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截教次徒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戏说呓语
    王石出手实在大方,有人嫉妒的道:“看他这样,万贯家财迟早败光,而且有本事去酒楼摆阔,在我们这里显摆个什么。”

    王石擦了擦嘴角后慢悠悠的道:“对你们来说吃饭是为了活着,对我来说吃饭吃饭只是为了感知什么是活着。”

    “当我做神时,瓜果酒菜,各种供奉应有尽有,但是我却只能吃各自食物的“气”,你们很难懂这种感觉,明明就在我身前,但我却不能真的吃到。”

    “所以当时我便决定,等我真正做人后一定要好好尝尝这人间百味,这人间食物对我来说美味还在其次,我只是想试着和你们一样活着而已。”

    不知为何,众人只觉得今日的王石格外不同,当他开口讲话后,众人竟然不敢喧哗,可明明他们心中对王石并无敬畏。

    王石又笑着道:“我呵斥那城隍,可你们看那城隍可敢降灾于我,便是我家人去那城隍庙中祭拜,庙中主持那次不是诚惶诚恐,不过一小小的城隍罢了,我能教他是他最大的福分。”

    王石的话语有种莫名的说服力,有人有些惶恐的道:“你,你以前真是神灵?”

    “以前还真是,”王石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道:“不过我如今却是要离开了,所以今日话有些多。”

    “离开?”不少人竟然觉得有些舍不得,毕竟像王石这种出手大方,又能取乐的少爷可只有一个。

    王石道:“我父母即将离世,养育之恩已报,自当离去。”

    王石起身离去,这时众人竟无一人敢嘲笑王石,虽然预知生死显得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是众人竟然都觉得王石说的是真的。

    当王石起身,,众人见他,恍如神灵。

    王石还未走回家便有家仆来报:“老爷夫人不行了。”

    王石只是点了点头,王石来到府中,王石脸上并无伤感与眼泪。

    “逆子啊,逆子!”王父喝道。

    “寿终正寝,无病无灾,我何必痛哭,而且我稍稍改了下父亲你的寿元,让父亲你多活了两年,也让你二老黄泉路上有个伴。”

    王父叹道:“你这痴儿又在说胡话了,生死岂是你能改的,罢了指望你是不可能了,为父别无所求,惟愿我俩去后你能娶妻生子,让我王家血脉得以传承。”

    王石犹豫了片刻后道:“王家宗祠香火总不会断绝。”

    王父满意的闭上了眼,王母看了看王石,似有千言万语,但最终只是举起右手摸在王石的额头上。

    王母眼中的光芒渐渐淡去,但是眼中却能看出无数不舍与期盼。

    这是死亡也割舍不断的牵挂。

    再是胡闹,再是荒唐,王石也是他们最放不下的儿子。

    纵然曾是神灵,王石的眼中还是流出了晶莹的眼泪。

    他,哭了。

    眼泪流入口中,有点苦还有点涩。

    这便是伤心吧。

    随着眼泪缓缓滴落,今日之后,渭水河畔的神像中走出的王石,才算成为了真正的人。






第363章 最后一难
    


    除了最开始的一段路程,其他的全是四人一马一起同行,他们走过几乎一样的路程,他们也经过一样的磨难,但是最后唯有六耳悟空被封为了佛。

    龙马尚且能被封为菩萨,沙僧猪八戒却连菩萨都不是,看来佛祖也是看人下菜的。

    六耳开口道“弟子从大唐而来,当为东土众生求取真经,还望佛祖成全,让我携带真经归去。”

    “准了,阿傩、伽叶,你二人便带旃檀功德佛去取那真经。”燃灯吩咐道。

    “圣僧请随我俩来,”两位尊者便带四人去那藏书处,无数藏书透出霞光瑞气罩千重,有彩雾祥云遮万道,从接引立教到燃灯做佛后所有的佛教经典都藏于此。

    经柜上宝箧外都贴了红签,上面写着经卷名目,六耳四人入内,看到有《金刚经》,《涅槃经》,《菩萨经》等等。

    两位尊者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好东西送给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

    六耳笑道“路途遥远,不曾准备礼物。”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见二位尊者不肯传经,六耳转头就走,万里西行路对六耳来说也不过只是一个过程,有无经书都不打紧。

    这次轮到两位尊者慌了,见六耳真的要走,两位尊者道“圣僧且慢,我俩这便将经书交给圣僧。”

