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最近流匪异常活跃,三天前才发生窝儿村惨案,现在又来一个哇达村被屠,唐宽一想不知怎么写奏折,心情一下子烦躁起来。
一名叫洪铭的副将开口说:不能任由这伙流匪再猖狂下去,将军,属下建议加强巡逻,不给敌人钻空子。
唐宽摆摆手,皱着眉头说:巡逻的确不能少,问题要巡的地方很多,地广人稀,这个月除了窝儿村和刚遇袭的哇达村,还有五支巡逻队被伏击,死伤斥候超过二十名,巡逻只是一个方法,但不能根治。
李显城犹豫一下,开口说道:城外不安全,也加剧将士们的防御难度,唐将军,何不把城外的百姓迁入城中,到时流匪想袭击也没有目标。
不妥唐宽马上否决:西域的城池比不上繁华的中原地区,规模小,接纳能力有限,西域百姓的财货绝大部分是牲口,牲口是西域百姓最宝贵的财富,普通的牧民家庭也有上千头牲口,哪里挤得下,再说很多百姓也不肯轻易离开故土。
众人又提了几个建议,唐宽一一表示否决。
唐将军,依某愚见,我们要换一种策略了。郭子仪突然开口道。
唐宽看到说话的人是郭子仪,马上说道:不知郭百骑有何高见?
郭子仪朗声说:一直以来,我们想的都是怎么找到这伙流匪,怎么消灭他们,经过近一年的教训,这个策略并不凑效,主要是敌人太狡猾,精于计算,有可能还有大量情报支持,再加上地广人稀,就是把几万人撒在茫茫郊野外,也难有什么效果,人多声势大,还没赶到就把流匪吓跳,人少又怕流匪袭击,让人牵着鼻子走。
要改变被的局面,应该先从策略开始改变,先放弃尽快找到这伙人剿灭这伙人的想法,由攻转防,例如把驻军营地变得更合理一些,把保护范围扩大;城外的百姓迁入城内难度很大,但可以让城外的村庄部落尽可能抱团取暧,游牧的部落尽可能一起放牧,小村落暂且寄居大乡镇,邻近几条村的青壮可以组成防卫队,流匪来了可以抵抗拖延时间,为我们包围剿灭流匪创造有利条件。
要是流匪不露面或跑掉怎么办?一名叫江渔的偏将疑惑地说。
郭子仪沉声地说:不露面,大唐的百姓可以安心,也不用再增加伤亡,至于跑掉,某看未必,大伙都知道,这伙流匪,不像打家劫舍,倒像是故意搞事拉仇恨,折腾了那么久都不走,肯定有它的目的,没达到目的之前,肯定不会轻易放弃。
洪铭有些郁闷地说:郭百骑分析得很对,问题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太憋闷了,光挨打不还手?
一直没开口的郑鹏突然说:也不尽然,防守之余我们也要伺机而动,找到机会就给他来个迎头痛击。
郑千骑使,说说你的想法。唐宽边说话边打手势让众人静下。
连城那么坚固,号称西域第一关,郑鹏说拿下就拿下,不知为挽救多少大唐的好儿郎,也不知让多少家庭免于伤悲。
跟李隆基的观点相同,唐宽把郑鹏当成福星。
郑鹏淡然一笑:唐将军,还记得攻连城所用的热气球吗?
记得唐宽有些惊讶地说:问题是,我们连敌人在哪里也不知,就是有热气球又有什么用呢?
有用郑鹏解释道:热气球可以帮助攻城,也可以帮助守城,我们都说登高望远,可以派人在高处放热气球,这样可以监视更大的区域,也可以更快发现敌人。
唐宽有些可惜地说:郑鹏的建议很好,登高望远是不错,问题是,天地广袤无限,人的视力有穷视,也看不到多远。
不是站得高就看得远,除了高度处,还要天气目标大小等因素。
在纯净的空气中,人眼可以看见27千米外的一点烛光。在海上能看到16~25千米外的船只。若在高山顶上,眼力可以扩大到320千米处。抬头望星空,则能见到1000千米远的人造卫星,还能见到相距几十到几千米年的星座。
郑鹏一脸自信地说:唐将军,我有信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611 军中无戏言
解决?唐宽有些惊讶地说:解决目力问题?敢问郑千骑使如何解决。
人的目力,差不多是天生的,偶尔有目力出众的人,也是少数,唐宽听到郑鹏说有办法增加人的目力,第一时间就是怀疑。
把耳朵贴在地面,有经验的人可以听到很远地方传来的马蹄声,在地上插一个特制的瓦器,可以监听地底的情况,防止有人挖地洞潜入。
这些助长耳力的方法唐宽知道,但助长目力,还真是闻所未闻。
郭子仪压低声音说:三弟,这种事不能信口开河。
郑鹏一脸认真地说:不是开玩笑,唐将军,那伙流匪太狡猾,极有可能有细作和内应相助,估计短时间内拿他没办法,还是听郭百骑的建议,进行战略性调整,热气球的制作方式各军事重镇也有,可以先准备,至于目力方面的问题,交给我。
好!本将信你一次,记住,军中无戏言。唐宽被郑鹏的自信感染,当场答应。
郑鹏一脸严肃地说:军中无戏言。
回去的路上,郭子仪忍不住问道:三弟,你真有办法增加人的目力?
