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求生手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吹过的沙
    “在下代县丞谢过明府。”

    颜良思忖半晌,说道“这一批山贼,在审讯之后,除了罪大恶极之徒会斩首示众,附从之辈尽数发回房山,对外便说会在房山布设兵营,令其修缮营地行城旦之刑。我会调两曲人马至此,届时你也要多加协助。”

    “诺,谨遵将军之命。”

    “查访冶铁匠人之事要继续进行,不过务必要隐秘。”

    “诺,在下明白。”

    至于说派谁来坐镇房山营地,近距离掌控铁官,颜良考虑良多。

    若是从可靠性来讲,无疑是自家人最为合适,因为此事事关机密,连长史辛毗都要暂时瞒过,罔论其他。

    但如今跟随自己前来常山的自家子弟里,除了从弟颜贮,侄儿颜枚以外,只有么弟颜佑辞了下曲阳集曹掾的差事带领一批下曲阳子弟义从前来。

    无论是颜贮、颜佑还是颜枚,目前都难以独当大任。

    因着房山地处黑山山脉边缘,又刚刚被自己剿灭,很容易受到黑山贼的反扑,需得一个统兵得力的干将坐镇。

    且因为要恢复铁矿,重建铁官,里边牵涉到炭窑、水排、铸冶工坊、铁器作坊等设施的兴建运营,又需要擅长政务之人来统筹。

    所以坐镇房山营地之人需得允文允武,还得绝对牢靠,颜良搜肠挖肚也没想出有这么一个人选。

    灵寿县尉陈正为人又识分寸知进退,文能献策主政,武能剿贼守城,且他在冀州毫无根基,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但根基太薄,不宜骤许高位,还是多考察考察再说。

    最后颜良还是决定房山军营之事以右司马隗冉为主,以从弟颜贮为辅,二者一主军事,一主铁官政务,再加上陈正任灵寿县令,从地方政务上帮忙协调掩护,料来不会出什么大的纰漏。

    在心里想好如何处置这意外的铁官后,颜良心情大好,快马回到房山前山。

    此时,山上的盗贼已经尽数被押解下来,在山脚下乌泱泱地排列着,还有不少贼人在士卒的看押之下从山上往下运送盗贼掳掠的物资。

    颜良召来昌琦吩咐道“你带本部人马留在此处,继续搜索山上山下,莫要放过一条漏网之鱼。还有,此处近山,你且根据附近猎户的指引,严加把守各个路口,严防其他地方的山贼前来报复。”

    昌琦一听可能还有仗打,顿时应道“末将遵命。”

    颜良道“稍后我会遣人送些被服物资来,你且在山贼营中暂歇几日,届时我会让隗冉来替你。”

    “诺”

    留了昌琦暂时看守,颜良便带上颜枚、陈正等人,押解着大批山贼战俘往灵寿而去。

    之前颜良带兵来到灵寿的消息都被严格保密,大军驻扎在相迎的地方,颜良也只是低调入城。

    但房山之贼只花了半天功夫就清剿完成,颜良就遣人回灵寿通报消息。

    入暮时分,当颜良带着大批士卒和俘虏来到灵寿城时,得到消息的灵寿县丞已经带上城中士民尽数出城相迎。

    灵寿百姓最初在得知颜良成为新任常山国相时,不少人欢呼鼓舞,认为常山国有救了,不会再担心贼患。

    但他们没兴奋上几天,新任国相还没赴任,就遭遇了黑山贼帅王当的抢掠。

    当颜良进入常山,来到真定后,虽然听说军威雄壮,但却迟迟没有剿贼的举动,只是派了个交州南蛮来行县尉事,让灵寿士民多有不满。

    今天午后,当县丞召集县中士绅,宣布房山贼王当一伙已经尽数剿灭时,本地大族都将信将疑,毕竟此事太过突兀,根本没听说郡县里出兵去剿贼,怎么说灭就灭了。

    可是在旌旗招展的将士们押解着垂头丧气的山贼俘虏来到时,城中大族们这才确信这是真的。

    颜良亲自来到出迎的官吏、士绅面前,宣布道“今晨我率麾下将士赴房山剿贼,苦战半日,将房山贼人尽数剿灭,毁其营寨,贼首王当并其从党尽数落网,无一逃脱。”

    颜良的话头一落,前来相迎的士民们俱都沸腾了,这可是盘踞在房山数年,纵横冀州十余年的匪首王当,竟然只用了半天就被夷灭,也太过匪夷所思。

    很多曾被贼害过的百姓自发地跪伏在地,泪涕俱下地向颜良叩首,大呼恩公。

    有人带头,其他人纷纷有样学样,就连几个跟随在县丞身旁的垂垂老叟都跟着跪在道旁。

    颜良哪里敢托大,连忙下马,招呼身后的将士亲信一同搀扶起面前之人,说道“列位乡亲父老,快快请起,是我来得迟了,让乡亲们担惊受怕。此后,但凡是敢在常山国中为非作歹之徒,我颜良必灭之”

