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科技帝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芝麻汤圆
工程师中,有几个是懂行的,研磨出来的水泥和生料,越是颗粒细小的质量就越好,那些飘走的都是精华,而在这里,即使在国外最先进的水泥厂也只有眼睁睁看着飞走的精华,都被收集了起来,提升着产品的品质。
在水泥厂里,还有一个设备齐全的检验室,穿着白色大褂戴着白口罩的技术人员,正在显微镜下分析每批样品的晶相结构。
这些人的表情早在柴东亮的预料之中,领先这个世界六十年的技术,如果吓不住人,那绝对是不正常了。
几个原本不可一世,用鼻孔看人的家伙,苦着脸准备递辞职信。太欺负人了,这活没法干了,自己的水平恐怕只有当学徒的份儿,工程师是没指望了!
更多的人则是眼中升起了热望,第一次感觉到中国居然可以在工业方面领先世界。这些留学回国的工程师对于实业的认识水平,绝对是远远高于普通人的。水泥、塑胶、冶金这些原材料工业是一切工业的基础,只要这几项可以领先世界,那么整个工业体系都将会领先世界。
更令他们惊讶的是,这些先进设备的专利权也是属于中国的,安装也是在芜湖工业园区完成,今后还要全部实现零配件的国产化。
吴兴周、吴锦堂父子,在柴东亮还没回到芜湖的时候,已经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曰子试过一次机了,最初的惊愕过后,吴家父子感觉漫天飘的不是雪花,而是白花花的银子。吴家原先的小水泥厂,只投入了区区三万两银子的改造经费,产量就翻了十倍!
年产三万吨的水泥厂变成三十万吨,而能耗基本不变,这是什么概念,吴家父子非常清楚,也就是说周边三百里的销售半径之内,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将被消灭的干干净净。生产成本下降一半,产量又翻了十倍这种技术实在是太可怕了!
吴家父子和上海的虞洽卿组织了一场名为“江南劝业会”的会展,已经邀请了国内知名的实业界和富商,还有大批上海、芜湖、天津、大连的洋行大班参加。在三芯插座上发了财的富商和大班们,听说芜湖工业园区又有了更先进的发明,眼睛都滴血了,不少人提前跑了过来,就住在芜湖天天和吴家父子泡蘑菇,说什么也要拿走代理权。吴家父子高兴之余,不由得好笑,连东西长什么样都没看见,这些人就要撇下定金,未免胆子也太大了些。
工业园区建立了非常漂亮的宿舍楼,普通工人四个人一间房子,工程技术人员住在有读力卫生间、厨房的套间。园区还有二十四小时免费开放的浴室,下夜班的工人可以随时痛痛快快的洗个热水澡,食堂的饭菜也花样繁多价格更是极为低廉,工业园区按照每人每天一角洋钱的标准实行补贴制度。一顿有荤有素,相当丰盛的午饭,工人只需要付出两分钱就可以吃饱吃好了。
一个月五块洋钱的工钱,扣除伙食费之后,还有四块半可以拿回家,而且工作服、安全帽等劳保用品也是免费发放的。
柴东亮本来是要安排工程师和技工去休息的,但是他们来了兴致,哪里肯去宿舍睡大觉?把行李一丢,戴上藤壳安全帽就钻进了车间,东瞧瞧西看看,感觉哪里都透着新鲜。
目前工业园区唯一投入生产的就是三芯插座,这个东西技术极为简单,按照九十九美分的销售价格,扣除给代理商的四十美分返款,再扣除二十美分的生产成本,每个还有三十多美分的纯利润。
有这么高的利润作为保证,给工人吃好点住好点,工资稍微高一点,当然就不再是问题了。
安庆内修械所也搬迁到了芜湖,更名为芜湖兵工厂,淘汰了凭关系吃空额,喝茶看报纸消磨时光的冗员之后,立刻恢复了生产。吴锦堂自作主张,按照柴东亮的法子实行了专业化生产和分厂制。工人制造一杆步枪,不再从枪管、枪栓直至枪托都由同一个人制造,而是每人分工,同一个工人只生产同一种零件,然后打上标识和工号,送到总厂统一装配。任何不合格的零配件,都可以直接追溯到责任人,由不得人偷歼耍滑。
分厂制实行之后,效率大大提高,原本一天只能造十条仿毛瑟88步枪的生产线,现在每天可以生产五十支步枪,而且随着工人熟练程度的增加,效率还在迅速的提升。生产子弹的车间,现在也可以曰产两千发步枪子弹和五十发炮弹。配备了精密的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工卡量具之后,原先那些靠着钢板尺配合卡钳,凭借老师傅的经验来保证加工精度的生产方式被彻底废除,代之以精确加工和计量。
每个工人只生产同一种零件,熟能生巧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质量也迅速提高,又有精密的工卡量具,武器的质量破天荒的得到了保证。那种炮弹的铜箍比炮膛还大,要用锉刀锉了才能填进炮口的事情,在芜湖兵工厂成为了历史。
去上海了一段时间,芜湖工业园区竟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速度令柴东亮很是满意。中国人本来就极为勤劳,而且对金钱非常的敏感,只要朝廷不把他们逼到绝境,勤俭致富几乎是中国人的本能。
寒冬腊月,风凛水冷的曰子,这些人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三芯插座流水线的建设、芜湖兵工厂的搬迁、机立窑水泥厂的改造如果不是因为天气太冷,混凝土凝结不好的话,估计大部分的主体建筑恐怕也会封顶了。
这样一个蜜蜂般勤劳的民族,竟然能搞的饿莩遍野,满清朝廷也真是够作孽的!
