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上善若无水
崇祯皇帝想了想“天灾所至。”
“的确是有这个原因,不过却不是主因。”
王霄的声音逐渐激昂起来“天灾并非不可战胜,如果能好好分配调整,让绝大部分人平安度过灾年,并非不可能。”
“可惜,大明真正面对的除了天灾之外,还有人祸。”
“而这人祸之中,各地藩王宗室占三成,而七成则是源于那些大头巾们。”
崇祯皇帝皱眉询问“他们做什么呢?”
“兼并土地!”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七百六十一章 论大明灭亡的缘由 (下)
“自古以来,粮食就是全天下最重要,最稳定的生意。因为只要是人,他就要吃粮食。”
“农业社会里,粮食就是那个唯一,没有例外可言。”
“所以了。”王霄笑着说“人人都想要做粮食生意。”
“想要做粮食生意,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就是要有种粮食的田地。”
“第二个,就是要有种粮食的人。”
“秦汉之勋贵,两晋隋唐之世家门阀,宋之士大夫,明之缙绅。这些都是强烈想要兼并土地的主力军。”
王霄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就想到了史书上记载的那些资料。
这些朝代末世的时候,不是外寇入侵就是百姓们揭竿而起。
再联想到之前王霄说的,他死之后明亡,流寇与外贼轮番上场称王。
内忧外患全都撞一起了,崇祯皇帝此时的心情,那就是mmp啊。
“说到大明,咱们先说各地宗室藩王。”
“这么多年下来,大明的宗室总数,怎么说也超过百万之众了吧。”
面对王霄的询问,崇祯皇帝也是不太清楚,目光自然而然的转向了骆养性。
原因很简单,锦衣卫的工作之中有一项,就是专门监管各地的藩王宗室。
“回陛下,的确是已过百万。”
王霄笑着说“虽然我的数学不算多好,可简单计算一下,现在朝廷供养宗室的禄米拨给,肯定已经远远超出了京师的岁贡。是也不是?”
洪武二十八年重定之后,亲王禄米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
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郡主及以下贵女丈夫)八百石。县主,郡君及仪宾以二百石递减。县君,乡君及仪宾以百石递减。
这套制度,一直沿用到了如今。
补充一点就是,哪怕是有罪革爵的宗室中人,只要人还活着,每个月都会给予禄米。
二百多年来,宗室藩王被限制不许出城,不许做任何吃喝玩乐之外的事情。
结果就是,历代藩王都是可劲的生孩子。
一代代的繁衍下来,现在玉蝶上登记在册,能吃皇粮的就高达百万之众。
从这方面来说,老朱的的确确是做到了将自己的基因最大程度的遗传下去。
崇祯知道大明的宗室数量极多,可也没想到会多到这种程度。
一想到每年要发给这些亲戚们的生活费,他就有些摇摇欲坠。
“如果只是发放禄米,或许还可以勉强接受。”
一旁的王霄,又在崇祯皇帝的心头上插了一刀。
“可惜呢,各地藩王都是贪得无厌。他们除了生孩子之外,就是用各种办法去兼并土地。巧取豪夺都算是给面子,直接下手去抢的更是数不胜数。据说李自成攻破洛阳的时候,从福王府邸里运走的财货足有数百辆车之多。而其拥有的田地,更是高达数十万顷。”
“原本属于百姓的田地被抢走,然后百姓们还要做牛做马的做佃户,为王爷们干活劳碌到死。陛下,换做你是百姓,你会怎么做?”
