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虽然通过外挂,j-20可以携带任何一种反舰导弹,但是这就没有任何战术意义了。
外挂导弹,必然破坏j-20的隐身能力,使其作战能力降低到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准。
与其用j-20挂上反舰导弹去执行打击任务,还不如使用价格低廉的j-11与fbc-1。
正是如此,在采购j-20的问题上,海航没有空军积极。毕竟在战术分配上,空军才是制空作战的主要力量,海航存在的最大价值是完善海军的对海打击能力,或者说增强海军的制海作战能力。
结果就是,海航采购了更多的j-11c,并且投资对h-6与fbc-1c进行改进。
受这些因素影响,h-6的改进工作由海航承担。
既然是海航出钱,改进重点肯定放在了对海打击上。
按照海航的标准,h-6x、即这种轰炸机的终极改进型号增加了一对翼下挂架,还采用了旋转式弹舱挂架。
虽然这些改进,或多或少的降低了h-6的部分性能指标,比如在弹舱扩大后,内部油箱容积减少了近三千升,满载时的最大作战半径减少了五百多公里,外部挂架满载时,巡航飞行速度与最大飞行速度都有所降低。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改进,加上海军研制的新式反舰导弹,使h-6x的对海打击能力成倍提高。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h-6最多能携带十二枚反舰导弹。
在六个翼下挂点安装三联复合挂架,加上内部弹舱的话,h-6x最多能够携带二十四枚反舰导弹。
从载弹数量来看,h-6x超过了所有同级别轰炸机,比b-52h都差不了多少。
当然,这种情况下,h-6x只能携带质量在八百千克以内的亚音速反舰导弹,无法使用那些两吨左右的重型反舰导弹。
为此,海军投资研制了新一代反舰导弹。
得益于中俄军事蜜月期,海军在研制新一代反舰导弹时得到了很多技术援助,大大加快了研制速度。
从本质上讲,这种军内编号c-806的反舰导弹,实际上就是俄制“俱乐部”反舰导弹的翻版,其空射型号的发射重量不到七百公斤,完全在h-6x的承受范围之内。事实上,在开发的时候,重量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当然,c-806与“俱乐部”有很大区别。
因为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获得了几枚没有完全损坏的美制巡航导弹,所以c-806上采用了最新式的小型涡扇发动机,在燃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c-806的最大射程由“俱乐部”的二百五十公里提高到了四百公里,即便全程超低空突防,最大射程也比“俱乐部”的一百五十公里高出一百公里。
制导系统上,c-806完全采用了国产设备,不但具有多模式导引头,还具备了完整的电磁对抗能力。
此外,c-806还采用了最新的隐身涂料,雷达反射强度比“俱乐部”低了两个数量级。
当然,根据可靠消息,用在c-806上的隐身涂料也是来自美国,即志愿军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获得的那几枚隐身巡航导弹。
从作战能力上看,c-806比“俱乐部”强得多。
除了外形上比较相似之外,其他方面全都不同。
只是,六十架h-6x都没有满载起飞。
因为部署在后方基地,第三护卫群又靠近冲绳群岛,所以h-6x满载起飞的话,作战半径够不到。
为此,只能满油起飞。
结果就是,h-6x携带了两具大型副油箱,翼下挂点采用双联复合挂架,总载弹量只有十四枚。
即便如此,h-6x的挂弹总质量也超过了十吨。
六十架h-6x,总共携带了八百四十枚反舰导弹。
对比一下就能发现,任何一种战术战斗机的打击能力都比不上轰炸机。
在二十九日的战斗中,六十架f-2仅仅携带了二百四十枚反舰导弹,还不到h-6x的三成。
只是,轰炸机也不是万能的。
与战斗机相比,轰炸机最缺乏的就是突击能力,特别是像h-6这类已经服役了半个多世纪的轰炸机。
在遭到拦截时,战斗机可以丢掉外挂逃逸,轰炸机却办不到。
