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除了王石外众人全都从悟道中醒来。
徐思远示意众人愿意离去的可以自行离去,又等了三月,王石才从沉思中醒来。
王石睁眼的瞬间有无数彩云飘入碧游宫,有仙鹤长鸣,有仙音震耳。
重重异象,数不胜数。
王石的修为也越来越强,炼精化气,练神返虚,天仙,真仙,直至大罗金仙。
当王石来听道时他不过是一凡人,但是当他睁眼,他便已是大罗。
从神到人,花了他一生的时间。
而从凡人到大罗,不过数月而已。
只是其中辛苦,唯有王石自知。
徐思远满意的道“找到自己的路了?”
“师尊本已为我铺好了路,太阳太阴其实并不不相融,但我却是从众生信念中走出的,众生意念可包容万物,自可融太阳太阴为一体。”
王石抬头笑道“待我修为大成,也许我会比那金乌还有资格执掌日月。”
“决定了?”徐思远问道。
“嗯,”王石笑道“这条路不算好走,但是也不会太难行。”
若是其他人走这路是绝不可能成功的,但是王石还有徐思远和截教可以依靠,徐思远道“那为师便等着你手掌日月的那一天。”
王石笑道“我也等着师尊你成圣的那一日。”
徐思远和王石都笑了起来,这时王石取出一滴精血给徐思远。
“我知道师尊想要明悟创造之法,弟子我便算是夺了些天地造化,弟子本是泥塑石雕,但是得众生无尽信仰,我便从泥土中走出。”
“信我为神,吾便得造化,信仰其实可以创造奇迹。”
“若信念足够坚定,便可点化万物,信之为真便是真,弟子觉得这也算创造,弟子的血液之中应有创造。”
“唯愿我一滴精血能帮师尊你悟道,愿师尊早成圣人。”
徐思远也不拒绝,徐思远接过精血后笑道“放心,为师总不会让你们轻易的追上为师。”
。
第365章 塔上传法
“师父,前面便是长安城了。”孙悟空在前面探路道“城门口站着好多人,似乎是为了迎接我们归来。”
去时凡胎,归来时皆是神仙中人,众人本可以腾云驾雾直抵长安,但是六耳却走得很慢,甚至有意游山玩水花费了不少时间。
唐僧离去之时李世民亲自相送,如今六耳归来,李世民已经作古,女皇武则天已做了人王。
李世民晚年拜佛,他自己动手斩了李唐气运,望眼欲穿,也未望来真经,等他到了地下,再见自己父兄,他可能心安,不过这却不是六耳关心的了。
长安在望,猪八戒明显松了口气,六耳问道“可是打算回你的高老庄去了?”
猪八戒摇头道“高老庄不过是人间的临时居所,放眼天地我老猪已经无家,我也不知接下来要去哪里,不过师父放心,总得等师父你在长安城中安顿下来后再说离去的话。”
六耳看着猪八戒道“为师也望你能有个好的结局,既然你叫我一声师父,以后有事可来找我。”
猪八戒没有面露不屑,猪八戒盯着六耳瞧了片刻,最后猪八戒行礼道“我会记住师父你今日所说的话。”
六耳又对孙悟空等人道“当然这句话也对你们有效,你们有事都可以来找我。”
众弟子点头后一起道“万里征程,风雨共济,以后师尊有何吩咐,招呼一声便是,西游已毕,我等却永是师尊弟子。”
“好,”六耳笑道“走吧,入城。”
···
长安城最近很是热闹,这热闹自是因为六耳,大街小巷,茶馆酒楼谈论的都是唐僧师徒。
“你听说了嘛,圣僧回来了。”
“我不仅听说了,我还见到了,圣僧就是圣僧,数十年容颜不老,据说他还是太宗亲封的御弟。”
“可不是嘛,那天城门口围得是水泄不通,圣僧风采,我现在仍难忘却,真的是超凡脱俗。”
“只是圣僧的几位弟子实在是样貌丑陋。”一人忍不住道。
“你懂什么,”这人话音刚落便遭到众人围攻。
“别人是面丑心善,据说他们原本都是天上神仙,那猴子更是大闹过天宫。”
“就是,你没看圣僧三位弟子走路都与众不同。”
“就是,我曾看到那三位弟子走路时脚下都有龙影,那三位弟子都是佛门高人。”
“我也看到了,不过我看到的是一个猛虎的样子。”
“不对,我怎么看到的是仙鹤。”
整个长安彻底热闹了起来,六耳一行人成为了整个长安的焦点。
见众人争个不休,有人问道“一月后圣僧要在大雁塔讲佛,你们可要去?”
