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中华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诩人
“当然了,介于德国在此次大会上的收获难于匹配贵国的大国地位,我国为了更好的维护两国的友谊决定于贵国签署一项非洲开放协议用以维护贵国在非洲的利益。”郭嵩焘一脸神秘的说道。
“哦?!”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六十二章 开罗会议4
“德国也许缺乏海外殖民地,但他以后经不会缺少海外物资。”
“这?”俾斯麦很快就反应过来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德国商人可以进入中国殖民地购买原料。
“是的,您没有听错,这个协议就是说德意志的商人在我国的殖民地购买买原料和开办工厂是将得到和我国商人一样的待遇,当然小的方面会有些差别。”郭嵩焘虽然不理解内阁和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他还是忠实的转达了国内的意思。这么做的考量有两方面除了进一步绑定德国外,还要从德国招商引资开发非洲殖民地。中华帝国在殖民地开发上还属于垦殖阶段,也就是凭借人力资源开发殖民地的初期,帝国商人尚未完成从老式商人向近现代商人的转变,中国大部分商人现阶段基本属于快递员的发展,将殖民地的商品通过航运运回国内出售以获取利润,当然那些有林宏撮合的财团则基本跟着林宏的皇家财团走,向垄断托拉斯发展。但现阶段中国的商业力量主要集中在数量庞大的中小商人身上,尤其是在中国拥有大量殖民地的前提下。而德国人的先进的商业模式和资本运作正是这些帝国商人欠缺的,另一方面德国商人的涌入还能给帝国商人带来竞争压力,不断完善自己。
这样的买卖在一些大臣们眼里有点傻,甚至俾斯麦都觉得中国人是不是犯二了,但在林宏眼里不亏,毕竟中国以前落后的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中国人现在还要学习,努力的学习,学习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当初帝国统一后林宏在全国洒下大量的克隆人,但观念的改变需要的不只是时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缴的学费太昂贵了,代价太大了。近百年的耻辱和苦难才完成的转变不是他林宏开了金手指随随便便就能一蹴而就的。
“如果是这样,那真是太好了,感谢贵国的伟大。”俾斯麦非常清楚如果中德拥有这样一份协议,就意味着国内的发展将有一个巨大的保证。意味着即使法国在非洲获得再多的殖民地德国也不需要担心。
“我想知道,我国需要付出什么?”欣喜之后俾斯麦很快问道,他知道这么大的代价中国一定有更大的目的。
“友谊和忠诚,是我国希望从德国朋友那里获得的,另外我国商人在贵国的多哥和喀麦隆也要获得同样的待遇,也许两国可以签订一些科技协定和教育协定就更完美了。”郭嵩焘不留痕迹的说道。其实德国还真没什么能拿的出的了,截至1870年初,帝国皇家财团已经通过各种手段掌控了普鲁士和各邦国56%的铁路运营权,以胡雪岩为首的浙江财团占据了德国境内九成的丝织品和生丝市场,而晋商财团则掌控了德国三成的机械出口贸易,南方粤商商会的宝洁集团每年出口大量的生活用品到德国的积极抢占德国的生活用品市场,另外像家乐福大型超市集团、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帝国超大型集团也早就进入德国市场。(可乐这种饮料在1865年是被皇帝下旨研发成功,随后有皇室财团出资组建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可乐一出世界为之风靡,一度成为军需品)。
“友谊和忠诚是德意志的最高荣耀,至于科技和教育协定更不是问题,德意志欢迎来求学的中国学生。”俾斯麦决定这些要求完全不是问题,只有林宏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马上就要开始了,只要获得德国的科技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就能踏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班车,当然他还不知道的是以发电机和电动机为主的工业革命已经在中国悄然开始了,以特斯拉为首的一批中外科学家正在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正在默默工作等待科技井喷的一天,而以奥托和戴姆勒为首的内燃机小组也在皇室财团的大力支持下潜心研究。这是这一切都要等林宏在年末的御前会议上才会听到。
------------------------------------------------------美国,华盛顿,白宫。
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因为时差关系华盛顿现在是晚上),现任美国总统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小业主的家庭,1843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参加过美墨战争。格兰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从美*事院校(西点军校)毕业的军人总统。作为军人当听说开罗会议上中英法三国威胁将美国重新变成殖民地时,他就大发雷霆,把坚毅书桌拍的啪啪响。一众幕僚大气不敢喘一声。
“总统先生,冷静。”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此时是美国的战争部长,作为军人总统战争部长当然是他的心腹,再加上两人作为美国内战的战友,海斯还是能说上话的。
“海斯,他们这是对美利坚的挑衅和侮辱。詹姆斯幕僚团有什么好的建议。”格兰特坐下来说道。
詹姆斯是总统幕僚团的领头说实话格兰特其实不怎么懂政治,多半靠自己的幕僚团。
“根据菲什从开罗传来的消息,我们最坏的打算是退出埃及甚至是利比里亚。”
“什么?!你在开玩笑!”
