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刘恢打断了刘长,有些无奈的看着张辟彊,“劣弟无礼,还望侍中恕罪...”
 “长弟,还不快跟侍中谢罪?”
 “啊,张侍中,寡人方才戏言...你可不要放在心里。”
 刘长重新笑了起来,笑得很是阳光,不知为什么,张辟彊心里却觉得有些毛毛的,他在这长安也待了几年,自然是知道唐王之恶名的,这厮去封国的时候该不会真的把我绑了吧?
 张辟彊忽然觉得,长安也变得危险了起来,看来,自己也得尽快找个地方去修道了....
 吃完了饭,刘长依依不舍的送别张辟彊。
 回到了椒房殿,吕后又在为刘长准备过冬的衣裳。
 “阿母!!”
 刘长扑过来便想要亲,吕后却一把伸出手来,抓着他的额头,让他无法靠近,又嫌弃的看着他的脸,“你先把脸洗干净!吃饭后也不擦,怎么,巴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你吃了肉?”
 刘长胡乱的在脸上一擦,便又要靠近,吕后无奈的掏出绡,将刘长脸上的油渍擦干净。
 “阿母,留侯给我回信了,说很感谢我的厚爱!”
 “我还遇到了他的儿子,他儿子才十五岁,就当侍中啦!”
 “阿母,我想让他儿子给我当舍人...好不好啊?”
 刘长眼巴巴的看着吕后,吕后看了他一眼,说道:“张辟彊深得你阿父之喜爱,是你阿父留给你大哥的...怎能跟着你去唐国,何况,盖公不是举荐了不少弟子前往唐国吗?”
 “唉,留给大哥的啊....”
 刘长有些失望,“好吧,那我就不绑他了...大哥真是走运啊,又是成亲,又有人才...”
 “阿母啊...既然不能把张辟疆给我,那要不也给我娶个妻吧?我觉得曹丞相的次女就很不错...哦,对了,灌阿有个姐姐,也很好看,特别温柔...还有卢他之的...”
 刘长刚说了两句,就感觉到一股杀气,他猛地抬起头来,却看到吕后不知何时拿上了木棍,正轻轻的拍打着手。
 “阿母,我去读书了啊。”
 “戏言!!戏言耳!!!”
 ........
 “五哥啊,你说阿母何其不公啊,二哥要成家,她那么的开心,我说要成家,她居然揍我!”
 “长弟啊,阿母也说了,为君者当以国事为重...你还年幼啊,不能染上这样的恶习...”
 刘恢摇着头,又安慰道:“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事情要做,等你年纪到了,阿母自然会为你安排婚事...”
 “唉”
 刘长趴在床榻上,忽然长叹。
 “怎么了?”
 “我有点想念如意了...你说他能不能适应赵国的水土?他现在吃饭了吗?”
 “这....”
 刘恢揉了揉刘长的脑袋,“放心吧,二哥成家,三哥肯定是要回来的,到时候,你就可以亲自询问他了。”
 ........
 此刻,刘邦正坐在床榻上,看着跪在面前的刘恒,神色有些惊讶。
 “做大王的没有一个嫌自己领土太大的,都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土地,你怎么会想要减少你的封地呢?”
 “父皇,我知道自己的才能,我没有大哥三哥那样的才能,身边也没有曹参张苍这样的贤才来辅佐我,只怕无法治理好韩国数个郡县,会辜负父皇之厚望...因此请求父皇减少我的封地...”
 刘邦抚摸着胡须,瞥了一眼刘恒,“原来是来跟朕要人啊!”
 刘恒急忙再拜,“不敢,儿臣是真心实意....”
 “好了,你什么心思,还能瞒得过朕?”
 刘邦不悦的打断了他,说道:“回去吧,想要人就直说,别说那些废话!”
 刘恒低着头,不敢再说话。
 刘邦沉思了片刻,说道:“让傅宽去做你的国相吧...明日,你就去拜见他,记住,要认真听他的话,将来去了封地,也要以他为主....多听多问....”
 “儿臣拜谢父皇!”
 刘恒又拜,刘邦却挥了挥手,不耐烦的让他离开。
 等到刘恒离开了,刘邦这才看向了坐在一旁的卢绾,“这竖子,远不如长那般坦荡,要个国相都不敢明说!”
