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说这话的时候,郑鹏的呼吸声也变得粗重起来。
黄洋有些尴尬地说:据我们的情报,蕃兵进攻时,尽可能生擒活捉,甚至用了带麻药的箭矢,有些将士被生擒,像李千骑使,殉国后尸首被吐蕃人带走,只能说,那些找不到的将士,只能作失踪处理。
李显城殉国了
虽说心里做好准备,但是听到李显城真的战死,郑鹏还是心头巨震。
皇族子弟,天生的将领,羽林军第一勇士,郑鹏第一次见面就跟有他杠上,入职羽林军后,没少跟他抬杠,还在长安时,郑鹏觉得李显城是皇族子弟心高气傲难以接近,都不乐意跟他这种纨绔子弟走近,没想到李显城出了长安,在西域战场的表现让郑鹏刮目相看,每次都冲在最前面,宁死不降,还把逃生的机会让给自己。
回头想想,这个李显城还挺可爱。
郑鹏沉默了一会,很快说道:黄总管,伤亡名单和失踪名单整理出来了吗?
还在整理黄洋有些为难地说:前面主要精力放在搜寻上,现场有点乱,有些将士伤口太多,以致血肉模糊难认,带着令牌的还好认,一些将士死后令牌丢失或被火烧得认不出,所以善后工作有些迟滞。
我去认辨认吧,他们我都认识。郑鹏主动请缨。
曹华马上说:不用,郑千骑使,你身体刚刚恢复,好好养身子,这些小事交给我们就行。
是啊黄洋附和道:那么多人手,郑千骑使,你就好生歇着吧。
郑鹏有些倔强地说:没事,就是在水里泡一下,身上连个伤口都没有,刚才只是一时站不稳而己,都不要拦我,我一定要回去,送兄弟最后一程。
沉默了一下,黄洋点点头说:应该,曹营正,辛苦你一趟,陪一陪郑千骑使,看有什么帮得上的。
曹华知道,说是陪,其实是保护郑鹏,不让他出一点点意外,闻言连声答应。
一个时辰后,一路骑马狂奔的郑鹏,终于回到那座无名山。
还没下马,郑鹏的眼圈就红了:半山腰上,有一个人站着,的上身,数了一,全身了中了中八支箭矢,此外身上的大小伤口有几十处之多,手里握着一把横刀双眼怒视,那凶猛的表情还有高大的身躯犹如猛兽一般,全身被鲜血染红,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然而,这个人一动也不动,因为他左右心脏的位置各刺入一支长枪,枪尾挚地,支撑着他的身体不倒。
是许山。
郑鹏走过去,看着站立不倒的许山,默默地给他行了一礼。
来人,把这位壮士放下来,动作都轻点。曹华看出这个人跟郑鹏关系非浅,马上让人来处理。
总不能就这样站着,看着对死者不敬。
几名打扫战场的士兵马上赶过来,七手八脚把许山放下,然后帮他把长矛箭矢都拨掉,还有人拿毛巾给许山擦去脸上手上的血迹。
咦,他的眼睛不肯闭。一名士兵突然开口道。
华夏人觉得,人闭上眼睛离开尘世,那叫安详,要是死的时候两眼张着,叫死不瞑目,这是那不好的征兆。
让我来试试。郑鹏突然开口。
众人让开,郑鹏走到许山的遗体面前,看到许山的脸上还有一些没擦去的血迹,一时找不到毛巾,用袖轻轻替他擦干净,一切弄妥当了,轻声地说:许山,我是你老大郑鹏,蕃狗拿我没办法,活过来了,现在送你最后一程,放心,你的家人,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他们饿着,你的身后事,老大也会帮你办得风风光光,你就放心去吧。
说完,郑鹏用手轻轻一抹,不知是不是许山真的在天有灵还是巧合,刚才怎么也不肯闭上的眼,闭上了。
人群后面发出几声轻叹,很多人看郑鹏的目光都有了异样。
处理好许山的遗体,郑鹏继续向前走,相继发现周权曹奉张平等老熟人的遗体,一个个死得非常壮裂,曹奉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握着一把砍得只剩半截刀刃都卷起的横刀,郑鹏把他的手指快扳折了才取下,周权死得最惨,不知是不是得罪哪个蕃兵,身首异处全身少说也有几百道伤口,郑鹏看到眼圈都红了。
