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匡政之路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曾鄫
接着是从地理分析荆湖文化的成因。荆南虽然北有大江相阻,其它三方均是群山环绕,号为“四塞之地”,但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东连西进之枢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各种文化交相汇合、相互激荡之地。从而使得荆湖文化在这三山四水之间,撷南北文化之长,促进南北文化相互生,从而既拥有中原文化的顽强坚毅和现实价值取向,又有南方文化的灵性飘逸与浪漫激情的双重品性。
最后苏望觉得应该站在荆湖人文精神上,继续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风格,保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意识和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创新品质,心怀天下、勇于献身,为建设荆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努力奋斗。
苏望揉了揉太阳穴,放松一下有点昏的脑袋,然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的框架已经出来了,如何将它流畅地衔接起来,补充详细的材料让它变得完美,那就是张宙心的事了,苏望自认为还没有那个本事,不过倒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好好学习一下。
看了看表,已经五点多了,苏望抓起笔,把没有问题的李村雨的报销单据签好字,闫养会的报销单据则单独提溜出来了。他收拾了一下,然后拿着单据走了出去,往王秋霞的桌子一放,然后语气平和地说道:“小李的报销单据没有问题,我已经签字了,小闫的单据有些问题,你再好好审核一下。”
说完跟明白一点意思的张宙心打了个招呼便离开办公室了,只留下一脸诧异的众人。说你的单据有问题,可就不告诉问题在哪里,让你自己猜去,这就是当领导的好处。
 





匡政之路 第八十八章 再上荆南日报(一)
第二天上班,苏望刚走进办公室,闫养会马上迎了上来,满脸笑容微微弯着腰道:“苏主任,我已经帮你把办公室收拾好了,还打了一瓶开水。我看了一下,苏主任你桌子上没有茶叶,我刚好有人送来一罐曲陵的云雾茶,你先尝尝。”
苏望看了一眼闫养会,微笑着点点头:“谢谢你了,小闫。”
“苏主任,这是我应该做的。”
苏望在办公室里坐下,王秋霞便走了进来,手里拿着那叠单据,“苏主任,我重新审核了一遍,把不合理的开支费用去掉了,还请你签字。”
苏望接过来翻阅了一遍,现里面的加塞都不见了,剩下的都是正常的支出,于是就拿起笔刷刷签上字,然后递回给王秋霞,“王股长,还请你一起报送到县政办去。”[]匡政之路88
“好的。”
忙完这些琐事,苏望便请张宙心进来,拿出昨天自己的写的框架大纲,一起讨论起来。
“苏主任,这个框架大纲非常不错,我唯一感到有些把握不住的就是这个大纲是不是太高了一点,怕写不好反而弄巧成拙了。”
“老张,你的顾虑我明白。但是我们的主题摆在这里,它已经很大气了,如果文章写的太小家子气了,反而不大好,浪费这个好主题了。要不这样,我们就尽量站在郎州地区的角度上进行纵向论述,荆南省横向论述就少些笔墨,点到为止,算是抛砖引玉,你看怎么样?”
张宙心坐在那里想了一会道:“苏主任,我看这样行。”
“老张,你忙得过来吗?要是不行请编审股的其他同志一起写。”
“苏主任,我们俩动手差不多了。这个主题有点大,要是参与的人多了,反而会写得比较散,到时不好汇总和主题控制了。”张宙心看了一眼苏望,斟酌着说道。
“行,你是写文章的高人,我听你的。”
“苏主任,要不你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再分细一下,我也好依着架构往里面添东西。这么大的主题我还是第一次弄,有点吃不准。”
“老张,我也是第一次弄这么大的题目,也吃不准,我们就好好努力吧。”
上午十一点左右,苏望正在那里埋头写文章时,电话铃响了。
“你好,我是县志办苏望,请问你是哪里?”
“苏主任,我是县大院的门卫老于,大门有几个人找你。”
“哦,于大爷,”这位于大爷正是苏望上次来县组织部把他拦下的那位,“请问他们是哪里来的?”
