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巨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五彩贝壳
这就是续命九针的牛叉之处。
通过刚才的行针,张驰有把握,起码能让张庆续命三个月,或时间更久。
行针之后,病人的病情会稳定并好转,张庆的情况肯定也会一样,虽然肝硬化的病情还依旧存在,但各种并发症肯定不会出现,肝腹水的情况也会渐渐的好转。
只要稍加注意,再配合服用一些治疗肝硬化的药物,未来起码好几个月都不用担心病情的恶化。
张驰没有打算给张庆开一张方子,这里是大医院,有大把的医生,那些医生如果发现张庆的病情稳定和好转,他们知道怎么开药。
在李圆满是感谢的目光之中,张驰带着吴科离开。
直到张驰的身影消失在走廊的尽头,李圆这才回到病房,看着病床上睡得很安稳的她的丈夫,她心情祈祷道,老天保佑,我老公的病会慢慢的好起来。
小宝则睁着一双大眼睛,“妈妈,爸爸的病被叔叔治好了吗”
李圆道:“快了,你爸爸的病会渐渐的好起来。”
………..
第二天。
每天上午八点半,正是医生们查房的时间。医生们会到每一张病床前面,看一看病人的情况,询问病人的病情。
今天也是一样。
科室主任游桂祥带着几名主治医生,亲自到每一间病房,热情的询问病人们的情况。
他们走进了张庆的病房。
显然,在医生们的心目之中,张庆这位肝硬化晚期患者是重点病人,医生们走到张庆的病床前,主治医生左玉凤道:“52床,你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张庆的精神状态比昨天好多了,没有再躺在病床上,而是坐在床上。
“左医生,我感觉好多了,虽然有一些地方稍感不舒服,但比昨天好多了。”
“哦。”
左玉凤面露疑惑之色,她是张庆的主治医生,对张庆的病情再清楚不过,像张庆这样的病人,一般会比较难受,有时候会受病痛的折磨。
“真的没有哪里特别的不舒服吗”
“真的没有,感觉还比较好。”
连游桂祥这位经验丰富的科室主
第一百八十四章 送锦旗
张驰伸出自己的右手,做出了邀请。
张庆先是微微一楞,反应过来之后,也伸出他的右手,然后,两人的右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
李圆拼命的捂住她自己的嘴巴,不让她自己哭出来,但眼睛之中,泪水已经在打转,随时可能流下来。
彻底的康复!
这是她完全想都不想的奢望,现在,李圆看到了希望,她看向张驰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了明显的感激。
她心中道,张医生,如果你将来真的彻底治愈了我老公的病,我们夫妻,做牛做马,一定报答您!
小宝很乖,一直安静的呆在旁边。
这个时候,他专注的看着张驰,一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一脸认真的道:“叔叔,您真的可以治好我爸爸的病吗”
张驰蹲下来,真诚的看着小宝,也非常正式的道:“小宝,放心吧,叔叔将来一定会治好你的爸爸。”
“哦,太好了!”
多日来一直沉默寡言的小宝,此刻,他突然欢快的拍手叫起来,“哦,爸爸又能陪小宝一起玩喽!”
大颗的眼泪,顺着李圆的脸颊,无声的流了下来。
这是因为高兴。
她心中道,希望这一天早一点到来。
张驰在病房之中呆了一会儿,了解完张庆的恢复和病情好转情况,又和他简单的聊了聊,起身告辞。
“张庆,好好休息,安心养病。”
张庆连忙点头,并吩咐道:“老婆,送一送张医生。”
李圆送张驰到病房门口,本来还要继续再送一送,准备一直送到电梯口的,张驰道:“你回去吧,不用送。”
李圆道:“张医生,太谢谢您,诊金是多少,我准备了一些,不知道少不少。”
说完,她从口袋之中拿出一个“厚厚”的红包,看似很厚,其实里面没有多少钱,仅仅一千多块。
一百块的大钞只有几张,其余的钞票都是五十、二十的,甚至有十块和五块的,这是她能拿出来的所有的钱。
为了治疗张庆的病,她已经花了三十几万,外债就有二十余万,亲戚朋友几乎都借遍了。
里面的零钞比较多,红包显得鼓鼓的,也无法封口,张驰一眼就看到红包里面那些十元,二十元的纸币,一阵心酸。
这样的钱,我怎么忍心要啊!
