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485 筹备婚礼
攻打一座坚城时,聪明的将领会围三放一,免得激起敌军死气作殊死搏斗,最近发现有人鬼鬼祟祟地在工地出没,作了一些调整,让他得到想要的东西,把他打发走,免得整天在这里晃悠,心烦。
兰朵好奇地说:想要的东西,郑鹏,你给他什么东西?
二人边走边聊,此时来到连接大桥和官道新建的水泥路上,郑鹏用脚跺了跺路面:就是这个,郡主你看,那个坑就是他们挖的。
故意让他得逞?郑鹏,这里的水泥地有什么特别?
郑鹏指着一旁的锄头说:郡主,你可以试试看。
兰朵有些疑惑地拿起锄头,先是轻轻敲一下路面,没什么异样,稍稍用力敲一下,只听砰的一声,一下子在路面砸了一个坑。
怎么这样?兰朵记得水泥凝固后坚硬似铁,怎么变得像凝固的黄泥,拿一块放在手里,用力一握,顿时四下散开,再锄头连挖几下,都是一挖一个坑。
郑鹏,这,到底怎么回事?兰朵吃惊地说。
简单郑鹏笑容可掬地说:沙子用粗一点,再把比例调一下,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兰朵翻了翻白眼,有些无语地说:好端端的,这次想坑哪个?
绿姝不是和她堂姐有个赌约吗,那位慷慨的堂姐好像还想加注,我就是配合一下,真不是我跟别人赌。
有差别吗,最后那好处还不是拉到你家?
郑鹏振振有词地说:从上元节到现在,大半年过去,什么事都没作,都折腾在这里了,没点好处怎么行。
那么多人等着看自己的笑话,那个崔云芳图谋绿姝的嫁妆,还想砸郑鹏的迎亲仪式,郑鹏还真不跟她客气。
跟自己赌,就要她输得没脾气。
兰朵看着郑鹏,心里升起一个念头:这家伙就是一个惹事精,到哪都不能安宁,不过,最好不要跟他较劲。
时间一天天过,崔源为风光嫁女准备得如火如荼,郑鹏为大桥最后收尾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不觉就到了九月初六。
九月十六是到崔府迎亲的好日子,而九月初六也是一个很值得铭记的日子:经过六个月的奋战,大桥终于正式完工,这是郑鹏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大唐的第一座水泥钢筋大桥。
几百人忙了半年才完,这还是人手充足材料保证下,起早赶晚完成的,要是在后世,只要一支有规模的工程队,不用一个月能完成。
没办法,没有大型的工程机械,还要刨去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
试行在大桥上,郑鹏长长地舒了一口头,把手搭在白麻石雕成的栏杆上,看着笔直平坦的桥面精雕细琢的栏杆,每个栏杆上雕有神态相异的石狮子,最特别的是,桥的两侧设了人行道,人行道的旁边还建了花坛,上面种了很多花草。
看起来格外赏心悦目。
站在自己建造的大桥上,郑鹏内心有种骄傲的感觉。
凭着努力,这个世界因自己的存在又有了一点点不同。
李白左看看,右看看,脸色有点激动,好像一个孩子一样走来走去,显得很好奇。
半年前,李白跟着郑鹏来到这里,郑鹏指着这条宽二十多丈的河,说要在这里建军一座雄伟坚固的大桥时,在李白眼里这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以为郑鹏是在吹牛,很快就会放弃,没想到,郑鹏还真的成功了。
此刻,李白化身一个好奇宝宝,不断抛出种种问题:
公子,路中心加了一条白线,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平日走路遵循左上右落,桥也是这样,画一条线把路分成两半,方便往来不堵。
平整那天我看到,桥面明明要以做平整,为什么故意一些条纹,对了,人行道的条纹更多,这是某种图腾吗?
什么图腾,你想得真多,那是防滑,免得下雨路滑,轻易摔倒。
公子,这是桥还是花园,为什么造好好桥,还花那么多花思造坛栽花?
郑鹏一脸认真的说:这座桥不仅仅是送给博陵父老乡亲的礼物,还很有记念价值,我要让人们知道,桥的好处不仅仅方便通行,还可以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成为一个地区的标签,算了,解释这么多也没用,以后你就明白了。
跟在郑鹏后面的黄三郑福老齐等人连连点头,觉得郑鹏想法新颖,还很有道理。
不知不觉在大桥上走了一个来回,郑鹏突然开口道:黄三,崔管家。
少爷
公子两人一边应一边走近,等候郑鹏吩咐。
郑鹏一脸正色地说:大桥已建成,但是还不能投入使用,等本少爷接到新婚娘子后,通过这道桥后才能正式交付使用,你们两人派人守好这里,不让任何人通过,记住,是任何人,包括那些水泥路也不要让人用,明白吗?
