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儒道至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永恒之火

    在众官惊疑之时,方运开口道:嗯,第一次当县令,拍着试试,没吓到各位吧?

    众官齐翻白眼,完全被方运给耍了。

    门外的杨玉环和苏小小捂嘴窃笑,奴奴也乐得蹦蹦跳跳,敖煌低声笑道:一群傻鱼!

    方运抬起头,板着脸看向官员队伍末尾的连涣,道:你阻挠龙吟圣旨,本应重罚,不过本官一向仁慈,只夺你职位,其他一概不究。你既不是官吏,退走吧。

    众官望着连涣,充满同情之色。

    在下告退!连涣咬着牙转身离开。

    众多官员暗暗松了口气,看来这位小方县令虽然做事狠辣,但也留有余地。

    方运道:按照惯例,今日是本官的休息之日。本官家眷还未安顿好,明日再处理政务,若无要事,诸位便散了吧。

    就见主簿申洺向前一步,拱手道:下官有要事启禀。

    说吧。方运看着申洺。

    今日中午,在县文院临街的酒楼举办一场早春文会,若有代县令来此,理当参加文会,与本县读书人同乐。不知大人是否参与?

    方运点点头,申洺说的没错,按照惯例,县令上任后必须参与第一场文会,只有这样才会显得重视读书人。




第824章 春日词会
    方运手握官印,看了看时间,现在是午时一刻多,用军中时间计算便是上午十一点十八分,正是午饭时间,而读书人可以一边吃东西一边参与文会。

    好,那本官即刻前往。

    方运起身走出大堂,跟杨玉环聊了几句,然后把接下来的事交给幕僚,由他们决定该怎么做。

    当普通县令都是一个非常繁琐的事情,方运身为虚圣,所需要注意的地方更多。

    县衙并不只是审案的地方,更是众多官员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是一座非常复杂的建筑群,不仅包括正堂二堂和三堂,还有知县宅县丞宅主簿宅典史宅诸吏房厨院饭堂和库房等等等等,而且监狱紧邻县衙,也可以算是县衙的一部分。

    单单方运的住处就需要刑殿重新检查,同时日夜安排妖铁骑兵和蛮族私兵守卫,十二个时辰不间断。

    除了安防,还有家眷的安置,各种家居的设置,而所有私兵的安置更是一个大问题。

    方运出行,没有让所有的私兵跟随自己,只带了日常的卫队,由两头马蛮侯四头龟妖帅二十头龙脉马蛮帅一百妖铁骑兵二十名举人和四名进士组成,这已经是虚圣最低规格的日常卫队。

    方运与宁安县官员离开县衙后,私兵们便忙碌起来,有的帮助杨玉环安置后衙,有的开始收发文书。还有一些人则离开县衙,开始探访宁安县民情。

    不多时,浩浩荡荡的众官车队来到离县文院不远的掬月楼。

    方运先在龙马豪车上停留片刻。过了片刻,等其余人下车,才抱着小狐狸迤迤而行,走下马车,敖煌跟在后面,一双眼珠子乱转。

    方运禁止敖煌在县衙或特别庄重的场合乱开口,但文会属于文人的娱乐场合。他可以尽情游玩。

    方运落地站稳,就见前方五十多位读书人站在掬月楼门口。一起躬身作揖。

    恭迎虚圣大人。

    方运点点头,道:诸位不必多礼,既然是文会,不分高下。当我只是一名普通进士即可。方运说完,迈步向前,前方的人分立两侧,微微低着头,不敢造次。

    那些年纪大的读书人无比镇定,但一些年轻的读书人脸上却浮现轻微的紧张之色,一切都被方运的目光捕捉。

    敖煌望着这些人,心中冷哼一声,怪不得是小地方。一个文会才这么点人。

    但是,敖煌身后的读书人私兵却不一样,其中不少人发现不妙。暗中握着官印,为方运发送传书,告诉方运这次来的人太少,可能有猫腻。

    方运早就看出来,宁安县可不是济县那种下县,而是十国有数的大县。这种大型文会至少要有三五百人,而现在加上跟随而来的官吏。一共也不到两百人。

    不过,方运却什么都没说,继续向里走,最后在离文会高台最近的一张桌子前坐下。

    众人陆续坐下,就见一位年过五十的老举人走上文会高台,带着歉意望向方运,道:作为本次文会的主持者,老朽向方虚圣说一声抱歉。由于并不知您几时到,文会正常举行,此时已经举行了两刻钟,已经有多人作词,还望方虚圣见谅。

    方运微笑道:原来是一场词会,那你们继续吧,我今日便不参与了,只当一个看客。

    那主持者忙道:方虚圣您第一次驾临宁安县,若是不参与文会,万一传扬出去,必然会有宵小之辈说您瞧不起宁安县数十万百姓,不屑于在宁安县作诗词。再说了,您以诗词闻名,驾临宁安县不写一首有名的诗词,那也太说不过去。

    老举人满面笑容,说话中隐约有纵横家的力量,让人对他生不起丝毫的厌恶。

    方运听到这里,便知道这些人已经设下与诗词相关的陷阱,自己若是现在就走,那必然会被扣上一顶顶大帽子,什么惧怕作诗词,什么目中无人,什么不屑于在宁安作诗词等等。

    方运问:既然是词会,必然需要词牌名,有何等要求?