张驰连忙道:“太多了,用不着这么多,我收一百块钱吧。”
说完,从红包之中抽出两张五十的钞票,然后将红包推了回去,塞进李圆的手中。
李圆大急,“张医生,一百块怎么行呢,太少了,这些钱您全部收下吧。”
张驰道:“一百块钱足够了,很多医院的专家门诊,才几十块钱的诊费呢,够了。”
说完,大步流星,头也不回的走了。
看着张驰离去的背影,李圆感慨的道:“好人呐,现在这样的医生已经非常少了。”
她完全知道,张驰收一百块钱,是怕她的自尊心受损,让她在面子上好看一些而已,起码张驰是收钱看病,而不是见她可怜而不要她的诊金。
张庆的病,一天一天的好起来。
每一天,游桂祥和左玉凤他们的必修课就是过来看一看,询问张庆的情况,做一些检查等。
他们一头雾水,完全搞不明白,为什么这比较严重的肝硬化晚期会突然之间一天天的好转起来。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
左玉凤又过来了,征询张庆的意见。
“张庆,你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如果你自己愿意的,可以出院,我给你开一些药,回去之后,每天按时服药。”
可以出院了!
李圆差一点喜极而泣,张庆也有大难不死的感觉,连忙道:“那我出院。”
既然病情已经稳定,那就没有必要再住在医院,因为在这里每天都是要花钱的,各种费用下来,每天至少好几百块。
回家好一些,不但省钱,而且自由。
既然张庆自己同意出院,一切就走出院的程序,没有多久,出院手续就办好了,李圆开始收拾东西。
张庆道:“老婆,这要感谢人家张医生,如果我的病将来真的好了,我一定要去张医生的公司上班,哪怕做一个最底层的员工我也愿意,我要通过拼命工作来报答张医生。”
李圆十分赞同的道:“老公,我完全支持你这么做,如果张医生愿意,我辞职去他公司上班可以,好歹我也是上过大学的人。”
夫妻两人,心情已经轻松很多。
………
解放路店。
今天,还是和往常一样,准点开门营业,也和往常一样,店内的生意不错,一些病人等待看病,一些病人在等待拿药。
不过,开门之后没有多久,店内渐渐的骚动起来,这马上引起了店长陈思彤的注意。
此刻,也有一名店员大声的提醒道:“店长,你快去出去看一看,咱们店外面围满了很多人。”
“哦,又围了很多人吗”
陈思彤不免联想到了几天之前,李圆胸口挂着“求求你们,救一救我丈夫”的牌子,跪在店外面的情况。
不敢怠慢,陈思彤几乎是一路小跑就出了店门,很快就看到了店外的一幕。
里三层,外三层!
店外面围满了很多人,大家围成一个半圆弧形,中间是李圆,她没有像上次那样跪在地上,而是双手举着一面锦旗。
张庆出院之后,李圆特地准备了锦旗,借此来感谢张驰。
“我知道她,几天之前曾经跪在这里呢。”
“难道她的丈夫被治好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看,谁来了
“哥,这表怎么样。”
胡冰月主动的挽着张驰的胳膊,带着几分撒娇的味道。
绿色的表盘,非常的独特。
张驰一眼就认出这一款标价好几万的“绿水鬼”,不禁眼睛微微一亮,这一款表,张驰心仪很久,只是一直没有买而已。
绿水鬼!
