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多尔衮瞪着眼睛,直视着范文程的脸孔,他冷哼了一声,却只没有说话。

    范文程见多尔衮不表态,亦是十分尴尬,只不过,现在话已说出口,他还是想硬着头皮把话说完。

    “摄政王,请听在下一言,现在我军势力,若只与豪格相比,无论是军力还是附众,皆是远在其上。攻取豪格等人,可能虽有波折,但最终解决消灭他们,当非难事。只不过,因为有了李啸的唐军,这巨大的变数参杂其中,这事情的变化,已然从两方较量变成了三方博弈,这情况实在复杂太多,就说是远超我等控制,亦不为过。”

    多尔衮还是没说话,只是面目阴沉得可怕。很显然,范文程的话对他颇有触动,他正在等着范文程继续说下去。

    范文程轻叹一声,继续说道:“摄政王,在下明白你的心意。你定是想着,等开春化冻之后,亲率大军,去与李啸的唐军决一死战。以求以我军优势之兵力,把这些入侵者全部赶出我大清国土。只是,臣想说的是,唐军此番前来,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周密谋划的入侵之举。其攻入我大清的数万精锐,皆是久历战阵之辈,又岂是我军可以轻易战胜的。更何况,这段大雪封路的时间里,他们经过这数月盘桓,定将海城、营口、镇远堡等地全部经营完善,各地防守定会十分严密,我军若要前去攻打,纵能取胜,只怕亦是要付出惨重代价。而在下最担心的,却是我军在与唐军搏命厮杀之际,豪格在盛京城中坐大发展,甚至出兵与唐军两处夹击,如此一来,我军定当处处陷入被动,忙个焦头烂额。而唐军与豪格却可以逸待劳,坐守坚城,其损失会远远小于我们,这样的话,战况必然长拖不决,大清国情必不断糜烂恶化,而若真是这般局面,我军将来的前景,着实不甚乐观哪。故而,我军现在优势虽大,但在这看不到头的攻伐作战中,军心士气定会不断消靡,最终实力大大受损,大清国势亦当急转直下啊。“

    范文程说到这里,他长叹一声,一脸无奈心痛的神色。

    多尔衮的脸色愈发难看,只不过,他在心下,却还是不得不承认,范文程说得还是颇有几分道理。

    现在的自已,看似家大业大,据占上风,但真实情况,也许还会比范文程所说的更为不堪。这场战争一直这样打下去,情况绝对不容乐观,就算将来自已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侥幸打败豪格与李啸的联军,只怕亦是惨胜而告终。而原本如日中天的大清帝国,必将中道而衰,国力大大跌落,说不定到了那时,久经战乱的大清帝国,将与那行将就木的明王朝一样,不由自主却又无可奈何地走向历史垃圾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局面。那就是,多尔衮虽搏尽全力,消灭了与自已对抗的豪格以及远征而来的唐军,但现在据占山东、台湾、东南亚、澳洲、东北亚大部领土的李啸,恢复能力相当惊人,只怕非但不会就此退兵,反而重新调集兵力,大举进攻,趁自已气息奄奄之际,来穷追猛打自已这条落水狗,这样一来,大清帝国,可真的要终结在自已手中了。

    若真到这般最黑暗时刻,非但大清帝国最终完蛋,对自已来说,最终也是非但权利与地位皆是不保,性命亦是堪忧矣。

    想到这里,多尔衮脸上涌起痛苦之情,他长叹一声,暗自握紧了拳头。

    只是,自已真的只有与豪格和谈这一条路可走么

    说到底,在多尔衮看来,现在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真要自已放弃现有的优势,去与仅仅只能据占盛京自守的豪格谈判,这未免太过掉价,太过跌份,自已这个摄政王的颜面,怕是要丢尽了。

    更何况,天宪大权,至尊之位,向来只能牢牢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岂有与他人合伙共分之理。

    再退一万步来说,若是自已真的这样做了,谁又能保证,自已好不容易得来的权势与地位,不会从此大权旁落呢

    多尔衮面目复杂而痛苦,这些藏在内心最深处的话,他无法对任何人说。

    王者从来都是孤独的,不是他们天生如此,而是一旦处在这个位置上,已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说知心话的人了。