    被颜良亲自搀扶起的一名县中叟老说道“天可怜见,常山终得明府。”

    叟老这话引起了身旁其他士绅的认同,纷纷附和,最后竟然所有出迎的官吏、百姓齐齐喊道“天可怜见,常山终得明府。”

    颜良心里自然是乐开了花,知道今日此举大收灵寿士民之心,但脸上却不敢表露分毫得色,肃容道“区区小事,何能当公言邪”

    在颜良的反复劝慰之下,百姓们这才让出了道路,让颜良与手下众将士一同押送王当及其党羽入城。

    由于黑山贼肆虐常山多日,且王当这厮为人残暴不仁,不久之前就大作血案,故而灵寿百姓多对其恨之入骨,在王当等人被拉着游街的时候,沿途百姓便抄起东西砸向这些贼人俘虏。

    颜良只是吩咐将士们控制局势,以免闹得不可收拾,对百姓们的泄愤之举倒并不过于压制。

    因着前几天下过雪,城中街边还有许多积雪未除,这都是现成的材料,拿起来一捏就是个硬硬的雪团,虽然砸不死人但中多了也够呛,可让房山贼人们受了不少苦,尤其与王当走在一块儿的那些山贼头目,几乎人人被砸的鼻青脸肿。

    在来到县寺大门前,颜良大声宣布道“三日之后,县寺公审。”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第230章 灵寿公审
    


    三天之后的公审,颜良并没有亲自主持,他来到常山已经半个多月,再不去国治元氏也说不过去,所以在灵寿耽搁了一天,会见了一下当地士绅后就启程南下去了元氏。c八c八c读c书,o

    留在灵寿公审的是颜良新署的县令陈正,以原县丞辅之。

    原本灵寿县丞对于陈正一个新来乍到之人爬到自己头上多有不甘,按他的想法他独立支撑灵寿多时,就算被扶正为县令也不为过。

    但在了解到剿灭房山贼的过程中,陈正被评为首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县丞便也无话可说。

    更加上知道陈正乃是新任国相的心腹,又在得到颜良的嘉奖,承诺不日提拔他后,灵寿县丞便表态一定配合好新任县令陈正完成任务。

    虽说是公审,但之前的审讯工作早就完成了一大半,今日只是例行公事宣判罪状,然后立刻行刑。

    按照颜良的要求,审讯团队把贼人分了几个档次。

    第一类是王当和他的亲信党羽。

    这类贼人无恶不作,手上没少沾染无辜百姓的鲜血,乃是不可饶恕之人。

    第二类是受王当率领,多次参与过劫掠行为的贼人。

    这些人也犯下从贼之罪,全部被叛城旦之刑,且刑期无限,今后他们的归宿多半便是在矿场和冶铁作坊里做苦工做到死。

    第三类是新近被挟裹的百姓。

    这里有些也曾参与过劫掠,有些则是被掳去侍奉山贼,或者从事小范围的农耕劳作,或者帮着牧马修缮等等。

    这些则视其犯下罪孽的深浅,多的判六年,少的判两年苦役。

    另外,颜良还让人在罪囚中拣选,看看有没有人学有所长,比如会制皮、木工、冶铁、牧马等等。

    这些有特殊技巧的则被集中起来,留待他用,准允他们以工赎罪。

    公审当日,王当并其党羽五十余人被判死罪。

    按说在汉朝判了死罪都应当看押在狱中,在每年固定的时候行刑,其间如果遇到大赦,还可以仿照当年明帝时旧事以缣赎,也就是交相应的缣布赎罪。

    但在颜良的授意之下,这些贼寇被判“殊死”,也就是死罪不赦,并立即执行。

    这个人性化的判决得到了前来围观的百姓交口称赞,在立刻行刑之后,斩首的首级并攻打山寨时获得的一百余贼人首级,共两百余级,一并传送国治元氏,然后传首邺城,向大将军袁绍报功。

    随着房山贼王当剿灭之事传遍常山,国相颜良的另一道命令也随之下达。

    “禁国中士民交通黑山贼,违者以通贼论。”

    有诛除房山贼的例子在前,这道禁令很是震慑了不少与黑山贼有所勾连之人,让他们为之前发的横财和今后的财源而隐隐忧虑。

    而就在灵寿县公审的三天之后,位于黑山某山中的黑山军首领张燕终于得到了消息。

    由于颜良选择在恶劣的天气发动出乎意料的攻击,导致房山上的贼人全部落网,无一逃脱,所以也没办法去向张燕报信。八八读书,23o

    这个消息还是从张燕安排在蒲邑城中的暗桩辗转传来。

    张燕初听到时还表示不信,派了好几拨人去房山打探消息,但都被昌琦手下的人马阻截,根本靠近不了房山,这才知道房山是真出了大事。

    在其后王当等人被公开处刑,然后传首邺城,最终确定了房山窝点被一网打尽。

    张燕为此十分愤恨,自他十几年前起事以来,一向是顺风顺水,除了在七年前冀州境内的大部分据点被袁绍联手吕布扫清之外,已经有好久没有受到这么大的挫折。

    手下贼帅孙轻甚至说道“将军,那颜良欺人太甚,王当死得好惨,我等当为他报仇。”