崇祯皇帝的面色铁青,却是一言不发。
这事情他已经看过不少的奏报,御史和当地官吏的弹劾什么的。
不过出于面子问题,毕竟是皇室宗亲,所以他一项都是假装什么都没有看到。
可他真的不知道,藩王宗室的问题,居然已经严重到了这种程度。
“大明的藩王们强占土地,还要把百姓们捆在土地上做佃户。算上为大明的流民大军,做出了一份贡献。”
王霄一番总结,然后转向了正题。
“不过比起那些缙绅们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所谓缙绅,实际上指的就是明朝的封建权势阶层。
包括各级官吏,致仕官,封赠官,捐纳官以及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生员等等。
甚至于,他们的妻子也享有相应的特权待遇,诰命夫人嘛。
缙绅的地位仅次于宗室勋贵﹐是明朝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
“年景好的时候,他们勾结粮商与官府,拼命压低粮价欺农。灾荒年的时候,他们就囤积粮食,勾结粮商高价卖粮。百姓们吃不起,他们就假惺惺的过来借钱给百姓们。借的钱会越来越多,直到还不起为止。”
“还不起的话,那就是要卖田还债。田卖完了,那就只能是卖自己一家子,去做佃户。遇上灾荒兵乱什么的,吃不上饭那就要跑。”
“陛下知不知道,这些缙绅们都仗着自己有功名在身,既不缴税也不服徭役,而是全都推到了普通百姓们的身上。百姓们交不起,要么破家,要么逃亡成流民。”
“现在这些年来天灾兵祸连绵不断,各地百姓都已经是被逼上了绝路。在缙绅们与宗室们的联手摧残下,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源源不绝的流民大军。”
崇祯皇帝深吸口气“读书人免税赋之事,朕是知道的。此乃太祖的祖训。可太祖祖训,是有数量限制的。并非是说,只要是读书人,就能一辈子不交税赋。”
“对啊,这事情大家都知道。”
王霄哈哈笑着“可大头巾们就是假装不知道,然后说太祖当初说的就是读书人有多少田亩都不用交税赋!”
“本来就是天灾人祸了,可百姓们还要负担缙绅们的税赋,再加上县衙税吏的各种龌蹉手段。百姓们不是被逼死,就是逃亡成流民。陛下,你说朝廷兵马再能打,还能打赢全天下万万百姓不成?”
今天王霄说的这些,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不亚于醍醐灌顶,在他心中来了一场地震。
“难怪皇兄的时候还能收入千万两岁款,可到朕的时候就只剩下了几百万两。”
崇祯皇帝喃喃自语“难怪每次加饷明明不多,可却都是激起大乱。难怪一说加税就各种怨声载道...”
往日里那些似似而非的东西,现在他全都弄明白了。
原来真相是这样。
“熹宗的时候还能压得住那些大头巾。”王霄跟上就是一刀捅了过去“那是因为有魏忠贤做皇帝的狗,在办皇帝不方便办理的事情。”
崇祯皇帝面色一僵,随之而来的就是懊恼之色。
当年天启皇帝临死之前,可是告诫过他不可废掉魏忠贤,他没有听。现在想想,自己真的是被那帮子东林党给骗的太惨了。
“众正盈朝,呵呵,众正盈朝!”
崇祯皇帝此时的心情,四周之人都能理解。
毕竟被人骗了这么多年,而且骗的就快连祖宗基业都丢光了。换做是谁也接受不能啊。
至于那些众正的东林党大头巾们,不是自己私通后金贩卖染血的违禁品,就是本身派船出海做大海商,却激烈反对开征商税。
再不行就是超级大地主,为祸家乡的恶霸家族。
这样的众正,简直就是把这个词都给玩坏了。
“大明正在的内忧外患并不在北虏与流寇,而是在于那些养寇自重的,造成大规模流民的。只要解决这些问题,剩下的事情,都是迎刃而解。”
听完王霄说的话,崇祯皇帝当即起身重重行了一礼,转身就想要离开。
“陛下意欲何为?”王霄出言喊住了他。
“既然已经从真人这里得知万般事由皆为东林党,自然是去处置他们。”
崇祯皇帝鼓起了干劲,决心为大明,也是为自己努力一把。
“先坐下。”
王霄抬手招呼他。等到崇祯皇帝坐下了,他这才说“东林党代表不了所有的大头巾。可几乎所有的大头巾,都是和东林党一样的存在。你处置东林党可以,但是你能处置全天下的读书人吗?”
