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林薰儿拉着兰朵的手,笑盈盈地说:郡主,简单啊,在长安找一个夫君嫁了,迁到长安,以后年年都可以看。

    说到嫁人,饶是兰朵热情奔放,也有些不好意思,正想说自己没想过这种问题时,一旁的郑鹏突然扑哧的一声笑了。

    只是一瞬间,刚才有些羞涩的兰朵马上像一只被激怒的公鸡,当场就瞪起眼,指着郑鹏怒道:郑鹏,你笑什么,敢笑话本郡主?

    什么意思,一说到嫁人就偷笑,这是嘲讽自己没人要吗?

    兰朵面若寒霜目似利刃,好像要把郑鹏生吞活噬一样,把郑鹏吓了一跳,连忙解释:没有,绝对没有笑话郡主的意思,就是刚刚想起一个有趣的笑话。

    笑话?什么笑话兰朵有些霸道地说:要是说不出,看本郡主怎么收拾你。

    郑鹏有些无奈,生怕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妞大过节找自己麻烦,干咳一声,开口说道:有个西域的少年,到长安读书,有次无意中说,为了交修束(学费的意思),耶娘卖了一头牛,第二年也是这样说,同窗好友觉得他家贫,为求学卖了最重要的耕牛不容易,要知道,对老百姓来说,牛是种田不可或缺的帮手,有心帮助他,经常请他吃饭。

    没想到,第三年他又是这样说,于是同窗问他,年年卖牛交修束,他家到底有多少牛,西域少年扳指一算,说不多了,家里只剩下一千多头年,还有三万多只羊,哈哈哈。

    说到后面,郑鹏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是后世一个关于低调土豪的笑话,郑鹏把它翻译一下,变成跟大唐相关。

    笑话说完了,尴尬的是,其它人完全找不到笑点,只有郑鹏一个人笑,兰朵更是皱着眉头说:说明什么,西域少年品格不好,故意占同窗便宜?郑鹏,你到底什么意思,是暗指本郡主占你便宜?

    说到这里,兰朵有些愤愤不平地说:三宝号的货在西域畅通无阻,也没人敢打主意,这可是本郡主的功劳,再说我的分成本来就不多。

    寒一个,只笑一下,怎么扯到这些了,郑鹏看到有些想暴走的兰朵,马上一脸正色地说:郡主这是什么话的,我郑鹏是那样的人吗,其实我的意思是,以郡主的美貌和身位,真要嫁到长安,不知多少青年才俊为得到郡主欢心而打破头呢。

    这话才像话,兰朵没有被郑鹏转移话题,继续质问道:你还没说,刚才你笑什么?

    郑鹏有些无奈,只好继续忽悠道:我们老家有一句谚语,最幸福的事就是心爱的人在身边,朋友就在对面,对面的意思就是住得近,郡主是我的朋友,朋友来了,能不高兴吗?

    兰朵有些疑惑地看着郑鹏,目光有些不相信,不过她好像想起什么,俏脸微微一红,撇撇嘴说:算了,本郡主大人大量,不跟你计较。

    李白若有所思地看了看郑鹏,又看看兰朵,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很快转移话题:刚才的花灯巡游,诸位认为哪盏最好看?

    郭子珪想了想,老实地说:第一盏九天齐贺很漂亮,很惊艳,后面看了那么多,还是觉得它最好看。

    郑冰摇摇头:花仙子好看,看起来就像仙女一样。

    火树莲花林薰儿肯定地说:又漂亮又新颖,特别是绽放出来的时候,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伦哪盏花灯最漂亮,哪盏花灯或能得皇上御点的灯魁。

    李白看到一向很积极发言的黄三一声不吱,不由好奇地说:黄三,依你说,哪盏花灯最漂亮?