“不!总统先生,这恐怕是事实,我们绝对没有能力在非洲事务上和中英法三国对抗,甚至.....”
“甚至什么?”
“甚至在北美我们都无法对抗中国和英国的联合。如果我们不作出让步中国人说道可能就不是玩笑了”海斯替詹姆斯回答道。
“什么!为什么?”格兰特简直不相信海斯会说出这样的话但作为军人他还是想知道原因。
“不管从哪一方面,我们都没有优势。首先是军事上我们刚打完内战但现在国内军队已经削减至20万英国人的加拿大和中国人的皇帝领的军队数量加起来超过40万,数量上我们不占优势。”
“如果进行全国动员呢?”格兰特突然问道。
“先生,那我们就更没胜算了,中国的国民数量超过五亿,国内常备军超过120万预备役高达170万,英国人的陆军虽然很弱但大英帝国是可以从他的全世界殖民地调集军队的。另外海军方面我们...嗯...”海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美利坚的海军要是和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海军开战回事什么结果。
“我知道,我知道!”格兰特无力的回应到。
“先生,开罗会议可能会使政府威信扫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怎么挽回接下来的损失。”詹姆斯已经不再纠结与在非洲的损失了。
“总统先生,我想我们应该在国会上提议扩充军备,将这次开罗会议的失败归结为我*事实力的落后以降低议员们的非议。”海斯提出这样的建议其实是有目的的,历史上他是美国第19任总统就是格兰特下一任,而支持海斯的利益集团就是美国的军火商,美国内战结束后,军火商们丧失了市场,而国际军火市场早就被中国和英法占据,为此他们只能寻求国内的政治力量。
“好,詹姆斯你马上撰写一些文章把开罗会议的失败归结到我*事的落后,海斯以最快是速度起草一份陆海军的扩充计划提交国会。在明天开罗会议的消息传来是做好应对工作。我明天就到国会去演讲希望能挽回一点损失”格兰特瘫在椅子上说道。
..........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六十三章 落幕与热闹
开罗会议,全称“关于帮助非洲实现民主现代和平开发大会”。简称开罗会议或埃及会议,大会从1870年开始到1872年末结束,当然了在1871年中期主要列强国已经完成了瓜分非洲的任务,1871年后的会议只要是各列强国在一些小地方的势力划分无关大局。在这场因中国人和布尔人矛盾引起,由英国人发起的大会最终的胜利者反而是法国,法国人通过对中国人在罗德西亚(北罗得西亚即赞比亚、南罗德西亚即津巴布韦)和贝专纳的支持获得了中国人的刚果河流域。
这次交易实际上中国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获得了罗德西亚地区和贝专纳地区的中国将自己的东非殖民地和和西南非殖民地成功连接。中国在中非攫取了超过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其战略目的也基本达成,成功将英国人的殖民活动限制在南非地区。
法国人除了意外获得的刚果河流域外的统治权外,它对马里、索莱托等非洲土著王国的宗主国和保护权获得了各列强国的认可。
而可怜的英国人除了明确了埃及的势力范围外,在其他区域被中华帝国和法兰西帝国压制的体无完肤,虽然最后接收了利比里亚但就连当时的英国首相格莱斯顿也在回国后承认“这是大不列颠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一次瓜分非洲的会议终于落下帷幕,中法两国联手成为最大赢家。