    孙轻是与王当齐名的黑山贼帅,当年也差不多时间归附张燕,与王当的关系尚可。

    与王当一样,孙轻也单独驻扎在自己的营地里,手下兵马甚至还要多于王当不少,这回是听说王当死了特意赶回来找张燕要个说法。

    听孙轻这么说,张燕却是稍稍冷静了下来,冷冷答道“王当前些时日劫掠乡亭,主动招惹颜良,乃有此祸。”

    孙轻却不以为然道“王当不过是去掠些衣食,稀松平常得紧,可却被一窝端了,怎可相提并论。”

    张燕到“这几年靠着收取关津之税,何曾缺了汝等衣食,王当偏在此时去寻衅,还说要代我给颜良一个下马威,他行事之前可曾请示与我”

    听张燕这么说,孙轻急道“难不成王当就白死了不成”

    张燕虽然知道此事是王当挑衅在先,但他为了维持自己的领导地位,也不能坐视此事不理,遂道“自不能就此算了,不过眼下时值隆冬,行动多有不便,颜良又来势汹汹,不可轻举妄动。”

    孙轻却道“将军,我可是听说颜良那厮宣达了什么新的禁令,禁止郡县之人与我等来往,那沿途商旅难道不受影响颜良那厮是要用绝户计啊”

    孙轻的话正说在张燕的心坎上,这才是他最为忧虑之事。

    表面上看,如今的黑山军仍旧十分风光,但内部隐忧重重,已经不容乐观。

    要知道黑山军最鼎盛之时可是肆虐整个冀州,还攻入过兖州东郡,占据过邺城等名城大邑,黑山军号称有百万之众。

    但随着于毒、白饶、眭固等先后被曹操、袁绍所败,七年前袁绍又联手吕布将黑山军在冀州境内的大片势力范围扫荡一清,逼迫得张燕只能带人蜗居于冀州与并州之间的山区里,靠着在谷地中耕种垦殖,加上占据山间要道收取关津税为生。

    张燕原本也不甘心,几次三番联合公孙瓒搞事情,但事情没搞成功,公孙瓒就挂壁了,他也只得捏着鼻子忍了。

    因为生存环境被限制在山间,依附于张燕的民众也大为减少,且黑山军之间派系众多,很多原本在显扬之时支持张燕的头目豪帅,如今也对他多有不满。

    总而言之,张燕目前也是内忧外患齐至,若是关津税费这条稳定的财源再受到影响,那不仅仅是手下的人会心生不满,恐怕让十余万部众能吃上饭也是个问题。

    张燕不无忧色地道“此事我也有所耳闻,不过这些年来过往商旅与我等相处得还算和睦,彼辈贪利,料来当禁绝不止。”

    孙轻道“但愿如将军所言,只是颜良这厮总是个祸患,还当把他赶出常山,换一个软弱之辈来当这常山相才好。”

    张燕到“此事当从长计议,你回山之后且约束手下部众,待过往商旅客气一些,莫要得罪了他们。”

    待送走了孙轻后,一直随侍在张燕身边的一个少年郎说道“阿父,孙帅说得颇有道理,那颜良恐是我黑山大患。”

    说话的少年郎正是张燕之子张方,年方十三,乃是他在冀州起事后掳掠大族之女生下的子息。

    虽然张燕出身草莽,但始终有一颗漂白向上的心,故而对自己的儿子教育问题十分上心,并不一味让他舞qiang弄棒,而是让挟裹而来的士人悉心教导诗书。

    所以张方小小年纪,竟有几分见识,懂得分析利弊得失。

    没了外人在,张燕长叹一口气道“为父又何尝不知,只是我黑山军早已今非昔比了。听说那颜良在南边连败曹司空手下数将,非是易与之辈啊”

    张方年纪虽小,但很有几分主意,说道“若是杨帅,张帅等人能与阿父齐心协力,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张燕道“吾儿说得甚是,只是哎”

    张方仿佛也知道父亲在愁什么,不由也皱起了小小的眉头。

    正当张燕父子愁眉苦脸的当口,常山国治所元氏城中,新任国相颜良也开始了他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三天之前,颜良这个新任国相终于来到元氏县城,元氏城中官吏士绅俱都隆重出迎。

    因着颜良到目前为止还未定下他的国相府掾吏班子,故而国中士族俱都早早遣了有头有面之人带上族中子弟前来候见,只为了能够让自家晚辈混个好出身,乃至于举孝廉出仕朝中。

    谁知道新任国相不走寻常路,竟然不直接到元氏赴任,反而跑去真定待了好几天。

    那些士族虽然心中多有意见,但也听闻颜良跋扈之名,也只得乖乖等着。
1...96979899100...1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