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回小苹姑娘话,差不多还有二十多里。我们赶快些,或许可以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到。”
这时马车里传来一个声音。
“唐九,你先走快点,去一趟石台庄,把备好的礼物送过去,别让他觉得,咱们唐家没有礼数。”
车里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呼啸的寒风里仍然清晰的传到了唐九的耳中。
“是,小姐,小的明白。”
唐九闻言,双腿一夹马腹。
“那小的就先过去了!”
听着车外唐九的声音,坐在车里的唐子琪伸了个懒腰,然后娇声说道。
“这一路,可真是颠死我了,听说他不是弄了个什么马车吗说是坐起来舒坦极了,回头非得问他要上一辆,这上次可是讹了我二十万两银子!”
“可不是,施公子实在是太让人讨厌了,居然敢收小姐的银子。”
小苹连忙于一旁说道。
“无妨,等将来再慢慢的要回这笔账。这一路上颠的,你问下石头,前面有没有茶铺路边店什么的,我得喝口茶,活动下筋骨,要不然,这腰可就都得断了。”
坐靠着被子的唐子琪淡淡的说道。
“小姐,这就快到京城了,这荒郊野岭天寒地冻的,万一要是受了寒……”
瞧见小姐的脸色不悦,小苹又连忙改口道。
“石头,前面有茶铺吗小姐要歇一会。”
“是,小的这就过去看看。”
路边的一株大榆树下,座落着一间茶铺,茶铺很简陋,不过就是用草席围成了四面墙,不过即便是如此,却也挡住了刺骨的寒风,大榆树下伸出个写着“茶”字的布幔斜挑出路边,被漫天风雪吹得不住飞舞着。茶铺中只有三两个的行脚旅人,喝着温热的黄酒,就着店家烧的羊肉汤,这样的冬日,一碗热汤总会让人立即暖和起来,他们低声的谈笑着。
这时棉门帘挑开了,一股冷风迎面扑来,然后走进来几个人,铺里的人刚一抬眼,顿时就愣住了。
走在前方的是个女子,身上穿着白貂皮披风,头戴帷帽自罩着一层厚纱,让人根本看不清面目,不过那披风却遮挡不住她的体态,行动间优美的步姿,更是让他们看呆了眼。
这大冷的天,这样的富家小姐怎么到了这
这一路上,唐子琪早就习惯这种目光,径自找了个边角的空位坐下,然后小苹就说道。
“店家,请给我们上壶开水,不要放茶叶,我们自己带的有。”
而另一个跟进来的家丁,冷眼的盯着铺里的诸人,冰冷的目光让众人全身打了个激灵,方才一个个清醒过来。然后那家丁就站在桌边垂首不语。
“来咧!”
茶铺的伙计满面笑容的跑来,端着一壶热茶。
“客官,您要的东西齐了,请慢用。”
接过茶壶,小苹从提篮里取出茶叶泡上了,在她倒好茶后,唐子琪倒也不急着喝,只是坐在那里,似乎是在等着什么。
又过了差不多盏茶的功夫,外面传来了马蹄声,帘子再次被掀开了,浑身都是雪的唐九进来后,就对小姐说道。
“小姐,方才小的去了石台庄,庄上的人说,施公子去了遵化的铁厂,估计还要在那过上一阵子。小的
第152章 朕的朋友(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人发财了应该干什么
买田、买宅、买美婢、买……
反正就是一个句话——买买买!
可有时候,人有钱了,是件痛苦的事情。
甚至可以说,非常痛苦。
朱翊钧很郁闷!