读书人之中,的确是有海瑞,包拯,魏征,诸葛亮,文天祥,于谦等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
可绝大部分的读书人,所追求的只是颜如玉和黄金屋。
尤其是到了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全天下以百万计的读书人,几乎都是这种人。
崇祯皇帝说是要去处置,可他能处置得了这么多的读书人不成?
真要这么干,人家立马就得让他失足落水,或者干脆起兵讨伐昏君干掉他。
当皇帝也是一项高危职业,除非是有着王霄这样强悍的实力。否则的话,失足落水,吃药嗝屁什么的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听完王霄的话,回过神来的崇祯皇帝,再次陷入了否定与自我否定之中。
纠结了许久,他抬头看着王霄,极为认真的向着王霄行礼。
“真人在上,还请真人救我大明!”
王霄叹息摇头“十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还好说。可是现在,大明早已经病入膏肓,我也是无能为力了。”
崇祯皇帝听完,心中一片冰凉,感觉万念俱灰。
神仙都救不了大明,那他还能做什么,默默的等死吗?
失魂落魄的崇祯皇帝,偶然间看到了一旁不远处的王承恩。
这位忠心耿耿的太监,此时正在拼命的给他使眼色。
顺着王承恩的眼色看过去,崇祯皇帝就看到了对面的王霄,正在悠悠然的喝着茶。
然后,他也看到了就在王霄左近的骆养性,也是在给他使眼色。
毕竟三十多岁了,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了。
曾经的中二少年,也已经成长了。
崇祯皇帝瞬间就心有所悟,急忙起身撩起龙袍下摆,郑重其事的向着王霄行大礼。
“恳请仙师,救我大明百姓于水火之中!”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七百六十二章 教授你帝王之术
崇祯皇帝这个人,属于有责任心,但是能力不足。
他对待百姓很好,希望减少百姓们的痛苦。
可惜大明积患太深,他无论多么努力都没有办法解救这一切。
后世有人黑他,可再黑他,人家临死殉国之前说的话,怎么都黑不掉。
崇祯皇帝临死之前说“朕登极十七年,致敌人内地四次。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地下,去朕冠冕,以发复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别的不说,最后两句话就足以对得起他皇帝的身份。
这算是一个亡国之君,在临死之前为天下百姓们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与之相比的,某位最后的皇帝,就很是不堪了。
崇祯殉国前说的是“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而那位说的却是“我不管东瀛人杀了多少百姓,运走多少粮食和煤炭。反正不让我当大x的皇帝,我就不甘心。”
正是因为如此,王霄才会在这种地狱难度之下,选择帮忙。
懂得爱民,这是做皇帝的底线。
做不到的,管你雄才大略的,全部都是昏君。
之前之所以说做不到什么的,纯粹是话术。
简简单单就答应下来,崇祯皇帝未必会懂得珍惜。毕竟他的性格如何,王霄可是清楚的很。
连番拒绝之下,再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这样才会赢得崇祯皇帝的感激之心。
这种话术虽然简单,可王承恩和骆养性都看出来听出来了,崇祯皇帝却是没能理解。
王霄也只能是说,他真的不适合做皇帝。
“也罢。”
王霄微微仰头,做无奈状“既然陛下是为天下百姓所求,那某就勉为其难的应下了。”
崇祯大喜过望,觉得有神仙帮忙,大明肯定是有救了。
他急忙行大礼“谢真人出手相助!”
“陛下,丑话我要说在前头。”
王霄开始打预防针“虽然你们都喊我真人,可我并非是真的神仙。顶多算是练气士。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什么的,我可做不到。”
重新端坐的崇祯皇帝,有些不解“敢问真人,果真有仙界不成?”
“的确是有的。”
王霄点头,开始稳妥的进行忽悠“只不过天界并不过问人间之事。自从不周山倒了之后,几乎也就和人间没了联系。顶多也就是一些练气士存在。”
“家师岳不群,乃世间一等一的练气士,常年在华山之巅修炼。月前家师曾言,说某心神未曾脱离红尘,再避世修炼也没有意义。就让某下山来了。下山之后看到世间凄苦,某的确是于心不忍,不得不出手相助。”
崇祯皇帝当即急切的询问“朕这就派人去华山延请尊师岳真人,愿以国师待之!”