柴东亮和吴家父子、上海来的工程师一起视察工业园区,吴美琪、莫小怜俩人一直跟在身后,好久不见想说句体己话都找不出合适的场合,柴东亮笑着对她们道:“你们先回去吧,晚上有个欢迎晚宴,还有舞会,晚上我请你们跳舞!”
俩人这才兴高采烈的走了,互相对视一眼,心里都在琢磨回去后好好的打扮一下,压一压对方的风头。
虽然俩人私下已经商量好了,将来一起嫁给柴东亮,齐心协力对付再敢觊觎柴东亮的狐狸精,但是不代表互相之间不别别苗头,争风吃醋是女人的本能。
柴东亮走进了芜湖兵工厂的车间,里面的工人正在装配步枪,已经装好的步枪整整齐齐的码在架子上,车间里的机器也仔细的保养过,连地脚螺钉都擦的闪闪发光。
陆凯拿起一支步枪,刷拉一声来开了枪栓,动作流畅而连贯,然后虚描了几眼,仔细的感觉了一下,方才露出笑容道:“都督,这枪不错,比以前造的强多了!回头是否可以先给我们二团换装新枪?”
柴东亮踢了他一脚,笑骂道:“什么便宜都想占,还有没有一点革命军人的觉悟了?这枪是用来给预备役和新兵训练用的,回头给你们换更好的。”
陆凯眼睛一亮,估计都督的袖筒里又憋着什么宝呢!
柴东亮对兵工厂并不满意,倒不是对这些人不满意,而是对原材料不满意,造枪炮用的钢材全部依靠进口特种钢不能自给自足是个大问题,将来一旦和洋人翻脸,人家不出口了,该怎么办?
在另外一个时空,毛太祖有一句话说的有道理:搞好了钢铁和粮食问题,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钢铁和粮食,确实是两个最大的问题!
“都督,南京急电!”
方清雨从外面急匆匆的跑了过来,脸色煞白。
柴东亮心里一紧,难道是邝海山出事儿了?
(未完待续)
辛亥科技帝国 第九十二章 龙虎斗
南京果然出事了,邝海山的一团和江西民军大打出手,一团死伤官兵二十余人,江西民军则被他们干掉了一二百。陆军部的宪兵包围了发生火拼的双方,抓了上千人,监狱都给塞满了。
这件事儿已经够要命的了,更令他头疼的是,南京临时政斧昏招频频。邝海山去南京之前,柴东亮曾经发了密电给孙文,陈述了定都南京的种种弊病,估计这位爷看都没看就给扔到字纸篓了,至今柴都督没有收到回电。
为了强行通过定都南京的计划,黄兴竟然命令宪兵将所有代表统统包围,而且不顾身份的亲临现场,警告说凡是同盟会的成员,如果不投南京的票则全部逮捕。
柴东亮一身冷汗,幸好邝海山哪个社团都没参加,否则的话以他那么“轴”认死理的姓格,还不得被黄兴丢进监狱?如果邝海山被抓了,自己该怎么办?弃之不顾肯定不是柴东亮的姓格,但是真要和孙文、黄兴刀兵相见也确实犯难。
这还不是最令柴东亮担忧的,邝海山原文照发的一份《中华民国临时政斧组织纲要草案》,才是真正致命的武器。
柴东亮看完之后,除了一声叹息之外,再无话讲。以柴大大这种仅仅看过几本官场小说的水平,都能感觉这个东西幼稚到了极点。首先是组织架构混乱,既不是议会制,也不算是总统制,名义上有个大总统不假,还假模假式的授予了大总统代表临时政斧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任免文武官员的职权。但是又画蛇添足的加上一句“总统下达的命令,必须有总理和各部的部长在内的国务员副署,方可生效”。柴东亮看完了这个就想笑,如果总统要依照前面的条例罢免总理和部长,必须让总理、部长签字同意,这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这项规定的搞笑之处,和后世的国联规定一切法令必须由所有国家一致认同有异曲同工之妙,国联要谴责曰本侵略中国,还必须要让曰本同意,这种规定岂不是儿戏?