在使用轰炸机的时候,首先得夺取制空权,其次得尽量使用远程弹药,让轰炸机在敌舰队的防空网之外发射导弹。
四点十五分,担任护航任务的海航战斗机开始起飞。
此时,h-6x机群已经在集结之后,分成三个编队,沿各自航线飞行了三百多公里。
为了给这三个轰炸机编队提供掩护,海航出动了三个中队的j-11c,还额外出动了两个中队的j-11c执行前进护航任务。
到此,攻击第三护卫群的战机全部升空。
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燃烧的海洋 第八十五章 突击开始
.无弹窗小说网,万名书迷同时在线中国空军与海航大举出动,显然不可能风平浪静。
别说瞒过太空中的侦察卫星,连骗过那些潜伏在空军基地附近的谍报人员都不可能。
四点不到,木村小次郎就收到了消息。
只要是不太笨的参谋,都能解读出这份情报的战术价值,即中国空军与海航出动六十架轰炸机绝对不是去打击联合舰队。
原因很简单,这些轰炸机均部署在江苏的空军基地,离冲绳大概有一千三百公里。
虽然h-6x的最大作战半径超过两千公里,但是在正常情况下,特别是在执行高强度打击任务的时候,作战半径一般在一千五百公里以内。看上去,这还比不上一些战斗机,可是轰炸机能够携带射程超远的巡航导弹,从而把打击距离延伸一千公里以上,甚至能够延伸三千多公里。这个能力,显然是战斗机不具备的。对中国空军来说,这也不是大问题,毕竟在没有海外基地的情况下,得为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因此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没有必要超过重型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轰炸机的起飞时间是四点左右。
以h-6x的巡航速度,飞行一千三百公里,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如果重载起飞,还得多花半个小时。因为太阳的黑子活动还没减弱,在天亮前大概半个小时,军事指挥与通信系统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中国空军的轰炸机要想避免受到影响,得在此之前完成打击行动,也就得在六点之前结束战斗。
显然,这些轰炸机很难在六点之前攻击联合舰队。
在有打击第三护卫群,在时间上才赶得及。
当时,第三护卫群离部署这些轰炸机的基地不到一千公里。
缩短三百公里,等于节约了大约半个小时以上的飞行时间。
半个小时后,新的情报送来,中国海军航空兵出动了五个中队的j-11c,而且这些战斗机也都部署在江苏北部地区。
这下,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了。
如果中国空军的目的是打击联合舰队,就应该动用部署在浙江南部地区的战斗机,而不是从几百公里外调派战斗机。
当然,这些都是常规推断。
如果h-6x只在内部弹舱携带反舰导弹,最大巡航速度超过了每小时八百公里,能在一个半小时内飞行一千二百公里,然后发射反舰导弹,也就能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针对联合舰队的打击行动。
至于护航战斗机,j-11c有足够大的作战半径,在携带三具副油箱的情况下,绝对能够为h-6x提供全程护航,并且在到达战场后,与防空战斗机作战半小时以上。如果返航时得到加油机支持,作战时间还能延长。
中国空军从后方调遣战斗机,也许是为了麻痹对手,使袭击变得更突然。
针对这种情况,木村小次郎立即给两支舰队发去警报,同时要求今井利村立即增强舰队防空力量。
只是,最重要的,还是找到那些轰炸机。
空中自卫队在增派防空战斗机的同时,两架已经升空的e-3g也调整了巡逻区域,一架飞往土噶喇群岛,一架则前出到联合舰队上空,把对空警戒范围延伸了上百公里,大大增强了探测低空目标的能力。
真正需要担心的,正是从超低空进入的轰炸机。
如果机群在高空飞行,哪怕是j-11c,e-3g的最大探测距离都超过了五百公里,足以为防空战斗机提供二十五分钟的预警时间,而对低空飞行的轰炸机,e-3g的探测距离绝对不会超过三百公里,能达到二百五十公里就很不错了。
显然,这个距离远远不够。