    方运早早就研究过圣元大陆的诗词,有些方面落后华夏古国的唐宋时期,但有些方面却领先,比如词牌的种类远比唐宋更多,但只是词牌多,而好词极少,毕竟诗词是近些年来才得到空前重视。

    科举所考的诗词都有严格的限韵,但文会来说相对较为宽松,而一般限韵的文会都会提前两天说明,让人有所准备,毕竟一旦限韵就会让人的思维僵化。无论是圣元大陆还是唐朝的科举中,九成九的好诗都不是在考场上作出的。

    那主持者道:本次词会并不限词牌,只要春为题即可。方虚圣,您堪称立地书橱,随口便可作诗词,不如现在就上台为我们宁安县百姓作一首咏诵春天的词,如何?

    方运沉吟起来,思索这些人的手段,但毫无头绪,因为在文会上攻击人的手段太多了,一些明明简单的字眼都可能被人攻击。

    方应物突然起身,微笑道:方虚圣先去庆国文战,还未休息几日就马上赶来宁安县,非常劳累。我看,不如先让他暂且休息片刻,在词会的最后让他上场。身为虚圣,最为尊贵,自然应该最后上场。

    方运的读书人私兵们纷纷附和。

    于八尺也道:方县令初到宁安,舟车劳顿,我看还是休息一阵为好。

    于典史说的不错!一个无品级的小吏员突然开口。

    大量的官员望向那个普普通通的小吏员,眼中带着浓浓的警告之色和威胁之意。

    那吏员不过二十余岁,生得瘦弱,喉咙轻动,正在吞咽唾沫,也不敢看那些人,低着头。

    随后,连续有小吏支持方运,最后一共有五个吏员站在方运的一边。

    方运的私兵们面带微笑,这意味着,仅仅第一天,方运就以通天手段在宁安县的官场撕开一道细微的口子!

    敖煌嘿嘿直笑,以前他总觉得方运做事太柔弱,可今天却是雷霆手段,最合他的脾气。

    方运给方应物使了一个眼色,方应物点点头,明白方运的意思是要保护好这五人,万万不能有任何损失。

    随后,方运竟然从饮江贝中拿出官印,当众握住,一声轻吟,就见五道光芒飞出,落在五个吏员身上!

    从现在起,只要这五个吏员位于圣庙范围呼唤方运,方运就可第一时间知晓。如果五人遇害,方运可借助圣庙力量,隔空相助。



第825章 斜风细雨不须归
    五个吏员顿时面色赤红,无比激动,万万没想到会得到堂堂虚圣的关注!

    以官印的力量关联一人,会不断消耗才气,消耗的虽然极少,但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负担。

    许多吏员眼中放光,他们之所以不敢帮助方运,主要是怕被打击报复,可有官印关注,便不会有这方面的忧虑。

    连一些官员的神色也为之变化,方运如此舍得对待投靠他的吏员,若是有品级的官员投靠,那必然会有极大的好处。

    主簿申洺冷哼一声,道:方虚圣身居高位,怎能最后?若是最后出场,必然会被人指责堂堂虚圣畏首畏尾,不敢作词!更何况,县令乃是一县之尊,哪怕在文会也应该是表率。最要紧的是,十国的所有代县令恐怕都在这几日陆续有作品出世,甚至已经有人上了文榜的丁榜,方虚圣自然要越快力压他们越好!

    于是在场的大量读书人开始附和。

    谁敢先于虚圣?

    你们愿意班门弄斧,我可不敢!

    方运冷冷地听着那些人的议论,怪不得只选如此少的人来,原来来的都是他们的亲信,极可能是为了防止泄漏真正意图。

    方运一旦离开,那么这里的一百余人必然用尽全力宣扬此事,庆国读书人和雷家也必然会全力出手,削弱方运文战一州的成果。

    那些人不需要彻底毁掉方运。甚至也不在乎能不能伤到方运,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哪怕只是发泄被方运压制的怨念!