“苏主任,他们说是麻水镇过来的,是各村的支书,还是什么镇人大和县人大代表。可是我要为县大院的安全负责,不能顺便放人进来。”
“好的,请让他们稍等一会,我马上出来。”
等苏望来到县大院门口,这里跟平常一样,而于大爷正稳稳地坐在门卫室,继续警惕地看着进进出出的人。苏望出了大门,往墙脚一转,看到五六个人正蹲在角落里,有张老根、陈长水、王下田、莫会仁、陈二冲还有冯支书。
“几位老叔,我们找地方去坐坐吧。”
“苏镇长,这县大院的门也难进了吧。”王下田在那里抱怨道,“那门卫老头一看我们就咬定我们是上访的,死活不让我们进去,气得我们。我们这样子像上访的吗?我们都是镇人大代表,老陈还是县人大代表呢,我们有什么要上访的,不知道去找人大?”[]匡政之路88
“好了,老王,不要让苏镇长难做。”陈长水劝阻了一句,“衙门就是这样,刚才老王气得把自己的人大代表证都拍出来了,还把我的县人大代表证也拍出来了,可惜都不好使。”
一路上边走边说,苏望带着他们直接上了浦江酒家。
“苏镇长,不上好再来饭店?”莫会仁诧异道。
“老叔,这两个是一家的。再说了,这好再来饭店人来人往的不方便谈事情。”
开了一间包厢,陈长水几个便开始直奔主题了。他和张老根去动员各自村里人时,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也高估了村里人的热情。听说要投一两百万进去办没影的铸钢厂,村民们都犯了嘀咕,这可是大工程,一两千元砸进去都分不到什么股份,最少的论上万。动员来动员去,只有二十来户响应了号召,只筹到了十来万,离预期目标还差得远。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花墙内不香墙外香,过了两天,消息慢慢传了出去,陈二冲先跑了过来,带来了汇水湾村几户人家集资的四万元。莫会仁接着带来了他们村几户人家集资的三万五千元。王下田听说了,二话没说,跟几个老伙计一说,凑了五万元送过来了。肖万山则叫儿子肖家勇送过来三万元,直接言明分多少股都无所谓。最后岩头垄的冯支书也无意中听说了,打电话跟杨光亮一商量,动员信达公司四十余股东,凑了二十万元送了过来。还有其它村零零散散的五万余元集资,都想入伙。
陈长水说到这里有点尴尬,这事本来以他们两个村为主,可是没有想到岩头垄村反客为主,占了大头,就是其他散户加在一起也比羊山和东山村多。
“苏镇长,现在情况就是这样,总共五十万元的入伙费,你帮忙出个主意,看怎么办。”
苏望沉吟一下道:“陈叔,张叔,你们把厂址选好了吗?”
“选好了,在我们两个村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山坳,地势还算平坦又不占田地。而那里刚好靠着省道,旁边又有条小河通到麻水河,离变电站也很近,最合适不过了。”
苏望合计了一下道:“两位老叔,你们回去量一下,这块地到底有多宽,然后算东山村和羊山村投入的固定资产,你们两家村再投入人力帮忙把厂房修好,这样厂子里可以给你们两家村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算你们村集体的资产,至于这百分之二十你们两家怎么分,那是老叔你们俩的事。”
“我家可以拿出一百万来,这样吧,我们家就占百分之四十,你们五十万就占百分之三十,剩下百分之十我想留给聘请来的厂子和技术员,没有他们,我们投再多的钱也没用。”
“苏镇长,这不大好吧,你家一百万只占百分之四十,我们五十万怎么能就占了百分之三十呢?我们不能占这个便宜。”陈长水摇摇头道。
“没关系的,这个项目原本就是为了让麻水镇的村民们致富,我家占了百分之四十,我还觉得占了大便宜。老叔,就按这个比例分,否则我家就不搀和进来了。”
“老陈,我看就这样吧,苏镇长这是让好处给大家伙,我们心里记住了就好了。而且这厂子要是没有苏镇长家的股份,我这心里都没着没落的。”冯支书劝言道。
大家你看我,我看看你,就这么同意了,然后商定好回去把各自的股份确定下来,合伙协议书拟定好,苏望这边赶紧把设备、技术员和厂长人选确定下来,过几天再正式签字合伙。