    范文程查颜观色,看到多尔衮这副表情,又见他一直沉默不语,心知他的其实内心已颇有波动,只不过,碍于地位与颜面,无法把内心的话语说出来罢了。

    范文程乃是何其聪明之人,心下当然知道,多尔衮最担心的,其实是什么。

    无非是他费尽心机,用尽手段得来的权势与地位罢了。

    这些东西,估计多尔衮看得比自家性命还重。可以确信的一点是,如果权势

    与地位受到威胁,多尔衮不惮与任何人拼死相搏,就是让整个大清帝国与自已陪葬也在所不惜。

    ”摄政王,其实据在下看来,其实你根本不用担心,如果真与豪格和谈的话,在下可以确信,我们还是会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绝不会让大权旁落他人。“

    范文程这句话声音很低,却让多尔衮心头一动。

    ”你说什么“多尔衮沉声喝问,一道锋锐的寒光从他眼眸中一闪而过,他显然听出了范文程的弦外之音。

    “在下想说的是,摄政王若真要与豪格




第六百零五章 和谈初议
    多尔衮这般发问,范文程内心中,却是洞若观火,全然明白他的真实想法。

    那就是,从皇太极子嗣中选出来的傀儡皇帝,一是必须年纪小,不懂朝廷与政治,才能完全受多尔衮长久操控,不必考虑中途换人。二是要为多尔衮所信任,与豪格没有特别的亲近感,最好还能偏向多尔衮,这样才能让多尔衮用得放心,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担心变生肘腋。

    这些条件一相加,多尔衮所要挑选的傀儡,其实已然呼之欲出了。

    三人都知道,除了永福宫庄妃之子福临外,再无其他合适人选了。

    在这里,可以向各位读者简介一下正史上,多尔衮与豪格相争,最终选择福临为帝的史实。

    皇太极死后,后宫里尚有五位后妃,她们的地位,远高于其它嫔妃。当然,在其中,皇后哲哲地位最高,所以帝位继承人,要从这五位后妃中选。

    皇太极暴死之后,多尔衮和豪格相争帝位,两人僵持不下,最终听从索尼、鳌拜等人意见,另择皇太极嫡系子嗣为帝,多尔衮与豪格二人摄政辅佐。

    接下来,皇太极与豪格二人,开始从皇太极的其余子嗣中挑选继位帝王。

    当然,皇太极这五个后妃中,共生了嫡子3人,除了豪格外,主要还有福临和博果尔二人,是皇位的最佳人侯选者。

    在福临和博果尔之间,为什么多尔衮选择了福临呢,笔者认为,这也是当时形势所迫,才让多尔衮选择福临为最佳选择。

    我们先看福临和博果尔的年龄,博果尔生於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在太极死时崇德8年9月,他是1岁零9个月,

    再看福临,出生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到皇太极死时是足足有6岁半,因此,福临的年龄更大,相比博果尔,将来亲政的时间要早近四年。

    这样一来,看上去福临年龄偏大,在竞争上有劣势,但这一点对于多尔衮来说,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的。

    福临最终胜出的秘决,便在于他那位永福宫庄妃的母亲,布木布泰。

    按满清皇室要求,当时让拥有蒙古血统的孩子继承皇位,符合满蒙联合的要求,福临有满蒙血统,博果尔也是有一半的蒙古血统,这一点看上去,两个人并驾齐驱,但细究起来,两人却是大不相同。

    因为,博果尔的母亲,懿靖大贵妃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她是插汉部人,是天聪9年才归顺的,8年的时间过去,插汉部到底有没有彻底臣服于大清,还真不好说。