大约快到山顶的位置,郑鹏再次停下了脚步,把头昂向上空,把眼眶里的泪水强行忍住。
是阿军的遗体。
阿军赤着的上身,插着一支长矛,不过长矛的杆被砍断,应是阿军被刺中后,怕被长矛的倒钩拉伤,忍痛砍断长矛的柄,把矛头留在身上继续战斗,从他身上二三十道的伤口可以看得出战况的惨烈,让郑鹏极度愤怒的是,阿军的右手只剩半截,离尸体不远的地方,还散落着断手和断指。
要是没猜错,应是有人看中阿军手上那把价值不凡的镔铁刀,为了得到那把宝刀,硬是把阿军的手砍掉,再把握着刀柄的指头削去。
让郑鹏动容的是,阿军死的时候,样子没有愤怒不安或害怕,闭着眼睛,面容平静,好像睡着一般,甚至可以感觉他的嘴边还有一丝笑容。
对阿军来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对人生的一种解脱,因为他是奴隶,无论立多少功得到多少劳,奴隶还是奴隶,现在死在战场上,像个英雄一样为国捐躯,他心中很满足吧。
郑鹏蹲下来,亲自把断手断指用一块布包起,放在阿军的旁边,再把身上的披风拿下,细心地阿军盖上,用自己才听到的声音说:阿军,你放心,我一定向皇上特赦你的奴籍,还有你耶娘和小音的奴籍,以后你的家就是我的家人,一路走好,兄弟。
643 仗义疏财
吐蕃轻生重死,以战死为荣,大唐对死亡也很重视,收拾将士遗体的时候,众人尽量轻手轻脚,现在主要确认战死者的身份。
每一个大唐士兵,入伍时都有详细的描述,像身高相貌特征都有记载,每个将士还有一个铁制的身份牌,在郑鹏到来之前,绝大部分的尸首完成了身份确认,还有少部分没能完成确认,主要是身份牌丢失或面容遭到破坏。
如果是同一支部队,身份确认得很快,但山上的部分有一部分是被打散的士兵,羽林军的身份也属保密,以致善后工作停顿,幸好在相处的五天时间里,郑鹏已经把每一个人记在心里,大约花了半个时辰,就完成了所有阵亡将士的身份确认。
郑千骑使,好在有你,要不然,这些将士就是入土也不能为安。负责善后的孙营正一脸感激地说。
要是普通的将士,那还能偷偷懒,现在阵亡的是天子亲军,西域上下都很重视,黄洋亲自交待要妥善处理,孙营正不敢怠慢,亲自来这里收拾,碰到不能确认身份的,头都大了。
参加班公错一战的将士有三四万人,还有羽林军,要一一确认身份,有可能要翻大量资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了郑鹏的帮助,不知节省多少功夫。
不用谢郑鹏有些沉重地说:这些兄弟都是跟我有过命交情的兄弟,不来送他们最后一程,一辈子都不会心安。
冷兵器时代,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死伤是家常便饭,对待阵亡将士的做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做法,别看孙营正那样尽心尽力,那是顾忌羽林军的身份,要是普通的将士,能辩认出身份还好一些,对于那些不能确认身份的,随便安排一个身份就算完事。
对阵亡将士的做法,大多分为二种:一是找个地方埋下,入土为安;二是烧成灰,送回家,落叶生根,魂归故土。无论是哪一种,到时就是有错,阵亡将士的家属也没办法,只能将错就错。
郑鹏肯定不会让这种情况在自己的兄弟身上出现,特别是这些有过命交情的兄弟。
从山上滚下去,没有将士们的衣服作缓冲,郑鹏不死也重伤,选定郑鹏逃跑时,也没人有反对意见,所有人都为郑鹏掩护,从那时候郑鹏就欠他们的了。
郑千骑使真是仗义。孙营正竖起大拇指。
郑鹏注意到,山下有马车运了很多柴火来,皱了皱眉头,开口问道:孙营正,我有问题想请教一下。
不敢,郑千骑使有事,尽管吩咐。
我这些阵亡兄弟的遗体,你们准备怎么处置?