到了晚上,苏望跟张宙心说了一句,请他把农机厂的常为民约出来,三人在一处大排档吃个晚饭。
常为民看上去很魁梧,有一米八多,在身材普遍矮矮墩墩的义陵男子中算是异类了。听苏望简单说明来意和情况,常为民沉吟了一下开口道:“苏主任,办铸钢厂有三个问题,第一,设备和技术人员,我虽然是冶金学院毕业的,但是具体的冶炼铸造却不大熟悉,必须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坐镇;第二是销路,正如苏主任所说,潭州、昭州、建宁不少中型厂对这种量小、技术含量又不高的钢铸件需求很高,但是人家为什么会信任一家刚开业不久的小铸钢厂?如果我过来,倒是可以带着人去跑一跑,但是需要一到两年才能见到效益,不知道股东们能不能等?第三,我同意苏主任的建议,用电弧炉和废钢铁进行回炉冶炼,可是关键的废钢铁原料如何解决?供电如何保证?用电炉冶炼,万一中间断电,连炉子都要报废。”
听完这三个问题,苏望的手指头在桌子上敲了两下,然后决定开诚布公,既然决定请常为民来当厂长,很多情况也必须让他知道。
“设备和技术人员我已经跟我的同学打过招呼,他父亲以前是洪湖厂副厂长,现在是昭州市组织部长。”
听到张宙心不由抬头微带诧异地看了苏望一眼,不过很快便恢复了平常。而常为民则继续不动声色地听着。
“我同学去昭州东风钢铁厂联系了一趟,他们厂刚好淘汰了两套电弧炉,分别是十吨和七吨,都是八十年代初从前联邦德国进口的,初步报价三十六万,还愿意派出技术人员帮忙安装调试。”[]匡政之路88
东风钢铁厂是厅级单位,荆南省前列的大型钢铁厂,这点置换下来的旧设备还不放在心上,完全是卖市组织部长一个面子。
“我同学还去了昭州故山钢铁厂,他们也刚好淘汰了一套电弧炉,只是有点小,不过两吨而已,而且也有点旧,是六十年代从捷克进口的,初步报价四万左右。也找到了个冶炼技术员和两位铸造工人,都是干了十几年的骨干,因为某些原因现在面临下岗,接触也愿意过来。”
某些原因就复杂,与领导关系没搞好,或者人过于老实,结果在这两家钢铁技术大革新淘汰旧设备减少不必要岗位过程中被某些人落井下石,给踢了出来。不过这些大家都不会去深究了。
“销路也好说,昭州有我同学帮忙,找到合适的客户应该很容易,在潭州和建宁,我可以请我大学的老师帮忙,他们与这两地的工厂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需要支付一笔介绍费就好了。”
“原材料问题也不大,昭州、潭州、建宁数百家工厂,每天处理的废铁废钢都得论吨数算。不过零散的我们也不好去收集,直接找两三家废铁废钢出货比较大的集中采购,然后统一运到义陵来,中间有几个环节,如公路或铁路运输、仓储等需要解决,但是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什么难题。关键是电力供应这一块。”
苏望有点犹豫,现在的供电局号称电老虎,虽然东山村那边有个金宝洞水电站,但是人家不可能直接卖电给你,是需要电力局统一调配,可这一块苏望不熟啊。
三人沉寂了一会,张宙心开口建议道:“苏主任,现在我们义陵县的供电不是很紧张,初期如果让麻水镇党委和政府出面跟县供电局和麻水镇供电所打个招呼,再好好笼络一下几个关键人物,问题不大。等到铸钢厂壮大起来后,不用打招呼,县里也会关注县供电局优先保障铸钢厂的用电。”
苏望想了想,是这个道理,现在义陵县本身有几个电站,加上郎州地区其它地方有几个国家和省级大型水电站,用电的确没有二十一世纪那么紧张,刚起步的时候拉拉关系,找找门路应该可以解决。待到铸钢厂展起来,成了县里的利税大户,那么县里肯定会当宝贝一样供起来。供电局敢断电,不用铸钢厂出面,县里那帮要税收和gdp的领导都能把供电局骂飞起来。
苏望转向常为民道:“老常,情况就是这样,我代表几十名股东诚意邀请你过来当厂长,只要你答应,除了工资,还有百分之五的股份就是你的,不用投一分钱。而且我代表最大的股东向你保证,厂里的经营管理完全由你来管,我们只需把财务看起来就行了。”