别说轰炸机,重型战斗机都能携带射程超过二百五十公里的反舰导弹。
在今井利村看来,中国空军动用轰炸机,除了避免占用前线机场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用远程反舰导弹。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轰炸机,就算发现了护航的战斗机,也没什么意义。
只是,要让预警机再靠前,风险也很大。
要知道,中国空军不但有性能不亚于f-22a的j-20,还有难以拦截的mig-31。虽然打到这个时候,mig-31执行的都是侦察任务,还没有参与空战,似乎没有空战能力,但是中国空军的远程突击能力绝对不用小觑。在二十九日夜间的第一场战斗中,e-767就差点被中国战斗机击落。
此外,中国空军的预警机已经到达东海上空。
让e-3g前进部署,肯定会被中国预警机发现。
这个时候,今井利村有所保留。
两架e-3g没有前出,配合行动的e-2d也没有前出,而是之前为第三护卫群提供防空掩护的十二架f-22a被派了上去。
按照今井利村的部署,这十二架f-22a分成三个小队,每个小队中有一架突前,三架留在后面,突前的使用火控雷达搜索前方区域,滞后的三架则负责掩护,三个小队足以覆盖第三护卫群西侧整片海域。
虽然f-22a不具备空战指挥能力,但是其火控雷达足以发现一百多公里外超低空飞行的轰炸机,而且突前的f-22a能够与滞后的f-22a分享战术数据,同时确保滞后的f-22a不暴露行踪。
在这个时候,f-22a起到了小型预警机的作用。
当然,前提是,这些f-22a不会受到干扰。如果提前遭遇中国战斗机,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肯定无法执行战术预警任务。
很明显,中国海航出动了五个中队的j-11c,肯定有部分战斗机前出夺取制空权。
今井利村非常清楚这一点,也知道保护第三护卫群的关键是防空战斗机的数量,如果没有足够的战斗机,就算发现了来袭机群,也不见得能够化险为夷。因此,在接到木村小次郎的请求后,今井利村派出了三个中队的f-22a。算上留在冲绳掩护联合舰队的战斗机,日本空中自卫队也动用了五个中队的f-22a。
可以说,日本空中自卫队尽了全力。
只是,在这五个中队中,只有三个中队是第五批次的f-22a。之前升空执行防空任务的都是第三批次的f-22a。更重要的是,在这二十四架f-22a中,仍然有十二架没有安装电磁对抗系统。
这十二架,就在第三护卫群上空。
没什么好奇怪的,在第三护卫群转向前,需要重点保护的是联合舰队,因此今井利村把配备了电磁对抗系统的f-22a派往冲绳,留在本土的那些f-22a将在六月三日之后安装电磁对抗系统。
木村小次郎提出加强第三护卫群的防空力量,今井利村就把这些战斗机派了出去。
当时,今井利村也觉得,中国空军不会首先攻击第三护卫群,毕竟比起来,联合舰队更有诱惑。
把战斗力更完备的f-22a留在后面,才能更好的应付接下来的战斗。
这个战术安排上的失误,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
四点五十分,转移到土噶喇群岛上空的e-3g发现了高速逼近的j-11c机群,而且立即确定是两个中队的二十四架战斗机。
只是,这二十四架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均超过了一点五马赫。
显然,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虽然操作e-3g的是美军人员,但是预警机上的日本空中自卫队联络军官立即想到,中国战斗机的突击战术与二十九日夜间的第一场战斗非常相似,即在进入预警机的探测范围之前加速冲刺。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缩短暴露时间。
可以说,对于没有隐身能力的战斗机来说,这是唯一的突防方式。
关键是,超音速突防,肯定会使战斗机的航程大幅度缩短。
虽然j-11c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但是只有一点三马赫左右,而且是在没有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要想飞得更快,就得打开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以一点五马赫的速度飞行,最大作战半径不会超过八百公里。