 卢绾摇了摇头,“陛下,您对他,也远不如对长那般宠爱,他自然也就不敢明说...诸皇子之中,唯独您这个儿子,是最沉稳,最成熟的,我看啊,日后定能成为一代贤王。”
 “你看谁都像一代贤王...绾啊...朕怕是熬不过这个寒冬了。”
 刘邦忽然感慨道。
 “陛下不可胡说...当初我们可是约定,要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陛下可不能早早离开啊,臣还没活够呢...”
 “哈哈哈,你这老匹夫!乃翁死了都要把你带走!”
 刘邦笑骂着,浑然不惧,也不忌讳提死亡二字,刘邦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不怕死的皇帝,他不曾追求长生不老,甚至重病都不愿意让医生来治疗,活得潇洒坦荡。
 “前几天啊,曹参把吕产给抓住了...皇后几次派人求情,他也不理会...曹参太过刚硬,只怕不是什么好事啊。”
 刘邦嘀咕着,忽又问道:“绾啊...朕想要复左右丞相之制,以你为左丞相,你觉得如何?”
 卢绾瞪大了双眼,“臣乃代罪之身,何以担当此重任!”
 
家父汉高祖 第112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
 突如其来的大雪笼罩了整个长安。
 道路上,除却顽童之外,几乎已经看不到什么人影了。
 “哈哈哈丢!”
 刘长此刻却跟着群贤们丢雪球,他们分成了两波,用雪堆出掩体,互相丢雪球,玩的不亦乐乎。
 此刻的刘长,内三层外三层穿的跟个熊崽一样,圆滚滚的,他也没办法,这是吕后逼他穿的,不这么穿,压根不让出门,而其他几位,也好不到哪里去,基本上摔倒了都需要别人来扶,否则根本起不了身。
 可怜的栾布站在不远处,冻得瑟瑟发抖,还要时刻躲避那些“无意”砸向他的雪球,这舍人的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孩子们是很喜欢雪的,他们能钻研出很多的玩法。
 玩了许久,刘长耳朵都冻红了,众人这才各自离开。
 回到了皇宫里,刘长便偷偷抓起了雪球,藏在手心,前往储殿去找刘盈。
 “兄长!”
 刘长伸出手来求抱抱,刘盈笑呵呵的俯下身来,就在这个时候,刘长便将雪球丢进了刘盈的脖颈里。
 “嗷”
 刘盈冻得大叫了起来,卷起竹简便开始追打刘长,刘长大笑着,跑的飞快。
 两人正在追赶着,忽然迎面遇到了刘邦。
 刘邦穿的也很厚实,只露出半张脸。
 他严肃的看着两人,骂道:“皇宫之内,嬉笑打闹,成何体统?”
 刘盈有些尴尬,他低着头,说道:“儿臣只是逗长弟玩....”
 刘邦瞪着刘长,“过来!”
 刘长小心翼翼的走到了刘邦的面前,正要俯身行礼,刘邦手疾眼快,直接将雪球塞进了他的衣领里,这下,就是刘长嗷嗷大叫,不断的跳着,想要把雪球给弄出来。
 刘邦大笑着。
 “吃我的雪球!”
 刘长拿起雪球便往刘邦身上丢,刘邦勃然大怒,“竖子!你欲何为?!”
 刘长一个哆嗦,急忙丢下手里的雪球,解释到:“我只是与阿父...”
 话还没说完,刘邦一个雪球正好砸中他的脸。
 “哈哈哈,蠢物!又被朕砸了吧!”,刘邦叉着腰大笑着。
 “哇”
 刘长顿时大哭了起来。
 “阿父啊...你这也太...”
 一旁的刘盈欲言又止,无奈的摇着头。
 “好了,好了,别哭啦!朕带你吃肉!盈,去把恢,恒,友都叫上!咱去椒房殿!”
 外头飘着白雪,刘长站在吕后的面前,擦着眼泪,不断的抽泣着。
 吕后心疼的擦掉他脖子上的雪水,又愤怒的看向了刘邦,“天下岂有这样的天子?!”
 刘邦哈哈大笑,完全不理会吕后的谩骂。
 刘邦坐在上位,吕后抱着刘长坐在一旁。
 刘盈,刘恒,刘恢,刘友四人分别坐在左右,他们面前都摆放着吃的,热气腾腾。
 “来,吃!”
 刘邦还没有动手,刘长却已经抓着肉啃了起来。
 吕后板着脸,没有动手,其余几个皇子也是迟疑着。
 刘邦开吃之后,其他几个皇子才开始吃。
 “朕这一生啊,除了平定天下之外,最大的成就,就是有九个孩子,朕漂泊半生,忙于国事,实在算不得是一个合格的父...”