孙营正恭恭敬敬地说:帽峰山阵亡的将士,都会就地火化成盒,然后通过驿站送他们回故土安葬。
看到郑鹏的面色有些不悦,孙营正补充:军阶五品或五品以上或身份特殊的,会用棺木送回家中,对了,这份是人需要用棺木运回的名单,郑千骑使看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说完,孙营正把一份白色封面的名单递给郑鹏。
郑鹏看也不看,摆摆手说:不用看了,帽峰山上阵亡的将士,不能烧,全部用棺木运回原籍。
值到这个时候,郑鹏才知道自己差点葬身的地方叫帽峰山。
这个孙营正一下子语塞,不知该说什么好。
郑鹏的身份在哪里摆着,皇帝眼前的红人,还是博陵崔氏的宝贝女婿,和朝中重臣也交好,再加上年轻有为,是官场上最耀眼的人物,孙营正也想讨好郑鹏,可郑鹏的要求太高,就是孙营正想卖个人情也做不到。
先不说那些将士来自五湖四海,就是假设全送回长安,一个人从西域赶回长安,乘车估计需要一个月,光是路上花费的盘缠就不是一笔小数目,用棺木把人运回去的费用更高,帽峰山上阵亡的八十一人中,有资格用棺木运回的人,一只手的手指就能数得完。
孙营正只是负责后勤的一名小营正,手中权限不高,就是有心讨好郑鹏,也是有心无力。
曹华有些尴尬地说:郑千骑使,处理阵亡将士的事宜,朝廷有明文规定,孙营正也不能逾矩,就不要为难他了。
能运送骨灰回去就不错了,全部用棺木运回去不可能,就是西域的监军御史杨基也没有这个权力,要知道,那些普通的府兵,大多是找个地方埋掉就算完事,大多发一些抚恤就算,家境好的,想办法把亲人运回去,要是家庭困难的,只能隔着千里遥祭。
郑鹏摇摇头说:两位误会了,身为大唐军人,这些规则还是懂的,我的意思是,能不能我出钱,请孙营正找人把帽峰山现在找到并确认身份将士,全部用棺木运回原籍,他们生前离乡别井,死后能葬回原地,这样他们的灵魂可以安息,现在天气转冷,要是脚程快一些,他们的家人还可以看他们最后一面。
什么?郑千骑使,你出钱?这,这不太合规矩吧,要知这花销可是不小,粗略算一下,少说也要二三万贯。孙营正大吃一惊,有些惊讶地说。
运回原籍的棺木,都要上好的棺木,要是棺木的质量差,半路就颠散了,上好的棺木,一副起码三十贯以上,别的不说,光是棺木就要二三千贯,而运送棺木的费用,至少是普通货物的三倍以上,所有杂七杂八加起来,绝对是一笔巨款。
郑鹏一脸淡然地说:钱不是问题,花多少,报多少,对了,不光帽峰山上的将士,我麾下的不,此役阵亡的羽林军,全部用棺木运回去,当然,不能让孙营正白忙乎,只要办得妥妥当当,事后必有重酬。
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事,郑鹏本想把帽峰山阵亡的人运回去,然后还在猛虎营阵亡的兄弟,一想起李显城的勇敢与大义,心一软,决定也帮他做一点事情。
在长安赢了一百二十万贯,郑鹏带了二十万贯到西域,这笔钱打算用作鼓励士气补贴将士伙用,羽林军的待遇太好,一路都用不上,没想到这笔钱用在送兄弟们最后一程。
说话的时候,郑鹏心里暗暗说道:兄弟们,我郑鹏说过,多少来,多少回,一个也不留下,就是不能站着回去,也要让你们躺着回去。
不,不,不孙营正连忙摆手:能为阵亡的将士做一点事,这是某的荣幸,说报酬就是侮辱了,郑千骑使放心,豁出去,某一定把这件事办得妥妥当当,就是
