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求生手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吹过的沙

    颜良点点头道“倒也合适,景高虽是郭府君故人之子,但近日无交,正需人代为引见,不妨让休武从子与景高同往,共同关说。”

    商议好了联合赵国、中山国共同推动盐铁酒专卖之事,颜良也十分高兴,便要设宴款待辛毗。

    不过颜良这些日子一直待在真定城外的临时军营中,军营里十分简陋,也无什么好酒好菜,张斐便提出来,让他做东,在城中宅邸里宴请辛毗并颜良麾下一众幕僚。

    先前颜良一直忙于军务,又操心钱粮之事,根本就没空进城,城中包括县令、大族倒是三番两头前来相请,都被他一概婉拒。

    现在事情有了眉目,又是左司马张斐相邀,便没了理由拒绝,带了众人往城中而去。

    因着颜良这个常山国相到国之后一直没去国治元氏,却在真定当甩手掌柜,国中政务都是长史辛毗一肩挑了,辛毗正有无数事务要向颜良禀告,故而这一回颜良罕见地没有骑马,而是陪同辛毗和张斐一同坐车。

    在车上,辛毗说道“明府到国已经有些时日,还当早赴元氏,定下国中各职,乃使国中事务一应正轨。”

    颜良这个国相也堪称是奇葩,正常来说第一时间就要去元氏就任,接过国相官印,而他直接待在真定就不走了,连相印都不去取,倒是这回辛毗给他带了过来。

    且太守国相就任后,第一时间便是把手下的班子搭起来,功曹、主簿、五官掾等一应掾属乃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但颜良也拖到现在并未辟除,也不由得辛毗不急着催促。

    颜良前世当公务员的时候就对这种事情比较头痛,如今也是这般,要从一大堆不熟悉的候选人中间挑出合适的人选何其之难,更多时候是听风评和平衡大族的利益。

    正常来说郡国的掾属都应当征辟本地人充任,这也是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和约定俗成的陈规,但常山国久遭匪患,各县的情形很是糟糕,袁绍才特批了颜良可以从国外征召一些能吏干才担任常山国中的各级职务,包含国相僚属和国中各县的长吏。

    颜良招揽了不少人跟随自己到常山却并不急着任命具体职务,也是要观察考量他们的才具,更是思考如heg衡本地士族和他带来的士人。

    见辛毗提及,颜良问道“长史到元氏已久,可有合适人选荐我”

    辛毗当然也清楚颜良还没赴任就招揽了好些士人,同时他也为了避嫌,没有直接回答颜良的话,只说道“府中僚属,自当由明府一以决之,不过国中纲纪之职,不当尽数委之以外人,明府慎思之。”

    辛毗所言的国中纲纪,乃是指功曹、主簿这两个国相府中的显要之职,正常而言,太守国相巡视地方,所乘的车驾队伍里,有两辆单独的导车,分别便是功曹与主簿所乘,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

    而这两个职位里功曹主要负责荐举选任郡国人才,主簿则典太守国相的文书事务,都职责重大。

    颜良在心里是属意任田丰之子田灿为主簿,因着田丰名动冀州,资历绝高,让他儿子担任主簿可以少了许多反对。

    但功曹一职,颜良还是决定任命常山本地人,因为功曹要向他荐举国中人才,若是委之以外人就抓瞎了。

    见辛毗避嫌不愿荐人,颜良也只得作罢,说道“待此间事了,我当赴元氏,辟除府中掾属,若是二君有合适人选,也万勿藏私。”

    颜良又想起刚才张斐提到的他从子,因为张斐为人和善低调,一般无事不会向颜良开口,这次能得他荐举家里晚辈,定也非比寻常,便问道“休武,你那从子,又是如何情形”

    张斐答道“末将从子名广,字德林,之前亦出仕郡县,做过一任国中主簿,我那侄儿文才人品尚可,只是对功名利禄不甚上心,如今却赋闲在家。”

    一旁的辛毗插话道“张德林之名吾亦知晓,国中吏员曾言其人雅亮清达,为而不争,有君子之风。”