应该说非常痛苦才对。
过去没有银子的时候,他成天寻思着怎么弄银子,太仆寺那边,他动过脑子,户部他想过办法,可那些银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来了,也不轻松,毕竟那些银子的开支,都是有名目,有去向。
皇帝富有四海怎么了
不还是身无分文
不过,这一切在去年都成了过去,靠着卖书……不对,是靠着让内官在文渊阁抄书,朱翊钧挣了二十万两,不对,三十万两银子,还有十万两让他精明的做了投资,投资在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身上。将来那十万两会变成二十万、五十万、上百万……总之一句话,钱能生钱。
皇帝富有四海是摸不着的,可施奕文挣来的银子是能摸着得的,看得见的。
不知多少回,朱翊钧曾偷偷笑醒,然后偷偷的翻看着那张二十万两的会票,不对,是二十万零五千两。还有一张是他的润笔。
一开始,瞧着会票,朱翊钧都会偷乐,可没过多久,他就郁闷了,这巨额的会票,甚至都成了他的负担。
又一次,闷闷不乐的朱翊钧看着客用问道。
“客用,施奕文回来了吗”
“回皇爷话,昨天小奴刚把抄好的书送过去,他家里的管家说他还在遵化呢。”
瞧见皇帝的脸色不善,客用连忙说道。
“不还是忙着铁厂的事,说起来这做生意可真不容易,大年下的,还要东奔西跑。”
客用这么说,固然是因为每次去石台庄送书的时候,那刘管事都会塞给个几十两银子,当然也是因为他知道,这事就他知道,有了这层关系,他就能深得皇帝的信任,甚至现在孙海也不能和他相比。
想要维持住这层关系,就得主动给施奕文讲话,不能让皇帝烦了他。
“哎,他可真是的,怎么跑那么远做生意,不知道朕找他吗”
抱怨之余,朱翊钧又说道。
“哎,确实也挺为难他的,当初是朕莽撞了,要不然也不用大过年的跑那么远的地方。”
当皇帝的能知道认错,这可真是罕见的很,尤其是对于不过十五六岁正是青春气盛的朱翊钧来说,更是如此。
就在他又是抱怨,又是懊恼的时候,却见一个小太监在那探头探脑的,客用一见,连忙走了过去,片刻后,喜上眉梢的他匆忙到皇帝的身边轻声道。
“皇爷,他回来了,就是喜德楼等着您。”
“他回来了!快,随我一起去见他。”
朱翊钧一听,立即喜声说道。
“可皇爷,今个还有功课……”
“这时候那还顾得了那么多……”
当朱翊钧火急火燎的想要出宫的时候,坐在长安街边喜德楼二楼的施奕文,正有些无聊的打着哈哈,这年月等人的时候,可没有手机让人上网打发时间,甚至就连书,看着也没什么兴致。
“除了他之外,这阵子还有谁去过石台庄”
别说,还真有好几位,像刘能德、刘锦江他们叔侄两就各自送来了年礼,至于常玉昆、徐维新两人也各自送了年礼过来,他们也是有心了,别说这年月的交通,就是搁后世,隔这么远的地方,也不见得还给友人送年礼吧。至于李龙与宋家的年礼,就没什么意思了。
但是昨天唐家家仆送上门的礼物,却让施奕文感觉有些诧异,昨天……这二月可都快过完了。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
第153章 明志与致远 (第一更,求推荐,求支持)
“……臣这次去遵化,就是为了办这件事,这铁厂不出上等好铁,上等的燧发枪自然也就造不出来。”
心不在焉的听施奕文说着这些,朱翊钧偶尔会把目光投向外面,不过这窗户关着,自然看不到什么。
“致远,铁厂这事,你办的不错,这燧发枪是国之利器,也亏得你能想出来,戚继光也是运气,碰着你,在你那弄到这样的宝贝,这事我心里记着。对了,我这阵子倒也出来过几回,瞧着马车行的生意不错,应该挣了不少吧。”
见朱翊钧似乎对燧发枪没什么兴趣,施奕文连忙回答道。
“车行的生意倒还可以,现在一天的纯利差不多有50万文。”
“那可就是五百两银子了……”
念着这个数字,朱翊钧看着施奕文,突然说道。
“车行挣了这么多银子,可我却没银子……”
呃……不是刚给过你二十万两嘛!
施奕文心里嘀咕道,这么快就花完了
“致远,你别误会,你看……都好好的在这呢。”
掏出那两张会票,朱翊钧颇有些懊恼的说道。
“这会票可真烦人,上次我去这个什么泰昌行想把会票换成银子,可转念一想,五千两银子,好几百斤,换了也没有地方搁啊,所以就寻思着,能不换先换几十两花着,其它的还换成会票,可他们不干,说什么要收一成的会银,一成!就给写几张纸,居然敢问我要那么多银子……”
这两个月可以说是朱翊钧最痛苦的两个多月,毕竟过去他是没银子,而现在是抱着银子花不出去,不是花不出去,是心痛一成的抽佣。
“致远,你不知道,过去我是没银子花,难受,现在有银子却不能花,这滋味更难受!”