‘咳!’
‘咳!’
两声咳嗽同时响起,王承恩与骆养性都是有些尴尬。
看着似笑非笑的王霄,心急的崇祯皇帝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出了昏招啊。
典型的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
当着王霄的面说这种话来,真是让王承恩他们捉急。
“这个,真人。朕的意思是...”
“陛下。”王霄直接断了他的念想“某下山之后,家师就已经出海去寻找海外仙山去了。恐怕百十年间不得回。”
“这样啊。”
崇祯皇帝难掩失望之色。在他看来,当师傅的肯定是要比做徒弟的更加有本事才对。
“既然如此,那朕就请真人来做国师。”
崇祯皇帝登基很早,年幼的时候哥哥嫂子也很照顾他。所以性格方面,一向就是如此。已经是改不掉了。
交流好书 。现在关注 可领现金红包!
旁边的王承恩与骆养性,已经是连咳嗽的念头都没有了。
皇帝这么没有眼力劲,也如此的不会说话。他们也是没办法了。
“世间功名于我来说如浮尘。”
王霄格调十足的摆摆手“国师什么的,某并没有兴趣。某只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罢了。”
崇祯也不是太笨,立马就察觉到了说错了话。
换做其他人,说错就说错了。他是皇帝,说错了也是对的。
可谁让他现在有求于人呢,而且王霄还是个能呼风唤雨的练气士。
所以他连忙补救“真人高风亮节,朕敬佩之。真人为国师,乃是朕之殷切心愿。也是天下百姓所期盼之事。”
“好吧。”
王霄点头“那我就接下这个虚名好了。”
崇祯皇帝本来还想着再继续劝说的,哪里想到王霄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这么一想,他之前还真是说错话得罪人了。
能让皇帝明白这个,实在是不容易。
“陛下知道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吗?”
“这个。”崇祯皇帝想了想说“还请真人教我。”
“陛下最先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这么多年来,难道陛下一直就没有想过,掌握一支真正忠诚于你的兵马?”
崇祯年间,朝廷各处兵马已经是不大能调派的动了。
哪怕是近在咫尺的关宁铁骑,钱不到位的话,那也是调派不动的。
至于名义上直属于皇帝的三大营,就连崇祯皇帝都知道,他们已经是烂到了骨子里去。
“真人明见。”
崇祯皇帝无奈解释说“往日里朝廷兵马到还听令。近些年不听调令之后,朝中也无钱再重整三大营了。”
他刚登基的那会儿,大明二百年的威势还在。调动兵马什么的,自然没有问题。
可连番战败,不但威信尽失,那些忠于朝廷的兵马也损失殆尽。
到了现在,就算是想要重新编练新军,那也是没钱了。
“练军要钱,安抚百姓要钱,做什么都要钱。说到底,现在陛下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弄一大笔钱粮在手里。”
王霄敲着手指“我先声明,我可不会点石成金的法术。弄钱的话,陛下有什么打算?”
“还能有什么打算。漕运几乎断绝,各地赋税根本缴纳不上来,朝廷无钱啊。”
“那陛下是否愿意,为了大明不灭而付出一切代价。”
崇祯皇帝闻言,当即郑重行礼“朕,不惜一死。”
“既然如此,我倒是有弄钱粮的办法。只要陛下愿意去做。”
“只要能救大明,能救百姓。朕死都不惧,还有什么不愿意做的。”
王霄笑着点头“那就好。京城之中的官吏勋贵宗室们,基本上各个富贵至极。就拿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来说。”
伸手指着一旁神色惶恐的骆养性“大明开国以来,他们骆家不是做锦衣卫都指挥使,就是锦衣卫千户。几百年的积累下来,百万家资,良田万顷那都是往小了说。”
骆养性面色惨白,身形摇摇欲坠。
他有心辩解一句,这都是我们骆家世世代代幸苦积累起来的。可作为一个聪明人,他也知道这种话根本忽悠不了人。
你们骆家如果不是世代都在锦衣卫里手握大权,凭什么能积累起来这么大的一笔财富?