如果之前是亚音速飞行,而且在脱离战场后也亚音速返航,作战半径能有所延长。
从战术任务的角度出发,这些战斗机执行的是前进护航任务,主要价值就是通过突击搅乱敌方的防空系统,迫使敌方调整防空战斗机的部署方式,为后面到达的轰炸机、以及伴随轰炸机的护航战斗机创造有利条件。
如此一来,不需要与防空战斗机格斗,没有必要在乎作战时间。
只是,在中国空军手里,这套战术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用途:用电磁武器为跟进的作战飞机开路。
之前,中国空军已经使用过这套战术,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要是如法炮制,即便e-3g不会受到威胁,那十二架前出的f-22a也在劫难逃。
十分钟后,随着第一枚电磁火箭弹在中国战斗机航线前方引爆,让日本空中自卫队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虽然f-22a机群及时规避,没有进入电磁火箭弹的打击范围,但是在电磁干扰下,不管是f-22a的火控雷达、还是e-3g上的雷达都受到了干扰,别说及时发现轰炸机,连跟踪那些j-11c都很困难。
只是,到这个时候,第三护卫群还没有受到致命威胁。
原因很简单,中国空军的轰炸机要想攻击第三护卫群,首先要获得第一手战术情报,即掌握第三护卫群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所在海域、航向与航速,不然轰炸机携带再多的反舰导弹也无法攻击第三护卫群。
对日本预警机来说,只要盯住从高空进入的战术侦察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燃烧的海洋 第八十六章 战术侦察
.战术侦察,可以说是这场冲突中暴露得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ig-31,而且拆掉了火控雷达,安装上侦察设备,使其成为非常纯粹的侦察机。
正是这种高度重视,使中国空军在战术侦察方面棋先一步。
只是,mig-31带来的优势仍然不够明显。
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mig-31机群只能保证两个小时出动一次,每次出动一架,因此仅能对高价值战略目标进行侦察。
显然,嘉手纳空军基地的战略价值超过了任何一支舰队。
要想掌握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动向,就得时刻盯着嘉手纳空军基地,也就不能让mig-31去执行其他侦察任务。
正是如此,在搜寻第三护卫群的时候,海航的j-11c挂上了侦察吊舱。
对于这一点,日本空中自卫队也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从掩护第三护卫群的角度出发,电磁战不但无害,反而有益。
原因很简单,在电磁战的时候,j-11c的雷达也得关机。
没有雷达,仅用光电侦察吊舱的话,战术侦察机的搜索范围非常有限,需要动用足够多的侦察机才能覆盖舰队活动区域。
更重要的是,侦察机必须飞得足够高,才能覆盖足够广阔的区域。
这下,日本空中自卫队只需要盯住高空,而且密切注视那些逼近第三护卫群的敌机,就能确定中国空军是否锁定了第三护卫群。
因为执行攻击任务的轰炸机已经起飞,所以中国空军的侦察机肯定即将到达。
只是,最熟悉电磁战的绝对不是日本空中自卫队。
这次,中国空军采取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战术:让前出掩护的战斗机客串战术侦察机。
准确的说,是海航的战术,因为这些j-11c来自海航。
这个战术绝对是个创新,而且与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有关。