    黄三摇摇头说:这些花灯是漂亮,可跟宫廷的距离不少,没有看完宫廷花灯巡游,小的还是保留意见。

    经黄三提醒,在场的人这才想起,刚才的花灯巡游,只是民间的花灯巡游,真正的重头戏,是李隆基亲自主持的宫廷灯会。

    论技术,宫中集结了天下最优秀的工匠;论财富,整个天下都是帝王家的,现在大唐国库非常充盈,李隆基又是一个特别会花钱的主。

    不夸张地说,李隆基登基后,长安的上元节,一年比一年好看。

    光是民间的花灯,已经让兰朵大开眼界,听说后面还有更好更漂亮的花灯,兰朵当场兴奋起来:宫廷花灯巡游,怎么还不开始?什么时候开始?

    这时又是一阵锣鼓声响起,一听到熟悉的锣鼓声,黄三马上高兴地说:郡主,你听,这是锣鼓声就是宫廷花灯巡游的信号。

    正当兰朵跃跃欲试时,林薰儿开口道:今年的宫廷灯会,怕是没以往热闹。

    林姐,为什么?这次是郑冰发问。

    林薰儿解释:宫延的花灯,以造形优美价格昂贵的宫灯和花轮为主,每一年,花轮都是宫廷灯会的重头戏,记得最震撼是先天二年,皇上命人在安福门外制了一个高达二十丈的灯轮,衣以锦绮,饰以金玉,足足燃五万盏灯,远远看有如火树银花,灯轮下有过千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的宫女。一个花冠一块巾帔价值万钱,每个宫女光装束至少值三百贯,长安万年少女少妇千余人,一个个盛妆打扮,在灯轮下踏歌三日二夜,可以盛极一时。

    可现在呢,皇上就安坐在朱雀门的城楼上,朝中重臣皇亲国戚和外邦使者都在,很明显,朱雀门城楼就是皇上看花灯的地方,你们看看,根本没有看到让人惊艳花轮在这里,说不定皇上听从臣子劝告,节省开销,一切从简呢。




452 盛世大唐,上元佳节(六)
    郑冰有些不解地问道:林姐,你为什么这般肯定?

    简单啊,宫墙的高度大约是三丈五尺,宫城的门也就更低,而宫廷所造的灯轮,至少高十丈以上,在宫内建造,就是造了也运不出;在宫外建造灯轮,目标那么明显,我们早就看到了,然而我们没看到,皇上和一众大臣在城墙上赏灯会,宫廷灯会设在朱雀门外,与民同乐,也就是说,今年宫廷很大机会没建造灯轮。

    众人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兰朵有些可惜地说:的确有些可惜,这次灯会这么隆重,民间都有灯轮,宫廷灯会没有灯轮,感觉好像少了什么。

    郭子珪高兴地说:长安的灯会已经很热闹了,没必要穷奢极欲,像先天二年的宫廷灯会,开销超过千万贯,太奢侈了,陛下开源节流,那是万民之福。

    对,铺张浪费,苦的是百姓。郑冰开口附和道。

    郑鹏和林薰儿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二个人,三观开始契合了。

    子珪,我的想法跟你不一样,上元节搞得热闹欢庆,灯会搞得精彩,就是多花点钱也不是坏事。郑鹏出言反对。

    郭子珪反驳道:郑公子,朝廷花费这么多钱,只是了三日二夜的狂欢,有必要吗?把这钱放在别的地方,例如修路补桥疏通河通不好吗?

    大唐是富庶,长安遍地是有钱人,但大唐也有不少需要帮助的人,有需要帮扶的地方,国库的钱用来吃喝玩乐,大搞排场,在郭子珪看来,简直就是浪费。

    真有几分宦家之弟的风格,敢说敢为,郑鹏听到郭子珪反驳自己,没有生气,只是淡然一笑,开口解释道:子珪觉得浪费,那是你只看到最表面的东西。

    公子李白有些惊讶地说:难道你觉得,挥霍国库大肆庆祝是好事?