刚才的交谈,常为民能够毫不忌讳地指出关键性的问题,这说明他看问题还比较敏锐,能够抓住重点。至于管理经营能力,他在县农机厂已经体现出来,自己也用不着再出考题了。
常为民坐在那里低着头想了好一会,最后抓起酒杯一饮而尽道:“好,我明天就向农机局交停薪留职报告,那帮孙子早就看我不顺眼了,就等着我离开了。”
 




匡政之路 第八十九章 再上荆南日报(二)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常为民去跑了,铸钢厂名字也取好了,就叫众联铸钢厂,苏望可以安安心心和张宙心一起写那篇文章了。经过一周的艰苦奋战,初稿终于出来了,再经过周末两人在家里修改,第二稿也出来了。
“老张,你说朱主任这个人如何?”苏望和张宙心在办公室里刚讨论完文章的定稿,突然问道。
“苏主任,你的意思是朱主任对我们这篇文章的看法?”张宙心略一思量就明白苏望的意思,文章是写好了,可不能就这样直接投到荆南日报去,这和当初苏望在麻水镇写送电影下村性质完全不同,那可以算是一篇新闻稿,而这篇文章就完全是理论方面的,没有主管部门同意,贸然表就有点不像话了。
“朱主任以前一直在乡镇工作,不过资格够老,与几位县领导又走得近。所以为了照顾他进城的要求,就给他安排了目前这个位置。”张宙心斟酌了一下,尽量能够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苏望。
苏望明白了,那朱天明不是内行,而且前些日子自己驳了王秋霞和闫养会的面子,这两人肯定去朱天明那边告状了,从这段时间朱天明一直不愿意过来县政府办公楼这边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还是有些意见的。[]匡政之路89
苏望想了想对张宙心道:“老张,辛苦你一趟,请你以定稿为基础,重新写一篇文章,只需要修改一部分,让它变得稍微空洞一点,嗯,带点自大最好,搞好了我们拿过去跟朱主任汇报,到时候就说是初稿。”
张宙心一听便明白,缓缓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上班,苏望和张宙心拿着那份“初稿”去跟朱天明汇报。果然朱天明看完之后就皱起眉头道:“小苏,老张啊,你们写的这是什么?空洞自大,不着边际,你们就想拿这份东西去投稿?同志们,你们要戒骄戒躁,不要以为有了一点成绩就目空一切了。要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不要做这种好高骛远的事情。”
虚心接受了朱天明的批评,下午四点多苏望和张宙心去找了县政办主任郑渝民,不过拿出来的是“经过修改的第二稿”。
“不错,写得很大气,难得的好文章。不愧是我们县政办两大才子联手写出来的。”与朱天明的态度截然不同,郑渝民对这篇文章是赞不绝口。突然他问道:“这篇文章你们给朱主任看了吗?”
“上午时我们拿过去汇报了,不过被朱主任批评了一顿,给了空洞自大,不着边际,好高骛远的评语。我们修改了一点点,就送到郑主任你这来了。”苏望微微笑了一下答道。朱天明毕竟是县志办的正主任,这篇文章不过下他那里,怎么都说不过去。
郑渝民看了苏望一眼,笑了笑不再说话了,县志办毕竟挂在县政办名下,属于县政府这块,在目前这种微妙的情况下,苏望两人能去属于县委办的朱天明那里汇报一下,已经算尊重领导,走过程序了。
郑渝民意犹未尽,再看了一遍文章,然后说道:“你们先等一下,我给贾县长汇报一下。”
过了二十来分钟,郑渝民兴冲冲地走过来,招呼两人道:“走,贾县长要见你们。”
走到县长办公室,郑渝民先给两人介绍贾志国的秘书鲁传书。挂了县政办综合科长职务的鲁传书不到三十岁,一脸的书卷气,眼睛里透着一股灵气,态度也很谦虚。
“苏主任,张股长,你们好!”鲁传书很客气地与苏望两人握手打着招呼,眼睛里却透着一丝自傲。苏望心里不由笑了笑,当然值得自傲了,县大院二号大秘,跟两三年后下去不是镇长就是镇党委副书记。不过比起白少雄的秘书张宇云,安孝诚的秘书关红波要强多了。
郑渝民敲了敲里面办公室的门,听到一声“请进,”便推门进去了。
“贾县长,苏望和张宙心两位同志来了。”
“快请进,快请进!”