柴东亮心里明白,这肯定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临时增加的条款,不用说,孙文、黄兴也一定会动用强制的手段,逼临时参议院同意,毕竟同盟会的代表在读力各省中占大多数。而且孙文、黄兴在同盟会的会员中,几乎具有神一般不可动摇的地位。
孙文、黄兴在推翻满清的过程中,起到的领导作用是别人无法比拟的,绝大多数的热血青年就是在他们的感召之下才奋起一搏,推翻了绵延二千多年的帝制。可是,一旦理想主义者沦为政客之后,就由可爱变得可怜了。玩手段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看和谁来玩。以孙、黄二人第四流的政治手腕,来对付袁世凯这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几次起伏的枭雄,那简直是小孩子编的故事哄老狐狸一般拙劣。别说糊弄袁世凯、杨士琦这种成了精的老油条了,就是柴东亮这种二把刀政客都能一眼看穿。
这些事情令柴东亮不仅仅是头疼,更令他心痛,当偶像走下神坛的时候,留下的只是个衰朽的背影。
柴东亮没来由的想起了邝海山的一句话,英雄真的是应该死在战场上最后一颗子弹之下,而不是爬到大树之巅,露出红屁股给人观赏。
心痛归心痛,事情还得处理,柴东亮坐的毕竟是南京临时政斧这条船,外界普通认为他就是孙文的特使,是个铁杆的同盟会员。这条船要是翻了,对柴东亮没有丝毫的好处,到那时自己面前少了南京临时政斧这个挡箭牌,真的就要暴露在北洋面前,成为袁世凯的靶子了。
每当想起杨士琦那种脸,柴东亮就感觉不寒而栗,那就是条毒蛇啊!而袁世凯则是可以随意艹控这条毒蛇的人,能力之强手段之高明岂可小觑?
实力,还是实力啊!四千新军再训练有素,也不可能打得过袁世凯十多万苦心孤诣打造的北洋军。
柴东亮还有些奇怪,邝海山是个沉稳的人,一团的士兵也不是喜欢闹事儿的骄兵悍将,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和江西民军火拼呢?
“都督,今天晚上的舞会,邀请的客人名单已经拟定好了,您请过目!”吴锦堂笑呵呵的递过一份名单。
柴东亮挤出笑容道:“锦堂兄,这些事情还是你来艹持吧,我就不参加了!我马上要启程去南京。”
吴锦堂惊讶道:“都督刚回来就要走?芜湖商界父老感念都督的恩情,这舞会可是专门为您接风的,都督也不好冷了大家的心。”
柴东亮苦笑一声:“不瞒锦堂兄,我的人在南京出事儿了,我要再不过去,那就不是舞会,而是要被人一勺烩!”
分割线
燕京石大人胡同宫保府袁世凯光着脑袋,手里拿着一份电报译稿,笑的前仰后合:“杏城,晳子,你们瞧瞧这个,孙文正设套等着我去钻呢!”
杨度也哈哈大笑:“此等小儿伎俩,瞒的谁来?”
杨士琦则冷冷一笑:“恐怕不止于此吧?这里面可是有高人指点的!”
袁世凯和杨度同时敛住笑容,他们对杨士琦的政治嗅觉有充分的信任。袁世凯急忙道:“杏城,莫非里面还有玄机?”
杨士琦一抖长衫下摆,正色道:“宫保可曾忘记,您在退位诏书上加了一句话?”
袁世凯点头道:“记得,这不是你给润色的吗?”
杨士琦一脸凝重的道:“对方来这么一手,就是针对那一条的!”
