情,蒙仲大概可以体会,其实他这会儿也觉得有些茫然:他们到底来函谷关前做什么!

    其实按照蒙仲的想法,他们魏韩周三国联军打下宜阳就足够了,但不知为何,公孙竖也好,暴鸢也罢,都执意要带着军队到函谷关这边走一趟——明明几乎不可能攻陷这座雄关的,不是么

    “为了示威!”

    当蒙仲说出心中疑问后,暴鸢为他解惑道:“正如老弟你所言,我联军此番损失惨重,三十万联军折损了十六万,确实不可能有什么机会攻陷这座函谷关,但越是虚弱,咱们越要表现地强势……老弟可能不清楚秦国,秦国素来欺软怕硬……”

    “欺软怕硬秦国”蒙仲闻言表情着实有些古怪。

    仿佛是猜到了蒙仲的心中想法,暴鸢笑着说道:“我说的是秦国,并非秦人。秦人确实很勇猛,但秦国……素来就是欺软怕硬,田章是你义兄,想必老弟你也知道你义兄的成名之战。”
1...195196197198199...3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