说罢朱翊钧就懊恼的看着施奕文。
“致远,这不成,你得想个法子,帮我把这件事给办了,要不然我不得难受死。”
本身没有一个朋友的朱翊钧,好不容易认了个朋友,自然求起朋友帮忙来了,甚至说话也没了规矩。
其实对于平素规矩太多的他来说,他反倒更喜欢这种无拘无束。
“呃,陛……”
原本想称“陛下”的施奕文,一开口才发现,没有合适的称呼。
注意到施奕文的为难,朱翊钧随口说道。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字致远,以后你就叫我明志吧。往后我明确志向,你去实施就行。”
呃……这样也行。
“明、明志……”
怎么这么别扭呢
心里嘀咕着,想着他的话,施奕文总算是弄明白,为什么他两月派人往自己那去了20趟,弄了半天——没银子花。
不是没银子花,是没有现银。
哎,这皇帝……可真不是一般的小气。
心里想着,施奕文恍然大悟似的拍头说道。
“瞧我这脑子,这会票毕竟不是银子,带回宫去必定不太方便。嗯……容我想想。”
稍微一想,施奕文就发现朱翊钧是挺为难的,几十万银子不能运进宫,会票却又花不掉,揣着那么多银子,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哎,得……给他想个法子吧。
“这么着,我看就在这……”
瞧着这间酒楼,位置似乎也不错,施奕文也没有犹豫。
“在这开个钱铺,你把银子都存在这,往后出宫的时候只管在这里取银子用就行。”
所谓的钱铺,其实就是银钱兑换的地方,似乎在这条街上,还没有这样的铺子,在开一家钱铺吧。全当是用来讨好皇帝的。
韦爵爷靠什么无往而不利,银子。
和坤靠什么让乾隆离不开他,银子。
现在,朱翊
第154章 工业之母(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更何况那个别人还是皇帝。尽管原本那个掌柜的并没有卖酒楼的打算,可是面对施奕文开出来的价格,自然也就不再坚持了。
接下来的两天,施奕文倒也没闲着,酒楼这边改造成钱铺,还需要些时日,不过宛平那边的兵工厂的建设却已经到了尾声。
宛平的“兵工厂”就建在离宛平城不到一里的卢沟河,那里也就是后世的永定河,但这个名是一百多年后的事,两个半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可现在却已经耸立起了几座与传统建筑截然不同厂房,这些砖基木墙的简易厂房是按施奕文提供的图纸建成的,结构远比普通房屋简单,近代许多小工厂都是使用这种建造速度快,成本低的砖木结构的厂房。
工厂的规模不大,也就只有并排四间6米宽、15米长的厂房,即便是如此,看起来仍然颇为壮观。
“厂房盖的挺快的,水车的引水渠挖好了吗”
施奕文边走边问道。
“少爷,水渠差不多挖好了,也在水渠里砌了一层石料。”
说话的功夫,刘裕就引着东家往卢沟河边走去。
“东家,卢沟河虽然水急力足,可是这河常年好发水,用水车又不能离河太远,所以咱们的厂子才建在这个地方,这一带的地势高,所以水车要造大一些……”
瞧着河边已经挖好的用来引水带动水车的水渠,施奕文点头说道。
“这是自然的,对了现在厂里的工匠够吗这几天我要造些东西。”
厂房是建成了,可厂子里最核心的是机床。
当然,在万历七年,施奕文当然不会奢望造出后世那种机床,甚至所谓的机床都不需要多少金属部件。
厂子里请来的木匠,都是京城一流的木匠,有时候,施奕文不过只是稍一解释,他们也就理解了他的意图。
“你们看,这个镗床呢,就是一根木轴,通过水车通过这个转盘带动它,然后他它尾部嵌有磨石……”
在施奕文解释着镗磨枪管的镗床时,一旁的木匠就连忙说道。
“公子,你说的这个俺明白,其实就是琢玉的圆磨放大了,嗯,模样上也差不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