 “父皇乃慈父...”
 刘盈急忙辩解,刘邦却笑呵呵的看着他,“尤其是你...”,他笑着给刘盈夹了肉,摇着头,“当初的事,你还怪朕吗?”
 刘盈脸色大变,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却迟迟没有说话。
 “便是怪罪,那也无碍!”
 刘邦笑了起来,毫不在意的又吃了几块肉。
 “什么事啊?”
 刘长好奇的问道。
 “吃你的肉!”
 吕后不悦的训斥道,刘长撇了撇嘴,继续吃饭。
 “盈啊...来,陪朕饮酒!”
 吕后平日里是不许刘盈喝酒的,此刻却没有阻止。
 刘邦的脸色有些苍白,可他却很开心,喝着酒,不由得又吹起了过往,诸皇子们都认真的听着,刘邦越说越激动,脸色也逐渐从苍白变得红润,“长啊!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那些比我大了五六岁的孩子,都要喊我一声大哥!”
 “你不过是有个好阿父,若不是我,你能服众吗?你服不了的!人还是要靠自己,我当初可没有皇帝老子!”
 “盈啊,那些什么大儒大家的,就跟驴似的,不打个几鞭子,根本就不给你拉磨,你别光是喂料,你得学会挥鞭子呀!”
 “恒,今日坐在你身边都是你的近亲,你绷着脸干什么?给乃公笑!否则就把你给丢雪地里去!”
 刘恒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
 “友,你不要总是不言语...要多说话,你这个样子,如何能治国啊?长啊,平日里多带你六哥出去转转!”
 “恢,你得少吃点,看你都胖成了什么样...还笑呢,烹了你都够我们一家过年的!”
 吃到了晚上,刘邦已经是酩酊大醉,皇子们告辞离去,而刘邦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是让刘盈把刘长给带走了。
 坐在椒房殿内,刘邦醉眼朦胧,却是痴痴的看着吕后。
 “来人啊...送陛下回去。”
 “朕不回....”
 刘邦一把抓住了吕雉的手,吕雉挣扎了几次,也没能抽出手来。
 刘邦顺势躺在了吕雉的身边,“若是朕不在了...孩子们就有劳皇后了...”
 吕后浑身一颤,没有再将手抽出来,“太医说...”
 “你管太医说什么呢?”
 “还是老一套的话,什么戒酒,戒色,戒肉....”
 “哈哈哈,生死有命,不足惧!”
 吕后没有再开口,只是茫然的看着窗外,月光之下,隐约有雪花飘落。
 “皇后啊....我们成亲这么多年....你可曾后悔嫁给朕?”
 吕后板着脸,并没有回答,不多时,刘邦便睡去了。
 .......
 “师傅,我们去屋外堆雪人吧??”
 刘长开心的叫道。
 韩信深吸了一口气,骂道:“竖子!你已为王!岂能作孩童状?!”
 “我本来就是个孩童啊...”
 “不过,师傅啊,张良的那个儿子是真的厉害,您教我的激将,被他给轻易化解了...”
 “哦?你仔细与我说说...”
 “我几次给留侯写信,留侯感激涕零,派其子回信,我便想要留下他的儿子辅佐我....”
 当刘长将两人的争锋告诉韩信之后,韩信也有些惊讶,“张良这个儿子,倒也不错,可以任用。”
 “可阿母说他是留给二哥的...让我别打他的主意。”
 “呵,你放心吧,五年之内,那个张辟疆会求着你,让你带他前往唐国的,你就这么办....”,韩信低声说起了自己的想法,刘长听了片刻,摇了摇头,“算了吧,这是二哥的大臣,二哥对我很好,我不能抢他的人才...”
 “糊涂!”
 韩信骂着,却对这竖子无可奈何,他们两人完全就不在一个频道上,韩信是越来越觉得自己选错了人,当初辅佐你爹都没有这么累!
 “师傅!你不必担心,如今长安之贤才,都在我的左右,武有樊家两兄弟,周家三兄弟,夏侯灶,灌阿等人!文有陈买,吕家两兄弟,萧延等人!唐国将来,定是人才济济!”
 韩信绷着脸,欲言又止。
 就在两人交谈的时候,忽有一位甲士走了进来。
 那甲士冷着脸,“陛下请淮阴侯前往一见。”
 韩信眯着双眼,他缓缓站起身来,看了一眼身边的刘长,“你还记得我当初那个门客吗?”