苏望和张宙心走进办公室,贾国强已经转出办公桌,迎了过来。
“嗯,小苏真的很年轻,不错,不错。”
“小张也很年轻嘛,你们都是我们义陵县优秀的青年干部,宝贵的财富。”
握完手后两人坐了下来,鲁传书送来三杯水后便带上门走了出去。
“我看过你们的文章,立意大气新颖,让人看了很是鼓舞啊,为自己是郎州人、荆南人而自豪的感觉是油然而生啊。你们是怎么想到写这篇文章的?”贾国强显得很兴奋。[]匡政之路89
“贾县长,这篇文章是我和老张一起讨论荆南人文历史时想出来的,然后去各个地方收集了详细的资料,最后成文的。”苏望带着微微笑答道。
“贾县长,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苏主任想出来的,我只是陪着他跑了几个地方,补充了一些细节而已。”张宙心接着说道。
“看到好文章,我就忍不住手痒,拿起笔来想修改一下,可是硬是找不到下笔的地方。这篇文章立意大气,而且文笔行如流水,不仅读起来有一种嘴颊留香的韵味,更是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好文章。”看得出贾国强是个好文的人,拿起手里那叠稿子又夸奖起来。
“文笔还是老张这边下了苦功夫,贾县长,我是学工科的,论到文笔优美,我就差远了,更不用和老张这样的县政办的才子比了。上次在荆南日报表的送电影春风下乡,是我请了当时任麻水镇党政办的郭志敏副书记帮忙写的。”
贾国强眼睛亮了一下,指着苏望笑呵呵地道:“小苏,不要谦虚了,如果没有好的主题立意以及大纲架构,哪怕再好的文笔也写不出好东西来。你上次在康书记主持的青年干部座谈会上就说得很好嘛,出口成章,逻辑清晰,一下子就抓住重点要点了。”
张宙心在旁边附和道:“贾县长说得没错,苏主任文笔虽然欠些火候,但是思维敏锐,能够从小事抓住本质,现新意,而且思路逻辑性非常强,他写好的大纲和框架,我只需要往里面填好听的字句就行了。”
听到这里,贾国强不由大笑起来,过了好一会才拍了拍手里的稿纸道:“小苏,这篇文章你是什么想?还是投到荆南日报去?”
“是的贾县长,上次的文章也是请我的大学老师帮忙审阅,他觉得不错就推荐到了荆南日报,这次我还想请他帮忙审阅一下。”
贾县长意味深长地点点头:“嗯,有一位好师长,对你来说是受益匪浅啊。好吧,这篇文章拿去请你老师审阅,表了我为你请功。”
下午,苏望和张宙心去了邮局,用特快专递把文稿寄了出去。
第二天上午苏望坐在办公室,拿出一叠信纸,开始俯疾笔。专题系列文章写好了,苏望准备写一些关于农村经济建设的文章,他想把在麻水镇以及去其它乡镇调研时所思所想,再结合自己开办信达装修公司和友联铸钢厂的经验,总结一下。
苏望先把要点列出来,他觉得农村无论走农副业还是工业,都无法单打独斗,因为这跟农村各家各户的经济基础有关联,所以必须走联营或联合的方式。但是这其中又出现几个问题,苏望思索了很久,觉得关键在于两点,第一是资本,没有外来的资本,农村联合经济就无法形成规模,光靠逐渐积累,展会非常缓慢,容易在展过程中让村民们失去信心;第二是专业经理人。村民们的确有一些有知识和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们受条件限制,无论是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都非常落后,容易在展中出现瓶颈,这也是光靠农村本身展,能出规模企业和好企业是凤毛麟角的原因。而资本和专业经理人的进入,会带来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灵敏的信息渠道,这是农村企业最缺乏的。
可是如何让资本、专业经理人与农村经济体有机的结合,避免反客为主,保证村民们的利益,这又牵涉到一系列的问题。苏望以美国新奇士种植者有限公司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从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科技指导→收购包装→仓储运输→批零售的完整产业链,重点指出必须按照产量分配给农民股权,让农民可以充分参与到整个产业链中;如同股份公司一样向股东公开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在此透明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润分配,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苏望还指出,职业经理人贯穿整个产业链,而且必须以利益不同分别聘请不同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互相制衡。如处在上游的农民自己聘请职业经理人,将他们的收入与农民股权所能获得利润相挂钩,使得这些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既能与中下游的职业经理人互相配合,又可以监督整个利润分配,最大限度的保证农民的利益。
1...4243444546...2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