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第三百六十二章 各国的打算
“这个岛国人,真是个大傻子!”
大岛茂大声呼喊,在座的外国专家都是心中暗骂。
中国人不是傻子,他们希望用市场换技术和资金,这无可厚非,总不能人家跟你白玩儿吧!德国人美国人也不是傻子,纵然给你技术,可那也分什么样的技术,比如大众汽车国产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零部件都要交给中国人来制造,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必然会得到提高,但德国人为什么没说要达到百分之百国产化呢如果百分百国产化,他们的制造成本会更低,利润也会更高。
其实最好百分二十就是最核心的技术,也就是发动机技术德国人绝对不会给你们中国的,只要你造不成发动机来,那你们国家在工业上就比不过我,这才是底线。
岛国人难道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吗还当着人家的面大声嚷嚷,脑袋可真是让狗给踢了。
“大岛茂先生,你这话说很没有水平,贵国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吧,不就是发达国家为你们提供的技术和市场吗现在我们中国要走同样一条路为何你们就不断的阻挠呢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只能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用来讽刺那些强权的人,你的看法就是如此,不过我始终相信,这只是你自己的意见,不是贵国的意见,你自己的意见,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参考的作用,希望你能对我们国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
厉为宁冷冷地看了看对方说道。
“没错,你们岛国的风田车现在不也是买到了中国我看还挺畅销,风田车的董事长这一次也来中国了,不如你找他商量商量让他退出中国市场,这样就不能杜绝中国人偷窃你们的技术了!”
那位德国专家附和道。
“你……你们这些人,没有远见呀!”
大岛茂成了众矢之中,气的头发都快立起来了,在他看来,这帮人都没有看到中国背后巨大的潜力,一旦这些潜力被释放出来,那就无法阻挡,想一想历史上的唐朝,多么的强大到那时想要阻止都来不及了。
当然,大岛茂的担心别人同样会想到,但是在美国人和欧洲人另有打算,中国放开市场引进外资,到时候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就会和本国的商品有了竞争关系,中国的商品能和外国的商品相比吗美国人不相信,欧洲人也不相信。
就拿汽车来说,就算大众汽车最后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国产化率,但最重要的发动机技术还在德国人手里,汽车这种产品附加值最高的就是发动机,一辆车的利润中超过六成都是发动机的利润,所以大头还是归大众公司所有。
没有最重要的技术支持,中国商品是无法同国外商品相比的,质量上有差距,中国人会购买本国商品吗即便中国政府会适当保护本国的商品,可随着时间推移,最后中国自己的商品必然会被国外的商品所取代,到时候那就是西方企业的天下了。
占据市场最后形成新的垄断地位,这才是威尔逊这些人的想法,这可比限制对方发展的方法高明多了。
各国的专家讨论了一个上午,最后得出结论,完全赞同赵总理做的报告,而且对第三产业浪潮这本书的评价极高,很多人都提出了要把这本书翻译成本国的语言在国内发售,结果威尔逊就站了出来,他已经买下了这本书在中国之外的所有发售权,凡是有意向的人找他就对了。
“这个威尔逊,恐怕靠着这本书的发售就能大赚一笔吧!真是走了狗屎运!”
这些经济学家对知道这本书带来的价值,一旦全世界发售,恐怕会引起一阵热潮,发行量最少也得以百万册来计,威尔逊获得了中国市场之外的海外发行权,最后获得的收益恐怕得超过数百万美元,光是这一笔钱就让所有人嫉妒不已了。
&n
第三百六十三章 充满自信
吴荷对岛国很有意见,但对其他国家似乎很友好,刘琅则是不以为然。
“吴教授,国家和国家之间可没有什么感情可言,所有行为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美国人和欧洲人也绝不是什么好心,他们也打着各自的注意。
我们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尤其是现在,我们国家的生产力太低太低,很多东西都生产不出来,别说是什么汽车了,就是很多常见的物品都很困难,比如塑料制品和化工产品等等,这些东西价格本来就很便宜,一旦在我们国内建立工厂,价格还会大幅度下降,到时候普通老百姓也会买得起,一旦被他们把市场霸占了,我们自己的商品恐怕就会有危险了,要是我们自己的企业全部倒闭,那以后就是这些国外企业的天下,这就形成了垄断,到那时他们就会随意加价,这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
刘琅的话让吴荷一惊,国外拥有更好的技术,生产出来的商品质量不是国内所能相比的,要是放开市场国内的产品的竞争力绝对比不上国外。
“是呀!我们国家很快也会调整一些政策,比如关税,现在关税很高,普通商品达到了百分之一百,汽车这样的商品更是达到了百分之二百,下一步国家准备做出一定的下调,普通商品的关税会下降百分之五左右,汽车这样的商品会下降百分之十左右!”