 “额...谷?当然记得,师傅问这个做什么?”
 韩信没有再说话,跟着甲士便离开了这里。
 刘长傻乎乎的坐在内屋里,满头雾水。
 韩信跪坐在刘邦的面前,身边站着四位凶悍的甲士,此刻都冷冷的盯着韩信,手放在了腰间的佩剑之上。
 刘邦打量着韩信,“多日不见,淮阴侯无恙否?”
 “臣无恙。”
 “你说,朕是该杀了你呢,还是留下你呢?”
 “陛下何故要杀我呢?”
 “你所图甚大,留下你,定然生乱。”
 “臣无兵权,甚至不能离开长安,若是臣能作乱...那大汉只怕也是要灭亡了。”
 “你蛊惑皇子,当朕不知吗?”
 “不是蛊惑,只是教导,教导皇子如何抵御敌人....若是皇子作乱,天下还是在您的子嗣手里,若是没有人能阻挡匈奴,那天下就不知是谁的了。”
 刘邦眯起了双眼,死死盯着韩信。
 韩信安之若素,毫无惧怕。
 刘邦看了片刻,随即大笑了起来,“许久不曾与淮阴侯饮酒,甚是怀念,可能饮?”
 “能饮。”
 ps:终于写完了,得去买个药了,头晕乎乎的,嗓子也特别疼,想来是昨晚在阳台穿着短袖抽烟的时候着凉了,果然啊,抽烟有害健康啊!!
 
家父汉高祖 第113章 太子大婚!
 冬去春来,而太子的婚期也是如约而至。
 “陛下,三皇五帝为天下设礼,尧舜之时,便有五礼,周公之时,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声兴.....”
 “后暴秦当政,无视礼法,陛下除暴秦而汉立,吾等不才,得陛下厚爱,复礼正乐,天下大兴...”
 “按古之吉礼,太子之吉礼,当以三年为期,如今陛下却执意以大夫之礼而行,实在不妥啊!”
 大儒叔孙通摇着头,痛心疾首的劝说刘邦。
 朝议之内静悄悄的,大多大臣都是不屑的看着他,如今的儒家,不太受待见,刘邦请人教孩子,都是请黄老,不请儒家。就连刘盈身边,儒家舍人也是少的可怜,八九成都是黄老学派的高士。
 儒家没有市场,整个庙堂里,儒家大贤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叔孙通一个人。
 刘邦听到他的话,脸色顿时不悦。
 “三个月成婚便是士大夫了?乃公当初三日成婚,难道在你眼里,朕就是庶民吗?”
 “陛下成婚之时,大汉未立,礼崩乐坏,暴秦岂能与大汉并论?”
 叔孙通抚摸着胡须,正气凌然的拍马屁。
 刘邦咧嘴一笑,“你说的也对。”
 以叔孙通为首的儒生们松了一口气,其实法,黄老,儒三家都是讲以规矩来治国的,法是以律法,道是以合乎道,儒是以礼法。秦朝对礼法是有些不重视,可依旧是制定了很多的礼法,如皇帝,诏,朕,这些都算得上是礼法了。
 至于汉初的礼法,就是这位大儒叔孙通所建立的,他搞出了七成,剩下的三成是张苍弄的。
 叔孙通又急忙补充道:“何况,成亲之家,乃是曹相,如此对曹相也是不敬。”
 刘邦看向了曹参,“是这样的吗?”
 曹参冷着脸,“臣不曾觉得有什么不敬。”
 “哈哈哈,你听到了吗?”
 “朕就直说了吧,太子就在这月成婚,哪怕是孔夫子再生,前来相劝,也是这个月成婚!!”
 刘邦也板起脸来,凶狠的说道。
 庙堂中的儒者们顿时哗然,纷纷看向了叔孙通,叔孙通一愣,片刻之后,他忽然拍着手,说道:“对呀!好!好!”
 众人困惑的看着拍手叫好的叔孙通,满头雾水。
 刘邦也有些惊讶,他收起了凶狠的表情,“你刚才还反对朕,如今为何又要称好呢?”
 叔孙通笑着说道:“陛下言孔圣,却让臣想起了一件事。”
 “当初孔圣的儿子孔鲤,成家只用了庶人之礼,众人不解,前来询问,孔鲤说:这是因为要成全我的孝!为了孝,暂时放下礼法又怎么样呢?”
