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覆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榴弹怕水

    对方话未说完,毕岚便连连颔首,却复又连连摇头。

    “这是何意”赵忠无语至极。

    “法子总是有的。”毕岚拢手叹气道。“不瞒诸位常侍,我手下能工巧匠俱全,而且天底下不缺新鲜玩意,想要造自然可以造,但却不能造!”

    “为何”有人懵懂询问。

    “能为何”毕岚无奈伸出双手摊在众人面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没有钱能造个什么玩意哄陛下开心你们也莫要装样,我是掖庭令,是掌管宫中账簿的没错,可难道诸位便真不知道宫中无钱了吗数月间天子为何寝食难安太后为何脾气见长还不是一句话……宫中没钱了!”

    此言一出,其余所有常侍都如同吃了个苍蝇一般,既恶心又无奈。

    “都是之前黄巾大乱惹得。”有人无奈骂道。“十万大军花了大半年才平了叛乱,将西园的存钱、各地府库的存钱全都用光了不说,便是之前西园廊下养的那么多好马,也全都没了……天子与太后一脉相承,都是自小穷惯了的,手上没钱自然是万般难受。”

    “不止如此。”又有人补充道。“西园那边的官钱这几月的收入也少了很多……”

    &nb




第十章 文物多师古(上)
    “凭什么不许人不造反换成我我也反!”

    二月下旬,上午,春光明媚,司马朗正捧着一个装满了水的陶罐立在官寺大堂侧门外。陶罐上面放了一朵带着绿叶的大红花,而据他所知,罐子里面应该还有两只蝌蚪、一只青虾,这是整个官寺内最受宠爱的公孙离大小姐刚刚亲手制作完成,并让仆妇拜托他给整个官寺的主人送来的。

    这种工作,对于十五岁的司马朗而言,已经算是司空见惯了。

    同样的道理,在官寺大堂外伫立静候,对于司马朗而言也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毕竟,多年的教育逼迫他不得不避开这种明显有些悖逆的言语,而最近的悖逆言语也未免太多了些。

    当然,也仅仅就是避开了,因为即便是司马朗,也不会想着劝谏和提醒……或者说,即便是司马朗,随着获知讯息的渐渐增多,也对洛阳那位神圣到顶点的天子产生了一丝类似于愤怒的情绪。

    旬日间,随着天子加赋的命令传下,河北、中原几乎是瞬间便盗贼四起,人心大乱。多少老百姓好不容易熬过了春耕,躲过了大疫,却义无反顾的扔下地里的青苗,跟着那些强横之人打家劫舍,四处流落。

    而此时,堂中似乎便是在议论河北盗匪四起,然后皇甫嵩镇压不力的事情。

    “君侯说的极对!”大堂内,娄子伯正接着公孙珣的话继续公然散播着某些悖逆言论。“于冀州百姓而言,从去年二月开始,先是持续了七八个月的战乱,人口流失过半,秋收也流失过半;然后便是难熬的冬日,冻死饿死之人数不胜数;好不容易听说免了钱粮,这才辛苦回家,借了种子种地,却又来了瘟疫;而瘟疫刚刚有退散的趋势,这边居然又要反悔加赋了……凭什么不反诸位请设身处地想一想,若你是冀州一良家子,如此处境,你反不反!”

    “至于说皇甫嵩镇压不力”戏志才也在那里阴阳怪气说个不停。“换成谁能镇压得力咱们君侯去就行吗这一次,真的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了乱象遍布河北,神仙也救不了!”

    娄圭和戏忠一唱一和,言语中悖逆无礼至极,但自常林、张承以下,一众河内士子只是面色惨白,却居然无一人反驳,更不要说跟随公孙珣许久的幕府中人了。

    “皇甫义真怕是要走了。”一片沉寂之中,公孙珣忽然若有所思道。“前日洛阳有传言说,要请调皇甫嵩去平定西凉叛乱,我还以为是中枢不想看到他掌握一州军政太久,现在想来,说不定他也迫不及待想逃离冀州了!”