    但福临的母亲是科尔沁人,从九部联军攻打建州后,就素有来往,从归顺大金开始算,大概已有28年的时间,算是大清的忠诚盟友了。故而,要论忠心耿耿,科尔沁比察哈尔放心的多,还有科尔沁和大清的联姻有多少,察哈尔与大清的联姻有多少,两者更是天壤之别。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博果尔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在归顺大清时,肚子里还有林丹汗的一个儿子,在崇德8年时,也已经8岁了,如果博果尔做了皇帝,他哥哥的权势绝不会小,这样一来,相当于有一个哥哥提前要与多尔衮分权,这是多尔衮所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另外,作为林丹汗的子孙,他们对清庭的忠诚度实在是大大存疑,要大打折扣。在康熙朝,林丹汗的后裔就在西蒙古造反,这般行为,倒是预见了他们对大清的真实态度,绝非感恩与顺从,相反地,应该是充满了屈辱与仇恨。

    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非但多尔衮与豪格,乃是所有大臣和亲王在选择福临和博果尔为帝时,所必须要考虑的东西,完全马虎不得。

    毕竟,在帝位继承上,政治的稳定性,这是为关键的地方,也是最需重视之处。

    当然,还有一点,是正史上没有明说,但在野史中却是津津乐道的,那是福临的母亲布木布泰,与多尔衮私底下有一腿,两人在皇太极死后,更是勾搭得火热。

    故而,为了支持自已的情人,也是因为这层情人关系,多尔衮对布木布泰更加信任,他在经过反复权衡与才最终痛下决心,去支持情人的孩子上位。

    所以,多尔衮立福临,既满足了自已的私心,也是各方利益的最佳平衡点。

    这些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对于现在的多尔衮来说,其实也相差无已。所以,当范文程拱手上前,轻声地把福临的名字告诉多尔衮时,多尔衮的脸上,泛起一丝淡淡的微笑。

    对于福临这个人选,多尔衮还是相当满意的。福临现在六岁,等到其十六岁成年,多尔衮有近十年的操控时间,另外,福临的母亲布木布泰也是自已的老情人,如果扶持福临上位的话,相信这个女人也会全力支持自己。

    当然,唯一一点可叹的便是,现在福临与布木布泰,皆在盛京城中,处于豪格的控制之下,不得让自已先得与他们进行一番勾通,却是深为遗憾之事。

    唉,可惜呀,要不是当初自已一门心意想要夺取大权称帝,根本就没想过要利用这样一个傀儡皇帝。不然的话,自已若是能早作准备,派人早点把他们,从盛京接到东京辽阳了,现在想来,自已当日考虑不周,甚是失策啊。

    只不过,现在既然已打算利用他们,这些旧情旧关系,都还在可以随时利用起来的,毕竟,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没有任何迈不过去的坎。

    “范学士说得没错,福临身为帝子,虽然年幼,但气度不凡,有帝王之象,这个人选,本王亦是认可。”多尔衮捋着胡须,最后一锤定音。

    接下来,多尔衮与范文程以及宁完我三人,又详细商讨了一番,要如此去与豪格谈判,要如何在谈判中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这场朝会,才最终散去。

    本来,多尔衮是打算让范文程成为主使,宁完我为副使,一同前往盛京去和豪格谈判的,但因为范文程上次出使时,被豪格部下鳌拜射伤的小腿,现在伤势都还没好利索,所以为了让这位自已倚重的谋士不出意外,多尔衮最终决定,仅派宁完我一人出使盛京。

    多尔衮这样做,其实还有另外的考虑

    。那就是,这一次出使仅仅只是一次初步试探,毕竟这次会面,究竟会谈成什么状况,其实还真是难说。因此,仅派出宁完我一人,倒也足够了。

    三天后,成了和谈主使的宁完我,奉多尔衮之命,带着一众随从,顶风冒雪,艰难跋涉,终来到了盛京城外。

    见到面前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清朝都城,一身风雪神情憔悴的宁完我,及一众饱受行程之苦的手下,均是满脸的感慨。

    自离开盛京,投奔多尔衮以来,宁完我及这些随从,已有半年多的时间没返回过盛京城了,此番重见,心下感慨何以言之。

    更何况,现在前来此处的他们,已是敌人的身份,这般身份巨大转变,如何不让人感叹。

    而相比这些随从,心里感触最大的,便是文馆大学士宁完我。

    &nb



第六百零六章 各怀鬼胎
    鳌拜这番激情表态说毕,满心以为豪格肯定会同意自已的做法,他扭头看去,没想到豪格却是眉头紧皱,捋须细思,一言不发。

    而旁边的索尼,却是连连摇头,最终一声苦笑道:”鳌拜,此事虽事发突然,但你之手段,未免太过简单粗暴。“

    鳌拜闻言,顿是大为不服,他大声嚷嚷道:“索尼,你什么意思现在我军形势一片大好,难道还真要与多尔衮这厮和谈么”