    颜良道“噢那倒是个人才,其与中山甄氏又是个什么关系”

    张斐答道“末将从姐适于毋极甄氏故上蔡令逸,故而我侄德林乃是甄逸之甥,又娶逸之三女,与甄氏亲上加亲。德林妻弟名尧,如今正在中山郭府君手下为主簿,很得郭府君信重。且甄氏乃是中山首屈一指的大族,此事若有甄氏相助,则成算又增,故而末将厚颜相荐,还望将军体察。”

    “我与休武之间毋须这般客套,休武的晚辈便是我的晚辈,提携一二正是题中之意,更何况其人名声远播,连长史亦有所耳闻。”

    颜良说完后,心里突然一动,毋极甄氏,上蔡令甄逸,这不是那啥甄姬家么如果是甄姬的三姐想必也是个出色人物,那张广倒是有福之人。

    颜良再看看张斐,虽然张斐今年有三十六七了,又久经战阵操劳,但看上去还是个中年帅哥的样子,老张家的基因应该不错,怪不得张氏能生出甄姬这般美人,而张广还能把表妹骗到手。

    八着八着,颜良的思绪就飘得有些远,突然又想起一事,甄姬不应该是袁熙老婆么,但他这一世只听说袁熙有一妻吴氏,一年多之前亡故,如今却尚未续弦。

    话说这甄姬倒也是个苦命女子,嫁了袁熙也就罢了,但袁氏家道不仅仅只是中落,简直是断崖般地跌落,好日子没享受上几天,邺城被破,被人妻曹之子小人妻曹看上,强行纳入房中。

    之后甄姬倒是过上一段安生日子,随着小人妻曹禅位,还当上了皇后,可皇后才当了一年,就因为失宠被小人妻曹这个狠心的家伙给赐死,堪称是红颜薄命所托非人。

    这念头一旦起来便停不下来,颜良想着前些时日老母亲连连逼婚,那一群莺莺燕燕实在是看不太上眼,若是能娶了颜色非凡的甄姬,那岂不美哉。

    而袁熙、曹丕,一个无才短命,一个无德负心,哪里配得上甄姬这个倾城倾国的美人。

    颜良当下就想高呼一声“放开那个女孩,让我来”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第223章 堂外琴声起
    


    如果说如今真定城里,最火爆的话题人物,当属新任国相颜良无疑。

    前些时日,邻郡毋极的甄家小娘子来到真定时,虽然也引得城中士民好奇,想要一窥是何等天姿国色的美人。

    但毕竟甄宓是高门大族女郎,别说黔首百姓,就连城中寻常士族也难以窥其真容。

    最开始还有些关于甄氏女的八卦传闻,比如其美貌贤淑,引得袁大将军次子的极力追求,欲要聘其为妻云云。

    不过时间久了新鲜劲也就过了,就还只剩下那些适龄未婚的年轻士人还关注着甄氏女,期望着能博得美人垂青。

    而颜良却不同,从昔日在冀州境内破黄巾,攻公孙瓒,击黑山贼,到处都有他的事迹。

    这一回,南下讨逆,在白马大破曹军,险些设伏诛杀曹贼,又率领了数千偏师东出兖州,连败兖州各地曹兵曹将,下十余城,如入无人之境。

    再到他救援乌巢,保下粮船,奔袭官渡,挽狂澜于既倒,遏制了曹操的fanng,救下无数河北子弟。

    颜良的种种经历简直就像是传奇一般令人称颂,成为上至士族下至黔首老少咸宜男女通吃的谈资。

    当然,这其中不乏讨逆营将士们的卖力安利,在将士们的心中,自家将军自然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众人面上也与有荣焉。