 “如今太子用三月成婚,不也是孝顺的行为吗?这是值得陈赞的行为呀!”
 叔孙通大声的说着。
 儒者们目瞪口呆,有这么一个典故吗?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他们面面相觑,眼里都是困惑。
 “哈哈哈,叔孙通说的很好!那就就这么办!”
 众人迅速开始准备太子婚礼,而主要的负责人,当然也是由叔孙通来担任。
 当叔孙通走出庙堂的时候,一群儒者追了上来。
 “稷嗣君!!”
 叔孙通看着诸多谒者郎中,笑着行礼。
 “陛下无视礼法,您身为执掌礼仪的大臣,却不加劝阻,这是为什么呢?”
 “是为了成全太子之孝。”
 “那您说的孔鲤的典故,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呢?”
 “因为你们读的书太少,与其找我争论,还是回去多读书吧!”
 几个人无法反驳,无奈的离开了。
 叔孙通被称为汉家儒宗,在汉初的儒家群贤里,地位甚至是盖过了张苍。
 这位是薛县人,最先为秦待诏博士,后被秦二世封为博士,看到秦要灭亡,急忙逃亡,归附项梁,后跟楚怀王,又侍项羽,最后投汉。怎么说呢,说六姓家奴肯定是过了,但是这位的立场还是不太坚定的。
 他在投降刘邦之后,本来是穿着儒袍去见刘邦的,刘邦看着讨厌,没理他,于是叔孙通立刻穿上了楚人的衣服,刘邦便开始用他。他投奔刘邦的时候,身边有一百多位儒生,但是他一个都不跟刘邦举荐,专门给刘邦举荐一些以前的土匪强盗。
 他的弟子们非常的生气,骂他说:“跟了他这么多年,今天跟着他又投靠了刘邦,可是他不推荐咱们,而专门去推荐那些大坏蛋,真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叔孙通听说后,就对他们说:“汉王现在正冒着枪林箭雨打天下,你们能去打仗吗?所以我现在只有先给他推荐那些能够冲锋陷阵、斩将拔旗的勇士。你们要等一等,我是不会忘了你们的。”
 后来,刘邦当上了皇帝,他本来是很反对什么礼法的,但是,在宴会上,大臣们便酗酒争功,狂呼乱叫,甚至于拔剑击柱,无奇不有,刘邦忽然开始觉得有礼法也不是什么坏事,便找来了叔孙通。
 叔孙通就找来了很多的儒生,可是因为叔孙通答应了刘邦,要从简来制定礼法,因此儒生们非常的不满,认为他违背古礼,说他是靠溜须拍马来做官,侍奉过的主公有十几个等等,叔孙通也不生气,只是笑着说道:“若真鄙儒,不知时变!”
 这位擅长编造典故,溜须拍马,一旦刘邦有需要,他什么典故都可以造出来,当初连秦二世都被他拍的对他大加赏赐,怎么看怎么像小人,可若说他是小人,他为人节俭,不为自己谋取好处,又为新的时代制定了一套全新的礼法。
 因此,这是一位争议极大的人物,太史公夸他为大汉儒宗,司马光则骂他为致古礼失传之罪人。
 ......
 “栾布!!劈了他!!”
 刘长愤怒的咆哮着,伸出了一根手指。
 这一次,强如栾布,也是有些迟疑,他手放在剑鞘上,又说道:“大王...算了..还是算了吧。”
 叔孙通笑眯眯的看着刘长,说道:“请唐王跟随这位近侍前往。”
 “你今天要是不让我进去,等我前往唐国,第一件事就要烹了全国的儒生,来一个全儒宴!”
 栾布脸色一黑,却没有说话。
 叔孙通也不害怕,解释道:“吉日礼法,众人的位置也是有规矩的,唐王乃是诸侯,不能与群臣同席,位于左,这是为了彰显您的威武与地位啊,若是您坐在群臣之中,岂不是配不上您的威名?”
 刘长笑了起来,“你说的也没错。”
 可刘长又立刻反应过来,叫道:“我又不是想坐群臣之列,成婚之人乃是我的兄长!兄长成婚,我为何不能坐在他的身边呢?!”
 “这乃是陛下所制定的礼法,我们都要遵守啊,唐王若是不满意,可以跟陛下说,不过,我知唐王乃是深明大义之人,绝不会在兄长之吉日胡闹,大王的贤明,长安没有人不知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