利用关税控制商品价格是国家保护民族品牌的一个重要政策,虽然国家提出放开市场,但这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完成的,而是逐渐放开,现在国家初步的意见是每年下降百分之五,这样就能在十年后下降到一半,这样的速度到二十一世纪初左右就可以达到其他国家的关税水平了。
“普通商品的关税当然不能变化太快,至于说汽车这样的商品关税,短期内还起不到什么作用,毕竟老百姓的收入还很低,就是原价引进也买不起,但也要制定规范,不能让外国人说的算,反正我们也没加入关贸总协定,外人无法对我们说三道四!”
关贸总协定是世贸组织的前身,统一协商世界性的贸易行为,直到十年后才会被世贸组织所替代。
“是呀!关贸总协定是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我们还远远达不到条件,刘琅你刚才说的问题才是关键,当外国企业进入带来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老百姓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到那时他们就会选择很好的商品购买,我们自己的商品能否比得过国外的商品吗”
吴荷显然也担心这件事情,国家引入外资的目的就是更快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但是同样会对自己商品造成冲击,甚至又可能把民族品牌摧毁,可不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光凭自己闭门造车,那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是个矛盾的存在,而且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开放就是死路一条,国外企业进入不是引狼入室,而是要逼迫我们自己做的更好,大浪淘沙,只有真正挺过去的才能变强,我们国家要得不是弱不禁风的弱者,而是可以为国家挡风遮雨的强者,我相信凭我们自己的本事,最终会闯出一条路来!”
 
第三百六十四章 到沪市考察
大会刚刚结束,刘琅就拉着万贺,还有国家电子部的部长杜宏达等人到了沪市,他们要考察沪市的电子行业,为万贺在华投资做准备。
“杜部长,你们提出要成立一个电子元件产业园区的意见非常不错呀!在美国,所有高科技的企业都云集在硅谷,这些企业每天都在进行着创新研究,相互之间都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系统,可以最大的节约资源,你们的电子元件产业园区我看就具有硅谷的某些性质了,只要发展得当,未来未必会比美国的硅谷差!”
万贺对于中国要成立电子元件产业园区这件事很感兴趣,说明国家对电子产业非常重视,而且对国家提出产业园区的概念也觉得很新奇,这种模式在美国也不多见。
“万贺先生,产业园区的概念可是刘琅专门为你们万安公司提出来的,一旦这个园区成立,所有的工作都会围绕你们万安公司来做,为你们万安公司服务!”
杜宏达对万贺说道。
“什么为我们万安集团服务”
万贺吓了一跳,自己只是准备建立一个小小的实验室,结果对方要建一个产业园区配合自己,好像这事情有点大呀。
“万大哥,你们万安集团所制造的电脑畅销美国,设计的芯片也是世界同行业中科技最高的代表,这是你们的成就。
我们中国的电子产业拥有很好的基础,只是近些年因为种种原因发展滞后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依托,自然就会被市场所淘汰,这一次你们公司来华投资,也是我们电子产业的一个机遇,你现在设计的新芯片未来必定会畅销全世界,我们当然要搭上你这棵大树了!”
刘琅笑着说道。
“刘琅,你就这么确认我现在所设计的芯片未来可以畅销世界吗”
万贺也是位电脑天才,对电脑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是万安公司由他父亲掌管,在公司里父亲的话就是天,无人敢反驳,另外公司的成绩也说明他父亲的能力,即便万贺有种种想法,也不敢提出来,害怕父亲的拒绝。
刘琅给他“指引”出一条路,这条路有些方面跟万贺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再加上万安也对刘琅的提议产生了一些兴趣,所以也默认万贺去做一些新的尝试。
万贺带领十几位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工程师组建了一个实验室,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研制了一个新的电脑程序,可以对图形进行简单的编辑,但这个程序真的能成为如刘琅所说,未来电脑发展的趋势吗连万贺自己都没有信心,他做现在这些事情只是因为喜欢,喜欢那种研究出未知事物所带来的喜悦感。
“万大哥,不光是我相信你,就是杜部长和我们国家也相信你,如果我们不相信你,那么会成立一个电子产业园区吗你可是要知道,成立这个产业园区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光是工厂搬迁花费的就得近千万,这些钱对于万安公司不算什么,但对于中国来说,那是不小的压力呀!”
刘琅“语重心长”的说道。
一旁的杜宏达也是频频点
第三百六十五章 了解情况
“白市长,电子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是有很高科技含量的行业,放眼整个国家,也只有你们沪市才有这个基础,如果国家决定在这里建立电子产业园区,你这个市长可得鼎力相助呀!”