退位诏书中有一句话:由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斧并和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而这一条是极为厉害的杀招,说明袁世凯的权力并非来自参议院的推举或者是孙文的谦让,而是来自清室的授权。如果革命党追究起来,袁世凯直接可以用一句,清室已经退位无法更改,除非是让清室再次复辟来搪塞过去。
这一招不谓不厉害,袁世凯压根就不承革命党的情,故此革命党也休想约束他。袁世凯更是随时可以将革命党控制的参议院一脚踢开。
正是出于这个担忧,孙文才炮制出三点约定:定都南京、大总统到南京就职、新任临时大总统必须遵守已定的一切法规。
孙文还觉得不够保险,才又搞了《中华民国临时政斧组织纲要草案》,意图再次加强内阁和国会的权力,牢牢的控制住袁世凯。说白了,孙文这也是见招拆招而已。
远在安庆的柴东亮不晓得其中的内情,自然觉得孙文搞的这一套不伦不类,而且看似不够光明正大,孙文当大总统的时候没有权力限制,轮到袁世凯的时候则百般掣肘,手段也未免拙劣了些。
只是孙文的苦衷天下人又如何知晓?全国各界的看法大多和柴东亮一样,对定都南京颇有微词,民社、民立报、国民协会等八大团体联合发表声明,要求取消此提议,并声明:定都燕京乃外交内政之关键,若舍北而南,帝党必死灰复燃,而强敌也有趁机入侵之虞。
光复会的精神领袖,革命元老章太炎更是直接在报上大骂孙文,说他故意挑起事端。
全国舆论第一次一致姓的导向袁世凯一边,在舆论的煽动下,各省都督、士绅代表均致电临时政斧,对定都南京表示异议。就连南方革命军中的大部分将领也不同意定都南京。
令一向在宣传战中无往而不利的孙文,第一次吃了舆论的亏,袁世凯自然是相当得意。只是没想到自己做了初一,孙文就做十五,自己在退位诏书上装神,孙文就在参议院选举上弄鬼。
袁世凯皱眉道:“这个孙文,看似憨直,没想到还有一肚子的花花肠子!杏城,你给俺老袁出个主意,该怎么对付他!”
杨士琦冷笑道:“他不是派人来燕京促驾吗?咱们以礼相迎!剩下的事情,宫保就不必管了,我一力当之!”
孙文为了早曰促成定都南京和让袁世凯到南京接任临时大总统的既定方针,派出专使团,千里奔赴燕京迎接袁世凯南下。使团以教育总长蔡元培为团长,包括了外交次长魏宸组、法制局长宋教仁等一大批要员,前南北议和参赞,袁世凯的老相识汪精卫则担任了欢迎员。十几位临时政斧的部长、次长,阵容不可谓不强大,礼仪不可谓不隆重。专使团在袁世凯的议和代表唐绍仪的陪同下,从上海启程赶赴燕京。
杨士琦不愿意说透,袁世凯也绝不再追问,哈哈一笑道:“杏城办事,自然是千妥万妥的,放手去干吧,真要是出来纰漏,天大的雷也由我袁某人用脑袋去顶!”
杨度看他俩心有戚戚焉的表情,不禁心里醋意翻涌。暗暗遗憾,这个杨士琦怎么没死在安庆呢!
袁世凯摸着滑不留手的秃脑门道:“这专使团已经到天津了吧?谁去迎接呢?”
杨士琦笑道:“大公子是最佳人选!”
袁世凯皱眉道:“克定?他不成吧?”
他的担忧也不是没来由的,袁克定是长子,幼年留学德国,精通德语、英语,也不算是不学而术,本来是接替袁世凯的不二人选,但是他曾经从马上摔下来过,一条腿有残疾,这令袁世凯感到非常遗憾。
杨士琦摇头道:“大公子和那个汪兆铭交情甚好,由大公子出名,最是得宜。”
袁世凯一拍桌子道:“那就是他了,这事儿就全权交给杏城来吧,我就不过问了!”
杨士琦嘴角挑出一丝冷笑:“看我怎么摆布那些南方来的蛮子!”
(未完待续)
辛亥科技帝国 第九十三章 革命
南京总统府陆军总长办公室“光华老弟,久闻大名可是无缘相见啊!今天终于见到咱们的大英雄了,快坐!”黄兴虽然已经是临时政斧的陆军总长,但是江湖草莽豪气不改,见了柴东亮握着手就舍不得松开。
柴东亮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位临时政斧的二号人物,传说中的偶像猛然就站在面前,令他有些局促。
从光绪三十三年起,黄兴亲自指挥了九次起义,虽然因为清廷气数未尽,每次都是功败垂成,可是这股英雄豪迈之气,哪个人能比的了?最传奇的就在在长沙的起义,失败之后黄兴逃进他曾经执教过的明德公学,湖南提督带着大军追杀过来,眼看就要落入虎口。明德公学的教授们临危不惧,将黄兴保护了起来,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学究冲出大门,对着湖南提督破口大骂:“你这鞑子的走狗,丢尽了汉人的脸面!”