有。
真有?这么神奇?
郑鹏一脸正经地说:故事不是说吗,千里眼顺风耳。
什么?故事?郭子仪瞪大眼睛说:三弟,那是故事,很多是杜撰的,千里眼真能看千里?顺风耳能听到很远人说话的声音?能相信吗?,那神话故事还有什么缩地术,飞行术,人一天能跑三千里,动动手指,就能把话转到千里之外,能信吗?军中无戏言,要是你真拿不出有助目力的辅具,唐将军肯定要罚你。
故事啊,很多是骗人的,两片嘴唇一碰,想说什么没有,不能为了一时口舌之快而招惹麻烦吧。
都不用猜,现在唐宽的心情肯定很差,要是骗他,肯定没好果子吃。
大哥放心,我既然说出口,肯定有办法,你就等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吧。郑鹏信心满满地说。
很想说,到了后世科技发达的年代,间谍卫星能监视万里之外的人,特殊窃听设备能偷听到很远人说话的声音,坐上飞机,别说一天三千里,三万里也不在话下,动动手指拨动手机,转眼间就能和万里之外的人毫障碍地聊天。
可是,这些对郭子仪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弄不好还找个郎中帮自己看,要不要关疯人塔
一直以来,郑鹏都尽快可能遵循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去破坏这种平衡,然而,到西域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心的美好被残酷的现实打败,终于忍不住要出手,尽快结束这种惨无人道的游戏方式。
无论如何,一定要那伙自以为聪明把普通人性命视作玩物的畜生尽快正法。
看到郑鹏少有认真的表情,郭子仪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地点点头。
西域四大军事重镇,于阗镇与吐蕃接壤的边界最长,所受的匪患也最重,虽说唐宽不愿意承认,可现实告诉他郭子仪的提议是对的,当晚他就召集人手商量,率先由尽快剿灭转变为战略防御。
开完会后,于阗镇的军械房就开始忙碌起来,开始大量制作用于监视的热气球。
像开会防务这些,郑鹏作了甩手掌柜,一概不理,带着阿军和几名亲信,在营房旁边的山洞里开始捣鼓起来,众人看到不时有人把各用器械材料送进戒备森严的山洞。
李显城很好奇郑鹏要干什么,尝试进去观看,却被阿军强行拦截后,也放弃了,只是扬言,要是郑鹏要是弄不出有助目力的东西,会考虑追究郑鹏怠军之罪。
去,军中的铁匠按这个图式打出来,速度要快,明天一早就要打好。
这里安一个风屉,风力要猛。
这一份是采购清单,用快马去买。
要沙干什么?这里湿乎乎的,给我铺一层二尺厚的细沙,速度要快。
郑鹏不断发施号,让部下跑腿,还从于阗镇的工房抽了不少工匠前来帮忙,很快按自己的想法,把征用的山洞变成自己的秘密工坊。
郑鹏要做的,是后世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的望远镜。
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望远镜;16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伽利雷发明了40倍双镜望远镜,这是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
望远镜的原理很简单,由两位透镜倒映成像,郑鹏前世在科学兴趣小组做过这个项目,对它并不陌生。
要做望远镜,就要透镜,要做透镜,就要用到玻璃,郑鹏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玻璃捣弄出来。
古法玻璃的制作很简单,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用炉子溶化就能得到,没什么难度,郑鹏只要把玻璃弄出来,像打磨这些事,指点那些工匠做就行。
在唐宽的推荐下,西域的战略计划由郭子仪负责制定。
重新规则营地巡逻路线,劝导百姓聚居组织乡勇抱团等工作,郭子仪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也不知是运气好还是流匪觉得最近行动太频繁,半个月过去,西域风平浪静,那伙流匪一直没有再出现。
郭子仪的提议被采纳后,一直在于阗城内协助唐宽就战略防御的方向努力,重新调整营地防区还有巡逻路线,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还要分心兼顾各堡垒哨所,此外对郊外百姓抱团防御的事上心,足足忙了半个月,被借用的郭子仪才回到猛虎营的营地。
回到营区,正想问郑鹏那么个助目力的工具做得怎么样,唐宽还一直掂记着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大吼一声:好,太好了,终于还是让我弄出来了。
三弟?
大唐人自称时,大多喜欢用某,郑鹏不同,喜欢用我表达,还解释说是自己的俚语,一听到熟悉的声音还有那个独特的我字,郭子仪就知是郑鹏。
抬眼向旁边的山洞一看,只见郑鹏正在洞口手舞足蹈地跳着,手里拿着一杆一尺多长的奇怪东西。
弄出来了?