它虽然不是最贵的名表之一,但绝对是名气最大的名表之一,很多爱手表的人士都认识这一款表。
张驰满意的道:“这表不错,我早就想买了,没有想到这家店就有这一款表。”
说完,张驰看了看这家店的环境,面积很大,装修很高档,又开在南江市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上,所卖的东西应该是正品。
于是,张驰对这个柜的店员道:“麻烦你将这块表给我试戴一下。”
这位店员有一点迟疑,先打量了一下张驰,又看了一眼胡冰月,这才将表从玻璃柜里面拿出来,小心的放在柜台上面。
他估计是在评估张驰和胡冰月是否有这个经济实力,能买得起这一块“绿水鬼”。
张驰知道这位店员的意思,但毫不在意。表被拿出来之后,胡冰月更是拿起它,亲自帮张驰戴在手腕上,抓着张驰手,左右看了又看。
“这表不错哦,驰哥,你戴着它很好看。”
张驰也抬起手腕,左右看了看,一脸的满意,心中正在想,是否就买下它,作为自己人生之中的第一块名表。
胡冰月则已经在建议道:“哥,就买它吧,男人四十岁之前必须要有一块名表,像我爸,柜子之中放着十几块名表,经常换着戴,你看我,也经常戴着这一块。”
她手腕上的也是一块名表,小巧精致。
那位店员开始还以为胡冰月在吹牛,准备嗤之以鼻,但看到胡冰月白皙手腕上的这一块表,眼神立刻不一样。
这一块表,他估计一辈子都买不起。
张驰倒没有注意这位店员的表情,而是又看了看手腕上的这一块表,听了胡冰月的建议,这块表也懒得取下来,直接道。
“那刷卡吧!”
说完,从钱包之中拿出一张金卡,在这位店员面前扬了扬,然后放在柜台上面。
这位店员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回过神来之后,他干涩吞了吞口水,试探性的问道:“哥,您不还一下价,打一点折之类的。”
张驰豪爽的挥手道:“不用,不用打折,刷卡吧。”
“真…真的刷…刷卡。”
“刷卡!”
胡冰月掩嘴轻笑,看着张驰的眼神仿佛在说,哥,你刷卡的样子真帅气,我喜欢。
买了这一块绿水鬼,两人又逛了好几家店,如胡冰月亲自帮张驰挑选了一根皮带,张驰帮胡冰月做参考,买了一条牛仔裤。
临近中午的时候,两人准备找一个地方吃饭。
这个时候,张驰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吴科打来的。
今天他放假,乐得轻松,因为张驰和胡冰月约好一起逛街,就不用他开车,今天张驰亲自开车过来的。
明知张驰在逛街,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他一般是不会打电话过来的,既然打了这个电话过来,那肯定是有事情。
张驰接通了电话。
电话里面马上就传来吴科的声音,且还带着几分明显的高兴之色,他大声的道:“哥,你知道谁来了吗”
谁来了
张驰一头雾水,询问道:“吴科,到底是谁来了,你这么高兴,难道是老家来了什么人。”
“哈哈,你绝对想不到。”
吴科笑了起来,开心之极,不过也不卖关子,如实的告知道:“哥,你还记得高天成吗”
高天成!
顿时,张驰的脑海之中就浮现出一个年轻人的形象,心中道,老朋友,已经好多年没有见了哦。
“高天成到了南江市他在哪里!”张驰的语气之中透着浓浓的惊喜。
张驰和高天成是小学,初中同班同学,高中也在同一所学校,只是没有同班,但同一个年级。
那一年,两人一起参加高考,一起考上了一所大学。张驰上了本省的江南大学,读了七年的中医临床专业。
高天成考上外省的一所211大学,在外省求学,毕业之后在外省工作,两人之间联系少了起来,已经有起码两、三年没有再见过。
这是张驰的发小,真正的发小。
两人一同在镇上长大,一起玩耍,一起读书,只是因为地域的隔绝,近年来联系很少而已。
儿时的一些记忆,宛如潮水一般,在张驰的脑海之中涌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