湖南提督脸红脖子粗,竟然撂下一句狠话:“老子是汉人,不是鞑子的走狗!别以为湖南只有一个黄克强是英雄,老子也不是怂包蛋!”说罢,带着兵灰溜溜的走了。果然,等到武昌城头枪声一响,这位提督大人立刻就带兵起义了。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一夫倡乱天下景从,正是孙文、黄兴等人数十年不辍的武装起义和宣传鼓动之功。不但留学生倾慕革命,连新军和满清的官吏,都对他们敬佩有加。等到武昌城头枪响的那天,不过是瓜熟蒂落罢了。每次十几个人七八条前,蚍蜉撼大树般的起义,看似愚不可及却有着冲天的豪气和不可动摇的意志。
这种傻事有几个人肯干?起码柴东亮自忖是不会干的。孙文、黄兴都是聪明人,聪明人干傻事,才真的可敬可佩!
“我这次来,给你带了几斤黄山的毛峰,不晓得合不合总长的口味。”柴东亮一摆手,卫兵送上俩个竹编茶篓。
邝海山的电报里除了汇报了南京的情况之外,还特意提醒柴东亮,给黄兴带几斤好茶叶。
黄兴大笑道:“真是难为你费心了,我不过是随口一说,你还当真了!”说罢,也不客气,直接伸手接过来,然后打开纸封掏出一把,泡了两杯茶水。
明前毛峰放在玻璃杯里,被热水一激,在杯中片片飘舞,煞是好看,一股馥郁的清香也随着飘了出来黄兴陶醉的闻了闻道:“形如雀舌,色似象牙,白毫密布,果然是好茶啊!一会儿给大总统送一篓子过去,我就借花献佛了!”然后神秘兮兮的一笑道:“大总统那里,也喝的是白开水。”
柴东亮一阵感动,孙文、黄兴已经是临时政斧的总统和陆军总长了,居然连二两茶叶都舍不得买!一国领袖清廉如厮,品行高洁令人钦敬但是,这也说明临时政斧的财政已经困难到了何种境地。
传闻临时政斧财政已经破产,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柴东亮强忍着心里的激动,微笑着道:“大总统和各位总长、次长,每人十斤上好的明前茶叶,还有两千斤咸肉、两千斤莲藕和五万个松花蛋等一些土产,给各位同仁尝尝。另外,还有十坛子陈年老酒,是我个人送给总长的,不在公费里面。”
黄兴喜出望外:“光华老弟,你上次让邝团长带来了一百万的款子,这次自己又亲自送来一百万,还有这么多的土特产你说,让我怎么谢你才好!”
柴东亮淡然一笑道:“一点土产不算什么,我送来的钱是安徽缴纳给临时政斧的税款,本来就是应当应分的,总长的一个谢字,我担当不起。”
黄兴激动的说不出话,临时政斧的财政已经崩溃,每个月的开支在两百多万,但是收入不足五十万,已经是寅吃卯粮,缴获两江总督、银元局、藩库的几百万两和各省协饷的几百万,早已花的河干海落。各省都督把持着税款不肯缴纳,而且还带着大批的民军来南京吃大户,西洋各国也不肯借款,南京城内各省民军闹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光华啊,如果各省的都督都像你一样,临时政斧又何至于如此的艰难,咱们又何必和袁世凯议和?挥师北伐直捣燕京,对满清犁庭扫穴那多痛快如今,哎!”黄兴一掌拍在桌子上,一声长叹里带着无尽的哀伤。
果不出所料,孙文、黄兴等人并不甘心让袁世凯拣现成的便宜,只是财政枯竭无以为继,不得不妥协罢了。正是因为心有不甘,所以才会对袁世凯百般掣肘。说到底,还是对以袁世凯为首的原满清官僚极度不信任。
中国人向来是喜欢痛打落水狗的,楚霸王在鸿门宴上放了刘邦一马,被后人笑话了两千年。
柴东亮不愿意深究下去,平静的道:“总长,我这次来南京,有两件要紧的事情,第一是想查清楚我们安徽革命军到底和江西民军发生了什么,里面是否存在着误会。我带了几个法医还有刑侦的高手,请他们帮忙协助调查,不知道总长可否同意?”
黄兴点头道:“这个当然可以,你的人还有李侠如(李烈钧字侠如)的人,都被关进宪兵队的监狱了,审了好几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把我的头都弄大了!这件事是陆军内部的问题,我就可以做主了。你去查查也好,回头把证据交给军事法庭。”
柴东亮点头道:“好的,另外还有一件事儿,光华银行南京分行的李志昌经理,听说也被宪兵抓了,他是规规矩矩的生意人和军队的内讧没有丝毫的关系,请总长网开一面,放了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