二人连连点头应允。
这桥是郑鹏为了迎娶绿姝特意修建,自然是等郑鹏一行先通过,这点是没有异议。
桥是郑鹏建的,地是崔源提供,这座桥说是私人财产也不为过,轮不到别人有意见。
黄三好奇地问道:少爷,你要去回南桥驿了吗?
没错,张舍人这位大媒人,昨天已抵达南桥驿,是时候跟他会合,商量一些细节方面的事,我一会就离开,这里就交给你了。
迎亲是一项很隆重的仪式,新郎需要成女方嫁女当日接上新娘,迎接回家,以示对女方看重,两家要是相隔不远还好说,元城距离博陵有八百多里,成亲当日从男家出发,肯定赶不到,只能有一方迁就。
女方迁就,提前在距离男方不远的地方找个临时往处,迎亲当日男方直接临时住处把人迎回去;
男方迁就,提前到距离女方不远的地方找个临时住处,迎亲当日男方到女方处把人迎回去。
哪方迁就上,两家人很快达成协议:郑鹏到距离博陵大约十里远的南桥驿等着吉日,在绿姝出阁之日再就着时辰出发。
元城郑氏和博陵崔氏,地位太悬殊,在迎娶上的问题上,就是最顽固最注重体面的郑老爷子的态度很坚决,全力配合博陵崔氏,在他心里,只要把博陵崔氏的嫡系女娶回,这就最大胜利。
要是元城郑氏比博陵崔氏强势,形势就会反转。
可惜,这只能想想。
放心吧,少爷,一定办得妥妥当当。
崔二也拍着心口表态:公子放心,老奴一定看好这里,保证不出任何差池。
486 申王的自我救赎
离开工地时,知道郑鹏是会合张九龄,兰朵为了避嫌,在博陵找了一间客栈住下,看完热闹再跟大队回去。
亲眼目睹名门望族嫁女,还是隆重其事嫁女,机会难得。
城里比外面热闹多了,离嫁女还有一个月,戏班子就进驻,每天唱着喜庆的戏预热气氛,距离出阁还有半个月,整个博陵的客栈都已经被崔源包下,方便前来帮忙或提前到来的客人住下,食宿全包。
有崔二在,兰朵的事自然是小事一桩。
不来也好,大好日子,身边少一个抬杠的人,挺好。
少爷,好多人,是不是你的媒人公又升官了?快要南桥驿时,郑福突然吃惊地说。
郑鹏放眼看去,只见南桥驿门口,站了很多人,有驿卒官差健仆,还有衣甲鲜明的带刀侍卫,看仔细一些,从衣饰装扮来看,那些侍卫还是御前禁军待卫。
张九龄博学多才,深得文坛大宗师张说的喜欢,二人又是同姓,张说待他如同宗兄弟,也多亏张说的提携,大唐又多一名相。
只是,现在还是宋璟当权,张说还没回到权力核心,张九龄也升不到哪去,带御前禁军待卫,级别还不够吧。
走近一点,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郑鹏有些惊讶地说:金堂兄?
哟,这不是郑将军吗,我们几个老伙计正说起你呢。
看到金堂给自己行拱手礼,郑鹏一边回礼一边说:客气,金堂兄出现在这里,莫非,申王在里面?
金堂是申王李成义的心腹侍卫,是从小从家奴培养出的,忠心不二,申王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当年郑鹏沦落为小贩,绿姝无意中说了一句铁板猪杂比卤肉好吃,李成义就弄了一头肥猪给郑鹏弄,当时金堂还对郑鹏拨过剑,记忆深刻。
王爷是在里面,郑将军还是快进去吧,除了王爷,还有其它的贵人呢。
郑鹏约好金堂有空喝二杯,然后往南桥驿里面走,阿军和郑福被挡在外面。
不算冤,进去的时候,郑鹏看到南桥驿那个姓孙的驿丞,像个下人一样,拿着一个大水壶跑出跑进给人倒水呢。
刚走近大堂,在门口正好看到张九龄。
嘻嘻,大媒人,辛苦你了。
张九龄看到郑鹏,眼前一亮,很快笑着说:呵呵,想喝这杯媒人酒,辛苦也是应该的,飞腾,厉害啊,听说你在博陵建了一座大桥,比永济桥还要风光,当真是了不起,某可是真服你了。
这事你也知?
飞腾与博陵崔小姐的事,天下皆知,你为博陵建桥,为一方百姓造福,这事早已传为美谈,某就是在长安,也不时听到你机智在河中建桥墩,不时还听到桥墩挺过第几次洪水什么的,能不知道吗,对了,那桥建成了?