郑鹏明白他的意思,从袖中拿出一个刻章和一个戒指递给孙营正:这是通汇钱柜的信物,凭这二件信物可到任意一间钱柜提二十万贯,先拿去用,不够再找我要。
明白了,郑千骑使。
看孙营正接过信物,一旁的曹华敲打道:孙颖,这笔钱交给你,一定要保管好用好,要是存什么坏心思,小心有钱无命花。
二十万贯,那么大的一笔巨款,郑鹏说给就给,曹华看到眼睛都瞪大了,本想劝一下,可郑鹏都交到孙颖手上。
孙营正忙把右手举在半空,一脸严肃地说:生人不抢死人钱,郑千骑使和曹营正放心,某虽说只是一个打杂务的小营正,可也是出身名门,某孙颖以青州孙氏的名义起折誓,贪一文,断子绝孙,没一钱,死无葬身之地。
郑鹏连忙说:孙营正言重了,要是信不过,就不会交给你了,拜托。
孙营正连说应该,再一次保证不会乱花钱,还会建立册本交待钱银的去向。
曹华看着郑鹏,突然感叹地说:军中都说郑千骑使厚待下属,仗义疏财,今日一见,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某,服了,这样吧,这八十一位将士的敛衣就交给某去置办,算是尽一点点心意。
心领了,哪能让曹营正破费呢。郑鹏连忙拒绝。
要是不收,那就是看不起某。顿了一下,曹华继续说:郑千骑使,某不是讨好你,也不是做样子让人看,而是目睹这些将士阵亡时的模样,为他们的无畏牺牲感动,请你一定要答应。
郑鹏看到曹华倒是发自真心想做点事,犹豫一下,最后点点头说:我代阵亡的兄弟们,谢谢曹营正的慷慨。
客气。
看到曹华表示了,孙营正想了想,开口说:都说为善不甘人后,曹营正都表示了,某不表示一下就真说不过去,这样吧,请法师超度做法事的花销,我们青州孙氏包了。
又多一个出钱的,郑鹏笑了笑,一锤定音地说:好,让二位破费了,就这样定了吧,孙营正,这件事低调一些,除了你们二位,其它人的捐赠,就不要再收了,免得这件事变味。
不用说,这二人都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捐的,但不好拒绝,郑鹏心里盘算好,以后找机会跟他们或他们的家族合作一下,把这笔钱补回去就行。
孙营正马上说:明白了,郑千骑使。
644 战场以外的斗争
葛逻禄之乱,对大唐来说是一个打击,对西域来说也是一场浩劫,特别于阗镇镇守使唐宽的坠落,更是不可挽回的损失,此外突骑施元气大伤,葛逻禄背叛,让大唐苦心扶持的势力一夜之间崩塌,百姓要安抚,死伤将士要善后,杨基黄洋忙得找不到北。
郑鹏也忙,不过是忙自己的事。
收拢散乱的羽林军,然后和后勤营的营正孙颖一起,处理阵亡羽林军遗体回乡时宜,忙得不可开交。
光是把遗体运回去,还不够,郑鹏怕有家庭困难的将士不能顺利下葬,还筹借了一笔钱,给每个阵亡的将士家里再送一百贯,这才稍稍放下心,此举传出去,军中上下对郑鹏没一个说不好的。
老大钱二宝小声地说:跟车行都谈妥了,明天送最后一批兄弟上路。
钱二宝的运气不错,作为后备部队,被冲散后跟着部队冲出包围圈,只是受了一点轻伤,包扎一下就好,知道郑鹏回来后,他是第一个归队,郑鹏身边没人,就把他留在身边帮忙。
好,辛苦你了。
不辛苦,跟着老大,干什么都不辛苦。钱二宝一脸肯定地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