“去,当然要去,”众人齐声道“我们也要去拜佛。”
···
茶楼的一个角落里,四人正在品茶。
其中一人开口笑道“师弟要不你站起来走两步,也让师兄我看看你脚下的龙影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是凡人的一厢情愿罢了,”猪八戒笑道“老猪我不过是一头笨猪,入了佛门也不过是个净坛使者。”
“便连佛祖也只当我是猪。”
“可我从未小瞧过师弟,”孙悟空道“自从和师弟交流变化之道后,师兄我的修为突飞猛进,哪怕到了现在我都觉得,我不是师弟你的对手。”
猪八戒笑笑不说话,这时李渔道“凡人浅薄,他们所谓的神仙菩萨不过是他们以为的样子,若觉得我们是高人,我们在他们眼中自是光芒万丈。”
孙悟空深以为然的道“我曾经拜师时也曾到过人族城池,在城中受尽屈辱白眼,如今我还是猴子的样子,可披上佛的外衣,他们看我们的目光便不同了。”
沙和尚也附和道“所以如今才越发明白师父说的佛只在心中,众生有无尽念头,所以所谓的佛不过是他们以为的样子,他们拜得不是真佛。”
孙悟空叹道“可我却觉得有些无趣,所谓佛也不过如此,曾经我渴望权利风光与热闹,因此我才会上天庭求官,可是如今万众瞩目,我却觉得意兴阑珊。”
猪八戒笑道“那是师兄你成熟了。”
“也许只是被命运打败了吧。”孙悟空最后叹道。
···
大雁塔外人山人海,足有数万佛教弟子来到了长安,那些心向佛门或者单纯的来看热闹的人就更多了。
谁不知道唐僧是太宗御弟,更是奉观世音之名去西天取经,另外据说唐僧已经证得佛陀之位。
唐僧便是行走在人间的佛,众佛教弟子怎能不前来朝圣。
而且据说唐僧已经带回佛教真经,真经之中有无穷奥秘可以普度众生,众生都欲得真经一观。
“当!”
大雁塔上的钟声被敲响,喧闹的人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有资格进入高塔的高僧井然有序的进入塔内,其他的只敢在塔外等着。
六耳高高在上,白龙马四人伺候在侧。
六耳坐下有金莲放出万道金光,六耳周身佛光不绝,更有无尽梵唱在大雁塔内响起。
六耳所在便似是佛门极乐,众僧进来后都毕恭毕敬的对着六耳行礼。
六耳示意自己的弟子取出一本佛经,佛经飘在空中,经书自动翻页,众僧目不转睛的看着经书。
六耳道“佛法高深非凡俗能悟,真经在此能够参悟到几分便全看你们的悟性了。”
孙悟空等人不解的看着六耳,这经书他们都极为熟悉,因为这便是掉在河里后被晒干的空白经书,而真的经书六耳手中也有。
一堆空白经书能悟到什么,可是让孙悟空等人大惊的是众僧人竟然看的煞有其事。
许久之后,一僧大声道“我悟了,佛心如纸,净白无暇,唯有佛心澈彻,方能窥见极乐自在。”
“我也悟了,我分明看到佛在书中,佛在劝我勤学不倦,佛在万卷经书中,也在木鱼香火里。”
“悟了,我也悟了,我从书中看到了山川锦绣,西行十万里便可成佛,佛,在路上。”
“胡说,佛经明明说的是佛在红尘六欲外,唯有摒弃这些,方能成佛。”
“不对,佛说的是佛心一动,可容万物,佛念一起,当渡苍生,渡尽苍生才能成佛。”
···
接二连三的有僧人说自己悟了,没有谁敢说这是一堆白纸,因为六耳是行走在人间的佛,西行路更是观世音菩萨一手操办的,走了十万八千里,谁能相信唐僧带回的只是一堆白纸。
众僧只觉得自己看到了许许多多,虽有些僧人觉得自己只看到了白纸,但却都觉得只是因为自己心中一片空白,这些僧人不由的反思看来自己对佛法的研究还不够,回去还得勤修佛法,早日悟到佛法的真谛。