巧了,今天刚刚完成。
不完成也崔源那老小子也不同意啊,至于为一方百姓造福这顶高帽,郑鹏还真不敢戴,主要是崔源逼的。
张九龄好像想起什么,拉着郑鹏往里面走:光顾着说话,快走,里面还有很多贵人等着呢。
进了驿站的大堂一看,还真有不少贵人:高力士姚崇李成义,这三位随便一个,在大唐都是风云人物,没到他们竟然在这里相聚。
不用说,这些人都是来博陵喝崔源孙女出阁的喜酒。
博陵崔氏,传承超过千年的名门望族,虽说现在的影响力和以前没得比,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连高力士都出现在这里,不用说,这是李隆基对崔源这些年为大唐鞠躬尽瘁的最好奖赏。
郑鹏敢打赌,高力士身上肯定有一份赏赐的圣旨。
申王是一个尊贵的闲王,姚崇从高位退下,现在处在半退休状态,他们出现在这里很正常。
脑里思如电转,郑鹏却不敢怠慢,马上恭恭敬敬地说:郑鹏见过王爷姚开府高公公,不知三位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请多恕罪。
三人中,论起能量,肯定是高力士最大,但申王李成义地位最尊贵,姚崇资格最老,论起官职,高力士比不起李成义和姚崇。
官场上很讲究论资排辈,高力士位高权重,但他一直很低调会做人,相信他也不会介意。
高力士嘿嘿一笑:都说快要做新郎倌的人,满面春风,今日一看,果真是这样,郑将军不用自责,咱家这次是奉陛下之命给崔御史庆贺,至于你嘛,嘿嘿,等回到元城好好请咱家的喝二盅喜酒好了。
回到元城再谢?
听这意思,高力士还会去元城。
也对,自己对大唐也算是有功之臣,成亲这么大一件事,李隆基不表示一下,也说不过去。
一定,一定。郑鹏连连答应。
姚崇呵呵一笑:老夫跟崔源,是多年同僚兼好友,他嫁孙女,这杯喜酒一定要喝。
说到这里,姚崇有些遗憾地说:本想跟老崔结个亲家,亲上加亲,没想让飞腾抢个先,倒是便宜你了。
寒一个,你那两个儿子是什么货,自己心里没数吗,再说岁数的差别也有些大,崔源帮绿姝挑的夫君,是太原王氏的人,也没把你的两个儿子放在第一位,这事能埋怨别人?
心里腹诽,郑鹏嘴上笑着说:是,幸好抢了个先,要不然就没我什么事了,姚开府是长辈,还请长辈多担待。
姚老一旁的李成义突然笑着说:别看郑鹏有些吊儿郎当,他做菜真是一绝,当年本王在贵乡看到他在做小贩,有幸吃过他做的铁板烧,啧啧,那味道,至今还在回味,今晚让他做一次给你尝一下,算是赔礼。
说到这里,李成义好像想起什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抱歉,飞腾,本王一时嘴快,揭起你的不光彩的往事,多担待。
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小贩可是贱业,现在郑鹏是将军,有爵位,还迎娶博陵崔氏的嫡系女,再把郑鹏说小贩,显得有点不妥,李成义为人豪爽仗义,身上有一种游侠的精神,敢作敢为,说错了话,马上向郑鹏表示道歉。
众人觉得郑鹏会尴尬,没想到郑鹏一脸正色地说:当日迫于生计,确是做过小贩,不过飞腾不偷不抢不拐,靠自己双手赚钱,并不觉得可耻,不瞒诸位,就是现在,虽说没有抛头露面,名下还有物业,王爷不必自责。
郑鹏没有隐瞒,也没有遮遮掩掩,大大方方地承认,还主动曝出自己还有物业的事,反而让在场的人暗暗点头。
在座的,哪个都不是普通人,像郑鹏的事谁不知道?就是隐瞒也没用,郑鹏大方地承认,显得他光明磊落。
现在手里有点能力的,谁手里没点物业进帐,光靠地里那点产出和微薄的俸禄,估计就是养活一大家子人都困难。
还是高力士会做人,看到气氛有一丝尴尬,马上说:飞腾的手艺,的确很不错,说起来咱家很久没尝过了,不知今晚有没有运气再品尝呢?
飞腾,听到没有,高公公都开口了,想必你不会拒绝吧,反正多一个人也就是多一双筷子,某也想品尝呢,不然这个媒人做得太冤了。
算上老夫一个姚崇也笑呵呵地说:王爷和高公公都是见多识广的人,他们都说好吃,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今晚怎么也要沾沾光。
不就是弄个铁板烧吗,简单,郑鹏马上拍着心口说:要是诸位不嫌弃,我今晚就献个丑,不过什么都没准备,也很久没动手,几位可能要多等一会。
在场的都是大唐响当当的人物,给他们做吃的,并不丢脸。
现在是难得结交的机会,姚崇和和张说不对付,可他跟张九龄也没有冷场,说明他们把公私处理得很好,郑鹏的做人信条是:不人犯我,我不犯人,就是不能成为朋友,最好也不要成来敌人。
驿站知道有大人物来,早早做了充足的准备,各有食材调料一应俱全,郑鹏让人宰了一头猪和一只羊,取了不少猪排羊排去腌制,然后又挑上好的猪下水,开始处理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