    两人将各色经书装了满满几大箱递给六耳一行人,六耳随即辞别佛祖,回归东土。

    ···

    “佛祖,那迦叶二人却是有些过了。”观世音对燃灯道“他二人竟将空白经书送给取经人。”

    燃灯笑道“正常,我封唐僧师徒为佛,暗中不知有多少人不服,他俩也是从接引时便入了佛教的老人,他俩尚且未证佛陀,如今见了两位新佛,他们怎能不刁难一二。如今在这灵山存了此心的不知有多少,便是我也不好在这时严惩他们。”

    观世音知道燃灯还要给圣人颜面,观世音也没想严处这二人,正因为佛教内也不是铁板一块,燃灯才会重用她观世音。

    这时燃灯问道“九九八十一难可已历尽?”

    “还差一难。”

    “那便去全了这八十一难,也正好把经书换回来。”

    观世音点头道“明白了。”

    观世音挥手,狂风漫卷,而这时唐僧师徒正好从鼋背上跌落。

    经书尽数落入水中,猪八戒等连忙抢救,但是所有的经书都被打湿了。

    “师父,看来我们要在这里歇一歇了,至少得等经书被晒干后才能上路。”沙和尚开口道。

    六耳不置可否,于是沙僧连忙去晒书,只是等沙僧打开经书后却大惊失色,因为这经书竟是一片空白。

    沙僧不敢相信的又去查看其他的经书,最后发现所有的经书都是一片空白。

    三位徒弟都是大怒,他们还不怎么真的信佛,但是走了十万里只为了带回经书,这是他们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目标。

    可如今到了灵山却带回了一堆空白的经文,他们怎能不怒。

    六耳倒是显得很淡然,六耳笑道“天地未开之时,谁人著书?不过几卷经书罢了,佛祖可写,吾也可书。”

    六耳提起一箱空白的经书,六耳笑道“东土百家,岂无真经,能够救世的永远不是所谓的经书。”

    “走吧,我们,回家!”

    是的,虽被封为佛,但他的家却永在东方。

    ···

    唐僧走后,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护教伽蓝走向观音菩萨前开口道“弟子等得菩萨法旨暗中保护圣僧,今日圣僧功行圆满,我等还望菩萨准缴法旨,让我等复归灵山。”观世音笑着道“准缴准缴。”

    唐僧师徒取得真经,她这个一直谋划取经的菩萨也有大功,所以观世音心情很好。

    只是这时木吒走过来小声道“师尊,那唐僧并未返回灵山,他带着一箱空白的经书回转大唐去了。”

    观世音大惊,不过观世音脸上并未露出分毫,将五方揭谛等人打发走后观世音才道“才做了佛便敢自作主张,吾原本以为唐僧成佛后会与我亲近,不想却也是一狂徒。”

    “那师傅现在怎么办?”木吒问道。

    “西游总得有个完美结局,你便去将经书送给他们。”观世音吩咐道。

    ···

    “二老的身后事都处理完了?”徐思远出现在王石身后。

    “见过道长,”王石行礼道“都完了。”

    “叫我师尊吧,我说过要来渡你,对了打算和我回金鳌岛还是?”徐思远问道。

    王石道“在这人间我已无太多眷恋,我从旁族中选了一人继承王家香火,师尊我这便随你回岛。”

    徐思远点了点头,不过徐思远没有立刻带着王石离开,徐思远道“你并非无情,甚至可说是多情,城中众人戏你辱你,可你临走之时与他们一席话却显出了你与他们的亲近,因此那城隍才能确定你心中真无芥蒂,那城隍甚至还会照拂他们一二。”

    “夏虫不可以语冰,他们不过不理解弟子罢了,对他们弟子心中的确无怨,而有弟子的提点,不说一个郡城隍,便是做个洲城隍也不是不可能,那城隍照拂他们一二也不过是小事。”王石道。

    “的确,可你为何在你父母将去时显得如此冷漠,在他们临死时哭两声也许会显得更正常一些,他们也许也能走得更安心一点。”徐思远问道。

    王石道“非是弟子不愿,弟子毕竟曾是世间真神,弟子若真情流露,怕是会影响他们生生世世。但弟子只是他们这一世的孩子,他们还会在轮回中浮沉。”

    “我是他们这一世的牵挂,但他们下一世还会有的新的婚姻,新的儿子。”

    “弟子欠他们一世便够了!”