------------------《非洲殖民史·开罗会议》-----------------------------------------------------------------------------------1871年7月15日中午,大沽口码头。
当曾国藩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内心不尽感概万千。看着繁荣忙碌的码头,他由衷的感到自豪,不过很快他从欢迎他的皇帝特使木博文听到了一个搞笑的消息(原名伊藤博文,像大久保利通这些东瀛的历史名人,从个人能力上说还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的,再加上很快日本将以东瀛省加入帝国,所以这些人都被林宏改了汉姓,至于忠诚那就更不是问题了),皇帝现在在北京,可惜不是来迎接他的,而是参加国会一个的特别听证会。
这个听证会的内容是要求武侠小说作家“新金庸”继续出版小说,至于这个新金庸的身份曾国藩还是知道的,就是皇帝本人,他还是这些小说的首位读者。
坐在国会首位的皇帝林宏现在那个叫悔啊!只怪自己手贱和嘴贱,近代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了,戏剧和歌剧他是真心看不来,这几年闲来无聊就给皇后和自己的侍从们讲射雕神雕,讲着讲着皇后就撺掇他写下来出版,写完后就随手丢给了当时担任侍从武官的木博文让他找家出版社出版,木博文就老老实实的找出版社,结果不知道木博文身份的各大出版社都拒绝出版,没办法木博文最后直接帮手稿丢到了帝国文化部,这下好了,大发了。文化部不知道作者是谁但皇帝侍从送来的,难道还能退回去。出版加连载武侠文化就此火起来了,青年人看神雕里黄蓉和郭靖的爱情,中年人看射雕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报纸,杂志和图书甚至很多茶馆请来说书先生就讲神雕射雕。
好看,就两个字,精彩也是两个字。林宏一开始还乐于此道,把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本全写完了。写完也就算了反正爱情有理,抄袭无罪。但全国读者不开心了,完了?没了?。不过瘾啊!还要啊!怎么办?发动关系找作者啊!
甚至作为中央情报局的局长干脆直接让手下去查。反正全局人都是新金庸的书迷,大家也想知道。
查来查去,最后结果吓了大家一跳,是皇帝写的。好嘛!这怎么办?总不能*着皇帝写吧!
最后书迷们通过各自的力量发动国会要求对皇帝发动特别听证会。不要小看这些书迷,国会里的议员八成也是小说的书迷。
这才导致我们的大皇帝现在的悲惨结局。
“陛下,您觉得我们的提议是否合理?”
合你个大头鬼!林宏在心里那个伤啊!写就写呗,写完金庸我写古龙,写完古龙我在写梁羽生,但问题是国会要求这些小说的稿酬上缴财政作为最近几年文化复兴活动的经费,这摆明了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更过分的是国会还准备通过特别议案。
看着这个搞笑的议案,林宏感觉这帮子议员是不是在犯二啊!太小题大作了吧!还要国会通过议案。其实这个议案在内阁和议会看来很有必要,综合国力上帝国在文化方面还属于弱势,哪怕拥有京剧等国粹,而一些古诗词又不能普及到底层人民,所以林宏的小说以白话文通俗易懂深入帝国的每个阶层。这也是内阁和国会有意为之。