    知道此事后的颜良觉得宣传工作很重要,可以大做文章,若是将其本人树立为英雄典型,对于剿匪之事也有助益。

    不过,若是光称赞他颜良一个人,若被有心之人利用,很容易弄巧成拙,尤其是眼下袁大将军虎威犹存,不可大意。

    所以颜良授意张斐、颜贮等人暗中引导舆论导向,在称颂颜良功绩的同时,也把他与袁大将军、郭图等人之间的关系大说特说。

    当然,在各种版本里,袁大将军都是英明神武的,都是被郭图这等佞幸小人蒙蔽才有官渡之失,而颜良敢于犯言直谏怒斥郭图,袁大将军也迷途知返,逐退小人,任用贤达。

    另外,还把讨逆营中一众将校的光荣事迹好好说道一番,比如仇升献鹿车助力攻城施妙计断桥伏曹,比如昌琦带戟士大破夏侯渊夜袭张绣杀胡将胡车儿,等等等等。

    甚至连昔日济水河边一个小小伍长卫恂,因中了颜将军之计失了码头,最后却弃暗投明主动加入讨逆营,更在大比中勇夺状元,被颜将军亲自任命为屯长的事情,也被大提特提,用意自然是为了促使常山子弟前来投军。

    在一波一波的舆论造势下,原本在常山士民眼里稍显有些陌生的讨逆营将士们成为了有血有肉的子弟兵,在袁大将军和颜府君的带领之下讨逆除贼,英勇善战不避艰险,堪称军旅楷模。

    受此影响,百姓们对新任国相更有信心,认为剿灭黑山只是时间问题,而主动报名参加整训评比的人数也节节攀升。

    在城中,张氏府邸里,张甄氏正在与么妹在屋中闲谈,闲谈的话题自然也脱不开新任府君。

    由于张氏府邸中的迎风阁是城中士族最喜相聚的场所,张氏作为城内首屈一指的大族,也极为好客,每日里宾朋不断,张广也经常被邀去作陪。

    张德林又是个极疼爱老婆的,回房之后都会找些饮宴中的见闻说来供老婆消遣。

    有时候甄宓会在一旁旁听,有时候则是张甄氏又转述给甄宓,有时候则是城中其他士族的女眷前来串门时说起,所以甄宓这些时日也频频听说颜良和他手下讨逆营的故事。

    大腹便便的甄道问道“么妹,你说那颜府君带着三千兵马兵出兖州,大败三万曹军之事,可是当真”

    好吧,经过城中士民的口耳相传,最初的版本已经几经更迭,把颜良的战绩越说越玄乎,什么三千大破三万都是基本操作。

    甄宓回忆了一下当日登高远望所见的讨逆营军容,很是神往地答道“若是旁的将军怕是有所不能,可颜将军和他的讨逆营却是难说,那日里阖城士民俱都亲眼所见讨逆营的兵威,的确非同凡响。”

    甄道叹道“哎广郎和你,还有别家的姐妹们都说那日的盛景,可惜我身子沉重不良于行,却是无缘目睹,可惜了。”

    甄宓安慰道“三姐不必介怀,听说那百战精兵自有杀气,对怀中孩子不利,能不见还是不见得好。”

    张甄氏道“噢是吗”

    “是啊三姐你却是没见着,那颜府君的眼神极其犀利,只被他扫了一眼,我便心头直跳。”

    “还有此事你不是在迎风阁上观望,怎又会被颜府君看到”

    甄宓吐了吐小香舌,略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却是在迎风阁上,只因惊呼了一声,便引得颜府君转头望来,那目光有如利剑一般骇人,幸好我躲了起来,也不晓得有没有被他看见。”

    “呵呵竟还有这等事,若非今日问起却是把我都瞒过了。”

    甄宓害羞道“又不是什么好事,何必多声张。”

    张甄氏见小妹羞怯的样子,心里一动,调侃道“么妹,我却是听说这颜府君与那人一样,也是丧偶之人,不过其妻亡故已经数年,却并未再娶呢”

    甄宓嗔道“姐姐好端端地,又提那人作甚”

    张甄氏叹道“哎那袁显奕亦出自天下高门,按说也与甄氏门户登对,不至于辱没了么妹,只是其人也太过操切些。”