    “是啊。”戏忠继续摇头失笑。“皇甫义真再怎么样,也终究是要脸的,去年冬天是他请求免去了冀州钱粮,为此还有歌谣称颂他,如今又要他下令去收这加赋……不走能怎么样呢”

    其余人等愈发无言以对。

    “且不要论他人了。”眼见着河内本地属吏们气势被打击到了极点,吕范忽然上前一步正色言道。“郡中已经计算完毕,河内需要向洛中缴纳五千余万钱修宫钱……所以为今之计,乃是咱们自己又该如何应对此事诸位,这件事情始终是要有个结论与说法的!”

    听到长史如此正式询问,堂中众人,无论是元从之人还是河内本地人士,全都愈发面色复杂起来,而且以难堪居多。

    因为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

    就河内人来说,对加赋这种事情当然是极度抵触的……因为且不说这种每亩十钱的加赋对河内百姓,甚至于对一些以清白持家的世族子弟而言,都无异于一种的巨大经济压力。只说士林清誉以及乡人评价,他们也是万万没法公然说出让公孙珣按旨意来办这种话的。

    但是反过来说,难道要鼓励卫将军公然抗旨不成

    他们自小学习的东西和准则是不允许自己这么做这么说的。

    而元从那边,就更复杂了……有人讲良心,有人讲权谋,有人论得失,但无论如何都要为公孙珣做个细致而合理的谋划。可是,公孙珣这里也为难啊!你说是要抗旨不尊呢,还是助纣为虐呢

    司马朗沉默片刻,也是黯然摇头,然后却又一抬脚便捧着陶罐步入了堂内。

    未等对方开口,公孙珣便当即展颜失笑,并赶紧起身招手:“来来来,放这边案上!”

    司马朗依言而行,小心翼翼的在众人的沉默与注视中上前放好陶罐,还顺便提醒了一句:“郡君,这里面还是有蝌蚪……请您务必小心,不要学上次让小蛤蟆爬到公文上去。”

    公孙珣一边俯身收拾几案一边连连点头,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

    而一番折腾以后,司马朗退到大堂角落里,堂中也终于有人挺身而出第一个表态,果然是常林常伯槐:“君侯,属下有一言。”

    “伯槐请讲。”公孙珣一边低头摆弄花朵,一边干脆应声道。

    常林没有在意公孙珣的无礼,而是依旧站的板板整整,言语清晰无误:“数日前诏书刚刚送达时,吕长史曾有言,说君侯若是奉诏收钱便是失信于河内,依我看,这话说的极对!”

    吕范忍不住看了常伯槐一眼。

    而常林依旧不以为意,只是继续昂然直言:“君侯虽然没有像左车骑将军那般事先为治下百姓请命免去算赋,但自履任以来,君侯所行政策全都是以平复二字为主,与民休养生息之意不言自明。再说了,名义上是五千万钱,可实际上征收起来,吏员上下辛苦,百姓左支右绌,真正损耗的何止是五千万钱所以说,哪怕是之前没有明言约法三章,可此番突然加征田赋,也足以让河内百姓对君侯由感恩转为心生怨望。”

    “说的好!”公孙珣终于抬起头来。“还有呢”

    “还有……”常林微微一滞,但还是勉力言道。“为君侯个人计,无论如何,万万不能以私产充赋税,那是下下之策,会引



第十一章 文物多师古(下)
    “凉州局势如何”刘宽斜躺在榻上,倒是显得神色清明了许多。

    刘松和公孙兄弟各自互相看了一眼,却一时无言。

    “事到如今,有什么不能说的”刘宽微微笑道。“如今的局面还能再败坏到什么地步”

    “半月前,朝廷锁拿了左昌,杨公、袁公,还有尚书令刘伯安联名推荐,以扶风名士宋枭代替为凉州刺史,总揽平叛事宜。”公孙越老老实实言道。“但宋枭刚刚到任,朝廷便已经再度遣人锁拿去了……”