不是有句话叫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
心中无物,自是空白。
于是众僧一致觉得六耳带回来的经书便是佛教真经。
。
第366章 牝鸡司晨
“汝等看这真经悟到了多少?”六耳开口问道。
“佛陀慈悲,让我等有缘能看此宝经,我等虽然愚昧,但是心中却皆有所悟。”众僧人答道,众僧一脸感激,似乎他们从一片空白中悟到了佛法的真谛,体悟到了超脱的奥秘,有几个年老的僧人甚至激动的热泪盈眶。
在他们眼中这空白的经书便是佛经的无上经典。
六耳点头道“佛说普度众生,你等既然皆有所悟便去塔外传法,以渡亿万众生。”
“佛陀真有大慈悲,佛陀此念便是苍生之福,还请佛陀放心,贫僧等这便去为众生传法。”
众僧人鱼贯走出大雁塔,比起来时,他们的头抬得更高了,腰也挺得更直了。
这时大雁塔顶也放出无尽佛光,在那佛光中有六耳的虚影,光映天地,佛光普照,于是长安城中的信众更加虔诚了。
众僧来到塔外,众僧席地而坐传授所谓的佛经。
看着这一切孙悟空等人都觉得无比荒谬,孙悟空忍不住问道“师父,为什么会这样?”
那不过是一卷空白经书啊!
六耳开口道“凡俗亿万众生所喜,不过是伟光正大,至于真的大道真理又有几人能够悟到。见我宝相庄严,想那观世音菩萨的威仪,他们便会相信我所说的,便是长安城中的民众所爱的不过也是金光夺目,气势恢宏。”
“至于我取回来的佛经的内容反倒成了其次,另外即便是给他们真的佛经,让他们皓首穷经,一辈子埋在佛典之中,他们悟得的经书真的就能救天下?”
六耳笑问道“你们可曾想过,众生拜佛,是因为心中真的认可佛,还是因为畏惧来世,害怕坠入地狱。”
“众生拜佛,是信佛还是有求与佛?”
···
皇宫之中,武则天也正看着那大雁塔。
“据说圣僧今日在塔里。”武则天问道。
“是的陛下,据说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去围观去了。”有人回答道。
“看来圣僧之名,实在是非同小可,只是那唐僧是太宗御弟?”武则天又问道。
这些问题武则天其实都知道答案,但是她还是会忍不住的问,顿了片刻武则天又问身边近侍“既是太宗御弟,他可会心向李唐?”
这问题实在不好回答,要知道为了龙椅,纵是亲生骨肉武则天也下得了手。
不过这近侍倒是机灵,他开口道“出家人心中只有佛祖,想来并无太多兄弟情谊。”
武则天满意的道“那便传旨让圣僧进宫,朕要见他一见。”
···
六耳被人引入宫中,那领头太监极为客气,说起来大雁塔时六耳一字未讲,但是众人却觉得六耳越加高深莫测,六耳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又高了许多。
那些僧人的功劳也全被归于六耳,而且那些僧人还没有半点意见。
“圣僧,前面便是御书房了,陛下一般只在这里接见重要的臣子,可见陛下对圣僧的看重,陛下不希望有人打扰,所以我只能送圣僧到这里了。”那太监对六耳说话时一直半弯着腰,他竟然没有直面六耳的勇气。
在六耳推门进入御书房之前,那太监终于忍不住问道“圣僧,像我这样残缺的人死后也能入那灵山胜境嘛?”
“能的,”六耳答道“佛前无恶人。”
是的,魔都能成佛,更何况是人,只是六耳没说的是灵山好入,极乐难得,世间哪来极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