    徐思远这时笑道“为师这时方能确认你不仅有了人的血肉,人的思维还真正有了人的感情,走吧,为师带你回岛,从此你便是为师的第三位弟子,在你前面还有两位师兄,另外为师还有一位道童,你可以当着师姐看待。”

    王石点头记下。

    。





第364章 第三次讲道
    


    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广发请帖,不过是请几位师弟师妹做个见证,在饮过王石递上的拜师茶后徐思远便正式收王石为弟子。

    “恭贺师兄收得佳徒。”众人开口道,这还真不是恭维话,王石的资质甚至不能说是极佳,应该说是空前绝后,万古唯一。

    未来大罗不是阻碍,准圣一定可望,便是成圣也未必不能,当然徐思远收他为徒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他和徐思远之间颇有缘分。

    他因徐思远而成灵,但他也为徐思远拦下了准提一击,所以如今徐思远便亲自引他入门。

    礼毕之后众人退去,徐思远对王石道“何时能入准圣?”

    “师尊你真是高看我了,若是大罗,我立地可证,但要成准圣,实在不知应在何时。”王石苦笑道。

    对徐思远王石很是尊敬,无徐思远哪有他王石,名为师尊,却是亦师亦父。

    徐思远道“为师对你的期望很高,聚亿万信仰而成灵,另得太阳与太阴之本源,要知道便是帝俊也不过是独占太阳。”

    “你从泥土中走出,你又从轮回中归来,你本是众生虚无的念头所寄,你却由虚而成实。”

    “从盘古开天算起,万古也唯你一人,为师这些年也学过不少的道,为师早就该在金鳌岛讲道,不过是等你归来,你既拜师,吾便要准备讲道了,此次我会讲道三月,你且去岛上找个住处,到时为师自会叫你,还望你能有所领悟。”

    “必不让师尊失望,自是为何不等大师兄归来?”王石开口问道。

    徐思远笑道“那是因为为师也不知道能教你大师兄些什么,你大师兄的道,便是为师如今也看不明白。”

    随即徐思远敲动渔鼓,截教仙人闻鼓而至。

    十余日后在那碧游宫中又坐了四千余弟子,这些弟子有的是被准提伤了本源后再入轮回重新归来的,有的是截教这些年新收的弟子。不过新收弟子的数量并不多,虽然还是讲究有教无类,所有弟子还是不论出身,但是对新弟子的审核却严了许多,这些年少有弟子能通过考验。

    徐思远也并未坐上曾经通天的位置,徐思远只是在通天的云床下加了个蒲团。

    徐思远坐在蒲团之上,在徐思远下面是自己的师弟师妹,便连孔宣都暂且先回了金鳌岛。

    众人到齐后徐思远开口了,徐思远的声音很低,但整个碧游宫中的弟子都能听清楚徐思远的声音。

    上清,玉清,太清,鸿钧,盘古还有罗睺,哪怕是佛门的道徐思远都略知一二。

    徐思远开口虽比不得圣人,但是却也差不了太多,开口便是大道真言,所言皆是天地至理,五行阴阳,混沌造化无所不包。

    镇元子是地仙之祖,冥河曾是血海老祖,齐真是麒麟之祖···,这些准圣巅峰的大能都可算是一方老祖,徐思远在修为上可能还差了些,但是单论对大道的领悟理解怕是还要胜过他们许多。

    时光悠悠,曾经穿越到洪荒的一条小蟒到了现在却已成长为一方老祖,他的讲道便是孔宣这种准圣都不愿错过。

    无当等人也听得极为认真,徐思远的道对他们也是大有启迪。

    讲道时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眨眼便是三个月过去了,徐思远住口不言,但是碧游宫中仍有无尽道音。

    徐思远看着众截教弟子,许多截教弟子仍沉迷于道韵之中,看到他们徐思远便想起了自己的曾经。

    只是讲道者从通天换成了他徐思远,薪尽火传,传承不绝说的便是这种情形吧。

    许久之后陆续有截教弟子从沉思中醒来,众弟子的修为或多或少都有所增加。

    听徐思远的一场道,还要胜过千年苦修。

    众人弯腰行礼,传道授业,恩莫大焉。

    徐思远坦然受了这一礼。

    这是徐思远第三次讲道了,第一次在巫族,第二次在人族,第三次却是在这金鳌岛上为了截教众仙。

    巫,人,仙,徐思远的道也已算遍传洪荒。

    这洪荒他来过,走过,也留下了属于他徐思远的痕迹。
1...136137138139140...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