最后在皇帝的苦笑中,国会通过了这个特别议案,直到林宏在圆明园见到曾国藩是还在报怨,那帮议员吃饱了撑的,早晚要他们倒霉什么的。
曾国藩对此也就笑笑,他知道皇帝是什么人,作为一个懒人这次的议案根本没让皇帝生气,皇帝只是不忿罢了,又被国会抓壮丁了。
------------------------------------------------------------------向皇帝交代了行程和开罗会议的内容后,曾国藩就老老实实的开始听皇帝的报怨。
不过他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作为下届内定的首相他还要参加个大财团的酒会,听取一些政党的意见,曾国藩是没有政党的但以后他任首相还要国会的支持,所以拉拢各个政党是他首要的任务。林宏也没多留他。即使现在大部分国会议员都是绝对忠诚他的克隆人,但他只能在关键的时候才会出手去帮忙。
曾国藩担任首相是林宏的尝试,前几任都是克隆人拥有现代人是思维方式在处理国际国内事务是得心应手,曾国藩作为历史名人林宏很想看看他的表现。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六十四章 新的开始
1871年,曾国藩在北京紫光阁举行就职仪式。本来应该是在1870年就要任职的但因为参加埃及的开罗会议而延迟了,皇帝下旨让已经连任四届的陈柯杰暂时继续处理政务,虽然名义上曾国藩在1870年就是是首相了,所以宣完誓他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我宣誓,于此时此刻起为国民之福祉,民族之强盛,忠于职守,效忠皇帝陛下,效忠国家,效忠民族.......(此处省略五千字)”
礼成,奏乐,鸣礼炮。
首先上来祝贺曾国藩的是第一任帝国首相,已经古稀之年的左彧在退下来之后成为了皇室财团的掌舵人,并在促成晋商、浙商等商帮组成财团上起来重大作用,他在帝国商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他被授予了新上海伯爵的爵位。接着是上任首相陈柯杰,陈柯杰执政长达二十年(4届,每届五年,左彧当政两届),对帝国的发展是承前启后的,在他的任上帝国完成了从农业向工业的基本转化,此外帝国攫取大量非洲殖民地推动东南亚汉化,关键是开通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和欧洲各国签署商贸协议,在西亚扶植亲中的波斯、阿富汗政权对抗英国。
“恭喜啊!伯涵,未来帝国的发展就要看你的了,我们会全力帮助你的,帝国就是需要你这种年轻有为的人才。”左彧拍了拍曾国藩的肩膀高兴的说道。虽然左彧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这么看重曾国藩,但这几年的表现左彧还是很认可他的。
陈柯杰其实比曾国藩大不了多少,所以两人其实关系很好一个常年在皇帝身边听政,一个作为首相必须知道圣意,所以两人也是铁哥们,尤其两人经常组团忽悠皇帝,比如在1868年的时候这两人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忽悠皇帝批准“南美洲扶助特别计划资金预算”,其实就是向南美的各种派系进行金钱渗透。一开始林宏坚决反对,认为还不如把这些钱投到非洲去呢!结果最后还是被忽悠了。
“伯涵,恭喜,这重担就交给你啦!”陈柯杰笑着说道。
“大兄,见笑了,还要大兄以后多多指正啊!”曾国藩也笑着说道。
“一定的,我不是还在上议院嘛!”