    兰朵撇着嘴说:你们眼中的公子,其实就是一个俗人,没那么伟大,有热闹就看,反正又不是花他的钱。

    林薰儿和郑冰都有些惊讶地看着郑鹏,她们好像想不到,郑鹏会说出这种不知民间疾苦的话。

    好吧,都在质疑自己了。

    郑鹏干咳一声,然后一脸自信地说:也许你们觉得我的不对,不过等我说出理由时,保证你们也会认同我的观点。

    不信,你那是狗嘴吐不出象牙。兰朵当场打脸。

    那是,本少爷的人嘴,不是狗嘴,听郡主的意思,你嘴里能吐出象牙?

    郑鹏就不惯她,好像什么事不跟自己唱唱反调就浑身不舒服。

    你你说什么,郑鹏,你找死。兰朵当场暴怒,像一只被激怒的母老虎,就想动手教训郑鹏。

    林薰儿连忙把她拉住:郡主,少爷就是嘴贫,别跟他一般见识,不如先听听理由再说。

    好,让他说,要是说得不好,哼哼。

    看到全场的目光都集中自己的身上,郑鹏淡然一笑,开口说道: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传统的节日,庆祝一下,没错吧。

    没错,可庆祝不能肆意铺张啊。郭子珪反驳道。

    不要急,子珪郑鹏摆摆手说:等我把理由一一陈述完,到时你再质问,现在只说是和不是就行。

    知道了,郑公子。郭子珪很有礼貌地道歉。

    郑鹏点点头,继续解释:刚才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花钱不一定是错误,看怎么花,花到哪里,我们都知道大唐国泰民安,国库充盈,钱躺在国库里不一定是好事,举办灯会,需要置办大量材料需要拨发大笔经费作工钱,这些钱流入商人和百姓手中,这些都是实在的好处,百姓得了钱,劳动积极性提高,可以置办各种物品,促进商业发展,商业发展可以为朝廷提供税金,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你们说对不对?

    对。

    众人听起来有点玄之又玄的感觉,可直觉告诉他们,郑鹏说得好像没错。

    至少挑不出毛病。

    第三点,过年时,四面八方的使团进长安称臣纳贡祝贺新春,这些使团现在并没有离开,举办灯会,除了作为主人给做一出好戏外,也让他们看看大唐的国力,使者们看到大唐这么繁华强大,肯定不敢起叛逆之心,《孙子兵法·谋攻篇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就不战而屈人之兵,你们想想,少打一场战争,省下来的军费开销能办多少个灯会。

    第四点,你们看到的,只是开销,收入呢?举办盛大的灯会,吸引的,不仅仅是长安的百姓大唐的百姓,还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外邦游客,这些人来到大唐,进入长安,要不要吃饭?要不要投店?要不要各种花钱,这些都是收入,只是钱没直接收入国库,而是流入民间,也算是藏富于民,说不定收入比支出还多呢。

    说了这么多,郑鹏停下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总结道:所以说,皇上在上元节多花点钱,不见得是坏事,要是操办得过于简单,凭什么别人走二个月,不远万里到这里赏花灯,对吧。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郭子珪更是一脸羞愧地说:郑公子说得太对了,是子珪少不更事目光浅薄,在这里给郑公子赔个不是。

    李白也心悦诚服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郑公子就是郑公子,想得就是周到,太白终于看清自己与公子的差距,以后还请公子多多指教。

    林薰儿和郑冰一脸崇拜地看着郑鹏,在她们心中,郑鹏的形象再一次高大。

    兰朵也有些惊愕,这个郑鹏真是神了,无论什么事,从他嘴里说出来就有理,总觉得他是胡扯,可偏偏让你挑不出刺,想不服他还不行。

    这个郑鹏,脑袋里装的是什么啊,理都让他占了。

    少爷,郡主,你们快看小音指着外面,兴奋地说:皇城的城门打开,宫廷的花灯巡游要开始了。



453 盛世大唐,上元佳节(七)
    朱雀门两侧城门打开,两队手提宫灯的宫女鱼贯而出。

    这些宫女,穿着绫罗绸缎,配金银,饰珠玉,打扮得非常漂亮,最难得的是,这些宫女的装束大致一样,只是衣服的颜色有所差别,明显是为了这次灯会置办,也不知这次出动多少宫女参加灯会巡游,光是购置这些服饰就是一笔巨资。