在第一场战斗中,海航负责突击e-767,虽然没有收到战果,但是在空战中取得了不菲的战绩,还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即在使用电磁武器的时候,日本空中自卫队的防空指挥与情报系统很难正常工作。
正是这个发现,让海航制订了这个战术。
两个中队的二十四架j-11c各携带了两具侦察吊舱,此外各携带四枚pl-12d与两枚pl-11c,多余的挂架全部用来携带电磁火箭弹。
按照海航的作战安排,突击开始后,j-11c机群将分成两个纵队,以攻击预警机的战术呈纵队前进,但是由战斗机轮番使用电磁火箭弹,而不是前面的战斗机用光了,再让后面的补上。
因为在此之前,已经确定了第三护卫群的大致方位,所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突击方向。
在即将进入第三护卫群的活动区域之后,两个中队的j-11c横向展开,各自突击,以确保有最大的搜索区域。
如此一来,相当于出动了二十四架侦察机。
以每架侦察机覆盖左右三十公里海域计算,二十四架侦察机在重复覆盖的情况下,能够搜索横向宽度七百多公里的海域,而第三护卫群的活动范围绝对不会超过一百八十公里,因此在突击线路上,能够做到四架战斗机配合行动,确保在遭到拦截的时候,至少还有一架战斗机能够执行侦察任务。
当然,即便遭到拦截,也是近距离格斗空战。
只要有三架战斗机掩护,凭借更高的飞行速度与更高的飞行高度,j-11c完全有能力摆脱追击的f-22a。
也许,会有一部分j-11c在返航前烧光燃油,但是肯定能发现第三护卫群。
更重要的是,日本空中自卫队至少需要动用二十四架f-22a,才有最基本的把握把这些j-11c拦截下来。
当时,掩护第三护卫群的f-22a只有十二架。
即便今井利村增派了三个中队的三十六架f-22a,也没能及时赶到,无法参与拦截前进护航战斗机的战斗。
五点二十分,j-11c机群改变了编队方式。
两个中队的j-11c分成了六个小队,沿着六条航线,进入扇形交叉搜索阶段。
虽然电磁干扰依然强烈,但是e-3g顶住了干扰,发现了j-11c机群的新动向。
当时,j-11c机群离e-3g不到三百公里,而且全都在此之前爬升到了两万米高空,早就进入了预警机的探测区域。
发现归发现,e-3g上的防空指挥官却无可奈何。
先不说f-22a能否飞得了那么高,就算能,也无法在电磁战环境下生存下来,不然也不会在j-11c使用电磁火箭弹之后紧急规避。
此时,日本空中自卫队首先考虑的是预警机的安危。
虽然e-3g离还在向东飞行的kj-2000大概有七百公里,没有被发现,但是这架预警机在第三护卫群的东面,也在j-11c扇形攻击区域之内。
在搞不清楚对方战术企图的时候,预警机的安全很成问题。
要知道,j-11c上的雷达,同样能在三百多公里外发现e-3g这类超大型空中目标。
即便战斗机的雷达受到干扰,在e-3g探测区域外的战略电子侦察机也能截获e-3g发出的雷达信号,大致确定e-3g的方向。
受到威胁后,e-3g不得不转向规避。
当然,空战引导员没有忘记给正在赶来的三个f-22a中队发出指令,安排一个中队去拦截j-11c机群。
一个中队稍微少了一点,但是至少能够阻止这些战斗机逼近预警机。
只是,战局很快就出现了变化。
五点三十五分,四架到达第三护卫群西面大概三十公里处的j-11c发现了目标,随即转向返航。
在此之前,领队的j-11c发出了至关重要的战术情报。
受到电磁干扰,第三护卫群的火控雷达根本无法锁定j-11c,也就无法进行拦截。更重要的是,当时第三护卫群里的战舰都没启动雷达。这些战舰不具备电磁对抗能力,在这个时候启动雷达,即便不会遭到破坏,也会暴露行踪。
要说什么的话,只能说这四架j-11c在发现第三护卫群的时候,已经用掉了最后一枚电磁火箭弹,而且这枚电磁火箭弹在距离第三护卫群大概二十五公里处引爆,没有对战舰上的电子设备造成致命损伤。
如果当时四架战斗机上还有一枚电磁火箭弹,而且领队长机决定飞近点,以便准确确定第三护卫群的规模,那么在h-6x发射反舰导弹之前,第三护卫群里的大部分战舰就得瘫痪在海面上。
既然发现了第三护卫群,而且掌握了充足的战术情报,侦察行动就没有必要了。
按照海航的战术安排,六个小队的j-11c中,除了剩余燃料不多的几架,其余全部丢掉无用的外挂装备,转而寻找日本的防空战斗机。
1...169170171172173...505
猜你喜欢