    既然无论离开还是留在这里都会被人找到借口攻击,方运反而安定下来。

    好了。不要争了,本县这就上台作词。方运起身,放下奴奴,走上文会高台后的桌案,那主持者立刻谦卑地离开。

    敖煌一直在不停观察所有人,也意识到了事情不一般,小声嘀咕:读书人真是一肚子坏水。不知道搞什么名堂,不过应该害不了方运。

    奴奴在一旁轻轻点头。

    方运的私兵们眉头紧皱。这个文会显然是早就准备好的,必定有幕后高人在设计,只要方运踏进这个文会,就已经身陷囹圄。

    许多官吏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文会。但既然是左相党人的设计,定要支持。

    只有少数人面带微笑,尤其是主簿申洺,目光里的恨意已经转化为讥讽之色,仿佛方运会马上出丑,需要酝酿嘲笑方运的语言。

    方运提笔蘸墨,缓缓道:宁安二月无春色,我便不拿宁安之景来咏唱。前几日刚去过庆国,那里位于江南。已经春暖花开,那本县就写一首《渔歌子。

    方运说完,迅速提笔书写。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词一出,满座皆惊,许多人说不出话来。或被这首词的优美震慑,或沉迷在其中的意境之中。

    就见北芒将军丁豪盛手持官印。对准方运身前的纸张一照,就见三尺七寸的橙色才气竖立在上面,光芒涌动,鸣州之词。

    方应物惊道:这‘斜风细雨’四字,堪称神来之笔!此句一出,几乎亲眼见到春风斜吹,细雨濛濛。

    方运面带微笑,没有多言,对经历了大量唐诗宋词洗礼的自己来说,张志和的这首词只是清新隽永,书写一片美好的垂钓风光,但在诗词积累不足的圣元大陆,意义却不同。

    尤其是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那是被后世数不清著名词人推崇备至的一句。

    无论任何朝代,读书人大都推崇功成名就之后归隐田居,在陶渊明之后,这种风气更是达到了巅峰,这是一种精神的境界。

    从入世到出世,是读书人认为完美的人生过程,而在圣元大陆,也注重在出世之后再次入世,但这一次入世,不是踏足官场,而是经过多年的修炼之后,踏上真正的圣道之路!

    读罢‘斜风细雨’四字,其他一切与风雨有关的语句竟然味同嚼蜡!轻风细雨,清风细雨,轻风微雨,轻风雾雨无论如何,都远远不如‘斜风细雨’更真更美!

    果然是好词!整首词没有一个春字,却处处是春意。

    此词,堪称诗情画意,每一句都如画在眼前!你们看,青山之前飞白鹭,桃花开,流水涨,鳜鱼水中游,一位渔翁身披绿色蓑笠,身在斜风细雨之中垂钓,沉浸在这美景之中,怡然自得,忘却归家。

    若陶渊明见此词,怕是也会大声称赞吧!此句比之陶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亦是不遑多让。只是此词超脱俗世的意境稍差于‘悠然见南山’,但论景色之优美,还要胜之!

    丁豪盛道:陶圣若见,必然欣慰!同样是田园诗词,这首《渔歌子纯粹沉寂在山水之间,无丝毫抱负,不追求志向,不追求意境,求的就是一个悠然自得,精致不失朴素,优美不染俗艳。春景之美,本首堪称当世第一!

    那是当然,例如《春晓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其中质朴超过《渔歌子,那句‘花落知多少’中的愁与思也超过,但是,论美,则远不如《渔歌子!斜风细雨不须归,当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方虚圣不止一首春景,他曾写过一首《蝶恋花,前半阙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亦是写春景之妙词,但景色更像是远望,寥寥几笔勾勒出春色。但这《渔歌子,却更加细致,论诗情画意,此词堪称当世一绝!

    方虚圣用字,犹如天授!

    字如丹青,自带色彩,令人难以置信。

    从此之后,这天下风是斜的,雨是细的!丁豪盛再度放言。

    陶圣归园田居,饮酒作乐,悠然见南山。方虚圣则一身蓑笠,在斜风细雨中垂钓。两种风景,一种闲适。美哉!乐栽!于八尺摇头晃脑,像极了不通时务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书生。

    一开始只是方运的幕僚们称赞,但等丁豪盛开口后,其余左相一党的官员再也按捺不住见到好词的喜悦,纷纷赞赏。

    从方运写完《渔歌子开始,申洺的脸都是黑的。

    方运向众人一拱手,转身就要下台,申洺却阴沉地望着方运道:方县令莫急,还未结束!



第826章 十息改词
    方运不慌不忙望着申洺,平静地道:申主簿这是何故?

    申洺微笑道:恕老夫人老多忘事,此次词会有些特别,并非只写一首词。【

    方运望向词会的主持者,那位老举人。

    那老举人坐在台下,微笑着起身道:我以为申主簿在路上与您说清了,看来他并没有说,真是不巧。那我就再次说明,此次文会是‘转词文会’,不仅每人要写一首词,更要写第二首,以前一首词的内容为基础,重新以另一个词牌写一首新的词。

    在听到转词文会四个字后,方运的幕僚们无不为之色变。

    文会万千,但转词文会绝对是文会中最麻烦的,因为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格式,也要考虑词韵。

    像这首《渔歌子,许多人能很快作出来,但在《渔歌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成别的词,那需要长久琢磨,因为不是增添语句就能成新的词,更要注重内容意境和词韵。
1...480481482483484...15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