    索尼冷笑道:“鳌拜,你想问题太过简单了。我军形势一片大好我军到现在,不还只是困在这盛京城中么说起来,倒是唐军形势一片大好才对!他们利用这场大清内部冲突,打着救援我军的旗号,在大清边境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实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又如何索尼,俺且问你,难道你以为,光凭我军之力,能与多尔衮对抗到底吗难道不借助唐军的力量,我军真能顺利守住这盛京城池吗”鳌拜目光凶狠,毫不客气地向索尼回顶。

    索尼脸色难看,还未回复,鳌拜又道:“就算唐军夺下了大清边境些须城池,又能恁的要知道,这几座城池,原本都在多尔衮治下,却与我等有何关系就算唐军不来攻取,难道我们还有何本事,能从多尔衮手中抢过来吗现在多尔衮仅仅只是一封和谈书信过来,难道我们就要撕毁盟约,去与唐军反目,去和那曾欲陷我等于死地的多尔衮,再度和好吗这未然太想当然了。“

    索尼摇头叹息道:”鳌拜,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本学士并不是认为多尔衮这番派人前来和谈,我等便立刻要背弃与唐军的同盟,立刻就同意多尔衮的这番建议。我的意见是,多尔衮既然派人过来和谈,这就说明,他们哪怕是仅仅做个样子,也是表明了一种态度。我们完全可以把谈判的使臣放入城中,详细听取一下他们的和谈建议,然后再做决断不迟。“

    索尼顿了下,继续说道:”肃亲王,恕奴才直言,我们与唐军的联盟,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罢了,这样的合作同盟,本来就难于持久,这一点,其实彼此都心知肚明。现在唐军仗着与我军的同盟,理直气壮地进攻我大清边境,攻城掠地,将营口海城等地皆据为已有,实是大大地捞了一笔。虽然因为唐军的出动,让我们解了倒悬之急,这一点确实得承认。但在真实利益方面,唐军赚了个盆满钵满,我军却是除了自保之外,基本全然无获,这般状态,相信肃亲王亦是心下明了。“

    索尼的话,说得豪格连连点头,他微微挥手,示意索尼继续说下去。

    索尼受到鼓励,继续说道:”所以,在奴才看来,现在多尔衮顶不住压力,派人前来和谈,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好事一桩。我们完全可以先与其谈谈,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诚意,能给我们开出何等条件,也可观察出他们是不是真心实意,是不是暗藏诈谋,都可以从中探查知晓。所以,奴才认可,接待多尔衮的和谈使团,实在是一件让我军左右逢源,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好事。肃亲王完全可以放他们入城来,再与他们详细交谈,难道我军重兵在城,戒备森严,他们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豪格深以为然,脸上闪过一丝淡淡笑容,他捋须叹道:”索尼所言,甚合本王之心,想来多尔衮能派出宁完我为代表,派遣使团前来和谈,本王难道还怕与其商谈不成!索尼,就由你出城去,带多尔衮的和谈使团入城,本王亲自面见他们。”

    索尼应诺一声,便急急告辞而去,倒让鳌拜在一旁尴尬不已。

    豪格见他这般无措,便吩咐道:“鳌拜,你也别闲着,你去城中加强戒备,务必让使团秘密进入,不得让城中的唐军探子轻易知晓此事。”

    鳌拜如释重负,立即拱手禀道:“肃亲王放心,奴才保证使团入城一定隐密小心,决不会轻易走漏了风声。”

    在鳌拜离开后,豪格一人独坐客厅中,心头的滋味,却是难以名状。

    很快,索尼带着一众护卫,急急地出城而去,沿着方才那名撤走的信使马蹄痕迹,一路向南寻去。
1...245246247248249...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