郭子仪心里一个激灵,也不顾骑了几个时辰的马,拨腿就往山洞跑去。
咦,大哥,你回来了?那个计划完成了吗?看到郭子仪回来,郑鹏楞了一下,很快高兴地说。
郭子仪随口应付道:完成了,也不是大事,对了,三弟,你刚才大叫什么弄出来了,是什么弄出来了,就是你手里那怪玩意?
郑鹏举起手里的圆筒望远镜,有些得意地说:大哥,这不叫怪玩意,它叫望远镜,有了它,你的目力大增,增到你不敢相信。
612 望远镜问世
望远镜?有什么用?郭子仪拿过望远镜左右打量了一会,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忍不住开口发问。
这是一只单筒望远镜,郑鹏拿回来后,稍稍调节了一下视距,然后寻找目标,只是看了一小会,很快找到验让的目标。
大哥郑鹏把手里的望远镜再次交到有郭子仪手里,指着前面的方向说:往这个方向看,保证你有发现。
郭子仪拿过来,按郑鹏指的方向一看,脸上出现惊讶地神色:一支巡逻队正在休息,为首的正是队正陆进,陆进那小子解开腰带,撩起皮甲,左脚在地,右脚抬高踩在一块大石上,屁股一扭一摆的,好像还用手拨弄着下体,若无其事的撒着尿呢。
陆进脸上贱贱的笑容鼻尖上的汗珠都清晰可见,简直就像在自己面前撒尿一样。
郭子仪把望远镜拿开,一拿开望远镜,眼前空空如也,就是把眼睛睁得再大,什么也看不到。
把望远镜再次放在眼前,正好看到陆进哆嗦二下,然后开始系腰带。
向左右看一下,巡逻队员的相貌装束携带的武器看得一清二楚,突然间,郭子仪把目光放在众人旁边的大石上。
郭子仪记得这块大石,形状像狗的脑袋,大伙都叫它狗头石,那地方离营地大约是十里地。
天啊,相隔十里地还看得那么清楚,这个长长的小圆筒,真的这么神奇?
郭子仪看看圆筒,又看看远方,很快有了决定:来人,备马。
说完,郭子仪拿着手里的望远镜对郑鹏说:三弟,某要拿这个望远镜去验证一下。
虽说眼看为实,郑鹏知道郭子仪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他要去现场进一步核实。
大哥都发话了,当然可以,不过小心点,望远镜经不起折腾,现在我手里就只有一个成品,宝贝着呢。
郭子仪点点头,先用绸布包着,外面还用一块羊皮裹好,带着两名侍卫策马狂奔。
一刻钟多一点,郭子仪已经赶到陆进等人休整的地方。
陆军躺在地上正想小睡一会,听到动静马上站起来,看到来人连忙问道:郭百骑,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有什么消息?
郭子仪没说话,只是盯着陆进不说话。
郭百骑,不对,郭大哥,有事你吩咐。陆进有些的慌乱地说。
都被郭子仪盯得有些发毛了。
衣着装束,和在望远镜中望到的一模一样,郭子仪指着前面那块大石说:陆进,刚才你在那块黑色的石头旁边撒尿?
陆进有些傻眼地说:郭百骑,你怎么知道的?巡逻撒个尿,没有违反纪律吧?
看到了郭子仪调侃道:别具一格啊,一边扭一边撒,哈哈哈。
陆进有些傻眼,然后有些不高兴地说:郭大哥,你偷看某撒尿?不对,你刚刚骑马来的,是哪个兔崽子告的密。
突然间,陆进有些惊恐地后退二步:郭大哥,你不会有某种特别的癖好吧,先说了,某可是家中长子,只喜欢美女。
陆进的话音一落,不少人围观将士看郭子仪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一边去郭子仪没好气地说:告诉你吧,千骑使不是说弄可以助长目力的工具吗?弄出来了,刚刚就是过来验证,知道某为什么知道你撒尿吗?那是某在营地旁边那座山上看到你在狗头石这里撒尿,不敢相信,所以特地来验证。
不错,养了一只大龟。郭子仪突然笑嘻嘻地说。
陆进顾不得尴尬,一脸惊讶地说:什么?从营地里可以看到某在这里撒尿?郭大哥,你这玩笑开得太大了吧。
郭子仪从怀里拿出包了两层的圆筒望远镜捣弄了几下,然后递给陆进说:来,你自己来看吧。
陆进接过来,学着郭子仪的样子看去,不看还算了,一看吓一跳:望远镜里,郑鹏坐在洞口,洞口摆上一桌酒席,正和曹奉周权等人喝酒呢。
不仅看清每个人的脸,连倒酒时酒水溅出的酒滴也看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