    袁显奕就是袁熙,袁熙的老婆死了,按照礼制应当服一年的齐衰。

    当年袁绍为何能天下闻名,他接连为父亲和母亲服两个三年的孝期,得到了天下人的称赞。

    而袁熙做事就有些不地道,老婆死没多久,就筹划着讨个新的,遣人到毋极甄氏表露要聘甄宓意思。

    如今甄氏家中乃是甄逸的从父,甄宓的从祖,故太仆甄举做主,甄举恶其不守礼制,故而斥退了来人。

    但一来甄宓的美貌远近闻名,二来甄氏乃是中山冠族,若能与甄氏联姻,对袁熙的助益极大,所以袁熙并不死心,过了齐衰的丧服期限之后又旧事重提。

    因着先前之事,甄氏上下对袁熙多有不满,但碍着袁大将军的面子上也不便断然拒绝,此事便拖了下来。

    而甄宓正在妙龄,原本欲要求娶的人家便不在少数,自从袁熙在去年半公开地表露过意思后,很多人家便知难而退,让甄氏也有些骑虎难下。

    甄宓本人心里也有些闷闷不乐,这回跑来真定看望三姐甄道,也有远离是非之地散散心的意思。

    被张甄氏提及这桩糟心事,原本神情轻松的甄宓脸上也阴郁下来,自是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而神伤不已。

    张甄氏也有些后悔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好在这时候侍女进屋,说道“夫人、宓娘子,刘家女公子送来拜帖,说是新谱了一首曲子,邀请宓娘子过府赏听。”

    张甄氏想要引开话题,说道“那刘家女公子精于音律,与妹妹倒是兴趣相投,这些时日来可是多次相邀,可要前去玩耍一会儿”

    甄宓却有些为难地道“刘家女公子倒是好心,只是”

    见甄宓欲言又止,甄道问道“只是什么”

    甄宓略有些难为情地道“只是前两次我去其府上,其兄公子盛总是借故前来纠缠,好人恼人。”

    张甄氏轻笑道“我倒是何事情,原来为此,那刘盛必是慕宓娘的姿容,故而假托其妹邀你前去。不过刘盛却多半是痴心妄想了,若其父尚且安坐常山王位,或可聘得我家宓娘。可如今王位虚悬十余载,刘盛虽为嫡子,但如今朝廷哪里有空顾得上常山国的嗣封之事。”

    这刘家女公子说的是故常山王刘暠之女,当年黄巾乱起,刘暠弃国而走,事后被贬为庶人,常山王位一直虚悬至今。

    而刘暠与他两个年长的儿子如今都已经身故,只有嫡幼子刘盛健在,若是哪天朝中宗正想起了常山国的事情,倒是也有可能让刘盛嗣封,但眼下看来机会确实渺茫得很。

    甄宓亦是眉头微蹙,作为难状。

    张甄氏见此情形,便吩咐侍女道“你且去回复刘府下人,便说我身子沉重,要让宓娘陪着我,有所不便,改日再说。”

    “诺。”

    打发走了侍女,张甄氏拉着甄宓的手说道“么妹,姐姐知道你心里苦闷,那袁显奕看上去非是良配,只是中山国中如今门户相当的人家都因袁二之事断了念头,反倒是如刘盛这般不上不下的倒是热衷得很。依我看,宓娘若是中意某人,倒也不碍他是何身份,只要能对宓娘体己一些,大不了我等兄弟姐妹几个一起去从祖面前为么妹求情罢了。”

    甄宓也不欲家人太过为难,便说道“宓但凭从祖与母亲之命而已。”

    张甄氏叹道“唉在我面前还说这些作甚,宓娘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若是你愿意嫁袁二,还至于跑到真定来陪我么”

    甄宓眼睛一红,说道“既然姐姐不待见我,那我明日便回毋极便是。”

    张甄氏只是拉住甄宓不放,说道“我的傻么妹唉我哪里是不待见你,我这是为你着想啊”
1...9091929394...1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