杜宏达对着白为任说道。
“杜部长您放心,沪市自古就是世界级的大都市,当年被誉为远东的金融中心,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理应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当年国家在深市建立特区之时我就建议将我们沪市列入特区名单,可是没有成功,这几年沪市经济发展有些滞后,原因就是这里的老旧企业太多,完全不适合市场的发展,现在国家想起要在这里成立产业园区我是举双手赞成呀!”
白为任说话还是直来直去,杜宏达只能陪笑不敢多说什么。
“哈哈,又见到你这个小家伙了,前些天我去首都开会就向见见你这位传说中的神童,可是会议太多就耽搁了,这次来到沪市,我正好有很多事情和你要谈!”
白为任看到刘琅急忙走了过来,拉住对方的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见到刘琅白为任非常高兴,他做为国家的中高层干部,知道很多关于刘琅的事情,放开私营企业雇工人数的意见是他那本小岛经济学最先提到的,国企私有化也是他最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发展趋势也是他提出来的,另外现在这个电子产业园区的概念还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
这些文章影响了很多人的观念,说是对中国改革具有深远意义也不为过,虽有有些内容还颇具争议,但是在白为任这位改革激进派的代表眼里,和他的很多政治理念都不谋而合。
所以在白为任看来,刘琅现在不是一个神童,而是一个理论非常高深的经济改革家,即便他只有六岁,但是年龄和身材都只是“表象”而已,能通过刘琅的理论让沪市真正发展起来才是硬道理。
“白市长您好!”
刘琅礼节性的回应道。
“好,刘琅呀!我早就希望你能来沪市了,因为这里才具有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什么深市蛇市,不过是小渔村而已,连他们现在发展的都很好,如果沪市当初也成为特区,现在早就发达起来了,所以你这次来得好好给我想个办法,给我们沪市出几个好主意!”
白为任对沪市当年没有被选为特区一直耿耿于怀,当然,他在五年前也不过是个区长而已,还给高层提建议提了也没有人理睬,深市这几年的进步他看的清清楚楚,五年前还是个小村子,现在呢,已经是遍地高楼大厦,港岛人外国人随处可见了,这样的变化让白为任羡慕不已。
白为任很着急,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想让国家把沪市化为特区,多次去找那些老人们,可是这个意见没有得到什么回应,国家有国家的考量,深市和蛇市被选为特区那是因为他们穷,只要穷就可以随便做“试验”,发展好了自然好,发展不好也没关系,你沪市能和那些穷地方比吗难道你想把那些国有企业全都卖个外国
当然,白为任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极端,他只是想找上面给他相关的政策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大干一番而已。
现在刘琅来了,刘琅的话如今在国家高层内部可谓是“金科玉律”,随便写几本书都成了国家官员的必学科目,如果他为沪市说上几句话,或许高层就会听了。
“呵呵,白市长过奖了,我可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而且沪市的底子很好,也不用我这个小孩子出谋划策,只要您白市长按照自己的所想大胆发展下去,很快沪市的经济就会起来的!”
“你这个小家伙不说实话,跟我在这里
第三百六十六章 底子不错问题不少
让万贺上来就提钱,这是刘琅教给他的“招术”,你提电脑芯片没有几个人懂,但是提钱,那对方立刻就会来兴趣了,不是大家贪财,而是现在国家急需资金搞建设,没有资金的支持,什么东西也弄不出来呀!
“这样吧,这位是我们实验室的工程师沈河先生,让他对众位领导提几个问题吧!”
万贺今年也只有三十一二岁,还是一位理科男,对于如此“隆重”的接待有些紧张,普通话都说得不利索了。
“好,各位先生,那我就代表我们万总提几个关于半导体电子产业的问题!”
沈河的父母都是北方人,所以他普通话说的就比万贺好一些。
“咱们有生产感光元器件的企业吗”
沈河直接开口问道。
“感光元器件”
王革他可不懂什么元器件,急忙看向身旁坐着的那些厂长们。
“感光元器件这位先生,您说得是感光半导体吧”
一位年纪六十多带着一副花镜的老者问道。
“嗯,也对,就是感光半导体,老人家,你们企业生产这种半导体”
“没错,我是沪市半导体厂的厂长,不过你说的感光半导体那可是个新鲜玩意儿,三年前我们厂子从美国进口了一套生产线,这个东西呀!太复杂了,是由一个二极管、控制信号路径和电量传输路径组成,原来我们国家都是直线形状的,美国进口的呢,全都是蜂窝状的八边二极管,原有的控制信号路径被取消了,只需要一个方向的电量传输路径即可,技术非常先进呀!”
老厂长不住的夸奖。
“哦!不错嘛!”
万贺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对方能说出来就证明是有真材实料的,看来当初刘琅所说没有错,中国的确在电子产业方面有些东西。
“老先生,那这种感光……半导体你们一年的产量是多少件”
沈河接着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