然后就是一大串各类议员,代表和商界军界人物。
..................中午,一时。曾国藩在圆明园正式被皇帝林宏授予首相权力,并责令一周内正式组阁,当然免不了一番诫勉。
第二天,曾国藩正式上任了,当然现在还是一个光杆司令,他首先要拟定内阁人选,辅相是沈桂芳和徐继畲,外交大臣郭嵩焘次相陈震(陈柯杰之子),海军大臣沈葆桢次臣华资纪(东瀛人桦山资纪,东瀛基本改了汉姓),陆军大臣秦翰次臣左宗棠,殖民大臣杨利通(即大久保利通现为日本国首相等日本以东瀛省加入帝国才能上任)次臣胡林翼,商业大臣彭玉麟,警察大臣刘锦棠,交通大臣刘坤一,工业大臣李鸿章,文教大臣李翰章,农业大臣谭钟麟,司法大臣丁宝桢。除此之外还有皇室特别顾问王闿运和魏源也将在正式组阁后上任。
在紫光阁曾国藩的秘书长也是他的儿子曾纪泽首先递上由上一届内阁编制的全国概况概述,这份被列为特等绝密的文件每五年编写一次,新内阁在用完后将送封国家档案馆备份,原件在送入皇宫保存,五十年后解封备份件向全国披露。
说是文件其实是一本厚厚的册子,上面囊括外交方面的暗地里的条约,政治上各个官员政党的政治动向,军事上对海陆军的实力概述种种;还有人口普查的结果和上届留下的建议等等。
一个国家强大最直接的体现是它的军队和国土。在册子里曾国藩首先浏览了帝*队的状况。根据1869年末的帝*队大练兵的数据显示帝国常备陆军130万余,预备役部队加上建设兵团和民兵共246万左右。此外帝国在全球殖民地驻军45万左右,其中北美二十万,东非十五万,西南皇帝领十万,仆从军和雇佣兵未计算在内。帝国海军至1870年初在役战舰和在建军舰的吨位已经达到67.12万吨,仅次与英国72.83万吨和法国的68.77万吨位列世界第三,拥有铁甲舰45艘数量与英国相同(英国的巡洋舰数量巨大,占据了大量吨位,但英国在建铁甲舰13艘帝国预计三年内只会下水8艘),法国39艘排第三。
根据帝国商业部统计局的数据,1870年初帝国工业产量占世界资本主义比重为20%,位列第二。英国22%德国和美国均为13%以金融贷款业为主的法国只占10%。
国土局的资料告诉曾国藩他将管理的土地是何其的庞大,通过对英国和俄国的战争及各种协约,1870年初帝国本土面积已经达到2434万平方公里,这中西伯利亚地区占了大头,随着年初日本以东瀛省的加入还会更大。帝国在全球的殖民地和保护国面积在开罗会议后将达到万平方公里。也幸好帝国现在拥有6亿人口足够将这些地方充分开发,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些比如北印度人和缅甸越南的移民会为帝国的殖民事业打头阵。
1870年初,帝国国内煤产量达到4000万吨(国内是保护性开采煤料基本来自殖民地总产量达到8700万吨),生铁产量达到670万吨占世界生铁产量的38%钢产量217万吨占世界产量的60.3%成为世界最大钢铁产业国家。到1868年末帝国交通部基本完成覆盖全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四横四纵”(这种三横四纵和后世一样多出的一横为海参崴向西至阿拉木图的北亚铁路线,贯穿蒙古草原和阿尔泰山脉,后世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大抵如此)。全国铁路总里程达到8.67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一。
经济贸易上,上届内阁主导华元升值,现在英镑和华元的汇率接近1:3(1840年汇率为1:6.78)。帝国通过每年向全世界输出茶叶、陶瓷、丝绸等商品保持巨大的贸易顺差。1850年到1860年帝国对外输出贸易量为7840万华元,输入商品仅2200万华元;到1860年至1870年这一数量扩大为一亿二千九百万,输入量为4330万,财政部预计该顺差将保持到本世纪末才会持平,而在此之前全世界都会乖乖向中国掏钱。
文化方面就不用多说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现在需要的就是对传统的发掘和继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要不然林宏也不会因为武侠小说被国会抓壮丁了,他也是知道这一点才甘愿被拉来当苦力。
现在摆在曾国藩面前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尽快开工建设东非至西南非的“wn铁路”保证帝国对非洲的绝对控制;二是如何进一步促进国内的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金融业,帝国在这方面还是落后与欧洲和美国。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六十五章 起航
金融业,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
在中国,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帝国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帝国四大商业银行就是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而主要有实力的商业银行就是各大财团的银行包括帝国皇室财团的皇家银行、浙江财团的上海银行、晋商财团的太原银行、徽商财团的长江银行、南洋财团的东南亚银行和西南财团的西南银行,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保险业务帝国目前尚属于朝阳产业只有皇家财团开设了保险业。
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
金融业的发展和国民性有很大关系,帝国建立才半个世纪都不到,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很多市民选择将储蓄存入银行而不是投入股市,现在亚洲最大的证券金融中心上海完全是各大财团撑着,帝国的股民还是太少。
1...5657585960...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