    “吃了败仗”刘宽缓声问道。

    “不是。”当儿子的刘松此时忍不住愤然插嘴道。“这宋枭之前看起来颇有学问和本事,却不料能作出那种糊涂事来。大人,你根本不知道他到任后干了什么,他居然一到任便上书朝廷,让朝廷征调辽东版印之法,速速印制《孝经》万册,分发给凉州各地,说是如此便能消解凉州士民戾气,并让叛军幡然悔悟,大乱也不战自平……”

    刘松言语中愤然难平,而刘宽倒是微微一笑,显得不以为意。

    “其实。”公孙范忍不住插嘴道。“中台那边有传言,说是宋枭并非糊涂至此,乃是到了凉州后见到局势崩坏,无可救药,这才想了这个法子以求脱身。”

    刘松一时愕然。

    “反正他也没打败仗,只是无能与糊涂而已,最多有暗讽张让、赵忠阿父阿母之意。”公孙越也沉声答道。“故此,槛车入洛后花点钱,还是可以从容脱身的,反倒是留在凉州,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刘松彻底语塞。

    “我晓得了。”榻上的刘宽叹了口气。“就是好奇而已,今日并非是论及凉州……叫你们另有他事而已。”

    三人齐齐在榻前紧张了起来。

    “看你们的样子也猜到了。”刘宽失笑道。“我要死了,我死后……”

    “大人!”

    “恩师!”

    “老师……”

    三人几乎是齐齐跪下。

    “都起来。”刘宽不以为意道。“冬日便该死的,但谁让你们做门生的和当儿子的照料的如此之好呢又是整日洗手,又是非沸水不喝,又是每日饮酒限量,又是地龙,又是通风……想不活下来也难。但是,如今天下之事到了这个地步,就请许我学宋枭那般自私一回吧!再不死,我怕就当不成这个汉室老臣了。”

    三人旋即黯然。

    “此生与人为善,并无仇家。”刘宽微微叹气,望着窗外黑漆漆的一片缓缓言道。“而身为宗室重臣,授业帝师,屡任太尉,却坐视天下沦落到如此局面,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前途与勉励之语可以托付给你们……我之前在老家弘农的大河对面,也就是河东境内王屋山下,上党、河内交界那片地方,买了一块地……我儿应该知道。”

    “是!”刘松低头啜泣道。

    “天下汹汹,河南必然遭乱,到时候将你母亲的棺木也起出来,连我一起在彼处薄葬。”刘宽感慨道。“弘农老家田产、家业,趁着还能有些用处,全部拿出去换成粮食赠与乡人。”

    “喏!”

    “若以寻常论,其实也就是这些了。”刘宽仰头叹道。“唯独一事,既然文琪在河内,便将我的丧事全权交给他来处置吧,你们不要理会了……但我死之前,不要惊动他。”

    公孙范低头不语,公孙越沉默以对,倒是刘松有些难以接受:“我……”

    “我本不想留什么身后言。”刘宽看着自己长子缓缓说道。“但看你这个样子,也不得不多说一句了。”

    刘松赶紧下跪。

    “我儿,”刘宽依旧缓缓言道。“那杨氏养子一个比一个聪明,可我却一直希望你能愚鲁无知,非是无能为,乃是心存私情,不愿你为聪明误……我如此安排与叮嘱,你若还是熬不过风浪,那只说天意如此了。”

    刘松万般无奈,只能俯身在地上叩首,表示愿将对方身后事全都交与公孙珣处置。

    “文典、文超。”刘宽复又扶着床榻向剩余二人言道。“既然说到这里,也不好不与你们一句言语……你们二人既然有了文琪这个兄长,就要懂得谨守本分,可退不可进,可守不可攻,可让不可取,如此,方能持久。”

    公孙兄弟不敢怠慢,也是叩首相对。

    “好了。”刘宽忽然又笑了起来。“我这辈子好为人师,却教出了这么一个学生,哪里有脸面在这里再与你们说这些呢还是不说了,你们扶我起来到院中去……连月节制,且取些酒水来,陪我一醉。”