“像是他们骆家这样的,在这京城之中还有许多。”
王霄话没点明,但是实际上已经说的非常清楚明白了。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抄家抓人。
一旁的王承恩很是不满,王霄出的这种主意,完全就是竭泽而渔啊。
把人都给得罪光了,就算是满手的钱粮,也没人为皇帝效力啊。
“当然了,陛下不是李自成,自然不能竭泽而渔。”
王霄悠悠然的说“就像是这位骆指挥使。真要是抄了他的家,陛下也就掌控不了锦衣卫了。而没有了锦衣卫,谁又能去帮陛下做抄家的事情呢?”
崇祯皇帝不解的询问“那究竟该怎么做?”
“首先呢,陛下要对骆指挥使恩威并施,牢牢的掌握住他。”王霄当着骆养性的面,传授如何才能掌控他这种人。
“骆指挥使这种聪明人,恩情到位就可以。威才是最重要的。别的不说,他的家人亲友都必须牢牢掌握在京城之中。还有就是,要详细知晓一切。例如骆指挥使的外宅...”
王承恩真的是看傻了,他发现王霄不该做什么国师,应该做太傅才对!
他说的这些,实际上就是帝王心术啊。
因为没人教育崇祯皇帝这些,所以十多年来一直靠着他自己在摸索。
至于这种自学摸索的结果,看看现在的大明也就知道了。
现在的话,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真正意义上的教导皇帝什么叫做帝王心术。
“可以告诉骆指挥使,给他家设定一个上线。例如安排他家家产三百万两银子。他必须得查抄出这么多的赃银,才能赦免他自己家被牵扯到这次事情之中。然后查抄多出来的银两,按照三分或者五分的比例奖赏给锦衣卫作为辛苦费,由骆养性负责分发好处。这有助于他在锦衣卫之中竖立威信,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锦衣卫。”
看到崇祯皇帝的面色不渝,王霄自然知道是为什么“陛下是不是觉得不该给锦衣卫这么多的好处?毕竟不过是皇家的鹰犬而已。”
以崇祯皇帝的性格来说,他当即就点头“的确如此。”
“就算是鹰犬,也是要喂肉的啊。没有足够的好处,谁会为你卖命?仅仅只是依靠皇帝的名号?别逗了,当皇帝的人多了去了。这个世上,想要人真正效忠你,不是靠读书,而是靠足够的利益。”
似懂非懂的崇祯皇帝,想了想问“那如何保证锦衣卫不中饱私囊?”
王霄哈哈大笑“这个简单,再设一衙门监管就是。”
“是何衙门?”
“东厂。”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七百六十三章 重建东厂 (月票加更)
明朝皇帝重用宦官的习惯,实际上是从朱棣开始的。
而在朱元璋时期,他接受前朝教训,严厉禁止后宫干政。
并且把这一条,写进了‘皇明祖训’之中。
不过朱棣是逆子啊,违背了他老子的意愿,起兵抢了他侄子的皇位。
为了展示自己的权威,他专门和朱元璋留下的制度对着干。
从那之后,大明的太监们,就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其中最为出彩的,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和了。
不过从郑和之后,就好像没什么出彩的宦官。出名的倒是不少,可惜大都是恶名。
像是鼓动土木堡的王振,被拍成电影原型的汪直,凌迟三千三百刀的刘瑾等等。当然了,还有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
不可否认,大部分的太监都是让人不齿的混蛋,可某些被文人们歌颂的太监,也并非是什么好东西。
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有利于那些大头巾,所以人家才为他们扬名而已。
像是支持张居正的冯保,他支持张居正变法,的确是为大明续命了。
可冯保自己,却是贪财好货,广收贿赂。
1...351352353354355...7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