    宫女衣着讲究,手时的花灯也不普通,全是以细木为框架,雕刻花纹,或以雕漆为架,镶以纱绢制成,还有宫廷画师在上面或是题字,或是作画,非常精致。

    这不仅仅是花灯,还是艺术精品。

    花灯的款式有很多,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等,这些都是传统的宫灯,可以做工非常精湛,还是引起围观群众的阵阵喝彩。

    传统花灯过后,就是各种题材的花灯,像以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八仙过海梅兰竹菊等,每一盏都精工细作,每一盏都匠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大呼过瘾。

    高公公辛苦了,老夫敬你一杯。姚崇看花灯的时候,找了机会跟高力士敬酒。

    岂敢岂敢高力士马上把手中的酒杯举起,快要相碰时手腕微微一沉,杯口低过姚崇的杯口,嘴里谦虚地说:咱家何德何能,让姚国公敬酒,逾越了,逾越了。

    姚崇虽说从相位上退下,最近又被张说排挤,可高力士知道,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还很重,像他这种功勋彪柄的老臣子,一夜之间翻身不是什么新奇的事,虽说位高权重,高力士还是给予他足够的尊重。

    高公公客气姚崇指着下面的宫灯说:过去一年,喜事连连,特别是今年,朝贺的邦国那么多,陛下的宫廷灯会,只是这样吗?

    李隆基不仅爱热闹,更爱玩,每一年的上元节,都给他一个巨大的舞台,今年的上元节,就是弄些普通的小宫灯,不附合李隆基的性格。

    工部周尚书,在上元节打造了一个高逾十五丈的灯轮,以李隆基的性格,肯定会在臣子面前认输。

    高力士嘿嘿一笑,压低声音说:还是姚国公最了解陛下,看好了,好戏在后头。

    说话间,只听到一阵整齐而响亮的脚步声传来,姚崇低头一看,只见一队禁军,抬着一个巨大的架子出来。

    那架子又大又沉,几十名禁军抬得都有点吃力。

    此时,外面又传来禁军开路的声音,放眼望去,只见两架巨大的云车从两边向朱雀门方向使来,姚崇很快明白李隆基的意图:故意让人们以为宫廷灯会今年没有灯轮,有人失落,有人高兴,最后一刻才揭幕,李隆基要现场打造灯轮。

    作为皇帝,李隆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做任何事。

    他们,这是要干什么?连云车都出动了。兰朵一脸吃惊地说。

    李白摇摇头说:不知道,看样子,好像要搭建什么,等等,不会现在才建造灯轮吧。

    郑鹏开口道:是建造灯轮无疑了,你们看,禁军抬着的,就是灯轮的部件,皇上是提前设计好,分批打造灯轮的部件,然后利用云梯把它们组装起来,啧啧,皇上这一招,不知多少人蒙在鼓里呢。

    灯轮的部件,提前打造好,关键位置也测试过接合,在长安百姓朝廷官员外国使团的注视下,工匠们熟练地把灯轮拼接起来,有人调教角度,有人校紧接合处,有人装饰,一切显得高效又井然有序。

    大约一个时辰的功夫,从无到有,一座超过二十丈的灯轮奇迹般出现在众人面前。

    时间急,但质量一点也不马虎,灯轮有绸缎包裹,用黄金和宝玉装饰,从灯座到灯轮的顶部,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远远看去就像一顶结满花灯的灯树,极为装观。

    当灯轮完成的那一刻,灯轮那璀璨的灯光,好像把整座长安城都照亮,灯光下,是一张张难以置信的脸庞,一时感叹声四起:

    这灯轮,比先天二年那个更高,更漂亮,肯定超过二十丈。
1...251252253254255...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