    三人皆不敢违。

    夜色熏熏,同一片星空之下,河内怀县城中,公孙珣也在与几名心腹一边于后院中饮酒一边感慨时事。

    “文琪白日过激了。”吕范忍不住出言相劝。“所谓材木文石之类终究是杂物,置办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何必说出那种言语”

    公孙珣抱着自家大女儿在膝盖上,而阿离又抱着一只猫在她怀里,之前父女二人正盯着那只胖猫去舔洒在案上的酒水,对于吕子衡的话宛如充耳不闻。而一直到胖猫被酒水呛得不行,奋力挣脱逃走后,我们的卫将军方才松开手,让自己女儿在仆妇的照看下追猫而去,也方才看向了几名候着自己的心腹。

    “子衡错了。”公孙珣自斟自饮了一杯,方才摇头言道。“这一次我如此失态,并非是为所谓材木文石之事……”

    “这是何意”娄圭一如既往问的最快。

    “这是天子不可救药之意。”替公孙珣作出回答的,乃是已经喝了不少的戏忠。

    不得不说,董昭不在,法家出身的戏忠对于这些东西的见识格外出众,在公孙珣幕中渐渐有一种不可或缺的感觉,也难怪他会在短短时间内就得到了极大的信任与倚重,早早来到了这位卫将军的核心幕僚圈……同时期的枣祗,不是不好,但在有王修存在的情况下,他并非不可替代,所以挤不到这里来。

    吕范低头稍一思索便明白了过来:“志才的意思是,天子一朝拉下脸来,怕是会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什么一发不可收拾”公孙珣举杯冷笑道。“这叫破罐子破摔!”

    “从往日行径来看,天子心里还是比较明白的吧”娄圭实在是不擅长这些。“真是奇怪,免税的也是他,加赋的还是他!既然免税,说明他懂得冀州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可既然懂得,为何又会如此贪婪无度”

    “这跟明白不明白没关系。”公孙珣应声道。“越是聪明的人,放纵起来就越是肆无忌惮!说白了,就是独夫民贼一意孤行,所谓怙恶不悛而已……如志才刚才所言,此人已经是无可救药了!”

    “那君侯又该如何是好”自知掺和不进这些话题,所以韩当向来沉默,但此时也依旧忍不住问了一声。

    “问的好。”公孙珣放下酒杯,正襟危坐,扫视了一下自己的几名心腹。“这便是问题所在了……我之前只以为加赋一事乃是特例,但今日看来,天子一旦放纵起来,破了为君的底线,那有一就有二,有二便有三!我不能因为得了他一个卫将军的名号,便次次被他逼着在火上烤吧!长此以往,我多年积攒的声望、威德,怕是要被这位天子给连累到丧失殆尽也说不定!”言至此处,公孙珣无奈摇头。“怪不得袁本初一直没有出仕,后来却依旧……其人还是有些见地的!”

    “如此说来,君侯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带着七分醉意戏忠似乎早有腹稿。“那便是‘隐’!”

    &nbs



第十二章 区区计生死
    听到舅舅询问,京泽赶紧递上了随身酒囊。

    照理说,军中也好、官员也好应该严禁酗酒,但实际上,长久以来酒水都是贵族和军官们的必需品。

    这跟享乐无关,而是说在开水得到普及之前,贵族和军官们想要保证喝到没有致病风险的水,一般按照经验来说就只能选择喝酒。

    故此,身为一郡两千石,身边常备酒水乃是寻常之事。更不要说河北刚刚经历了一场死伤无数的大疫,而此时又是被困在泥泞的钜鹿泽中,根本没有干净水源了。

    “你也喝点。”郭典果然只是微微润了润喉咙,便将所剩无几的酒囊递了回去。“记住了,除非渴到不行,千万不要喝这里的水,实在是万不得已,也要找活水饮用……”
1...151152153154155...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